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_第1页
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_第2页
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_第3页
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_第4页
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我们的生存,在时间上不能由我们的力量来决定,但对于区位,我们大都能够自由选择……一个合适的区位必然是一个能保证事物会最妥善发展的区位。若进行更精密的考察,则这些本来单纯的问题必然会不断更新细分和再细分,这样,与考察研究不同,表述一开始就得从问题纷繁的混乱中引出一定的秩序来。——古斯特.勒施PARTPARTPARTPART第一节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则与规律及战略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第四节中国产业空间布局与成因机制PART第五节产业集群目录0102030405第一节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1、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古典区位论新古典区位论现代工业区位论2、产业布局的空间经济学基础共享匹配学习冯·屠能(J.H.VonThunen,1826):农业区位理论,《区位国》恩伦德尔(Englander,1924)与普雷德赫(Predohl,1925):当成价格理论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1909):工业区位理论勒施(1946):将贸易流量与运输网络中的“中心地区的服务区位”问题纳入胡佛(Hoover,1937,1948):考察了运输费用结构、生产投入的替代物和规模经济伊萨德(Isard,1956,1975):增加了运输和生产的其它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古典区位论新古典区位论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与区位无关与区位有关与区位无关自由定位市场导向与区位有关资源或劳动力导向不以单项因素导向收益成本区位理论——区位选择矩阵现代工业区位论:战略区位论:认为企业区位决策过程涉及不同的企业行为主体,包括竞争对手、政府、工会等。因此,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会受到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行为区位论:强调人的作用,综合了韦伯的空间费用曲线和廖什的空间收入曲线,确定最佳区位、次最佳区位的点等,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点。新经济地理区位论:包括地理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前者强调制度、文化、关系网络和历史演化等非经济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而经济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主要强调内生集聚效应对产业区位的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1、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性资金技术指向性…2、产业布局的原则与规律

均质产业布局模式

极核式产业布局模式

点-轴模式

多核心产业布局模式3、均衡与非均衡产业布局战略均衡发展阶段

分散发展阶段

集中发展(非均衡发展)阶段

协调发展阶段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则与规律及战略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奥林(Ohlin)产业布局三大要素:自然资源和市场间的距离;原料和成品的可运性;运输能力与运输设施的地方差别。第四种因素,某种集中的趋势,当然也有分散的趋势。原料指向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材料,区位选择必须要优先考虑原材料的集中供给地,如有色金属粗炼、建材、森林工业、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化纤、制糖、罐头、乳肉加工、水产加工,以及茶叶、棉花、毛皮粗加工等。市场指向性:产品不易保存、难以运输或成品运输费用占整个生产成本较大份额的特点。同时,该类产业需要靠近市场来就近获取市场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变化等。这类产业通常是为当地消费者服务业的产业,如食品、生鲜、饮料、家具以及第三产业等,一般都集中分布在城市生活区周围。资金技术指向性:高度依赖资本和技术投入,其主要特点是基建生产投资大、技术设备庞大、工艺复杂等。资金技术指向型产业主要包括冶金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工业等基础和重工业。焦煤生产饮料生产汽车制造产业布局的原则与规律(1)均质产业布局模式: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并以农业产业为主,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受技术、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布局以均衡布局为主。(2)极核式产业布局模式(点状布局模式):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将可能在具有较好经济地理条件的区域开始,并且随着聚集经济或因果循环的增强作用,使其成为区域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产业联合体及地理上集中的产业极。(3)极核基础上的扩展模式(点-轴布局模式):极核功能的逐步显现,与周边地区的极核或周围地点等发生大量的商品、信息、劳动力等物质流与信息流等,极核形式的产业布局便逐渐被以极核为中心、沿线为依托的点-轴产业布局模式(4)多核心的产业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模式):点、轴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增强,区域内逐步形成等级不同的核心与轴线,导致一定区域内的点与点之间、轴线与轴线之间形成了相对复杂的网络体系经济发展阶段叠加技术、制度、生产要素流动综合影响: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战略均衡区域发展战略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采取均衡或非均衡配置生产力或产业模式达到均衡或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目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应该自东向西逐步转移,区域经济梯度发展及梯度转移理论适合于我国的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以梯度转移为内涵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也就必然对应着产业的非均衡布局或者说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布局。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1、区位因素地理位置经济区位政治区位2、自然因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自然资源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基础市场条件战略政策价格与税收国内外政治环境4、人口因素生产者角度消费者角度5、科技因素技术进步技术革新新科技要素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与经济地理区位的结合,区位因素不仅影响到自然条件,而且还关系到交通、信息、市场以及其余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经纬度以及海陆位置,是一个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绝对位置,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决定了其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自然基础条件。经济区位:经济联系空间中的位置,如外资在全球寻找新的产业布局时,先向亚洲四小龙布局,随后再由亚洲四小龙向我国沿海地区布局。政治区位:指一些沿边地区,方便与邻国展开贸易,发展沿边贸易产业。2、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陆海水域、土壤和生物等。地形地貌: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建设成本低,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的制造业、建筑业。气候条件:气候对农业种植类型和熟制有影响,还对水利枢纽、航海航空、露天采矿、飞机制造以及旅游业产生较大影响。河流水系:灌溉和运输,农业、畜牧业都需要河流灌溉,河流对工业原料的运输、航运服务业、港口经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某些产业靠近河流布局,如化工。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某些资源型省份就是以自然资源作的开采与加工作为主导产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基础:历史继承性是产业布局的基本特征,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基础是地区产业布局的出发点。如宁波历史上就是纺织业发展重地,延续至今。市场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结构,影响产业布局及分工差异。战略政策:国家、省、市都会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通过重大工程项目的布局会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价格与税收:价格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合理的价格政策对产业布局会有积极的影响。合理的税制结构可以控制重复建设、以小挤大和地区封锁,从而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和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国内外政治环境: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有影响。4、人口因素通过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生产者角度: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的影响较大,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素质较高的地区往往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同时也能吸引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消费者角度: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民族构成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要求其产业布局与本地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5、科技因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不断拓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使得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单一产品市场变为多产品的综合生产区,从而使生产部门的布局不断扩大。技术革新:技术革新通常可以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从而吸引新的产业布局。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在新国际劳动分工背景下,全球产业内分工逐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新科技因素: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数据增长与产业发展布局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累积关系,推动产业规模报酬递增发展,使得产业呈现集聚的空间布局特征1、中国工业空间布局1952-19781978-20022002-20202、中国服务业空间布局东西差异南北差异3、中国产业空间布局成因机制自然条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城市化国家战略调控第四节中国产业空间布局与成因机制中国工业空间布局差异1952-1978:“东强西弱”特征明显,中西部地区工业比重稳步提升;南北方地区交替领先,但南方总体处于领先地位1978-2002:“东、中、西”分化趋势愈发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南北分化”格局基本形成,南北差距不断提升2002-2020:“西升东降”趋势明显;“北升南降”和“北降南升”先后出现,“南北分化”差异突出中国服务业空间布局差异90年代以来,东、中、西以及东北地区在全国服务业发展格局中呈现波动变化特征,总体东部占比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处于第三,东北地区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衰减趋势,在全国服务业分布格局中的地位下滑明显。南、北方服务业分布差距也在不断凸显,虽然呈现出一定的“升、降、升”特征,但是总体差距在不断扩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东侧省市,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省市在全国服务业格局中的份额较低。同时,北方地区省份的服务业在全国的比重较低,且呈现出不断被南方城市取代的发展趋势。中国产业布局的成因机制中国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动态演化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自然条件形成了中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现状沿海与内陆的自然条件差异,既形成了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也推动了产业优先向东部地区布局;中西部地区深处内陆地区距离国外市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对外通道不流畅,导致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作用较小。(2)全球化重塑了中国产业的空间布局改革开发以来,外商投资向开放程度高、开放时间早的东部沿海地区布局,进一步促进产业向地理区位较好的沿海地区集中。但外向型经济区域内部的产业空间重构与经济转型、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迫使大量劳动力密集企业转向低成本的中西部地区,重塑中国的产业空间布局。(3)市场化改变了中国产业的空间布局沿海与内陆的自然条件差异,形成了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产业布局优先向东部地区布局,中西部地区深处内陆地区距离国外市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对外通道不流畅,导致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作用较小。中国产业布局的成因机制(4)分权化影响了中国产业的空间布局经济权力下放,尤其是财政分权,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自主决策能力。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往往跟随领先者,发展与领先地方的相似产业,从而加速地方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导致中国产业分散化布局,更进一步,地区分权导致了地方市场隔离和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导致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内市场分割,降低了中国产业地理集中程度。(5)城市化影响了中国产业的空间布局规模较大、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提供种类充足的中间和最终产品,这种优势资源的集聚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拉大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差距。然而,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成本上升或者资源供给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产业开始出现转移。(6)国家战略导向调控了中国产业的空间布局我国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国家从一五计划开始,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一带一路”、“双循环”战略等,都在影响中国的产业空间布局。1、产业集群相关概念产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的地理集中2、产业集群主要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新产业区理论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关系经济地理理论3、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与成因产业集群空间特征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中国产业集群研究与反思第五节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相关概念产业集群:地区内相互联系的关联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以及相关的制度聚集在一起,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测量产业集群的方法主要有区位熵、因子分析、等级聚类、列昂节夫逆矩阵方法、图谱分析等。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主要是研究整个经济的集中形态,考察所有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形态,核心体现了产业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测量产业集聚的方法主要有不同单元制造业的占比份额来考察集聚状况、利用企业地址信息来展示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如核密度分析、点密度分析等。产业的地理集中:反映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产业集中和分散是市场垄断程度高低的反映。衡量产业集中度的指标之一是绝对集中度,即该产业前几位大企业的产量之和占该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方法有包括赫芬代尔系数、赫希曼-赫芬代尔系数、胡弗系数、信息熵系数、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等。产业集群的主要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波特教授提出的“

钻石体系”

理论,从竞争力角度对集群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集群不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等,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除了一般的集聚意义之外,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强调人的能动性、认知的多样性和自由裁量的可能性对于集群演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多维邻近性研究框架,利用认知邻近性、组织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等因素探究集群网络的形成机制关系经济地理理论:从空间视角探讨互动、组织、演化、创新四个方面如何决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根植性、情境性、或然性以及路径依赖性四大特征。地方集群广泛地与其他集群产生合作,地方集群成为了一个嵌入到更大的“全球集群网络”中的网络节点,从而产生全球集群网络中国产业集群空间特征东部:以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和都市型产业集群为主,如电子信息设备、仪器仪表、日用杂品制造等。中部:以农产品加工、矿产品采掘及粗加工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体现出较强的资源型初级产品加工制造特征,同时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也发展较好。西部:以农牧业产品、矿产资源、矿物原料、电力能源以及烟草加工等原料加工型产业集群为主,主要体现出较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为主的发展特征,重工业产业集群缺乏。东北:以农副产品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