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基础巩固(本题共12小题,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宗庙之事,如会同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足之所履D.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3.下列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敏:聪慧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夺:夺取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说明D.奚暇治礼义哉治:讲求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C.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牛何之②反而求之③舆薪之不见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⑤然后驱而之善⑥莫之能御也A.①⑤/②⑥/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④⑤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9.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C.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听从约束、行为不端的事,没有不做的了。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1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潇洒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皙的回答干脆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画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皙描绘的这幅志向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志向,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志向境界的憧憬。12.下列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刘邦、项羽的冲突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B.樊哙不仅英勇,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才智。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擅长见机行事的缺点。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高校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汲取,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相互汲取,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显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到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赐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溢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看法是主动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剧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行自已的怜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志向发生不行兼得的冲突时,宁可杀身成仁,杀身成仁,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安静自由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切社会事业的奋斗胜利,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定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安静的社会。其人生看法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好像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慈爱亲和、落落大方、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看法。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觉留意归真返璞,艳羡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见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样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化、磨合,外来的佛教慢慢中国化,到了隋唐,就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涵性,是坚毅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汲取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行,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相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的今日,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建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建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简单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供应了最干脆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比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留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憧憬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妙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志向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汲取外来的佛教打算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相互竞争,相互汲取。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亡,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汲取,而它们本身却不汲取儒、道思想。C.儒、道两家主见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确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14.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家的人生看法是主动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假如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涵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须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5.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到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到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2分)()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志向发生不行兼得的冲突时,宁可杀身成仁,杀身成仁,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C.儒家崇尚慈爱亲和、落落大方、从容中道,主见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见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留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16.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10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当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项是()A.技盖至此乎盖:也许B.批大郤批;击C.如土委地委;卸落D.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善刀而藏之1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详细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终;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需留意在关键地方当心谨慎;用心致志。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绘声绘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C.庖丁技艺超群的缘由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阅历,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当心,敬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傲慢大意。D.《庖丁解牛》阐明白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扬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冲突;客观上却告知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阅历,就能像庖丁一样,相识和驾驭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当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本题共4小题,10分)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微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注]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斗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yàng):广阔无涯际的样子。③熏: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分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其类异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则由无所施其勇②其真无马邪C.①子路抗手而对曰②舍瑟而作D.①夫子何选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2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志向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孔子之所以确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见以“仁”“礼”治国。B.孔子赞许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颜回憧憬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妙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志向。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同等、民主、谆谆教导的教学风格。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于斯致思,无微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2)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五、默写(4选3,6分)25.(1)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虚心,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缘由是“,。”答:(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六、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40分)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③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⑤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主动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斗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呈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傲慢!——五四讲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这五则材料的意思分别是,材料①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镍锌电池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遮阳蓬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江苏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被褥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花露水行业运行状况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腮红(胭脂)行业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粗粮饮料产业需求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稀土抛光粉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真空镀膜机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香水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植物学》练习(二)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联系及变态
- 中暑-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真题
- (5.5)-杂草图片农田杂草及防除学
- 生理学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 大学英语精读1-6册课文
- 口腔护理技术
-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100道口算题大全(全册齐全)
- TFCC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西藏度亡经》及中阴解脱窍决(收藏)
- 2022年医学专题-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