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620401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学历:大专四、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医学技术类(6204)卫生(84)临床检验技师(2-05-07-04)输血技师(2-05-07-07)病理技师(2-05-07-03)医学检验技术岗位卫生检验与检疫岗位医学实验技术岗位病理技术岗位临床检验技师公卫检验技师输血技师病理技师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临床检验技师、输血技师、病理技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临床医学检验、输(采供)血、病理技术等工作的高素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和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2.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3)掌握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4)掌握临床检测标本的采集、分离和保存的原则及方法,常用检测项目的技术规程及临床意义。(5)掌握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分析与判断的基本要求。(6)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掌握日常检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消毒知识。(7)熟悉医学检验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工作原理。3.能力(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能够规范地进行常用生物化学项目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能力。(4)能够独立建开展临床常见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具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能力。(5)能够独立操作常用的免疫学项目检测;具有常用止、凝血功能项目的检测能进行骨髓常规检查和常见典型血液病骨髓影像诊断。(6)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7)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六、课程设置本专业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共12门,合计39学分。主要课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英语、体育与劳动、信息技术基础、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基础选修课共2门,合计2学分。包括普通话和健康教育。主要公共基础课程简介如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学期开设,共5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6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践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容简介: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一至四学期开设,共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起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生涯规划指导人生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内容简介: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实习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努力实现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显著提高,做好向“职业人”转换的各种准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4.形势与政策第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8学时,共32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5.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第四学期开设,共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大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内容简介: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理论和技法,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和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6.高职英语第一、二学期开设,共144学时,其中理论144学时。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满足学生作为职业人对语言交际的需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词汇的认知,在听、说、读、写、译中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对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0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听力和口语练习,以及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阅读训练,80-100词的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写作练习。7.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学期开设,共36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2学时。课程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情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适应及挫折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恋爱及性与心理健康、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与心理健康等内容。课程内容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8.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42学时。课程目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为全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它是计算机的入门课,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内容简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中各组件的具体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9.体育与劳动第一至四学期开设,共14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132学时(含劳动36学时)。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的任务;劳动课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内容简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遵照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开设定项体育课程、选项体育课程。定项课程是全体学生均需要学习的项目,主要有:田径、太极拳等。选项课程是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的爱好兴趣设定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游泳、羽毛球、跳绳、体育舞蹈等;劳动课主要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学习劳动技能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共19门,合计67学分。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共7门,合计23学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病理学基础、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核心课程共有6门,合计32学分,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专业拓展课程共6门,合计12学分,包括: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病理与病理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药理学、临床检验仪器;主要专业课程介绍如下:无机化学第一学期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课程目标:准确掌握无机化学术语和一些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基本量和计算。掌握无机化学相关基础理论。通过实验,达到加深、巩固并扩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实现与医学结合。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增强学生课程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理论技能化,原理方法化,强化规范,训练技能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内容简介: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研究无机物的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学习溶液、化学反应的方向、酸碱平衡与沉淀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等内容。2.有机化学第二学期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16学时。课程目标:掌握有机化合物概念、命名和化学性质;熟悉一些与医学检验技术有关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的应用型高级药学人才,并注重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内容简介:有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物的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学习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及对映异构等内容。3.病理学基础第二学期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目标:掌握各种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基础,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内容简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缺氧、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等。4.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一学期开设,54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践10学时。课程目标: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微生物生物学特性,了解人体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寄生虫,旨在使学生具备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内容简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是学习疾病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培养、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等,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等。5.生物化学第二学期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分子水平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糖、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及提取分离的方法,维生素、辅酶的种类、结构和生理功能,生物膜的组成、运动方式和模型,生物中各种代谢反应原理、目的、基本过程及部位等。6.临床医学概要第三学期开设,108学时,其中理论88学时,实践20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了解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各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等。7.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二学期开设,108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践36学时。课程目标:熟悉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规律,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内容简介:是一门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等多门学科有机整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程。主要是讲正常人体形态与结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组织、生命活动基本特征、细胞基本功能;各系统的组成和器官形态结构,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感受器;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如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生成和排出、感受器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8.临床检验基础第三学期开设,108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践54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血液、尿液及体液检验等检查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熟悉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对自动血、尿分析仪的构造、原理、使用及维护能系统的认识,了解临床实验室规范化标准化的相关知识。内容简介:血液、尿液等标本采集,常规项目的检査、注意事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尿液自动分析仪、血凝自动分析仪等检验仪器工作原理、使用和维护保养;人体脱落细胞标本中正常细胞、炎症细胞、核异质细胞、典型癌细胞的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ABO血型、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方法、注意事项。9.免疫学检验第三学期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践20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免疫学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结果观察分析、参考值与临床意义。掌握各项免疫学检验的操作技术,熟悉临床免疫学检验常用自动分析仪器的构造、性能与检测原理、能进行质量控制和进行仪器标定,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了解经典传统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和现代检验技术发展与特征。内容简介:免疫学基础知识,包括免疫概念、功能和组成,抗原、抗体、补体和免疫分子概念、分类、功能及临床意义;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特点、影响因素等;常用免疫诊断学方法的原理、分类以及操作、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免疫学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常用酶标仪、化学发光仪、特殊蛋白分析仪的使用和维护;免疫学检验的发展趋势。10.生物化学检验第四学期开设,90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践24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生化项目的测定;试剂配制,原理,注意事项及主要临床意义。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熟悉临床生化实验室常规仪器及试剂盒的使用,了解常用生化项目的测定,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内容简介:常用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如光谱、层析、电泳、离心等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酶蛋白分离及纯化技术等;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临床实验方法学评价和选择;试剂盒评价和选择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测定方法、原理、参考值、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如白蛋白和球蛋白测定、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血糖及相关项目、脂蛋白及相关项目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等;常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判断及数据处理。11.微生物学检验第三学期开设,90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践24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标本各项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结果观察分析、参考值与临床意义。熟悉临床检验常用自动分析仪器的构造、性能与检测原理。了解现代检验技术发展与特征。掌握各项微生物学检验的操作技术,能进行质量控制和进行仪器标定,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内容简介:病原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细菌的分类、命名,微生物感染基本概念、致病性和病理损害;临床上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性状、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检验程序、检验方法及报告方式;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常见病微生物学检验毒等特点、致病性及检验方法;常用微生物检验仪器使用和试剂配制;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常见标本病原体的采集、运送、接种、分离培养和鉴定有关微生物检验新仪器、新技术,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和医疗废物消毒处理知识。12.血液学检验第四学期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践28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准确辨认各种血细胞,并能准确判断其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各种常见血液病有一定的诊断水平。掌握骨髓涂片制作、染色和检查技能;正常骨髓象和六大系列细胞形态特点;熟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能和结果观察;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障和类白血病反应的骨髓象特点;了解常见白血病骨髓象特点;异常淋巴细胞形态特点和意义等。内容简介:细胞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化规律。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和骨髓象特点;骨髓检查基本方法;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方法及应用;常见血液病骨髓检查特点,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各种白血病等,以及有关辅助检查;溶血性疾病、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知识,以及常用检查项目原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和应用;有关血液病检验的新知识、新技术。13.寄生虫学检验第三学期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标本各项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结果观察分析、参考值与临床意义。熟悉寄生虫学检验常用自动分析仪器的构造、性能与检测原理。了解各项寄生虫学检验的操作技术,能进行质量控制和进行仪器标定,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内容简介:寄生虫、宿主的基本概念,寄生虫感染、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基本知识;常见线虫(如蛔虫、钩虫、蛲虫等)、吸虫(如华支睾吸虫、日本裂体吸虫等绦虫(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虫卵(包囊)、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防治与实验诊断;常见原虫(如溶组织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等)滋养体和包囊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常见重要病媒节肢动物(如蚊、蝇、蜱、疥螨、姜螨等)的形态、生活史和致病特点、防治原则;食源性寄生虫常见病检测;常用寄生虫检验技术和方法。14.药理学第四学期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目标: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代表药物的作用、应用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能够进行用药指导和用药观察。内容简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包括药物效力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组胺受体阻断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子宫收缩药及舒张药、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药、糖类、盐类和酸碱平衡调节药、利尿药和脱水药、激素类药物、解毒药等。临床检验仪器第四学期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理论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常见临床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学会正确地选择与使用仪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构成仪器的基本元件、简单电路的识别,学会正确地调试仪器,能够正确地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掌握临床常见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和结合,学会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日常保养维护和简单故障的排除。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光普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光学显微镜技术及相关仪器、离心机技术及相关仪器、尿液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电化学临床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血液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生物安全柜、细胞培养技术及相关仪器、微生物快速检技术及相关仪器、免疫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电泳仪技术及相关器、PCR基因、流式细胞仪及相关仪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测序仪等。七、教学进程安排(一)教学进程安排表(附表一)(二)集中实践实训教学安排表(附表二)(三)集中实践实训教学安排表(附表三)八、基本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拥有一支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较高,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业带头人均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师生比例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完全能满足本专业教学要求。其中专任专业教师25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4人,博士1人、硕士10名、“双师型”教师占67%,兼职教师10人。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在1:15~1:20之间。专业课教师每年按要求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学习或各种专题培训,全年累计学习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基本合理。同时将继续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业务进修与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专业教师能力与素质。(二)教学设施教学设施可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专业教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拥有临检实验实训室,细胞学实验实训室,生检实验实训室,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室面积、设施均能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1所三级直属附属医院和30多家教学医院,能满足临床实习要求;信息化条件保障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三)教学资源本专业教学教材主要采用国家规划教材、行业规划教材等,每年学院图书馆和系部采购部分专业参考图书资料,供学生及教师学习参考。现代化的图书馆,珍藏医学检验技术类图书超过3万册,拥有100余种纸质和电子两类文献资料,6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术期刊,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四)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等,倡导教师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讲授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同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等举行的职业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五)学习评价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分为考试和考査两种。考试课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考查课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临床见习要有见习报告或见习总结,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和实习小结,并由医院带教老师做出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均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科目有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或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占总成绩的60%;实践考试由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课程常见实验项目(约10个左右),学生随机抽取1道,完成实验操作,占总成绩的40%。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九、质量管理(一)医学技术学院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本专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和本院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适时召开会议研究专业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做好顶层设计,为专业建设提供市场、政策及行业信息,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学校实行教务处(校)-教学办(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运行管理和督导团(校)-督导组(院)二级教学督导管理体制。学院教学工作由分管教学院长总负责,教学办公室和各教研室分工负责。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下,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过程实施质量监控,从制度入手,采取信息化手段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三)为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和规范提高,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评价系统,建立定期对实践教学基地运行质量评价的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机制,保证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吸纳行业专家、教师和管理人员成立专项调研组,负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查等工作,为本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提供支持。十、毕业要求(一)学分要求:本专业必须修满147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39学分;专业课55学分;选修、拓展课14学分;集中实践实训课39学分。(二)毕业实习成绩合格: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实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三)毕业考试成绩合格。附表一教学进程安排表序号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考试考查总周学时分布类别学时理论实践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234561公共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990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544863毕业实习38周,毕业考试1周。(不分方向:临床输血科实习2周;临床基础检验8周;临床生化检验6周;微生物检验8周;免疫检验6周;细胞室6周;病理科2周;)(输血方向:临床输血科实习6周;血站2周;临床基础检验8周;临床生化检验4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甘肃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计划
- 河渠堤防工程招标合同三篇
- 火灾报警系统的使用培训
- 美术与科学结合的教学探究计划
- 社团工作计划校园环保
- 秋季课程改革与创新探索计划
- 如何与伴侣共同制定财务计划
- 员工宿舍免责协议书范文版
- 杨真真被婆婆逼着签离婚协议书范文
-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 研学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留坝至凤县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环评报告
- 学校德育活动记录
-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 SB/T 10795-2012强制通风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的试验方法
- GB/T 16476-1996金属钪
- GB/T 11181-2016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
- 足球比赛运动活动邀请函Word模板
- 文莱介绍课件
- Pearson相关系数简介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