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共246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共246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共246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共246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共246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共9套)(共246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近代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在()时,中国就有了“序”、“校”等学校教育机构。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环境B、人口状况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传承文化的主要手段是()。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社会实践D、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和()。A、监督功能B、系统功能C、导向功能D、自组织功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A、社区B、学校C、年级D、教学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D、布置作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A、亲历学习B、观察学习C、迁移学习D、试误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C、终身教育D、高等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3、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通常意义上,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所谓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而且还具有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而且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因材施教”主要是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出的。标准答案:正确。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别和阶段差别。个体差别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先后以及个体努力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因材施教”正是考虑到人的个体差异而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标准答案:错误。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我国原来的教学大纲存在许多弊端,在这次课改中,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两者有所不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标准答案:正确。这说明了为社会培养人的周期长,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7、简述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标准答案:(1)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教育学的理论性,是指教育学认识和观点的普遍性、公理性和规律性的特点。教育学的实践性,是指教育学来源于教育实践并指导教育实践的特点。教育学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二者的兼容。(2)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教育学的本土化,强调不同国度和传统下的教育学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为着不同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着不同的文化性格。这不仅表现在教育的形式上,更表现在教育学的内容和精神上。教育学的国际化,强调教育学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与其他科学活动一样,具有普遍性,是没有民族和文化的界限的,其知识成果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共享。教育学既要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也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教育理论。(3)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教育学的科学性意味着教育学的研究与教育存在着吻合性,应当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教育学的价值性即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性,主张从人的目的出发研究教育,关注的是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学既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又有价值性的一面,研究中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古代社会的教育思想。标准答案:(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①孔子主张有教无类。②孔子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③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④孔子倡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①《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②《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③《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师严然后道尊)。④《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古希腊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柏拉图:一是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二是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亚里士多德:一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三是他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特点:①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封建教会的压迫和统治,张扬个性。②强调满足儿童的性情和爱好。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①强调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②他用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法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③教育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发展途径。英国教育家洛克:①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②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地发展。其教育思想影响了德国教育家康德。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①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②教育的过程、方法要遵循自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为什么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标准答案:(1)因为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把体力与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协调地统一发展,所以马克思说这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一个普遍原理。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是必由之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标准答案:决定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学制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3)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学制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简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标准答案:在教育界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教学包括课程,有人认为课程包括教学。这两种观点是在对课程和教学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关于课程概念的不同认识就会导致二者关系认识上的不同。前一认识认为,课程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载体,这里的课程认为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而后一观点把课程理解为一切对学生有影响的活动,在此情况下,教学就作为课程的一个实现途径而存在。课程和教学与其说是两件事,不如说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从来也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有了课程就有了教学,同样也可以说,没有教学就没有课程。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教学总是以特定的课程为基础进行的。课程是指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课程和教学互相依存,离开了教的内容,怎么教就无从发生;离开了教的形式,教什么就完全落空。同时,教什么一定会影响到怎么教,怎么教也必然制约着教什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标准答案:(1)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学生的智力、能力,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否则,学生能力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为基础;智力、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增长。一般来讲,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是一致的,同步的。但有时候却是不一致的,不同步的。有了知识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能。“知识多”并不等于就是“能力强”。这是因为知识的发展和智能的发展遵循着不同的规律。(2)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标准答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因为:(1)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的、大量的基本工作,它占的时间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身体得到正常的发育、健康成长,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学工作来实现的。(2)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只有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全面、妥善地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把学校办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在中小学德育中如何运用奖惩教育(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1)奖惩教育法,即奖励与惩罚法,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和痛苦的体验,进而强化或纠正学生某些行为的方法。奖惩教育法包括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等方式。(2)运用奖惩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第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第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第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标准答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学校区别于其他影响人的活动主要在于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而这些目的、计划、组织是通过教育者的活动,也即通过教师的活动来体现和实施的,因此离开了教师和教师的活动,学校教育就不存在了。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是根据社会需要,在学校中以接受特定的影响,获得身心发展为任务的人。学校教育的目的、计划及组织最终是针对学生而确定的,要落实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上,离开了受教育者的学生及其发展,学校教育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6、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标准答案: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学校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是:(1)确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3)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创新能力培养。(4)重视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5)改善教育教学管理,营造宽松自由的人才成长环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论述学校教育的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标准答案:学校教育同时具有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1)现代学校的政治职能是通过培养人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青年一代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促使其政治社会化的职能。学校教育可以帮助青年一代形成这种体系,学校教育的制度化与体系化可使得这一体系的形成变得更为有效和迅速。②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统治而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一方面,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深入人心,通过世袭方式得到统治地位的传统培养模式已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另一方面,政治活动的复杂化和世界化又使经济型统治者失去市场。③营造和推进社会舆论,促进或改变政治发展的职能。学校本身就是思想活跃的场所,在这里不禁会产生各种政治的设想或思想,还会迅速地把这些设想或思想辐射到社会各部分成为一种公众舆论。同时,学校也可作为思想的策源地对国家的政治决策产生影响。(2)现代学校的经济功能①为社会生产各部门提供劳动力后备军的职能。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劳动力是掌握一定生产知识和技术的人,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是使没有掌握生产知识和经验的可能劳动力变成适应社会生产各部门需要的现实劳动力。②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职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只有通过教育更快更有效地把人类积累的丰富科学知识再生产出来为新生一代所掌握,才能实现和促进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③改善全民素质,储备经济发展潜力的功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全民文化科学水平与其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因而通过普及教育,改善全民素质,才能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潜力。(3)现代学校的文化职能①整理和保存文化的职能。学校的教育内容是把人类历史上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加以选择和整理而成的,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富有先进文化的一切特征,加之学校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使得人类文化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可传递性。②传递和传播文化的职能。文化的传递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文化的传播是指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现代社会中的分工进一步精细和明确,学校愈来愈成为传递人类文化的专门场所,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必然阶段。③创造和更新文化的职能。学校教育的文化再生产职能显示了学校保存文化的巨大作用。然而,仅仅是保存是不能适应世界文化迅速发展与更新需要的。学校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应该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4)学校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个性化的过程,现代学校应在以下几方面担负起发展人的身心的职能。①学校应能使个体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手段。当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或尽可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任何类型的学校教育其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学校应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身心和谐发展一是指人的身心两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是指身和心两方面因素之间的协调。③学校应充分挖掘人的发展的潜能,指明发展的方向以减少发展的盲目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什么是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标准答案:(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试述当代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标准答案:(1)讲解接受模式。这种模式是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一一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运用、检查反馈等方式汲取教师传递的信息。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最经济的模式之一,它突出体现了教学过程简约性的特点。因此,这种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但由于这种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这种模式经常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议论。(2)自学辅导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讲解接受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自学辅导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和要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总结。这种模式试图改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实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学习教材、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系统知识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使学生接受信息由以听觉为主、师徒之间“讲——听”单通道交流,转变为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师生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种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进度自己掌握,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种模式还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这种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如果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驾驭能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容易使自学成为自流,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这种模式排斥系统讲授,能否适用于各门学科或各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成功的实验有: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实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3)“成功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上海的部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进行的改革实验。他们认为,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综合的。一方面学业不良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由于学业不良又会引起学生自身或外部诸多因素的变化。如学生自我意识的下降、内驱力的削弱、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以及教师期望的消极化等,从而加重了学习的困难性。据此,他们提出“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即: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帮助学生成功的思想;分层递进的思想;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活动的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原则是“创设成功机会、帮助学生成功”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据此,提出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要求:第一,在研究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规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意等内容以及它们的深广度。第二,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分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机会。分层教学是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之一,它是使学生保持成功心态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分层教学一般有两种涵义:一是将教学内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呈递进趋势的层级,逐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是承认学生群体中存在个别差异,并有意识地把他们区分成若干类别和层次,从而使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分层评价,使处在各种层次上的学生各有所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活动”,不仅可以将知识内化和和掌握技能,而且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反而可以充分地激励学习。第四,注意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占据主体地位,相反而常常成为学生活动的客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平等地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第五,实施鼓励性评价,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激励,并获得成功感。鼓励性评价,实际上是一种激励学习的教学策略,这对学习困难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对他们不实行鼓励性评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第六,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通常不在于智力条件,而是非智力条件没有得到适时的和正确的培养或开发。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一是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二是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使教学活动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三是这种模式赋予“因材施教”以特殊涵义。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获得成功。这些特点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标准答案:(1)因材施教原则也就是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第2套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学校管理标准答案: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它有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与创造性等显著特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学校管理体制标准答案: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校长负责制标准答案: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在这一领导体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他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在校长负责制中明确校长的权力与责任;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正式群体标准答案:正式群体是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制度、管理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正式群体目的与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活动开展频繁。正式群体如果组织好就能有力地团结、教育全班学生共同前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非正式群体标准答案: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有活力,这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集体活动之不足。但是,非正式群体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长远的活动计划,其成员也不稳定,易受外部条件和内部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但是只要教育者真诚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能减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参照群体标准答案:参照群体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由于学生选择的和心目中向往的参照群体与他实际参加的学生正式群体往往不一致,因而给教育工作造成了极为复杂的情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简答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7、简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内涵。标准答案: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是由布鲁姆提出的。诊断性评价:这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现有知识水平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这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标准答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时闻、场地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有:(1)观察法:观察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2)测验法: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对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3)调查法:调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有疑问则需要经过调查解决;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需要调查。调查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4)自我评价法:在教学评价中,自我评价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自觉改进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什么是评教?评教的要求是什么?标准答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亦称“评教”,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和评价。它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教师个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切磋与学习,可以使学校领导深入第一线,了解教学的情况、经验与问题。评教除了应遵循教学评价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述要求:①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评价他的专业水平;②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③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标准答案:①加强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②教学评价更加立足于学生的发展;③扩充教学评价的对象,评价指标多样化;④重视量化评价方法和执行评价方法相结合;⑤教学评价的功能转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什么?标准答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评价的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防止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2)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3)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4)计划性原则:教学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地控制各科教学评价的次数及总量并做出合理的安排,避免评价太多或过于集中,使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标准答案:(1)备课:基本要求有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②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2)上课:基本要求有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组织有效;⑤体验积极;⑥表达清晰。(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基本要求有①课外作业的形式;②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③及时批改作业。(4)课外辅导:基本要求有①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②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③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④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基本要求有①按时检查;②认真批改;③仔细评定;④及时反馈;⑤重点指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历史发展。标准答案: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等。其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集体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此外,还有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参观、讲座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实施校长负责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标准答案: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我们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①明确校长的权力与责任,要权责统一,党政分离;②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党组织不能越权管理;③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如何看待学校管理的服务性?标准答案:①明确“服务”不是主仆关系的置换,强调学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彼此理解、尊重;②“管理即服务”,意味着管理者要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包括教职工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也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③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树立一种“交互”观念,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为他人服务,同时也在享受他人的服务。概括而言,只有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全面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简述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标准答案:(1)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就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的人。学校的正、副校长和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都是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此外,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校的管理者,因为他们都是学校的主人,不仅接受管理,而且也积极参与管理。(2)学校管理对象。学校管理对象就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承受者,也就是学校管理者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主要包括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3)学校管理手段。学校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组织机构是根据一定的组织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可以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非行政组织机构两种类型。行政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等。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团队、工会、妇联、学生会等团体组织。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全体成员日常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重要保证。学校规章制度一般包括学校的领导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在教学管理中,主要进行教学思想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1)教学思想管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先进的教学思想能够促进和引导教学工作的发展,而落后陈旧的教学思想则是教学工作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学管理首先应抓教学的思想管理。(2)教学组织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是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教学组织上要加强教导处的建设和领导好教研组工作。(3)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依据一定的质量标准,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监控、检验和评估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生命线,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一,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第二,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坚持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全员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全因素教学质量管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教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以及相互关系。标准答案: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科学的管理原则,为实现学校管理的预定目标,对学校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管理的客观程序。其基本环节是:(1)计划:就是对学校工作目标的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它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在管理活动中起着指明方向、规划进程、统一步调、提高效率的作用。(2)实施:就是将计划付之行动,使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产生最大的实际效益与社会价值。学校管理者要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3)检查:就是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检查具有监督、考评和激励的作用。(4)总结:就是对学校管理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等反思性活动。它们的相互关系是: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渐进、首尾相连的有机整体。计划统率着管理全过程;实施是计划的执行;检查是对组织实施的监督与检验;总结则是对计划、实施、检查的总体分析与评价及其改进建议。各环节之间,都存在反馈回路,以便对工作产生反思、提高和促进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为什么我们要特别重视班主任的工作?标准答案:班主任的工作是我们培育班集体,促进学生发展的重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通过班主任的任务,我们也可以看出班主任的工作意义的重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班主任的工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标准答案:班主任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入手。第一,确定集体的目标。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班主任则应果断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为集体必须实现的目标。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第二,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第三,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确定班的奋斗目标后,应制定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逐渐形成集体的核心,激发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第四,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集体的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作风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教育的主体。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标准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了解学生集体情况是在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一般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还要加强学习纪律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3)组织班会活动。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有计划,班会的内容还要能吸引学生,调动全班同学的兴趣。(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志趣、才能,丰富学生的生活非常有用,但是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风气的侵蚀。(5)组织学生的劳动。班主任在劳动前要做好劳动准备、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育工作。劳动过后,要进行总结工作,展示班级学生的劳动成果。(6)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这是一个教师与家长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7)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将来自各方面的要求进行统一,形成教育合力,才会对教育学生起到作用。(8)评定学生操行。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给学生评语时,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趋势和全面表现。(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面广、内容多、连续性强,是个极为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获取教师职业更大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为什么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标准答案:班集体有重要的功能,所以班主任要重视培养班集体。首先,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它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通过集体的活动、纪律和舆论来培养其成员的品德。它能紧密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班主任依靠的重要力量。其次,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集体中,学生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互促进的。而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都将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班集体又是培育学生个性的园地,它能使个性之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最后,班集体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毕竟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需要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尤其是需要学生自主地制定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种工作与活动。这无疑能有效锻炼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注重发挥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标准答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1)高尚的思想品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们的学习榜样。班主任应有崇高的品德,饱满的工作热情,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给学生强有力的教育影响。(2)坚定的教育信念。班主任只有确信教育的力量,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在工作中不畏困难,顽强而耐心地工作,收获教育的硕果。(3)家长的心肠。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家长对待孩子一样,集严父与慈母二任于一身。如果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深情与期望,那么他将更亲近班主任,并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使班主任在工作中获得更大成效。(4)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条件。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善于计划和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在工作中表现出魄力,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前进。(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这就要求班主任需要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一般来说,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班主任,与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打成一片,便于开展工作。(6)善于待人接物。只有善于交往、能团结人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把班主任工作做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标准答案: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从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组建阶段。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目标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的发展。这时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强的依赖性,不能离开他的监督,独立地执行他的要求。如果班主任不注意严格要求,班就可能变得松弛、涣散。(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级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让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3)自主活动阶段。这时,班集体已形成,已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班上的情况,自觉地向集体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地开展集体活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25、试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出发,论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标准答案:(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优点: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4)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5)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改革趋势。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是什么?标准答案:(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2)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改进班级授课制,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当代社会,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化,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学技术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替代班级授课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讲授法一定是注入式教学,谈话法一定是启发式教学吗?标准答案:(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2)注入式教学,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3)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谈话法的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4)启发式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讲授法不一定就是注入式教学,谈话法也不一定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叫作启发式教学。讲授法运用了启发式教学,叫作启发式讲授法;谈话法运用了启发式教学,就叫启发式谈话法。此外,还可以有:启发式的实验法、启发式的练习法等。如果讲授法不用启发式教学,那叫灌输和注入;谈话法不用启发式教学,等于自言自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为什么当今的教学很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答案:以往我们的教学只注重终结性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最大的缺点是只能甄别学生学习的优劣,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是要努力的帮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显然,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要。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需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还需要注重自我评价,这也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都有巨大的优势,促使教育评价方法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方法、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处理教学工作事务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现在的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发展也会带动学生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懂得了要有意识地、细心而且严格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分析、评价其正误、优劣,肯定自我的优点,找出差错与不足并加以改进,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和习惯后能更重视和深刻领悟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以加强个人学习动力,从而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悉心培养的过程,应该从小做起。正因为教学评价改革中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及这些评价方式本身的优点,使得当今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请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领悟这句话的。标准答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很简练地概括了教师教学的真谛。所谓“教学有法”,是指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边努力工作实践,一边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许多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且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效利用这些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教学有法”。正因为“教学有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教法;既要学习相关教学的论著,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其“教”的规律。教学方法各种各样,各有千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教学法,等等。当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又不断发现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就越来越使我们的教师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教无定法”的教育新理念。所谓“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许会不相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是说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所以我们又得做到教无定法。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程知识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就比较难以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关键之处可采用演示法、实验法、总结法交叉进行教学。所以,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教者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所以,“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教学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谈谈你对现代学校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标准答案:(1)学校管理法治化。依法治校就是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学校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依法行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第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第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第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2)学校管理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第二,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人的个体差异。第三,要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把满足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第四,要努力构建一种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际环境,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管理和育人功能。第六,要转变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贯彻管理即育人、管理即服务的思想。(3)学校管理校本化。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换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第二,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第三,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4)学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上来以提高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由过去的“人一人”管理、“人一物”管理转变为“人一机”管理,即注重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管理素养。第三,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标准答案: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如它有活力,是学生进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集体活动之不足。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成员不稳定,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长远的活动计划,易受外部条件和内部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等。如果班主任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优点,忽视其缺点,必然导致非正式群体放任自流的发展,甚至影响班级的团结,阻碍学生之间的交往。如果班主任因为非正式群体的缺点,就认为非正式群体是洪水猛兽,一定要取消,结果将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使班级缺少了活力,同时,非正式群体也无法根本取消,也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所以,班主任应该正视非正式群体的优点与缺点,积极地引导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尽量鼓励其发展,真诚对待各个非正式群体,关怀和尊重它,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也是班级不可或缺的小团体。具体的做法很多,比如班主任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一致,与班集体融洽相处,比如提拔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导者做小干部等方式。但是也要学会因势利导,避免其消极作用的出现。即使出现了问题,只要班主任真诚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能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假若你是一名班主任。你将如何培养你所带领的班集体?谈谈你的看法。标准答案: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的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班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鲍尔斯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大教学论》是教育家()的代表作。A、培根B、夸美纽斯C、孟禄D、柏拉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科学技术D、民族文化传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循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和涂尔干B、卢梭和那托普C、裴斯泰洛齐和凯兴斯泰纳D、卢梭和福禄培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学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B、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性质C、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构成D、学校的类型、学校的性质、学校的结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赞科夫C、杜威D、夸美纽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教学是()。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总的规格要求。A、政治思想B、思想品德C、智育D、政治品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学生的个性特点给教师的教育教学造成了()。A、创造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2、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固然与生产有着持久的、广泛的和密切的联系,但是教育并不等同于物质生产,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即包括物质生活的经验,又包括精神生活的经验。教育既是生产斗争的工具,又是传递文化、进行阶级斗争和营谋社会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因而生产性并非教育的本质。而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教育功能是教育目的的实质性表现。标准答案:错误。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而且还具有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指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和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教育目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然表现”,它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虽有重叠,但是仍有本质区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标准答案:错误。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但是德育的途径还很多,其中,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15、简述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标准答案:(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不同的文化类型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文化特定的内涵,不同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不同的教育。(3)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观念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试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标准答案: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述教育制度的阶级性。标准答案:教育制度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其他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定的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教育机构的系统按范围大小又有两种涵义:一是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二是专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制度,简称为学制。教育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别以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各国教育制度的结构也不相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管理的一个方面,必须具有阶级性。因为国家本身是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的,是阶级统治的一个工具,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的一个部分,必须也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具有阶级性。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设立的学校,都是根据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设立的,其目的是把他们的子弟培养成剥削阶级的继承者。资产阶级推行义务教育应该是一个进步,但还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社会主义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说教育制度具有阶级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标准答案: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1)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2)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3)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4)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标准答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3)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4)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标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他认为:(1)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2)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特点,都有自己智力优势,而且不同智力特点的人,其学习方法可能也是不同的。(3)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因此在教授环节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上不能单靠所谓统一的标准,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展示、交流等过程。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标准答案:(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3)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第三,要注意多端性。第四,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标准答案:(1)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