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6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6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6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6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学《庭中有奇树》一诗时,教师指出《庭中有奇树》出自《古诗十九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博哥)《古诗十九首》,教师又向学生推荐了其中的几篇作品。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______A.《野田黄雀行》B.《青青河畔草》C.《涉江采芙蓉》D.《行行重行行》正确答案:A[解析]《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西北有高楼》等篇目。A项,《野田黄雀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诗作。

2.

学生对“衬托”不熟悉,教师用古诗词例句来讲解。下列例句适合的是______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正确答案:C[解析]A项,词句运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富有音乐美。B项,词句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将愁绪比作源源不断的春水,突出了愁思的绵长、深切。C项,诗句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用四周的安静来衬托琵琶声的强大魅力。D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写山峰与天空的距离之近,来突出山峰的高耸之态。

3.

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来思考并交流该课的难点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______A.讲授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谈话法正确答案:B[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来思考和交流难点问题,运用了讨论法。

4.

教师安排学生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流派“文学研究会”的相关知识。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是______A.茅盾B.郭沫若C.成仿吾D.郁达夫正确答案:A[解析]“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有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周作人、许地山等人。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创造社”的成员。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所学文本,对其文体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课件上出示的关于文体的有关常识,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B.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正确答案:C[解析]C项,对小说的三要素的表述,人物和故事情节这两个要素是正确的,另一个要素应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

为了体现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制定了—些开放式的课外作业,如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走上街头,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等。下列对该教学方式评价不恰当的是______A.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来学习语文B.将学习的主体变为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C.作业设计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D.有利于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正确答案:C[解析]C项,“全面”表述有误。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但是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不可能单靠这一课外作业形式得到全面的培养。

7.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古代称谓,比较其意义异同。以下是部分小组所整理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家父”用于说话者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谦称;“令尊”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为敬称B.“舍”常用于谦称比自己位卑年幼的亲属,如舍儿、舍弟、舍侄等C.古代兄弟的排行称谓由大到小为:伯、仲、叔、季D.“黔首”意指平民正确答案:B[解析]“舍”常用于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但不可用于自己的儿女。而谦称自己的儿女时,通常都称为“犬子”“小女”。

8.

阅读《散步》的教学过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二读,感知文本内容:

师: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

(学生答案丰富,甚至穿插了感人情节)

师:像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

生:以小见大。

师: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师: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给学生充分说的时间,学生纷纷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

对上述教学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文本和学生情感的初次对话,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呈递进性,由浅入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入B.在设定的情景中评价人物,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融自己的情感于学习过程中,将会超越简单的静态地对人物实施归纳,使教学效果精彩纷呈C.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分歧”的解决说明的道理后,非常自然地上升到写法,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发掘和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D.从文本走向生活,学生的学习富有真情实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但是和“以小男孩的身份说故事”这个教学环节重复正确答案:D[解析]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小男孩的身份说故事”是让学生从文中小男孩的身份出发,去描述课文中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而文中却是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汲取学生亲身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富有真情实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

9.

阅读某教师教学朱自清《春》时的课堂导入,按照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都熟悉春天这个季节吧?

生:熟悉。

师:谁能说一处春天的景象?

生1:春天里百花开,漫山遍野姹紫嫣红。

生2:春天,村外的小河边一片新绿。

生3:春天,人们都换了春装,显得格外精神。

生4:春天,村里的人们开始耕地。

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简洁的语言把春天描述得如诗如画,的确是这样!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春天的一切都是美的;春天的一切都充满无限活力和勃勃生机!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上述课堂导入属于______A.类比导入B.情境导入C.背景导入D.实例导入正确答案:B[解析]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精彩的语言描绘,音乐、视频、图片、实物的呈现及学生的表演,创设切入主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情境。题干中,这位教师用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和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从而进入课文中优美的意境,这种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属于情境导入。

10.

学习《海燕》,一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不仅埘象征意义的理解非常准确,而且还提到了环境对海燕形象起的烘托作用”。该教师评价的功能是______A.激励B.检查C.诊断D.调控正确答案:A[解析]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样的评价属于教师评价功能中的激励。

11.

阅读作文指导——借景抒情的教学设计(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内容:学习小组领回任务。完成一段精彩的描写。

自选一组景物来表达一种情感。雪白的梨花、嫩绿的小草、新芽的树木、碧绿的麦田、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皎洁的月光、灿烂的群星、和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歌唱的小溪、美丽的池塘、展翅的雄鹰、诗意的小鸟、美丽的天鹅、奔腾的江河、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灰蒙蒙的天空、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寒水、连绵的秋雨、凋零的花朵、无情的流水、折翅的小鸟、飘零的树叶、干涸的湖水、枯萎的秧苗。

情感待选:高兴、悲哀、振奋、平静。

要求:组长抽取某种心情。组员各自固定选取的景物,组内商讨运用哪几种景物合适,各自独立完成片段写作,不允许出现表示心情的词语。最后小组交流修改出最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

温馨小提示:也可以运用对比哦!

小组讨论,创作展示。其他组评论。

对上述教学设计的评价,不正确的是______A.材料中所给的景物过多并且重复,可将学生不太熟悉的景物删除B.每个学生对每个景物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小组讨论不适合此环节C.没有让学生明白“情”与“景”的关系,教师应加入此项内容D.语言实践的要求不够具体,不能表现强烈的个性,完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正确答案:D[解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给定学生材料时,要有代表性,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教师给的景物太多,如“灰蒙蒙的天空”“无情的流水”“枯萎的秧苗”没有代表性。且整体看起来所给景物逻辑性差,故A项正确。教师给的景物很多,且学生擅长写作的方向不同,故让学生讨论很难达成共性,并且写作的个性化比较强,讨论也不利于展示学生的长处,故B项正确。教师给定景物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最终目的——借景抒情的教学。如果不对此做出要求,容易让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偏差,故应适时地让学生明白“情”与“景”的关系:先有情后有景,保证学生作文不跑题,故C项正确。D项,“完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说法太绝对。

12.

学习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教师讲解“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中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例句不适合的是______A.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C.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D.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莫怀戚《散步》)正确答案:D[解析]例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攒成的小球”。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救济的文化药方”即“使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街灯比作“星星”。D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3.

通过《再塑生命的人》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海伦·凯勒,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现女性性格与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适合的是______A.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B.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C.夏洛蒂·勃朗特《简·爱》D.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正确答案:B[解析]A项,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以悲剧告终,但是安娜具有永恒魅力,她充盈的生命元气,不屈的叛逆精神以及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勇士气概,使得人物的光芒永远不会消逝。C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D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B项,《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了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故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14.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B.口语交际教学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C.不能孤立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D.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正确答案:B[解析]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15.

教学《关雎》,教师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诗经》的背景知识。下列不正确的是______A.《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源头B.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C.《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D.《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正确答案:A[解析]A项,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源头是《楚辞》。

二、案例分析题(共40分)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下列小题。

案例:

我和大自然有个约会

①大自然,是人生的驿站,即使驻足片刻,启程时那亦是满目的碧绿、无涯的姹紫嫣红,铺满了人生的征途。

②当我忧伤时,我就约会雨中的大自然。

③一走进她,我总会看到不明不暗的天穹,不粗不细的雨。那雨既不是毛毛细雨似的轻柔,也不是暴雨似的急促,只是密密地、极有韧性地下着,淋在我光光的脊背上,没有一点儿冷的感觉。雨中的田野升起一片淡淡的绿烟。空中的云层并不黑厚,好像有从云层上筛下的阳光和雨丝一起洒落。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大自然之于我灵魂的幼苗,又何尝不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雨!

④雨中的约会,让我学会了遗忘,读懂了坚强。

⑤当我浮躁时,我也约会阳光下大自然。

⑥一走进她,我就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夏日。地面上热浪袭人,太阳也嘴巴大张,林中的野兽喘着粗气,无聊的知了在不停地鸣叫,你到底知道了什么而如此兴奋!只要稍静一阵,情况陡转。闭上眼睛,脑中是一片白雪恺恺的世界。万里大地,红装素裹,太阳初升,阳光是那么柔和,让人心里痒痒。鸟儿已经绝迹,更不用说知了了。徜徉在热情的阳光下,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在清山绿水之中。远处偶然传来一声鸡叫,时间在这里停滞。我不再烦躁。

⑦阳光下的约会,让我学会了冷静,读懂了沉稳。

⑧当我成功时,我更约会大自然。

⑨一走进她,我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丰收的庄稼一望无际,秋后的枝头果实累累。小鸟在天边歌唱着胜利的乐章,鱼儿在水底摆设出优美的造型——是在为我欢乐。咦,为什么谷穗不高兴?不!它并没有像我一样轻狂,虽然有饱满的果实,它依然谦虚地把头垂下。看那些秕谷,又随风招摇,这无知的空虚!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急忙把头低下,踏上了前进的路程。我不再放纵。

⑩田野上的约会,让我学会了谦虚,读懂了踏实。

约会着,美丽着,在人生的征途上。

问题:1.

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正确答案:(1)错别字:第⑥段中的“白雪恺恺”应改为“白雪皑皑”,“清山绿水”应改为“青山绿水”。

(2)病句:第③段中“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因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去掉“在……中”或“使”。

2.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正确答案:优点:结构清晰,构思巧妙。从全篇结构看,文章段落划分清晰,从“雨中”“阳光下”“田野上”三个方面来倾诉和大自然之间奇妙的缘分,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主体三个部分都以“约会”来串联,既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简要地提示和概括本层的内容,不仅构思巧,而且形式也美。从每部分的结构看,先写要约会,然后写如何约会,最后写约会的收获,每一部分的结构基本一致,为揭示文章主旨做了很好的铺垫。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下列小题。

案例:

与心灵对话

①我喜欢寂寞,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独处一室,这样我就可以敞开心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②我问心灵:“心灵,我对家人是不是很关心?”心灵不语,但她在我的脑海中展现出了几副画面。画面中的我匆匆而去的关门声掩盖住了妈妈那一声“多加小心”的关怀。画面中的我那对饭菜不满的情绪,让姥姥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看了这两幅画面,我感到无比愧疚,我知道了对家长的粗鲁,对亲情的淡漠。于是,我对心灵保证:我下次一定要关心家人。心灵笑了。

③我又问心灵:“心灵,我对朋友是不是很友善?”心灵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有一位朋友遇到了困难,你能够热情地帮助他;有一个朋友遇到了伤心事,你能真诚地去安慰他;有一位朋友因考试的失败而气妥,你能鼓励他,使他充满信心。你对朋友的关怀已经做得很完美,谢谢你!”我甜甜地笑了。

④我再一次问心灵:“心灵,我对他人是不是做到了尊重?”心灵摇摇头,说:“你还没有做到。有一位同学不小心碰了你的东西,你对他大声指责;有一位陌生人向你问路,你却因忙着回家而昧心说不知道。还有……”

⑤听了心灵的话,我虽然感到万分惭愧,但也有些无地自容。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冷漠,对朋友以外的人缺少关爱之情。我静静地告诉心灵:以后,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以尊重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心灵在为我加油。

⑥在与心灵的对话中,我不断反省自己,使每一天的我都变得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所以,我感谢心灵,感谢她对我的提醒;是她让我反省,是她带我成长,是她让我的生活更加和谐美丽。

问题:3.

请从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中找出一个病句,分别改正。正确答案:(1)错别字:第②段中的“几副”应改为“几幅”,第③段中的“气妥”应改为“气馁”。

(2)病句:第⑤段中“听了心灵的话,我虽然感到万分惭愧,但也有些无地自容”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听了心灵的话,我不仅感到万分惭愧,甚至有些无地自容”。

4.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正确答案:优点:立意新颖,布局巧妙。本文的小作者将抽象的反省形象化,写得有滋有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作者将反省经过虚拟成为一场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并且从亲人、朋友、他人三个角度出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最后总结出反省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水到渠成,条理清晰。另外,小作者避免重复和单调,第一次通过展现画面再现“我”对亲人的态度,第二次、第三次从正反两方面,通过心灵的表述再现“我”对朋友和他人的态度,做到了“多样的统一”。

三、教学设计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20分,第3小题25分,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原文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研讨与练习】

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单元导语

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欣赏这些诗歌,可以唤起我们想象和情感的共鸣,使我们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要求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1.

阅读【研讨与练习】第三题中的词,比较《沁园春·雪》与其的异同,文字不少于100字。正确答案:《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却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2.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蕴涵的崇高思想感情和坚定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词作,激发社会责任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文本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因此对词的分析理解是本次教学的重要目标。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现代诗歌鉴赏能力,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构建的过程中,在学习现代诗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应使学生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

选择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蕴涵的崇高思想感情和坚定的信心。

教学方案片段: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导入本词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齐读: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不足予以纠正。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详细分析上片

(1)上片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动静结合,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原驰蜡象”。“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