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9年上半年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9年上半年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9年上半年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9年上半年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9年上半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9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下图曲谱属于哪种乐谱?______

A.文字谱B.工尺谱C.减字谱D.简谱正确答案:C[解析]音乐与相关文化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题干中,教师让学生搜集不同地区的同题材民歌,讨论归纳其人文与音乐特性,正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体现。

2.

1934年,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一等奖的作品是______。A.《晚会》B.《牧童短笛》C.《四季歌》D.《春之旅》正确答案:A[解析]柯尔文手势由约翰·柯尔文原创,被柯达伊借鉴到其教学体系中。柯尔文手势用七种不同的手势代表固定唱名,并通过手势空间位置的高低,来展示音的高低关系。具体手势图如下如:

3.

朱践耳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中,采用故事吟唱、古琴演奏与交响乐队合作表现的作品是______。A.《汨罗沉流》B.《第一交响曲》C.《第六交响曲——3Y》D.《第十交响曲——江雪》正确答案:B[解析]学生聆听阿根廷探戈音乐,尝试敲击典型的探戈节奏,不仅有听赏,更强调了听赏之后的尝试,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杜威“做中学”“经验为学习基础”的教育思想。A项的“观赏”、C项的“欣赏”、D项的“聆听”都仅仅强调了感受,而未能做出进一步的艺术实践。

4.

采用冼星海创作的主旋律,集体编创,于1970年在北京首演的钢琴协奏曲是______。A.《黄河》B.《梁山伯与祝英台》C.《长江之歌》D.《草原英雄小姐妹》正确答案:D[解析]在演唱和演奏中,默唱、默想都是强调内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

5.

马思聪创作的下列哪首小提琴曲运用了内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的旋律?______A.《山林之歌》B.《牧歌》C.《摇篮曲》D.《思乡曲》正确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小清有轻度智障,情况较特殊,不能安排主要任务,也不能从合奏中孤立出去。因此,教师可安排小清承担相对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任务,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这次合奏。

6.

下面谱例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______

A.陕北民歌B.东北民歌C.广东民歌D.江苏民歌正确答案:A[解析]A项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歌曲,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B、C、D三项的主语都是教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性。

7.

京剧的伴奏被称为“场面”,它是由哪两部分构成?______A.开场与终场B.上场与下场C.场外与场内D.文场与武场正确答案:C[解析]A、B、D三项中,“聆听”“观看”“说出感受”是学生对乐曲的体验;而C项“哼唱并模仿”则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美,强调了音乐的体验与实践。

8.

下面谱例属于哪种音乐类型?______

A.单声音乐B.主调音乐C.复调音乐D.无调性音乐正确答案:D[解析]谱例歌曲名为《我和我的祖国》,6/8拍,中速。6/8拍是复拍子,其强弱关系以三拍一组,为强、弱、弱、次强、弱、弱,因此在指挥时通常采用二拍子指挥图示。

9.

下面谱例出自哪部歌剧?______

A.《威廉·退尔》B.《茶花女》C.《弄臣》D.《卡门》正确答案:C[解析]图1中的乐器为长号,在图2中③的位置,即铜管乐器组。①的位置为第二小提琴;②的位置为低音提琴;④的位置为木管乐器组。

10.

创作了《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的作曲家是______。A.勋伯格B.舒伯特C.斯特拉文斯基D.肖斯塔科维奇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即兴演奏,表现音乐角色,是探索音响与音乐的内容,属于创造领域。

11.

下列哪部作品是20世纪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歌剧?______A.《蓝色狂想曲》B.《波吉与贝丝》C.《古巴序曲》D.《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正确答案:A[解析]通过歌词可以判断出,该内容选自《关雎》。《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B项《楚辞》是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由汉代刘向收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辞赋而成;C项《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歌辞集;D项《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共11篇,收录在《楚辞》中。

12.

下列选项中,与谱例对应的演奏形式是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A[解析]《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由贺敬之等人编剧、马可等人作曲,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B项《伤逝》创作于1980年,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由施光南作曲,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C项《茶经》创作于2002年,是由谭盾作曲的歌剧作品,故事发生在唐朝,围绕着陆羽的《茶经》展开;D项《洪湖赤卫队》创作于1959年,是由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的新歌剧,与《江姐》合称“我国当代歌剧艺术的两座高峰”。

13.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是在多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除了欧洲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外,其主要来源还包括下列哪种音乐?______A.印第安音乐B.印度尼西亚音乐C.土耳其音乐D.阿拉伯音乐正确答案:D[解析]《绣红旗》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等作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歌剧作品《江姐》中的经典唱段。A项《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为于小芹第一次出场时所唱;B项《绣金匾》是一首陕北民歌;C项《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第三场。

14.

下面谱例中,和弦的名称是______。

A.减减七和弦B.小小七和弦C.减小七和弦D.大小七和弦正确答案:B[解析]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老传说为题材、越剧曲调为素材创作而成。作品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15.

河北民歌《小白菜》属于哪种拍子类别?______

A.单拍子B.复拍子C.混合拍子D.交替拍子正确答案:A[解析]《脚夫调》和《兰花花》都是上下句结构。《脚夫调》歌词基本是七字句,上下两个乐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点题,两句独立成歌。《兰花花》全曲共两乐句,为一呼一应的上下句。

16.

图中女子演奏的乐器是______。

A.象脚鼓B.太平鼓C.太鼓D.长鼓正确答案:D[解析]通过图片中人物的服饰和乐器可以判断出,该舞蹈形式是苗族芦笙舞。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芦笙舞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

17.

常规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除了弦乐组,还必须有哪些乐器组?______A.木管组、铜管组和弹拨组B.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C.木管组、铜管组和键盘组D.弹拨组、吹管组和打击乐组正确答案:B[解析]京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乐器有三大件,即京胡、弦子、月琴,辅以笛、笙、唢呐等。武场以大鼓、大锣、铙钹、小锣为基础组成。

18.

流传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河北部分地区,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的走唱类曲艺形式是______。A.道情B.莲花落C.琴书D.二人转正确答案:B[解析]通过视唱谱例旋律可知,该旋律选自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歌曲旋律高亢舒展,意境悠远深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精神。

19.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线走向属于哪种类别?______

A.正弧线型B.倒弧线型C.上下锯齿型D.直线型正确答案:C[解析]谱例中两行五线谱均记录了两个声部的旋律,即高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部,共四个声部。

20.

F羽调式的主音是______。

A.D

B.F

C.

D.正确答案:C[解析]通过视唱谱例旋律可知,该旋律选自贝多芬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中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

21.

“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上述描述体现的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哪个维度?______A.情感·态度·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表现与创造正确答案:D[解析]通过视唱谱例旋律可知,该旋律选自肖邦创作的《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的开始部分。

22.

创作了《西风的话》《踏雪寻梅》等学生歌曲的近代作曲家是______。A.萧友梅B.赵元任C.刘雪庵D.黄自正确答案:A[解析]《波吉与贝丝》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歌剧作品。作品取材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黑人生活。B项《歌剧魅影》与C项《猫》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D项《音乐之声》是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创作的音乐剧。

23.

“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传承过程,应强调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主张社会正义与机会均等。”该陈述体现的教育理念是______。A.全纳教育B.功利主义教育C.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审美音乐教育正确答案:B[解析]《彼得与狼》中各乐器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①长笛:小鸟;②单簧管:猫;③双簧管:鸭子;④弦乐:彼得;⑤大管:爷爷;⑥圆号:狼;⑦定音鼓和大鼓:猎人。

24.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各种音乐要素上,如节拍、节奏、旋律、结构、力度等。”该教学理念体现了哪种音乐美学观点?______A.所指论B.形式论C.符号论D.表情论正确答案:B[解析]甘美兰是一种以各类打击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形式。甘美兰乐器大多数是青铜制的,种类很多,可分为演奏旋律的和掌握节奏的两大类。其中最具特色的乐器有铓锣类、排琴类两种。因为乐队中锣的数量很多,在合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甘美兰又被称为“锣群文化”。

25.

“李老师在导入《平安夜》一课时,拉上窗帘,点燃蜡烛,轻柔地弹奏起《平安夜》,学生围坐在一起倾听音乐,体验此曲的情感。”上述教学活动体现了音乐教育心弹学中的哪种效应?______A.暗示效应B.霍桑效应C.期待效应D.反馈效应正确答案:D[解析]通过视唱谱例旋律可知,该旋律选自《伦敦德里小调》。《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丹尼男孩》,是北爱尔兰伦敦德里郡的民谣。

26.

张老师在教学时,为歌曲《欢乐的牧童》编配了一个小打击乐器伴奏型。这一节奏型不适合下列哪一件乐器演奏?______

A.木鱼B.双响筒C.定音鼓D.沙锤正确答案:C[解析]终止四六和弦一般用在旋律半终止与终止式中,其构成音与主和弦相同,因此之后只能接属和弦。该谱例调号为1个升号,且结束音为E,可判断出该旋律为e小调,第4小节的音分别为B、A,因此满足终止四六和弦到属七和弦的连接。

27.

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该陈述体现的教学理论是______。A.重视音乐体现的同一性B.重视音乐的实践C.重视音乐的技能训练D.重视音乐体验的独特性正确答案:B[解析]螺蛳结顶是将基本的音乐材料(节奏与乐音)进行句幅递减而产生的曲体结构,多用于作品的后半部分或末尾。A项换头合尾是指曲调后部分保持原状,前部分做变化重复;C项垛句是民间音乐中一种曲调扩充技巧,对曲调的片段作有规律的重复或变化重复,字密腔短,接近数唱;D项顶针是贯串句法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一个句读把结构整体一分为二,相邻的后结构重复前结构的结束音而开始。

28.

下面谱例的正确指挥图示是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D[解析]Ⅵ级和弦出现在Ⅴ级或Ⅴ7和弦之后,代替了Ⅰ级和弦,因此这一类进行叫作阻碍终止。

29.

“胡老师要求学生将本学期听过的演唱会或音乐会门票贴在一张纸上,然后写上简短的观感,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A.这是老师课后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不应作为评价方式B.这一评价方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可取C.这是对学生音乐素质进行综合评价的补充方式D.这是对学生音乐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式正确答案:C[解析]重属和弦是属和弦的属和弦,一般表示为调式Ⅱ级上构成的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谱例中旋律为F大调,重属和弦即Ⅱ级(C音)上构成的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

30.

老师让学生朗诵宋词《西江月》,并从中找出与声音有关的词,然后为其配上音响。这一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哪个音乐学习领域的内容?______A.创造B.演奏C.演唱D.舞蹈正确答案:A[解析]并列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是指单三部曲式中的第三乐段(C段)不再重复第一乐段(A段)的材料,而采用新的材料构成。虽然是独立的三个部分,但更侧重于它们之间的联系(音调、节奏、调性等)。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共10分)1.

将下面旋律片段改写成一首欢快的圆舞曲。

要求:

(1)符合圆舞曲体裁特征,可增减音符(包括休止符)、改变节奏。

(2)在改写后的乐谱上标注速度、力度标记。

友谊地久天长

正确答案: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

标明调式调性。正确答案:

2.

写出曲式结构名称。正确答案:再现单三部曲式。

3.

说明歌曲17—22小节在旋律方面的主要特征。

共和国之恋

正确答案:高八度再现。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5分)1.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巡逻兵进行曲》(片段)伴奏编创

教学重点:依据进行曲的特点,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编创伴奏。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第二小题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附谱例:

巡逻兵进行曲(片段)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体会“人人有情,处处有爱”的美好情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合作等方式,感受二声部合唱的和声效果,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声音的控制能力,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方法及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置问题: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提出问题: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地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两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

3.学唱歌曲

①教师范唱第一乐段,学生对照乐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同头换尾)

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让学生体会切分节奏。

③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④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并提醒学生注意合唱时单一声部音的高度要统一,声部之间的和谐,高声部旋律力度稍强,低声部做辅助配合,力度稍弱。

⑤小组讨论:音乐中的主要情感是怎样的?如何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⑥选出公认较好的方式进行演唱,如:

(女领)第1—4小节(女领)第5—8小节

(合唱)第9—12小节(合唱)第13—16小节

⑦教师弹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地演唱曲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声音要柔和,气息平稳,语言流畅)

(三)拓展延伸

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组歌中的第一、三首。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引导学生课下欣赏优秀的流行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依据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旋律特征,将歌曲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唱时可以清晰准确地把握不同乐段的演唱方式与技巧。在歌曲学唱完毕后,让学生自由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

案例:

初三(1)班音乐课上,李老师在进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教学。

老师在给学生听了朱哲琴的演唱录音后,问:“歌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他边范唱,边分析歌词,同时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关键词:小河、芦苇坡、白云落泪、风儿诉说。刚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个男生指着学习委员刘白云说:“这不是说你吗?干嘛哭啊?”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瞪着学生说:“该回答的不回答,不该回答乱回答!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他的言行。”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正确答案: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1)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李老师邀请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通过这样的互换角色,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李老师在音乐课中介绍岭南民歌,运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教唱,使学生更加了解岭南地区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魅力,并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不仅教授全体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并能够关注其中个别学生,并以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其中。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共15分)1.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保卫黄河》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保卫黄河》

【主要目标】

1.能够准确构唱六度音程,运用二部轮唱形式演唱歌曲。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前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学唱第一声部。

(1)完成六度音程的构唱,采用“搭桥”的方式构唱:

(2)识读乐谱:熟悉歌曲,进行旋律的音准训练。

2.分析作品(略)。

3.学唱二声部。

(1)聆听歌唱,分析轮唱的特点。

(2)找出歌曲结束音的时值与一声部的异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