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名师课件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名师课件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名师课件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名师课件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名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发展(普遍性实质、状态量质、途径前进曲折、辩证否定)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普特、主主要矛次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实践、真理)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运动、规律、自然界、世界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实践含义两个阶段根本任务是什么形式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请从不同方面描述一下你的政治老师,外貌性格,并推断十年后的政治老师会如何?1.认识: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根本任务: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实践: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转眼间,相处已经两年了,请从不同方面描述一下你的政治(地理)老师,外貌性格(初相识—进一步了解---反复接触)并推断十年后的政治老师会如何?与政治老师的相遇相识相知统编版高二必修四第四课第一节子议题一相遇认识是什么子议题二相识认识从何而来子议题三相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身材高大、短头发、声音洪亮、热情、慷慨、宽厚还是冷漠、吝啬、刻薄、领导力强文采出众能言善辩,擅长体育……

十年后:富翁?校长?……与政治老师的相遇相识相知转眼间,相处已经两年了,请从不同方面描述一下你的政治(地理)老师,外貌性格(初相识—进一步了解---反复接触)并推断十年后的政治老师会如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一般指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性质积极的(≠被动的反映)1.认识主体客体能动主体客体能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内涵形式感性认识(2)两个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身材高大、短头发、声音洪亮)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外在特点的综合)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想起老师就能想到这个特点)内涵形式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同类事物的共性、一般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热情、慷慨、宽厚还是冷漠、吝啬、刻薄在概念基础上对事物的区分和识别领导力强文采出众能言善辩,擅长体育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的推出未知的思维活动。(2)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例:红色、咬起来嘎嘣脆、酸酸甜甜、冰凉的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例:看到一个苹果表象:通过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例:圆圆的很乖;丑丑的理性认识概念苹果是水果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判断苹果是植物,不是动物,形状近乎圆形,不是三角形、方形,颜色常见为红黄绿,不是黑蓝紫…推理苹果中含有铜、碘、锰、锌、钾等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可以推理出苹果可以保护人体的心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等。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途径通过感官获得通过思维抽象得到内容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特点

直接性、生动性间接性、抽象性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层次认识的低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2)认识的两个阶段(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发展、深化依赖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实践的含义2.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人(不是动物)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主观世界)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2)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蚂蚁搬豆2、制定学习计划3、学生学习4、战士打仗5、演员演戏6、医生治病7、讨论基因编辑8、农民种庄稼9、建设粤港澳大湾区10、科研人员研究新冠病毒疫苗这些活动分别属于什么形式的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3)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2.实践A.基本要素(客观)主体对象手段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揠苗助长(4)实践的特点②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2.实践A.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B.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4)实践的特点③社会历史性2.实践A.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B.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对号入座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受客观规律制约。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总结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形式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议题1:如何理解认识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认识我们的载人航天知识,是在一次次在载人航天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载人航天活动载人航天知识认识从哪里来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提高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在航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太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3)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主观见之于客观)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无法判定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它如何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实践获得应用于实践认识成果利用开发太空科研获得应用于总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方法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4、学然后知不足6、学以致用7、真金不怕火炼8、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目的检验标准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检验标准判断:以下句子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哪个方面?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实践含义两个阶段根本任务是什么形式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只有一个,途径有两个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产生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探索研究B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93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约拉纳提出,世界上可能会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说它们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为求证这一猜测,许多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研设备不断进步、研究水平迅速提升。来自UCLA和UCIrvine的两个实验团队与张首晟教授领导的理论团队合作开展大量实验,最终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他们将这一粒子命名为“天使粒子”。这一发现有助于拓扑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但是,微观世界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结合材料,说明科研人员发现“天使粒子”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研人员通过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发现了“天使粒子”体现了这一点;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验证了马约拉纳提出的猜测的正确性体现了这一点;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天使粒子”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研制拓扑量子计算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自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60多年的技术积累,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是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才取得的成就,真可谓来之不易。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成功返回。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人能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原因。(2)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答案】(1)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中国人航天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辉煌成就。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人航天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中国航天事业方取得巨大成就。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中国航天人在攻坚克难中彰显了伟大的航天精神

(2)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航天人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才有今天航天技术的发展。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在中国人航天人的不断探索中,我们的航天科技才取得如此大的进步。③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推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

80年前举行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深刻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发展轨迹,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正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争取解放的年代。大批文艺青年和红军中的文艺工作者汇聚延安,给延安文艺的百花园带来了生机盎然的新局面,但也出现创作中脱离群众,脱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