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高州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练习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这说明()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 B.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C.不同文化区存在交流联系 D.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答案〗C〖解析〗根据“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可得出不同区域都有出土相似的陶瓷器,说明这些地区间有一定的郊游,C项正确;材料强调一致性和交流,并不是多元,排除A项;材料不能比较得出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C项。
2.公元前221年,嬴政令丞相、御史向天下颁布诏书,下面为其内容节选。由此可知,该诏书的颁布旨在()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A.建构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 B.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的祸首C.树立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 D.借助宗法神权稳定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后便下诏书称:“秦灭六国因为六国叛秦或对秦国图谋不轨,最终秦国才发兵平乱,使天下大定。”该诏书通过将战争罪责归咎于六国,论述了秦灭六国的正义性,进而构建秦大一统政权在全国的合法性,A项正确;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的祸首的目的是说明秦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排除B项;材料旨在构建秦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与皇帝独尊及宗法神权统治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A项。3.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A.抑商政策松弛 B.通货膨胀严重C.封建剥削加重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品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私铸现象严重,这说明当时铜钱价值较高,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不意味着抑商政策松弛,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通货膨胀严重”的依据不足,排除B项;铜钱私铸与封建剥削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唐诗内容的广泛性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的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由此可见()A.学术研究应回归世俗生活 B.三教合一赋予唐诗丰富内容C.倡导以唐诗解决现实问题 D.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反映了唐代历史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面貌,唐朝的历史进程发展影响着唐诗的发展,即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唐诗描写了生动的唐朝历史,与学术研究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三教合一”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倡导以唐诗解决现实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宋高宗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 B.南宋政权被契丹所灭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夺取燕云十六州失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A项正确;南宋政权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消灭,排除B项;CD项均在绍兴和议之前,排除。故选A项。6.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快速发展 B.门第观念淡化 C.等级差别的消失 D.婚姻择偶自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宋代阶层流动加强,门第观念淡化,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不是科举制快速发展,排除A项;等级差别的消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婚姻择偶自由在宋朝是不可能的,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情况,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朝代南方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2080万40%3120万60%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5500万65.5%2900万34.5%A.阶层流动明显增强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管理能力较差 D.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从唐朝到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可看出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反映出我国这一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正确;人口流动不代表阶层流动,排除A项;北方管理能力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唐宋时期,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8.明朝内阁权力超越六部始于仁宣时期,景泰年间,王文入内阁,“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到正德年间,阁权已全面超越部权。这说明明朝内阁()A.权势益重,地位不断提升 B.通过票拟,有效监督制约皇权C.统帅六部,成为法定机构 D.辅佐皇帝,可以参与最高决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内阁的权力和地位不断提升,最终完全超越六部,A项正确;内阁的“票拟”权只是替皇帝草拟处理意见,并不能有效监督制约皇权,排除B项;明朝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排除C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A项。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标志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答案〗B〖解析〗据材料“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可知密折制的设立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项正确;唐代三省六部制标志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清朝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依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大型图书编纂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删除民间的异端书籍,进而强化君主专制,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它们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征服了万千读者,时人将这些文章的写法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这一现象A.反映了戊戌变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C.印证了报刊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重心 D.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热潮〖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梁启超发表的时政评论文字平易近人,受到读者欢迎,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1898年戊戌变法开展,与材料中20世纪初的时间不符,且戊戌变法并未发动群众,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报刊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重心,且维新变法时间是1898年,与材料中20世纪初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 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发动武装暴动,开展反封建斗争,反映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尖锐,A项正确;材料反映部分地区农民响应辛亥革命,仅凭此不能证明群众基础广泛,结合所学,当时革命思想并未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广泛发动群众,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受民主观念影响,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农民阶级没有获得完全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统计,1912年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二次革命影响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D.实业救国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纷纷涌现,形成了一殷实业救国的潮流,D项正确;实业团体的崛起只是现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的时间是在1913年,排除B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1912~1919年之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4.胡绳在《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表现在A.积极发动工人运动 B.独立探索革命发展道路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由材料“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共探索到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革命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B项正确;中共一大后,党确立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B项。15.下图所示,1933年2-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A.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 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D.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答案〗A〖解析〗1933年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次文物迁移使大量文物避免了战乱的破坏,保护了我国的文物,A项正确;这次迁移是为了保护文物,不是调整中国的文化格局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更不是为了满足新生活建设运动的文化需求,排除BCD项。故选A项。16.下图为张文元的漫画,刊登在1949年的《上海新闻日报》上,漫画中有“蒋家店台湾分店”的文字。此漫画揭示了()A.美国放弃扶蒋反共政策 B.国民党借台湾负隅顽抗C.国民政府最终众叛亲离 D.美国对蒋彻底失去信心〖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49年(中国)。从漫画可以看出,“蒋家店台湾分店”遭到拆台,说明国民党政府已众叛亲离,C项正确;漫画中没有提到台湾,排除B项;从漫画可以看出美国仍在试图用棍子支撑蒋家店,说明当时的美国尚未完全放弃扶蒋反共政策,也未对蒋介石彻底失去信心,排除A、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时期,匈奴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同时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域外。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公元前101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今新疆轮台和库尔勒西南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后又设置“护部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摘编自孙玉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材料二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和发展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2)措施: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传播农耕技术;任命当地官员;册封宗教首领;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答出四点即可)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条件:依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依据材料“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后又设置‘护部善以西校尉’”可知,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小问2】措施:依据材料“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可知,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依据材料“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可知,传播农耕技术;依据材料“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可知,任命当地官员;依据材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可知,册封宗教首领;依据材料“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可知,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摘编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1)根据材料,概括琦善获得的情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琦善的这份奏折的看法。〖答案〗(1)情报: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2)看法: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奏折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解析〗【小问1】情报:根据材料“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可分析出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根据材料“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可分析出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根据材料“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可分析出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小问2】看法:根据材料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可分析出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根据材料“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可分析出琦善的奏折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二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答案〗(1)主要意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民族主义观念广泛传播;推动国家统一。(2)政治: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战,互相配合。〖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可知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主义观念广泛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国家统一。【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根据材料信息“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因素是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方面因素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战,互相配合。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下图是杂志第2卷第1号的封面。提取图片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进行阐释。〖答案〗信息:《新青年》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文化的冲突。
阐释:《新青年》中提倡青年要有斗志,分析青年与欲望,在刊物中宣扬科学,对孔子进行评议,设计内容广泛,其主旨多围绕对青年的希冀。这一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在不断发展,青年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尤其侧重对维护封建专制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解析〗信息:根据材料中涉及的篇幅可知,《新青年》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文化的冲突。阐释:根据材料中的篇目和主题,得出《新青年》中提倡青年要有斗志,分析青年与欲望,在刊物中宣扬科学,对孔子进行评议,设计内容广泛,其主旨多围绕对青年的希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得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冲突。这一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在不断发展,青年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尤其侧重对维护封建专制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广东省高州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练习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这说明()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 B.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C.不同文化区存在交流联系 D.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答案〗C〖解析〗根据“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可得出不同区域都有出土相似的陶瓷器,说明这些地区间有一定的郊游,C项正确;材料强调一致性和交流,并不是多元,排除A项;材料不能比较得出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C项。
2.公元前221年,嬴政令丞相、御史向天下颁布诏书,下面为其内容节选。由此可知,该诏书的颁布旨在()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A.建构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 B.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的祸首C.树立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 D.借助宗法神权稳定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后便下诏书称:“秦灭六国因为六国叛秦或对秦国图谋不轨,最终秦国才发兵平乱,使天下大定。”该诏书通过将战争罪责归咎于六国,论述了秦灭六国的正义性,进而构建秦大一统政权在全国的合法性,A项正确;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的祸首的目的是说明秦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排除B项;材料旨在构建秦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与皇帝独尊及宗法神权统治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A项。3.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A.抑商政策松弛 B.通货膨胀严重C.封建剥削加重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品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私铸现象严重,这说明当时铜钱价值较高,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不意味着抑商政策松弛,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通货膨胀严重”的依据不足,排除B项;铜钱私铸与封建剥削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唐诗内容的广泛性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的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由此可见()A.学术研究应回归世俗生活 B.三教合一赋予唐诗丰富内容C.倡导以唐诗解决现实问题 D.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反映了唐代历史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面貌,唐朝的历史进程发展影响着唐诗的发展,即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唐诗描写了生动的唐朝历史,与学术研究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三教合一”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倡导以唐诗解决现实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宋高宗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 B.南宋政权被契丹所灭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夺取燕云十六州失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A项正确;南宋政权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消灭,排除B项;CD项均在绍兴和议之前,排除。故选A项。6.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快速发展 B.门第观念淡化 C.等级差别的消失 D.婚姻择偶自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宋代阶层流动加强,门第观念淡化,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不是科举制快速发展,排除A项;等级差别的消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婚姻择偶自由在宋朝是不可能的,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情况,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朝代南方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2080万40%3120万60%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5500万65.5%2900万34.5%A.阶层流动明显增强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管理能力较差 D.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从唐朝到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可看出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反映出我国这一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正确;人口流动不代表阶层流动,排除A项;北方管理能力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唐宋时期,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8.明朝内阁权力超越六部始于仁宣时期,景泰年间,王文入内阁,“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到正德年间,阁权已全面超越部权。这说明明朝内阁()A.权势益重,地位不断提升 B.通过票拟,有效监督制约皇权C.统帅六部,成为法定机构 D.辅佐皇帝,可以参与最高决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内阁的权力和地位不断提升,最终完全超越六部,A项正确;内阁的“票拟”权只是替皇帝草拟处理意见,并不能有效监督制约皇权,排除B项;明朝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排除C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A项。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标志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答案〗B〖解析〗据材料“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可知密折制的设立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项正确;唐代三省六部制标志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清朝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依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大型图书编纂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删除民间的异端书籍,进而强化君主专制,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它们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征服了万千读者,时人将这些文章的写法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这一现象A.反映了戊戌变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C.印证了报刊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重心 D.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热潮〖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梁启超发表的时政评论文字平易近人,受到读者欢迎,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1898年戊戌变法开展,与材料中20世纪初的时间不符,且戊戌变法并未发动群众,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报刊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重心,且维新变法时间是1898年,与材料中20世纪初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 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发动武装暴动,开展反封建斗争,反映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尖锐,A项正确;材料反映部分地区农民响应辛亥革命,仅凭此不能证明群众基础广泛,结合所学,当时革命思想并未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广泛发动群众,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受民主观念影响,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农民阶级没有获得完全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统计,1912年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二次革命影响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D.实业救国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纷纷涌现,形成了一殷实业救国的潮流,D项正确;实业团体的崛起只是现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的时间是在1913年,排除B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1912~1919年之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4.胡绳在《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表现在A.积极发动工人运动 B.独立探索革命发展道路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由材料“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共探索到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革命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B项正确;中共一大后,党确立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B项。15.下图所示,1933年2-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A.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 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D.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答案〗A〖解析〗1933年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次文物迁移使大量文物避免了战乱的破坏,保护了我国的文物,A项正确;这次迁移是为了保护文物,不是调整中国的文化格局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更不是为了满足新生活建设运动的文化需求,排除BCD项。故选A项。16.下图为张文元的漫画,刊登在1949年的《上海新闻日报》上,漫画中有“蒋家店台湾分店”的文字。此漫画揭示了()A.美国放弃扶蒋反共政策 B.国民党借台湾负隅顽抗C.国民政府最终众叛亲离 D.美国对蒋彻底失去信心〖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49年(中国)。从漫画可以看出,“蒋家店台湾分店”遭到拆台,说明国民党政府已众叛亲离,C项正确;漫画中没有提到台湾,排除B项;从漫画可以看出美国仍在试图用棍子支撑蒋家店,说明当时的美国尚未完全放弃扶蒋反共政策,也未对蒋介石彻底失去信心,排除A、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时期,匈奴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同时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域外。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公元前101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今新疆轮台和库尔勒西南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后又设置“护部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摘编自孙玉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材料二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和发展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2)措施: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传播农耕技术;任命当地官员;册封宗教首领;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答出四点即可)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条件:依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依据材料“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后又设置‘护部善以西校尉’”可知,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小问2】措施:依据材料“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可知,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依据材料“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可知,传播农耕技术;依据材料“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可知,任命当地官员;依据材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可知,册封宗教首领;依据材料“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可知,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摘编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1)根据材料,概括琦善获得的情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琦善的这份奏折的看法。〖答案〗(1)情报: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的父亲绘画课件
- 庆阳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考化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浙江省浙南联盟2025年高三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幼儿园农耕文化教育活动
- 成手护士工作总结
- 天津市和平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 小健有氧健身课件
- 情境模拟万能模板
- 副总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化工类职业生涯规划
- 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的竞争》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
- 《智能家居系统》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中考地理试题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蜘蛛开店第二课时 教案
- 模拟试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考试(考试版A4)【测试范围:1-3单元】(广东深圳专用)
- TC04墙材《固体废弃物再生高强轻骨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