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地理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地理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地理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地理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地理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安徽省宿州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有关大气圈层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B.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晴朗C.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D.高层大气中存在着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本题考察的是大气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选项A,大气圈自下而上实际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而非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因此A错误。选项B,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确实显著,但由于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多,天气现象也较为复杂多变,并非天气晴朗,所以B错误。选项C,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而非水平运动,这种特点使得平流层大气稳定,有利于飞机飞行,故C错误。选项D,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这对于无线电通信有重要意义,因此D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高层大气中存在着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2、下列地区中,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本题考察的是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特点。选项A,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太阳辐射能最丰富,A正确。选项B,四川盆地四周有高大山脉阻挡,且盆地内云雾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B错误。选项C,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较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太阳辐射能不是最丰富的,C错误。选项D,长江中下游平原多云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能也相对较弱,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青藏高原。3、下列关于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从某地出发,向东行走,经度数增大,是东经C.从某地出发,向西行走,经度数增大,是西经D.本初子午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答案:B解析:A选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0°经线,故A错误。B选项,从某地出发,向东行走,若经度数增大,那么这段经度就属于东经范围,因为东经的度数是从0°向东增加到180°,故B正确。C选项,从某地出发,向西行走,若经度数增大,那么这段经度实际上属于西经范围,但需要注意,西经的度数是从0°向西增加到180°,而不是减小,只是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增大时的情况,故C错误。D选项,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其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故D错误。4、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的长度相比()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纬线是0°经线的两倍答案:D解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最长的是赤道,即0°纬线,长约4万千米;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的长度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即2万千米。因此,0°纬线(赤道)的长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D选项正确。A、B、C选项均错误。5、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和纬线都是圆B.所有经线长度相等C.所有纬线长度相等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故A错误;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故B正确;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C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D.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一定多于内陆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选项A,赤道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此降水丰富,而非降水少;两极地区由于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故A错误。选项B,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水汽充足,因此降水多;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故B正确。选项C,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季风或信风的影响,常常形成丰富的降水;而西岸则常常由于离岸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较少,故C错误。选项D,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虽然通常较多,但这并非绝对规律。例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尽管位于沿海地区,但由于其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反而较少,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B.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D.板块碰撞挤压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相关知识。选项A,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多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故A错误。选项B,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B错误。选项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但不一定总是如此,且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叙述,故C错误。选项D,板块碰撞挤压地区,由于地壳受到强烈的挤压,常形成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故D正确。8、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大B.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C.夏季、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都不大D.冬季全国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选项A,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但南北温差并不大,故A错误。选项B,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这是由纬度因素和冬季风的影响共同造成的,故B正确。选项C,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故C错误。选项D,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并不是全国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小,故D错误。9、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少B.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C.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D.青藏地区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降水丰富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选项A,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并不少,尤其在夏季,因此A错误。选项B,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降水丰富,故B正确。选项C,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点是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与题目中“降水丰富”相矛盾,所以C错误。选项D,青藏地区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特点是高寒,降水并不丰富,尤其是内陆地区,降水更少,因此D错误。10、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一大河B.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河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D.长江、黄河都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主要河流的特点。选项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但并非世界第一大河,按流域面积、平均流量和总水量来看,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故A错误。选项B,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但并非世界第五长河,按长度来看,黄河在世界长河排名中较为靠后,通常不列入前五,故B错误。选项C,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但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而非唐古拉山脉,故C错误。选项D,长江、黄河都自西向东流,这是由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决定的,它们最终都注入太平洋,故D正确。11、下列关于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的最大值是180°B.经度的最大值是90°C.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D.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逐渐减小本题考察的是经纬度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选项A,纬度的最大值是90°,而不是180°,故A错误。选项B,经度的最大值是180°,而不是90°,故B错误。选项C,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赤道是0°,向北极增大到90°N,向南极增大到90°S,故C正确。选项D,经度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两侧逐渐增大,而不是减小,直到180°经线,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1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C.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微乎其微D.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本题考察的是太阳辐射的来源、分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选项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非核裂变反应,故A错误。选项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这是太阳辐射能量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故B正确。选项C,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而非微乎其微。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故C错误。选项D,太阳辐射的能量确实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但这一选项的表述方式不够准确,因为它更像是对太阳辐射影响的一个总结,而非直接叙述太阳辐射的一个特点或事实,但考虑到其内容的正确性,我们仍认为D正确。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我们更侧重于选择直接且准确地描述太阳辐射特性的选项,因此B更为贴切。综上所述,虽然D选项内容正确,但根据题目要求和选项的表述方式,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是:B。13、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定量估算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C.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选项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技术条件下,对一地域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可定量估算,故A正确。选项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这里的“环境”应理解为“环境承载力”,而非仅仅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故B错误。选项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而非越小,故C错误。选项D,科技发展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科技越发达,资源利用率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应越大,而非越小,故D错误。14、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C.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D.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选项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的地区,而非经过该线,实际上该线大致与400mm或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的部分是北段或南段,并非整条线都重合,故A错误。选项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故B正确。选项C,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以南为湿润区,以北为半湿润区,故C正确。选项D,秦岭-淮河一线还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以北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则在0℃以上,故D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15、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顶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D.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答案:C解析: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脊,而非山谷,故A错误;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盆地或洼地,而非山顶,山顶的等高线数值是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故B错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故C正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而非水平距离,故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1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答案:C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水汽,在沿海地区与来自内陆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锋面移动过程中产生降水,这种降水类型被称为锋面雨,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故C正确。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是由于暖湿气流在山地抬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的降水,并非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故A错误。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附近,是由于空气对流强烈而形成的降水,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特点不符,故B错误。台风雨虽然也发生在沿海地区,但并非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且其发生与台风活动有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故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图1中乙地所在国家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国,其葡萄酒产量居世界前列。该国葡萄酒生产历史悠久,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1)简述甲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2)分析乙地所在国家成为世界著名葡萄酒生产国的原因。答案:(1)甲地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成因是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2)乙地所在国家成为世界著名葡萄酒生产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该国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次,该国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第三,该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葡萄生长;第四,该国葡萄酒酿造技术先进,品质优良,市场广阔;最后,该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利于葡萄酒品牌的推广。解析:(1)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其气候特征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夏季时,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炎热干燥。而冬季时,西风带影响该地区,带来温和湿润的气候。这种气候特征使得甲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乙地所在国家成为世界著名葡萄酒生产国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该国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其次,地中海气候为葡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如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此外,该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为葡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该国葡萄酒酿造技术先进,品质优良,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最后,该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为葡萄酒品牌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二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青藏高原上的气候独特,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材料二:青藏高原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少。这种降水分布特点对青藏高原的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产生了深远影响。(1)简述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3)说明青藏高原的河流流向特点及原因。答案:(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地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高耸,起伏平缓,相对高度较小。(2)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当这些水汽遇到青藏高原的高大山脉时,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导致降水增多;二是该地区靠近东南季风的影响范围,也能获得一定的水汽补给,增加降水量。(3)青藏高原的河流流向特点主要表现为从四周向中心辐合,最终注入内陆湖泊。这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向地势较低的区域,最终汇聚在中心地带的湖泊中。这种流向特点也体现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解析:(1)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描述要准确指出其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具体位置,并列举出涉及的省区。地形特征则强调其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且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高耸但起伏相对平缓。(2)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时,需考虑季风的影响。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为该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而青藏高原的高大山脉则成为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的关键因素。此外,该地区靠近东南季风的影响范围,也为其提供了额外的水汽补给。(3)青藏高原的河流流向特点与其独特的地势特征密切相关。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使得河流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向地势较低的区域,并最终汇聚在中心地带的湖泊中。这种流向特点不仅反映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也对其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