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专业《药物缓释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功能材料专业《药物缓释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功能材料专业《药物缓释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功能材料专业《药物缓释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功能材料专业《药物缓释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药物缓释材料】【DrugControlledReleaseMaterials】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3991】课程学分/学时:【2/32】面向专业:【功能材料(生物材料方向)】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院系: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使用教材:主教材【1、颜耀东.《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自编讲义】辅助教材【库马尔(美).《药用生物纳米材料》.科学出版社.2009】参考教材【1、万昌秀.《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及其评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沈新元.《生物医学纤维及其应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二.课程简介《药物缓释材料》是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学科基础选修课。通过《药物缓释材料》的学习,从现代药剂学的角度,主要介绍各种药物缓释材料的用途,种类及选用原则,处方应用等,重点阐述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全面介绍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控制、体内及体外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新型药物制剂的相关科研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选课建议《药物缓释材料》作为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学科基础选修课,建议先修有机化学100281(3)、物理化学100301(3)、无机化学100042(3)等化学类基础课程,有利于本科三年级学生更清晰的理解药物、剂型、材料、各种评价方法的综合知识。四.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东华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结合我校“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以及上海医药区域经济特色对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坚持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药物缓释材料》课程是大三学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丰富创新思维和能力。需要达成的课程目标如下: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充分结合课堂知识讨论学习等,使学生掌握药物缓释控释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利用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从事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2.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互动多元化教学方式(课堂展示、课题小组讨论汇报)实现了解缓释控释材料的选用原则、处方应用,了解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控制、体内及体外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引入小组尤其是个人课题PPT展演的形式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创新性科学思维和素养。五.课程内容(一)教学内容结构关系图按照《药物缓释材料》课程的规划,注重各种药物缓释材料的用途,种类及选用原则,处方应用等,重点阐述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和制备工艺,全面介绍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控制、体内及体外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新型药物制剂的相关科研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互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融合科学思维、经济成本、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达成使学生具备丰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目标。(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缓释、控释制剂

第一节缓释、控释制剂概述

第二节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基础

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第二章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第三节不溶性骨架片

第四节溶蚀性骨架片

第五节胃内滞留片第三章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

第一节膜扩散缓控释给药系统

第二节缓控释包衣膜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

第四节常用膜缓控释包衣材料

第五节微孔膜包衣片

第六节微丸

第七节渗透泵控释片第四章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

第一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第二节体外释放度试验

第三节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第四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第五节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第五章经皮给药制剂材料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转运机制

第三节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经皮给药制剂的高分子材料

第五节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

第六节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技术

第七节经皮给药系统应用实例第六章药物缓释材料新进展(二)课程内容与对应课程目标表1教学内容及对应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对应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成果总学时安排第一章缓释、控释制剂1、缓释、控释制剂概述。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和药物缓释材料对大众身体健康的影响融入到课程介绍环节。1,3了解和掌握缓释、控释制剂基本知识,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基础,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基本思路,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课堂互动讨论。62、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基础3、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4、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第二章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1、概述1,2,3了解和掌握包括亲水性凝胶、不溶性和溶蚀性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小组互动讨论与小组代表上台演讲等。62、亲水性凝胶骨架片3、不溶性骨架片4、溶蚀性骨架片5、胃内滞留片第三章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1、膜扩散缓控释给药系统1,2了解和掌握包括膜扩散缓控释给药系统、缓控释包衣膜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常用膜缓控释包衣材料、微孔膜包衣片、微丸和渗透泵控释片在内的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课堂互动讨论与个人上台PPT汇报形式进一步细化学习成果。62、缓控释包衣膜的形成与影响因素3、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4、常用膜缓控释包衣材料5、微孔膜包衣片6、微丸和渗透泵控释片第四章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1、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1,2了解和掌握包括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体外释放度试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在内的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方法。课堂和小组互动讨论。62、体外释放度试验3、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4、体内外相关性研究5、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第五章经皮给药制剂材料与技术1、概述1,2,3了解和掌握包括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转运机制、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经皮给药制剂的高分子材料、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技术、经皮给药系统应用实例在内的经皮给药制剂材料与技术。课堂和小组互动讨论。62、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转运机制3、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4、经皮给药制剂的高分子材料5、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6、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技术7、经皮给药系统应用实例第六章药物缓释材料新进展药物缓释材料的最新进展。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和药物缓释材料关键问题和前沿发展等重要内容融入课程讨论环节,提升学生的责任感。1,2,3充分了解药物缓控释材料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课题全体互动提问讨论。2(三)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表2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分组活动(讨论/个人PPT汇报)章节学时第一章缓释、控释制剂5.50.56第二章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4.51.56第三章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方法1.52.06第四章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5.50.56第五章经皮给药制剂材料与技术1.50.56第六章药物缓释材料新进展112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表3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课程在各考核方式中的比例课程占总成绩比例其它考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030%70%100%(二)课程考核方式表4课程考核方式目标对应表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课程目标在各考核方式中的比例课程目标占总成绩的比例日常成绩100%期中考试0期末考试100%课程目标1充分结合课堂知识讨论学习等,使学生掌握药物缓释控释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利用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从事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40%050%40%课程目标2通过互动多元化教学方式(课堂展示、课题小组讨论汇报)实现了解缓释控释材料的选用原则、处方应用,了解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控制、体内及体外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0%040%40%课程目标3引入小组尤其是个人课题PPT展演的形式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创新性科学思维和素养。30%010%20%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比例30%070%100%(三)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30%)1、平时作业安排和评分标准课程平时作业安排两次,主要针对课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定义进行作业安排,让学生在课堂听课后结合家庭作业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这部分作业按时完成以A4纸大小可以书写或者打印稿形式上交,这两次平时作业占比整个课程的平时成绩30%里面的50%。表5平时作业评分标准90-100分75-89分67-74分60-66分1-59分0分评分标准内容正确字迹工整修改痕迹少内容基本正确字迹工整能够认真修改内容正确率低字迹较工整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