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整合提升热点探究热点材料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一、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二、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年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年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三、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率为从年的6.72%下降为4.08%。四、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我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年增长81.03%。与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知识链接1.考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2.考查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3.考查我国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构成及受教育程度等)的变化。4.考查我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及产生的影响。5.考查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创新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年5月,国务院参事马力指出,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在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材料二我国年~年人口资料。年份总人口(年末)0~14岁所占比重15~64岁所占比重65岁及以上所占比重12762722.5%70.4%7.1%12845322.4%70.3%7.3%12922722.1%70.4%7.5%12998821.5%70.9%7.6%13075620.3%72.0%7.7%13144819.8%72.3%7.9%13212919.4%72.5%8.1%13280219.0%72.7%8.3%13397216.6%74.5%8.9%材料三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人口抚养比最大的年份是________年,自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抚养比相对较________(大或小)的时期,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3)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材料三所示地区进入老年型国家的时间应是________,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现阶段的人口增长会带来哪些问题?(4)据预计,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抚养比的概念,表中可以看出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小,人口抚养比最大。自年以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口抚养比不断减小。第(2)题,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越大,人口抚养比越小,经济财富积累就越多,产生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会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多的劳动年龄人口会带来就业压力。第(3)题,据图可以判断在1980年该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7%以上,因此出现老龄化的时间应在这之前。老龄化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从法律制度、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答案】(1)不断减小(或降低)(2)小积极意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社会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3)1980年以前现代型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4)运用立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或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等。材料解析型选择题1.题型分析 材料解析型选择题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如文字叙述、图文结合、表格、图表结合、表文结合、图表文结合等。文字、表格、图形或不同的组合构成的材料作为信息的载体,是解答题目的依据。该类选择题对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属综合性很强的题目。2.解题指导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要注意观察、阅读图形、表格、文字等材料,明确材料中心内容。了解图表所要说明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把握图表对材料的定性说明,是观察和分析的基础。(2)要结合设问再读材料。这样阅读材料方向更具体,目的更明确,分析更有针对性。阅读材料过程中,要筛选有用的信息,要特别注意材料当中的“题眼”,即关键的字、词、数据等,准确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容,这是做题的关键环节。【典题例证】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8.7%。年北京市人口总数已经突破170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数量为510万,约占总人口的1/3。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2)题。(1)关于北京近年来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居较高水平 B.人口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C.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 D.每年不断增加的旅游人口压力大(2)要解决北京市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交通等带来的压力,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 B.加大绿地建设的面积 C.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D.调运大量资源进京【解析】第(1)题,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已经符合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进入老龄化的行列。第(2)题,从材料看,北京常住人口已进入老龄化,外来人口约占1/3,机械增长是人口增长及其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答案】(1)C(2)A高考回放一、单选题(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AUTONUM.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AUTONUM.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答案】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AUTONUM.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

(高考题广东卷)AUTONUM.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年0-14岁人口比重(%)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答案】4.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获取、不同类型数据的转换”。试题难度:易。【解题思路】直接提取表格中数据或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高考题新课标2)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上海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四川贵州江西安徽迁入人口比重/%05101520250246810AUTONUM.-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AUTONUM.2005-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_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5.C6.B【命题立意】以文字和直角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影响及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命题立意重点在于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题组难易程度:易。【解题思路】第(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A、B项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D项人口自然增长率本题无此信息。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第(2)题:我国-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易错点拨】该题的易错点在于统计图的判读,易把横纵坐标的相对量看作绝对量。(高考题浙江卷)下图为195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7~8题。1950年1950年1970年1990年年世界①②③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第7、8题图5040302010050403020100102020303020100人口出生率(‰)AUTONUM.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图标的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未标符号的曲线代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195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28‰下降到12‰左右,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出生率从45‰下降到38‰左右,所以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小;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AUTONUM.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从图中可以得出北美洲和欧洲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低于北美洲,为图中所列数据的最低的值。故本题C正确。(013高考题新课标1)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9~10题。自然增长国际净迁移自然增长国际净迁移自然增长国际净迁移国内净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