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1离骚①(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yì)②兮,朕皇考③曰伯庸。摄提贞④于孟陬(zōu)兮,惟庚(ɡēnɡ)寅(yín)吾以降。皇⑤览揆(kuí)⑥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⑦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ɡ)⑧之以修能⑨。扈(hù)⑩江离与辟⑪芷(zhǐ)兮,纫(rèn)⑫秋兰以为佩。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qiān)⑬阰(pí)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⑮兮,春与秋其代序。惟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⑰?乘骐(qí)骥(jì)以驰骋兮,来吾道(dǎo)⑱夫先路![注]①离骚:犹离忧。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离,别也;骚,愁也。②苗裔:远代子孙。③朕皇考:朕,我;皇考,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父亲。④贞:正当。⑤皇:“皇考”的简称。⑥览揆:观察衡量。览,观察;揆,测度、衡量。⑦肇锡:肇,开始;锡,赐给。⑧重:加上。⑨修能:美好的容态。一说优秀的才能。⑩扈:披。⑪辟:同“僻”,僻静、幽静。⑫纫:连缀、连接。⑬搴:摘、拔取。⑭阰:土坡。⑮淹:久留。⑯惟:想到。⑰度:法度、准则。⑱道:同“导”,引导。诗人先自叙高贵的身世,表示自己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美”。再叙自己的道德和才干,具有先天禀赋,又有后天修养,早就立志献身干一番大事业。接着叙述对楚怀王的期望,期望他修明法度,驾上骏马奔驰向前,自己愿为楚国的变法图新作一个开路的先驱者,表达了要坚持理想,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巩固训练1.《离骚》(节选)中表明屈原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2.《离骚》(节选)中表明屈原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3.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自己具有众多美好的内在品质与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4.《离骚》(节选)中用日月不停留,春秋更替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5.《离骚》(节选)中屈原担心时光流逝,怕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的两句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6.《离骚》(节选)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引路人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7.在《离骚》(节选)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两句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诗人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8.《离骚》(节选)中写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的句子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9.《离骚》(节选)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10.《离骚》(节选)中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1.在《离骚》(节选)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2.《离骚》(节选)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2蜀道难李白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①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③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ɡ)岩峦。扪(mén)⑤参(shēn)历⑥井仰胁息⑦,以手抚膺(yīnɡ)⑧坐⑨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ān)⑪瀑流争喧豗(huī)⑫,砯(pīng)⑬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⑭!①尔来:从那时以来,指古蜀国开国以来。②当:正对着。③回:回转。④冲波逆折之回川:冲波,激浪;逆折,倒流;回川,有漩涡的河流。⑤扪:摸。⑥历:穿越。⑦胁息:屏住呼吸。⑧膺:胸。⑨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⑩巉岩:高而险的山岩。⑪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⑫喧豗:形容轰响。⑬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⑭咨嗟:叹息。巩固训练1.《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道山川高险的诗句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诗句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诗句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4.《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5.《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的诗句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6.《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写出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巨大声响的场面,强调了蜀道的山高路险。7.《蜀道难》中“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8.《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说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9.《蜀道难》中,用太阳神的典故写出蜀道山川相依、雄奇险峻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10.《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11.李白《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诗人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3蜀相①杜甫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③外柏森森。映④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⑤好(hǎo)音。三顾频烦⑥天下计,两朝开济⑦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①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②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③锦官城:成都的别名。④映:遮蔽。⑤空:徒然,白白地。⑥频烦:即频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⑦开济:开,开创;济,扶助。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巩固训练1.《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句式表达对诸葛亮的一种追思缅怀之情。2.《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3.《蜀相》中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咏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5.《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于一炉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6.《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7.《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8.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运用记叙兼描述的手法,内容直承“蜀相”诗题。9.《蜀相》和《书愤》中均有由诸葛亮想到自身的句子,分别是《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0.《蜀相》中以明丽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古诗中常有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且写景手法多样,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①,②”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远处村落炊烟缭绕的景象;杜甫《蜀相》中“③,④”两句,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蜀相祠堂徒有春色、无人欣赏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动静结合,烘托出一种黄昏时分天水相接、澄澈悠远的意境。①暧暧远人村②依依墟里烟③映阶碧草自春色④隔叶黄鹂空好音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4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①,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②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③无涯。市列珠玑(jī)④,户盈罗绮(qǐ)⑤,竞豪奢。重湖⑥叠(yǎn)清嘉,有三秋⑦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⑧晴,菱歌泛夜⑨,嬉嬉⑩钓叟(sǒu)莲娃⑪。千骑拥高牙⑫,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⑬图将⑭好景,归去凤池⑮夸。①形胜:地理形势优越。②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③天堑:天然壕沟。指钱塘江。④珠玑:珠宝。玑,不圆的珠。⑤罗绮:绫罗绸缎。⑥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⑦三秋:指秋季第三月,九月。⑧弄:吹奏。⑨泛夜:“夜泛”的倒文。⑩嬉嬉:欢乐的样子。⑪莲娃:采莲女。⑫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这里借指孙何。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⑬异日:他日、改日。⑭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⑮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此处指朝廷。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巩固训练1.《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出了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两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2.《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3.《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把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4.《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秋夏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5.《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6.《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三句既表现出官员到此游乐的场景,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7.《望海潮》词中“烟柳画桥”写柳树桥梁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8.《望海潮》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9.《望海潮》中,通过写游览此地的达官贵人打算在临别时将杭州美景绘成图画带回朝廷夸耀,从侧面衬托出杭州之美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望海潮》中,描写西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清丽秀美的句子是:“重湖叠清嘉。”11.《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表现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12.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柳永在《望海潮》中说:“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5扬州慢姜夔淳(chún)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shù)角③悲吟。予怀怆(chuàng)然,感慨今昔,因自度④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⑤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⑥。过春风十里⑦,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⑧黄昏,清角⑨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⑩,年年知为谁生?①至日:即冬至。②维扬:扬州(今属江苏)的别称。③戍角:指驻防部队的号角。④度:谱写,作曲。⑤黍离之悲:指故国残破的悲思。“黍离”表示故国之思。⑥少驻初程:少驻,稍做停留;初程,初段行程。⑦春风十里:指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杜牧诗《赠别》(其一)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之语。⑧渐:逐渐,渐渐。⑨清角:清越的号角声。⑩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通过描绘昔日繁华的扬州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抒发对侵略战争的痛恨,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和凄凉悲怆的心情。词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巩固训练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过春风十里”,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尽荠麦青青”。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3.《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除的两句是:“清角吹寒,都在空城。”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句子是:“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5.《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句子是:“波心荡,冷月无声。”6.《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句子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7.《扬州慢》中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8.《扬州慢》描写诗人向往历史名城,于是下马驻足望扬州的诗句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9.《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两句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10.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11.《扬州慢》中描写杜牧无法用优美诗句抒发对现在扬州深情的诗句是:“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6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巩固训练1.《陈情表》中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候不幸的两句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陈情表》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讲到自己既没有亲近的亲戚,也没有仆人的两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陈情表》中作者陈述自己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的两句是:“至微至陋,过蒙拔擢。”4.《陈情表》中作者向晋武帝表达自己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恩德的两句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5.《陈情表》中作者恭维晋朝注重孝道的句子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6.《陈情表》中作者希望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的句子是:“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7.《陈情表》中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8.《陈情表》中陈述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句子是:“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7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yuá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歌,冥(míng)然兀(wù)坐,万籁(lài)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é)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dài)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jī)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巩固训练1.《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项脊轩志》中,“儿寒乎?欲食乎”短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闻儿啼而动了怜爱之情的年轻母亲的形象。3.《项脊轩志》中,描写小鸟在项脊轩庭阶上觅食时,与人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4.《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下项脊轩周围桂树的可爱景象的句子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5.《项脊轩志》中,描写大母在门外自言自语的句子是:“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6.《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8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zhì)盈室,瓶无储粟(sù),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mǐ)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dàn)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yú)”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tóng)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zūn)。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kē)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xiá)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yì)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yǎo)窕(tiǎo)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huáng)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巩固训练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达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认为归隐是正确的,做官是错误的两句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写作者自己无心留恋官场,回归田园就像倦鸟知还一样。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作者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自身而生的感慨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作者回归田园后登山临河长啸吟诗的两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的结尾,自抒心志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他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作者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表现作者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9.《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作者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9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ǚ),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fán)。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ún)。’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文章以老庄学派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行“惠政”为名,却仍要广大人民送往迎来,应酬官吏,还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给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巩固训练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长安富豪对郭橐驼的态度的句子是:“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完树后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4.《种树郭橐驼传》中问者问完“养树”以后,又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问题。5.《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来的时候召集百姓的句子是:“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6.《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到百姓“病且怠”的原因是:“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10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lì)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qìng)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líng)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kēng)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zhé)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g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chēng)吰(hó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ì)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过程,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巩固训练1.《石钟山记》中用“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三句表示对郦道元说的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质疑的态度。2.《石钟山记》中作者认为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3.《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绝壁下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4.《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绝壁下听见鹘鸟的惊叫声的语句是:“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5.《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绝壁下听见鹳鹤的怪叫声的语句是:“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6.《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忽然“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却被吸引了。7.《石钟山记》中苏轼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态度。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11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①。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②,举杯断绝歌《路难》③。心非木石岂无感④?吞声⑤踯(zhí)躅(zhú)⑥不敢言。①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泻,倾,倒。②自宽:自我宽慰。③举杯断绝歌《路难》: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④无感:不为哀乐所动,没有感触。⑤吞声:不敢出声。⑥踯躅:徘徊不前。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心中的愁苦,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巩固训练1.《拟行路难》(其四)中写诗人忍辱默声、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3.《拟行路难》(其四)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写诗人举杯驱愁而中断了《行路难》的吟唱。4.《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5.《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比喻手法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7.《拟行路难》(其四)中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8.《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指出“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的愤慨不平之情。9.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人生亦有命”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安能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10.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是诗人趁酒意击节高歌,将一切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境况。11.《拟行路难》(其四)中“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12客至①杜甫舍(shè)②南舍北皆春水,但见③群鸥日日来。花径④不曾缘客扫,蓬门⑤今始为君开。盘飧(sūn)⑥市远⑦无兼味⑧,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⑨。肯⑩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⑪。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相过,即探望、相访。②舍:指诗人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③但见:只见。④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⑤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⑥盘飧:盘中菜肴。⑦市远:离市集远。⑧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无兼味,谦言菜少。⑨旧醅:隔年的陈酒,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⑩肯:乐意。⑪余杯:残酒,未饮完的酒。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巩固训练1.《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两句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2.《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写出了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3.《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写出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4.《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两句描写了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的情景。5.《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6.“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但见群鸥日日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7.诗人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两句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8.“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句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9.《客至》写出了草堂清幽的居住环境,表现诗人闲适而又有些寂寞的心境的诗句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10.《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不仅表示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邀客人的意思,更见主客交情之深厚。
微训练语文高中必背古诗文一篇一练(60篇版)(选必下)13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①,快阁东西②倚③晚晴。落木④千山天远大,澄(chéng)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⑤,青眼聊因美酒横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⑦。①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自己办完了公事。②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③倚:倚靠。这里指倚栏欣赏。④落木:落叶。⑤“朱弦”句:这里借“伯牙绝弦”的典故慨叹世无知己。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⑥“青眼”句:这是说唯有美酒值得加以青眼。⑦与白鸥盟:这是说与白鸥订盟,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江湖,而不存世俗机心。盟,订盟、盟誓。《列子·黄帝》载,海边有一人常和鸥鸟玩耍,其父让他把鸥鸟捉来与自己玩。第二天此人来到海边,鸥鸟在空中飞舞而不落下。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已决,再无俗念牵挂。诗歌通过作者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的一种失意无聊和归隐故园的愿望。巩固训练1.《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两句写了诗人办完公事后登楼远眺的情景。2.《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3.《登快阁》中巧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和阮籍青白眼典故的句子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4.《登快阁》中“万里归船弄长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2
- 广东诗莞市高二数学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笔顺期末复习
- 【2】66144+AIGC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 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生物医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德阳中学2025年高三调研测试(二)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市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猜题卷(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数字音频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零月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501-1000题)
- 黄冈市2025年春季九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国开电大软件工程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一)
- 2025-2030中国汽车轮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铁路物资应急管理制度
- 育儿真经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建筑行业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
- (高清版)DB12 445-2011 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
- 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