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_第1页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_第2页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_第3页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_第4页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常见癌症复发高危表现说明无论是肿瘤的形成,还是肿瘤的转移,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般来说,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早期都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或体征,即使不够明显,但也是属于可以提供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线索。对于这些早期信号,应该与时发现并引起高度的警惕。为了提高我们的客服人员在为顾客(患者)的服务过程当中能够做到专业化地去与顾客沟通,有效的取得顾客信任,我们特编制这份资料,供给大家学习参考。目录(一)、肺癌(二)、直肠癌(三)、肝癌(四)、乳腺癌(五)、前列腺癌(六)、胃癌(七)、鼻咽癌(八)、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九)、非霍奇金淋巴瘤(十)、卵巢癌(十一)、子宫体癌(十二)、宫颈癌(十三)、食管癌(十四)、甲状腺癌(十五)、膀胱癌一、肺癌——概述: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随着吸烟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8:1。城市多于农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少数病人在40岁以下。绝大多数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称支气管肺癌。肺癌是它简称或通常称呼。肺癌的发病部位一般有以下规律,即右\o"肺"肺多于左肺,肺上叶多于肺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根据肺癌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肺癌分为\o"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o"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与\o"弥漫型肺癌"弥漫型肺癌三类,其中起源于主\o"支气管"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起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位置弥漫分布于两肺者为弥漫型肺癌。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者是向临近的肺组织侵润性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绝大多数肺癌都属于恶性上皮细胞肿瘤。根据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组织学上的大小和外观,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16.8%)和“非小细胞肺癌”(80.4%)。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有三类: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和大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占肺癌的25%,通常起始于气管。在肿瘤中常发现有空腔和细胞凋亡。可以充分分化,鳞状细胞癌要比其他类型的癌生长的慢。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由于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肺腺癌占肺癌的40%。通常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大多数肺腺癌和吸烟有关;但在从不吸烟者中,肺腺癌也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肺腺癌中还有一类,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又称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在女性从不吸烟者中很普遍。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Sclc也叫“燕麦细胞癌”,不太常见。这个癌常在大的呼吸道(主要或分支气管)里并发展迅速,很快就长的很大。小细胞里有神经分泌细胞颗粒球(内含内分泌荷尔蒙的囊泡),因此会和内分泌-副癌综合症有关。虽然开始对化疗比较敏感,但最终预后效果不佳,通常远端转移。小细胞肺癌分局限期和广泛期。这类肺癌很大程度上和吸烟有关。肺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高危预警:刺激性咳嗽、多为乾咳、呛咳,可有白色泡沫痰。有时会出现血痰,常为痰中带血点或血丝。胸闷、哮喘、气促。发热。消瘦、体重减轻。胸痛,但定位模糊。当癌瘤侵与胸膜、胸壁时,疼痛加剧,定位较前明确、恒定。夜间明显,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一般止痛药不起作用。疼痛一般是癌细胞侵犯神经造成的。声音嘶哑。肿瘤侵与纵隔左侧,使喉返神经受到压迫,声嘶便产生了,但却无咽痛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它症状。出现局限性哮鸣音:为局限性哮鸣音,多为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o"上腔静脉综合症"上腔静脉综合症:包括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与上肢放射状灼热疼痛。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吞咽困难: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大、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精神异常等。痰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胸部X光:通常可在X光片上发现。CT: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大淋巴结与是否有转移,是肺癌诊断与分期的重要依据。支气管镜:在肺癌的诊断方面非常重要。B超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准确性高达96%。肝、脾、骨脑等部位的扫描检查:可检查病人是否有转移。肿瘤标记物检测,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特有的化学类物质。在人体正常时不存在,只有当细胞发生癌变时才会出现。包括如下检测内容: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50(CA5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β2微球蛋白(β2M)/细胞角蛋白19(CK19)片段(对于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诊断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标志物)。二、直肠癌目前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已经很不错。按照美国统计数据,一期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二期的80%左右,三期的也有60%左右,但如果到了第四期,也就是晚期,比率就只剩下不到10%。——概述: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大肠癌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占60%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位(前两位是肺癌与胃癌)。早期症状可以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直肠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普遍认为与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直肠癌并非不可防治,实际上直肠癌也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其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o"腺瘤"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美国研究表明,每年进行便隐血检测,可使大肠癌死亡率降低33%。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调查显示,早期大肠癌术后存活率达90-95%以上,而晚期则只有5%。直肠癌分为1、乳头状腺癌:占7.86%,癌组织呈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央为中心索。根据生长方式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腺癌组织向粘膜表面生长呈绒毛状;另一种则为肿瘤深部腺腔扩大呈囊状,囊内呈乳头状增生。乳头状腺癌预后较好。2、管状腺癌:在直肠癌中腺癌占多数,占67.22%,癌组织呈管状结构,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①高分化腺癌,癌组织由大小不一的腺管构成,癌细胞分化较好,呈柱状或高柱状,排列整齐。②中分化腺癌,癌细胞分化差,大小不甚一致、呈假复层,细胞核大,排列不整齐,常直达胞浆顶端。③低分化腺癌,癌组织中仅见少量不规则腺管样结构,癌细胞分化差,多形性,大小不一。核大,胞浆少,容易找到核分裂。可形成不规则的细胞条索和癌巢。多见于菜花型、溃疡型癌。3、粘液腺癌:此型癌肿组织中出现大量粘液为特征。粘液成分占全部癌组织的60%以上时,方能诊断为粘液腺癌。以此为诊断标准,粘液腺癌占结直肠腺癌的10%~20%。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最差,含有大量黏液,年轻者多。又称胶样癌,恶性程度较高,术后易复发,预后差。其中印戒细胞癌:细胞浆内充满黏液,细胞核偏于细胞一侧,似印戒形状,预后最差。4、未分化癌:肿瘤内癌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团块状,呈圆形或不规则排列,细胞分化差。不形成腺管状或其他组织结构。5、腺鳞癌:腺癌与鳞癌见于同一肿瘤内,两种成分充分混合。6、小细胞癌:癌细胞体积小,稍大于淋巴细胞。癌细胞常呈紧密镶嵌状排列,胞浆少。7、鳞状细胞癌:由鳞状细胞组成,癌肿呈结节生长破溃呈边缘隆起的溃疡。——高危预警:通常来说,大肠癌头两年的复发率最高,因此病人需要每3~6个月就复查一次,这样的频率起码要坚持两年。两年过后,可以改成半年一次,坚持三年。检查内容有大便隐血检测、肠镜检查、胸片检查、血液检查等腹胀、腹痛,\o"恶心"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或脓血便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肿瘤侵犯骶骨与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与会阴部剧烈疼痛;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乏力、体重下降。贫血肛门坠痛腹水肿瘤标志物检查:针对大肠癌的标志物主要有两个:CEA与CA-199,特别是CEA,手术前的阳性率约为30%,术后复发时阳性率约为70%。盆腔CT或磁共振(MRI)检查了解肿瘤浸润情况与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胸透或胸片:排除有无肺部转移/肝脏超声检查或腹部CT检查:排除有无肝脏转移三、肝癌——概述: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中有95%程度属于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与混合型肝癌。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原发性肝癌在中国属于高发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中国是乙肝大国,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中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至今未能完全阐明,但已证明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不断迁移演变的三部曲。近来研究表明,与肝癌有关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BCV),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2、酒精:俗话说“饮酒伤肝”,饮酒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它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能够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长期酗酒嗜好者容易诱发肝癌。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如果肝炎患者再大量酗酒,会大大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3、肝硬化:大部份乙肝病毒帶菌者是於出生時受母體感染。一般而言,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演變成肝癌約需50至60年的時間:感染到乙型肝炎的人約在10年後才會出現慢性肝炎;再過20年後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約20-30年才會引起肝癌。病情的惡化速度視乎肝炎病毒的活躍程度,研究發現病毒的活躍性高時,肝細胞被破壞的速度會更快,所以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會較快出現。丙型肝炎同樣會引起肝硬化,其他肝硬化患者也有機會演變成肝癌;4、饮食相关因素:肝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进食霉变食物、含亚硝胺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黄曲霉毒B1是目前已被证明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食中,如玉米、花生、大米等在潮溼炎熱的氣候下,就可能會出現黃曲霉毒,這種毒素在動物實驗中証實可導致肝癌。另外当摄食大量的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不能与时排出,可以在体内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以烟熏或盐腌的肉制品为著,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同时肝癌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相关。5、長期吸收污染物: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亚硝胺、有机氯杀虫剂、偶氮芥类等均为值得重视的致癌因素。6、中华分支睾吸虫刺激胆管上皮,也可产生胆管细胞癌。7、肝內結石、膽管炎或先天性膽管囊腫可引致膽管細胞癌。分类:按照组织学类型,肝癌可以分为:1.肝细胞肝癌由肝细胞起源,最为多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5%。分化较好者癌细胞类似肝细胞,异型性小,可分泌胆汁;分化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或大小较一致的小癌细胞。2.胆管上皮癌由肝内胆管上皮起源,较为少见。癌细胞与胆管上皮相似,常呈腺管状排列,间质较多。3.混合性肝癌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上皮癌两种成分。肝癌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其恶变程度很高。——高危预警1、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2、右上腹疼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3、感覺疲倦与虛弱乏力、消瘦、发热与浮肿;4、黄疸、腹水、皮肤瘙痒;5、鼻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6、蜘蛛痣、肝掌7、腿、足与腹部腫脹8、尿液呈深色9、食道与胃靜脈曲張出血,引致吐血,大便有血或變成黑色10、腹水細菌感染引致急性腹膜炎11、出现肝昏迷,神志不清12、B超结果:原发性肝癌时B超多显示为边界较为清楚的强光团或暗区,且在其周围尚可见一圈典型的声晕;而继发性肝癌B超常显示增强回声。13、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值(AFP):原发性肝癌时AFP测定值多呈阳性,且阳性率在70%左右,且碱性磷酸酶与γ谷氨酰转肽酶多数增高;而继发性肝癌时AFP测定值90%以上呈阴性,但少数来自消化道、胰腺和生殖腺的癌肿肝转移后可测得低浓度AFP阳性。14、CT结果:原发性肝癌CT增强扫描的动脉相常显示增强效应,但静脉相增强效应减弱,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而继发性肝癌CT表现为混合不匀等密度或低密度典型的呈现“牛眼”征,多不伴有肝硬化声像。15、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更能全面判断肿瘤分期与预后。16、、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因肝癌富含血供,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因此选择肝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显示肝脏的病灶与肿瘤血供情况,四、乳腺癌——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有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乳腺癌属于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与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2011年美国《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杂志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为美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不仅得益于女性乳腺癌筛查和早诊制度的建立,更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与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3其他乳房疾病。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8口服避孕药。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尤其是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身体组织液酸化,身体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身体正常细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10饮酒。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乳腺癌主要可以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非浸润性癌表示癌细胞只局限在乳腺导管或乳腺小叶、乳腺腺泡内。是乳腺癌最早阶段,病变未突破基底膜。包括有1)小叶原位癌:起源于小叶导管与未梢导管上皮的癌,约占乳腺癌的1.5%。切面呈粉红色半透明稍硬颗粒状区,病变大多呈多灶性,癌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一致,但排列紊乱,导管周围基底膜完整,常累与双侧,发展缓慢。2)导管内癌:发生于中心导管的原位癌,病变可累与导管范围广或呈多中心,散在分布,切面呈颗粒状带灰白或淡黄色小点,犹如皮肤粉刺样内容物。乳腺癌从非浸润性癌到浸润性癌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其间需要经过早期浸润阶段,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二类。1)早期浸润小叶癌:小叶原位癌穿过基底膜,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尚未浸润至小叶范围之外。2)早期浸润导管癌:导管内癌少量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小。浸润性乳腺癌表示异常的乳腺癌细胞已经突破导管或小叶扩散到周围的间质。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形态癌组织与间质相混杂的状况。浸润型癌又分为浸润性特殊型癌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根据癌组织和间质比例多寡分为:单纯癌、硬癌、髓样癌。①单纯癌:较多见,约占乳腺癌一半以上。癌组织主质和间质成分接近,癌细胞常集聚成小巢,片状或粗索状。②硬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10%左右,癌主质少,间质多为特点。体积小,质地硬,切面瓷白色,癌边缘呈蟹足状向周围浸润。③髓样癌:约占乳癌总数10~20%,癌组织主质为多,间质少。瘤体可达巨大体积,切面灰白色,中心部常有坏死。根据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淋巴细胞浸润少的为非黄型髓样癌,浸润多者为典型髓样癌。后者预后好,常划入特殊型浸润癌内。2)浸润性特殊型癌①乳头状癌:大导管内癌,极少由大导管内乳头状瘤演变来。多见于50~60岁妇女,肿块单发或多发,部分有乳头溢液,大多血性,溢液涂片可找到癌细胞。切面呈棕红色结节,质脆,结节内有粉红色腐肉样或乳头状组织。此癌生长缓慢,转移也较晚。当癌实质一半以上表现为腺管样结构时,可诊断为腺癌。②粘液腺癌:又名胶样癌,较少见。发病年龄大,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切面半透明胶冻样物,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粘液,恶性程度较低,腋下淋巴转移较少见。③湿疹样癌:又称乳腺派杰氏病。此癌形态上特征为:乳头、乳晕皮肤呈湿疹样改变和表皮内出现一种大而有特征性的派杰氏细胞。此癌多数合并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等。——高危预警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术后5年内是复发高危险期,以术后1至3年风险最高,所以术后1-3年最关键。乳腺癌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可能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有数据表明,乳腺癌发生转移后,患者的生存率将明显降低,如骨转移5年的生存率为16%左右,肺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12%左右,而肝转移的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乳腺癌的复发一般在三个部位首先出现复发:原处、周边和淋巴结以与远处转移。原处:在原来乳房复发,或在原乳房部位的表皮或皮下组织出现肿块,疼痛等。周边:在乳房四面的。远处以与淋巴结移动:在身体的其它部位,比如肺、肝、骨、脑,或者乳房的淋巴结上。1、乳房内可触与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2、部分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与该侧的上臂。3、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4、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5、乳腺癌复发也可以出现在与首次病发部位没有直截关系的位置上,通常在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如淋巴结、肺、肝、骨头,或者脑。这就是所谓的“转移”,癌变可以不止一处,这些都叫做“转移”。如果是曾经患有乳腺癌,再次出现乳腺癌复发症状,并且或者还检查出骨、肝、肺、脑或其它部位也长了肿瘤,这或许不是骨癌或肝癌、肺癌,而是原来的乳腺癌扩散到了骨或肝、肺脏。很可能是一种再生的或复发的乳腺癌,而不是另外一种新癌症。这很重要,由于乳腺癌—即便已经扩散也通常要比骨癌或肝癌更轻易治疗。6、手术区域的皮瓣下、腋窝和患侧锁骨上窝处为多见淋巴结肿块7、肺与胸膜转移:开始可无任何症状,当转移较大或累积的范围较广式,可出现咳嗽与呼吸困难、咳血、胸痛等,少数可表现为癌性淋巴结炎,即使肿瘤细胞沿血管和支气管周围与胸膜和淋巴管道扩散到肺。此类型的肺转移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常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换气困难,预后较差。单侧性的可表现为咳嗽、疲乏、虚弱、呼吸困难,部分患有胸痛。8、骨转移:骨痛,腰背痛,下肢疼痛或肩痛9、肝转移:肝大、肝区疼痛、食欲下降、腹胀等,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10、脑转移:主要表现为脑膜与脑实质转移,头痛与精神状态改变时常有的症状,并可出现脑功能不全、视力障碍灯。如脊髓受到侵与可出现背痛、感觉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排尿困难等。11、乳腺X线摄影(可以发现1cm以下的肿瘤);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达到在80%-85%);组织学检查肿瘤活组织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象、肝功能、CEA、CA15-3;胸部X线摄影;腹部B超检查;全身骨骼;ECT扫描检查。【附】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的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其许多生物学特性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相似,但两者之间存在某些基因表达谱和免疫表型上的差异,因此亦不能完全等同。TNBC因缺乏内分泌与抗HER2治疗的靶点,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标准治疗方案。五、前列腺癌——概述: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95%以上的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组织的腺癌,其发展通常遵循一定的顺序:局限于前列腺内—>侵犯前列腺包膜—>突破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腺—>转移至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至骨骼和其他脏器。另一种重要的前列腺癌类型是神经内分泌癌或称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可能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而非前列腺腺体。这种类型前列腺癌一般较早出现转移和播散,但并不分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且常规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对其作用不明显,反而对化疗较为敏感。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1.绝对危险因素:(1)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2)家族史: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高。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3)人种:前列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即美国黑种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人和美国白种人,而非洲黑种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居住在美国的亚裔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于白种人,但明显高于亚洲的本土男性。(4)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生长形态的异常,虽并不属于癌,但往往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只是尚未检测出。2.相对危险因素:(1)饮食: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前列腺癌死亡率与总脂肪摄入量有关。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病概率较低。(2)雄激素水平: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中国居民前列腺癌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与环境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以与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中国人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吃青绿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高危预警前列腺癌起始时常无临床症状,仅能在体检时\o"医学百科:直肠"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前列腺癌起始于前列腺外周带,容易摸到。尿潴留和\o"医学百科:血尿"血尿可能和同时伴有\o"医学百科: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有关,癌引起排尿困难和血尿时常属晚期。临床上有相当数目前列腺癌是前列腺增生手术\o"医学百科:标本"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的,亦有很多病例因\o"医学百科:转移"转移症状就医。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三个要点:①原发\o"医学百科:肿瘤"肿瘤;②\o"医学百科:淋巴结"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一)原发肿瘤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可通过tru-cut活\o"医学百科:组织"组织检查,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o"医学百科:细胞学"细胞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o"医学百科:超声"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与范围,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侵与包膜时界限不清。回声改变亦可由于\o"医学百科:炎症"炎症和结石所致,应予鉴别。\o"医学百科:CT"CT、\o"医学百科: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与\o"医学百科:膀胱"膀胱、精囊、\o"医学百科:淋巴"淋巴结的病变。(二)淋巴转移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o"医学百科:静脉"静脉内侧,沿髂内\o"医学百科:血管"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与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o"医学百科:内外"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o"医学百科:比较"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o"医学百科:肢肿"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三)远处转移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o"医学百科:输尿管"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骨转移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o"医学百科:同位素"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o"医学百科:淋巴管"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o"医学百科:血清酸性磷酸酶"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o"医学百科:免疫"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o"医学百科: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o"医学百科: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前列腺\o"医学百科:抗原"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20%~70%有\o"医学百科: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o"医学百科:血清"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o"医学百科:后下"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o"医学百科:象征"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o"医学百科:腺细胞"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o"医学百科:排泄"排泄,前列腺癌时,\o"医学百科:癌细胞"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o"医学百科:吸收"吸收入血\o"医学百科:循环"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其他癌症发展要缓慢一些,据统计,D2期50%3年内死于前列腺癌,5年内80%死于癌,10年内90%死于癌。前列腺癌的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该注意复发转移,病情发展:1、疼痛——腰部、骶部、臀部、髋部疼痛,骨盆、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剧烈难忍。2、排尿障碍——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或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与发生尿潴留。3、全身症状——由于疼痛影响了前列腺癌患者的饮食、睡眠和精神,经长期折磨,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4、转移症状——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转移很常见。约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骼内、骼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与下肢肿胀。当前列腺癌转移到骨时,可引起转移部位骨痛。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骨、肋骨和肩胛骨,约60%的晚期患者发生骨痛,常见于腰部、骶部、臀部、髋部骨盆。骨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而某些患者则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骨痛可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也可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游走性疼痛;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骨痛可能会有变化,对休息和活动的反应也不同。如果因为肿瘤侵犯使骨质明显变脆,很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某些部位是关节炎的常见部位,如膝关节和肩关节,在这些部位出现的疼痛并不一定是前列腺癌转移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前列腺癌转移。有1/2至2/3的患者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髂内、髂外、腹膜后、腹股沟、纵膈、锁骨上等部位。如果前列腺癌转移到邻近区域淋巴结,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少数情况下,淋巴结广泛转移,淋巴结肿大明显,压迫血管,阻塞下肢淋巴回流时,会出现下肢和阴囊肿胀的症状。伴有脊柱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如果脊柱骨折或者肿瘤侵犯脊髓,可导致神经压迫,进而引起瘫痪,需要立即去医院急诊治疗。如果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或者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引流到膀胱的通道)梗阻。输尿管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少尿(双侧输尿管梗阻时则出现无尿)、腰背痛、恶心、呕吐,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5、前列腺癌通常不伴血尿和血精;然而一旦出现血尿和血精,则应该至泌尿科门诊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前列腺或精囊腺肿瘤的可能。6、广泛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发生肿瘤破裂出血。此外,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发生贫血。贫血的原因可能与肿瘤骨转移、内分泌治疗或患病时间相关。由于一般情况下血细胞数量呈缓慢下降,患者可能无任何贫血的症状。一些贫血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虚弱、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气短和乏力感。7、血清PSA值升高。8、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异常改变。9、疲劳、体重减轻、全身疼痛等症状。最终全身衰竭出现恶病质。10、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某些报道称可达86%)。12、生化检查:1)酸性磷酸酶(PAP)测定;2)骨髓酸性磷酸酶(BMAP)测定;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精浆蛋白(r-Sm)测定;5)血清肌酸激酶(CK-BB)测定;6)碱性\o"磷酸酶"磷酸酶测定;7)相对酶指数;8)癌胚抗原(CEA);9)激素受体测定;10)免疫蛋白分析;11)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的检查;12)尿内多胺物质(Polyaraine)测定;13)尿液生化羟脯胺酸(HydroxyProline)测定;14)血浆锌测定和\o"维生素A"维生素A/锌的比值。13、超声检查:可以描出前列腺的切面而反映出病变的范围。14、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15、\o"X线"X线检查。16、CT检查:CT检查可确定前列腺癌的浸润程度。17、MRI检查: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18、穿刺活检:1)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能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是评价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骨的另一种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虽然不断改进,但仍无单一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在筛选病人时应从简到繁,先考虑无损伤检查,后考虑创伤检查。对可疑病例以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最为可靠。六、胃癌——概述:胃癌(gastriccancer)是最常见的胃肿瘤,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的前茅。一般多见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近几年,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胃癌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与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o"医学百科:细胞"细胞的\o"医学百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o"遗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o"慢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o"手术"手术后残胃,以与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o"食欲"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o"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溃疡或\o"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症状。胃癌高危人群的是:1、患有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2)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4)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5)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6)胃镜活检发生病理改变的类型:①异形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如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可认为是癌前病变甚至被认为是早期癌;②胃间变则癌变机会多;③大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2、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规律、吃饭快速、喜高盐/热烫食品都会,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隔夜菜,喜食烧烤的红肉、常食用霉变食物、少食新鲜蔬菜等。3、长期酗酒与吸烟:酒精可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4、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5、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6、某些特殊职业: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与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比较大。7、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地质为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水中Ca/SO4比值小,而镍、硒和钴含量高。火山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3,4苯并芘,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粘膜。硒和钴也可引起胃损害,镍可促进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国人约60%感染该菌,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胃癌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高危预警1、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2、约1/3患者出现\o"胃"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5、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复发信号。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6、上腹部不适与饱胀,通常是一种腹部烧灼、嘈杂与饱胀感,饭后尤其明显,并且随着病情发展,这种症状会日益加重。但是这些症状还要与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相区别。消化不良常有饮食不慎,暴饮暴食的历史,而慢性胃炎往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7、厌食感,以厌食肉类尤其是肥肉为甚,约有50%的病人存在原来爱吃肥肉而今突然厌恶的现象。由于进食少并厌食,病人可在短期内很快消瘦下去。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规律发生改变:如以前空腹痛或进食后痛的规律性明显,近期规律性消失,或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现效果不佳。8、乏力和出现突然不明原因的急剧消瘦与严重贫血,出现该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而且胃癌引起患者消化吸收不良和消化道出血,从而更加重了消瘦和贫血。有关专家统计约有九成患者患有消瘦,往往消瘦3公斤以上才引起重视,随即进行性消瘦更加明显,有的可达5公斤以上。专家还发现约有一半的病人伴有贫血,四肢乏力等症状。9、晚期胃癌病人多以上腹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为主要症状。也因患者的个体差异疼痛程度也轻重不一,重者可有胀痛、\o"水肿"水肿、钝痛、锐痛等表现,进食后不能缓解,且症状多有加重。有的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饱胀、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0、晚期胃癌的转移几率比较大,一般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的胰腺、肝脏、横结肠等,也可经淋巴转移至胃周围淋巴结与远处淋巴结,有的在左锁骨上可触与质硬不活动的淋巴结。还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肝、\o"肺"肺、\o"脑"脑、骨骼、\o"卵巢"卵巢等处,从而出现腹水、\o"黄疸"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癌肿本身的增大还可引起胃穿孔、出血、坏死、梗阻等并发症。晚期胃癌的症状还有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等。11、胃肠X线检查: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如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12、内镜检查(胃镜):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对胃癌,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有点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o"溃疡"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胃癌。中晚期胃癌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现,内镜诊断不难。隆起型的病变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或菊花状。13、胃液检查: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14、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包括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与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与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15、CT检查:CT检查可显示胃癌累与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卢下近的解剖关系以与有无转移等。胃癌通过血道转移均可在CT上清楚地显示。16、内镜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检查者可以直接地看到胃壁的各层,了解肿瘤的全貌,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TNM分期。七、鼻咽癌——概述:鼻咽癌(NPC,Nasopharyngealcarcinoma)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顶部、侧壁或上\o"咽"咽喉部的恶性肿瘤。是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与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与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世界的某些地区,例如\o"东南亚"东南亚和\o"非洲"非洲,患此病的人比其他地方多,主要是由于膳食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家族中若有人罹患鼻咽癌,则家族内其他人的罹病机率也增加,特别是直系亲属。研究显示鼻咽癌病人血清中的抗\o"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病毒\o"抗体"抗体的种类与含量均高于一般人,而大部份中国南方的人均有EB病毒的接触史,虽然大部份人在一生中都不会发病,但有小部份人在接触特殊的外来环境,使体内的免疫系统与EB病毒产生特殊反应而发病。EB病毒导致鼻咽癌发病的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鼻咽癌好发于经常食用腌渍或烟熏食物者;\o"华人"华人和\o"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罹病机率远高于\o"欧洲"欧\o"美洲"美与\o"日本"日\o"朝鲜半岛"韩等民族,而\o"中国"中国东南沿海与\o"台湾"台湾等地的居民罹病机率又高于中国北方,特别是\o"广东"广东地区,因此又有“广东癌”之称。即使是迁居海外的\o"华侨"华侨,其罹病机率仍较当地人来得高。一般认为这和\o"咸鱼"咸鱼的食用有密切联系,因为咸鱼含有\o"致癌物质"致癌物\o"亚硝胺"亚硝胺。\o"吸烟"抽烟:长期吸入刺激性物质,例如工业用的石绵、\o"铬"铬、\o"镍"镍等,工作场所不通风等因素均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男性罹病机率高出女性三倍。有\o"鼻窦炎"鼻窦炎病史者罹病机率也较一般人高。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两倍。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大多在30-50岁之间。国内鼻咽癌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以广东省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市和广西省东部的梧州为高发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同时鼻咽癌具有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却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颅神经转移的特点。鼻咽癌采用放疗为主,手术与化疗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疗。——高危预警:(1)耳鸣、听力减退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所致。(2)\o"头痛"头痛(单侧、两侧、\o"偏头痛"偏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产生原因可以是:①神经血管反射性痛;②三叉神经第1支(眼支)的末梢在硬脑膜处受压迫或颅底骨质破坏;③鼻部局部炎性感染;④肿大的颈部淋巴结,既可能压迫颈内静脉导致回流障碍而产生钝性头痛,也可能侵蚀颈椎骨质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3)鼻塞肿瘤侵入后鼻孔、鼻腔,可有明显鼻塞症状。可以单侧\o"鼻塞"鼻塞或\o"鼻涕"鼻涕增多,也可以出现口鼻不明原因渗血、鼻腔蓄脓。(4)眼部症状鼻咽癌侵入眼眶或与眼球有关的神经时,可出现视力障碍、突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5)涕血或鼻出血:由于鼻咽腔内肿瘤血管比较脆,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肿瘤外表常无粘膜覆盖,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中带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而粘膜下型者则涕血少见。涕血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从口中排出带血的鼻涕,带血量不多,常被患者疏忽或被当作咯血。(6)鼻咽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时已属晚期。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视力模糊征、视力障碍(可失明)、视野缺损、眼球突出与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与水肿均可见到。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7)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如双侧舌下神经受损将引起伸舌困难。伸舌偏斜发生率仅次于面麻。(8)眼睑下垂、眼球固定: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声哑和吞咽困难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受损有关。(9)面麻与脸部知觉麻痹: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10)、头颈部肿大:由于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9.37%(单侧转移44.20%,双侧35.17%)。11.05%是以颈部包块为初诊症状。颈部肿大之淋巴结无痛、质硬,可早期活动,晚期与皮肤或深层组织粘连而固定。八、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所有皮肤癌都原发于皮肤外层。在普通的皮肤修复过程中,位于上皮基底部的基底细胞不断向上移动代替已死去的细胞并形成皮肤表面脱落。在此过程中,圆形的基底细胞变形成扁平的鳞状上皮细胞。在上皮中遍布着黑色素细胞,可产生一种保护性的色素称为黑色素。皮肤癌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的肿瘤,发生于1/10的皮肤癌患者。可以发生于深色组织,比如痣或者胎记,同样也可发生于正常有色素的皮肤。黑色素瘤可以首发于躯干,也可以在手掌、脚底。在指甲/趾甲下面,在口腔、阴道、肛门甚至眼睛的粘膜首发。黑色素瘤是极度恶性、致命的肿瘤,并易被发现,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比其他皮肤肿瘤进展更快,更易向远处皮肤扩散,一旦扩散将变得非常难以治疗和处理。最通常的皮肤癌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约佔皮膚癌的总数的90%,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又分为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很少致命。以前者較為常見,癌變主要出現在易被太陽曬到的位置,如頭、頸、肩、四肢等;也有在手臂和腿部,但較為少見,亦較嚴重,較常出現的部位是面部、鼻樑、眼角等位置。顏色可能是紅的或淺色。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小瘡或腫塊,並且感到痕癢、破損、結痂、流血、潰爛。病程进展缓慢,很少向远处皮肤扩散,通常可以治愈。BCC占皮肤癌的将近3/4,生长缓慢;SCC比之更加具侵袭性,更倾向于扩散。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与日光曬傷的关系很大,晒伤愈多,患皮膚癌風險愈高。研究顯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較少出現擴散,死亡率並不高,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一直與此癌共存,直至寿终正寝。治療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主要方法是手術。醫生會切除患處与附近的組織,並輔以化療(塗在腫瘤位置)、放射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等。基體細胞癌(BCC)是最常見的皮膚癌,臨床上70-85%的皮膚癌都屬於此類型。患者通常在四十歲以上。BCC成長得很慢,通常不會擴散。但若不接受治療,BCC可能深入皮膚的深層,損害附近的皮膚,使得治療困難,增加皮膚癌復發的機率。鱗狀細胞癌(SCC)则是另外一种比較少見的皮膚癌,約佔15-20%。患者多在五十歲以上。患部包括頭、頸、手和手臂。偶而也可能出現在上身或腿部。症狀通常是皮膚加厚,產生鱗片狀的紅腫,隨後容易流血,碰觸即痛。在幾個月中,可能快速成長,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分。在嘴唇和耳朵的SCC擴散的機率特別高,较为恶性,发展速度较快。黑色素瘤(Melanoma)则属于是最嚴重,也是最少見的皮膚癌。約佔5%比率。如果与早發現,治療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症狀通常是出現一個新的斑點,或者痣、胎記、雀斑產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大小、形狀和顏色的改變。通常會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皮膚癌最主要的原因。人工紫外線如太陽燈与日光浴中心,或將皮膚曬成古銅色的燈具,也可能導致皮膚癌。皮膚癌通常是從兒童期開始,並經過幾十年在紫外線的曝曬下而形成。人们通常無法用肉眼看見或感覺到紫外線,卻可以造成曬傷、皮膚提早老化直至由于長期皮膚受損而造成皮膚癌。哪些人的風險較大?在陽光下不做防護措施的人;長時間在太陽下工作/停留的人;不常曬太陽但偶爾曝曬的人;住在紫外線數值高的地區,如南非和澳洲;童年曾經被曬傷的人;皮膚較白、眼睛藍綠的人;身上有很多痣的人。恶性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类型之一:好发于白色人种。在亚洲地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并不高,由于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病好发于30~60岁。约三分之一的黑色素瘤病例由正常的痣长成。黑色素瘤是最嚴重,也是最少見的皮膚癌。約佔5%比率。如果与早發現,治療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症狀通常是出現一個新的斑點,或者痣、胎記、雀斑產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大小、形狀和顏色的改變。通常會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九)、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一大类型,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占的比例高于霍奇金病(HD)。近年来很多国家NHL的发病率有一定增高趋向。NHL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上远比HD复杂。从现有的资料看来,NHL是一组很不均一的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都有差异,迄今,总的治愈率也低于HD。病程长短不一,从无明显症状和早期可耐受到迅速死亡,在某些类型NHL,50%的患儿和约20%的成年患者出现白血病样的变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怕的就是出现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的情况,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的症状有:——体内深部淋巴结肿块可因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而引起相应的浸润、压迫梗阻或组织破坏而致的相应症状。例如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块可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腹腔内肿块可致腹痛腹块肠梗阻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液等表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形成结节肿块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尤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块大小不等常不对称、质实有弹性多无压痛。低度恶性淋巴瘤时淋巴结肿大多为分散无粘连,易活动的多个淋巴结而侵袭性或高度侵袭性淋巴瘤,进展迅速者,淋巴结往往融合成团,有时与基底与皮肤粘连,并可能有局部软组织浸润压迫、水肿的表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发热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吞咽受阻呼吸困难腹绞痛、肠梗阻黄疸腹水、肝硬化肾盂和积水尿毒症、贫血、头痛、视力障碍等这些即是NHL的临床表现,亦可是它的并发症。——结外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块也可因不同部位而引起相应症状。初诊时单纯表现为结外病灶而无表浅淋巴结肿大者约占21.9%结外病灶以咽环为最常见,表现为腭扁桃体肿大或咽部肿块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可受侵犯而引起腹痛、腹块胃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表现肝脏受淋巴瘤侵犯时可有肿大黄疸。结外淋巴瘤还可侵犯眼眶致眼球突出单侧或双侧乳腺肿块,并可侵犯骨髓致贫血骨痛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颅内受侵犯时,可致头痛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变亦可压迫末梢神经致神经瘫痪,例如面神经瘫痪。也可以侵入椎管内,引起脊髓压迫症而致截瘫。有些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易有皮肤的浸润结节或肿瘤。蕈样霉菌病与Sézary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还有一种类型的结外淋巴瘤,即鼻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曾被称为“中线坏死性肉芽肿”、“血管中心性淋巴瘤”,临床上最常见的首发部位为鼻腔其次腭部、鼻咽和扁桃体。由于淋巴瘤可从淋巴结(浅表与深部)与各种不同器官的结外淋巴组织发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侵犯各种不同组织器官,故其临床表现可非常复杂而多样化。不同组织类型的淋巴瘤也常有其临床特点。——全身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有全身症状,包括一般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衰弱外,也可有特殊的“B”症状(同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发热、盗汗与体重减轻)。实际上在疾病晚期常见的发热、盗汗与体重下降,有时不易区分究竟是本病的临床表现,还是长期治疗(化疗放疗)的后果,或因晚期免疫功能受损而发生合并感染所致。(十)、卵巢癌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与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它所患的肿瘤可能是良性或恶性。因卵巢癌临床早期无症状,鉴别其组织类型与良,恶性相当困难,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30%,大多数已扩散到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与盆腔各器官,所以卵巢癌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确是一大难题,多年来专家们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临床发生发展规律与治疗方案进行了许多的探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卵巢癌复发后治疗比较困难。所以应该警惕卵巢癌复发的症状。一般来说,卵巢癌复发的症状有患者出现下腹不适,或有些下坠,腹围增粗,腹部增大,腹部肿物,或有月经紊乱,阴道出血等。还可能包括胀气、消化不良、恶心和体重减轻。大的肿瘤可能压迫四面的器官,例如肠子或膀胱,造成腹泻、便秘或频尿。卵巢癌复发症状可能由于体液堆积于腹腔形成腹水,患者会感到腹胀。体液也可能堆积在肺的四面,患者会感到呼吸短促。目前,手术治疗是卵巢癌首选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经过手术可以明确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病灶范围,而且在短时间内能将肿瘤全部或大部分根除。对早期病例术式选择适当可得到治愈。对中、晚期患者来说,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出现营养不良与体质消瘦,形成恶液质,创伤性过大或副反应过大的治疗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对于中后期卵巢癌患者以中药进行保守治疗为主,可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恶液质,消除腹水,扶正固本,最大限度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十一)、子宫体癌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因解剖与癌肿生物学特点,具有生长缓慢、转移播散时间较晚和早期有较明显症状等特点,所以就诊较早,确诊方法较简易,多数患者就诊时诊断为临床Ⅰ期。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治疗效果较好,总5年生存率为70%左右,临床Ⅰ期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在中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与绝经等体质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2)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3)下腹疼痛与其他:若癌肿累与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与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与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与恶病质等相应症状。临床体征方面:早期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晚期可有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触痛,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扪与不规则结节状物。因子宫外不同部位的转移(淋巴、附件、腹腔转移)、肌层受累深度等,可能对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故对已做手术-病理分期的患者应根据分期中的发现,分析判断预后,并直接指导选择康复辅助治疗。(十二)、宫颈癌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但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宫颈癌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高发区常连接成片,各省宫颈癌相对高发区的市、县也常有互相连接现象。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中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宫颈癌(即子宫颈癌)在子宫颈唇和颈管部皆可发生。但好发于子宫颈外口两种上皮交接处,后唇较多,颈管次之,前唇又次之。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早期多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见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症状主要表现为:1、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与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与间质内血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