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_第1页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_第2页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_第3页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_第4页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一、项目背景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籍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之机,拟兴建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全面弘扬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增强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园博会选址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介于规划梅市路口和射击场路之间),总用地267公顷。区域属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城市段,属于16个重点功能区中永定河濒水休闲区。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为北京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支撑。园林博物馆选址位于园博园主轴西端,作为本届展会亮点之一,规划将其作为独立分区,园博会闭幕后单独运营。二、上层规划解读园博园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点、三带、五园”,其中,“一轴”为贯穿园区东西的园博轴,它是全园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公共休息缓冲区。园博轴以鹰山永定塔为起点,串联园林博物馆、各园林展区、主展馆,以功能性湿地区为终点。两点为园林博物馆和锦绣谷,分别位于园博园东西两端,这2个区将是本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园博馆西为规划五园中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即现鹰山森林公园),东为传统展园,北为滨河展园,利用永定河河床作为天然背景,布置展示永定河文化及水文化相关的展陈区域。园博园选址中心区域的锦绣谷,面积约10公顷,原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号称“永定河大沙坑”,落差高达30米。利用这个大沙坑打造下沉式花木景区锦绣谷,及落差近30米的瀑布跌水景观,化腐朽为神奇。三、目标定位博物洽闻,通古达今建设成为“经典园林、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的绿色精品;成为全面展示中华民优秀文化和园林艺术的一本教科书;成为体现盛世兴园、社会和谐的有力象征。四、基地解读园林博物馆位于园博园西北角,鹰山东麓,北至永定河新右堤,南至射击场路,东至规划京周公路新线;建设用地傍山临水,中部平坦,西侧鹰山地属太行山余脉,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平川、沟谷、陡坡、崖壁、顶峰相互交织,高差达52米。北侧永定河更是孕育了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的母亲河,所以山水相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园博园“馆依山,园傍河”的整体规划特色,共同赋予基址强调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五、总体规划设计园博馆区总体规划可以分为明旨、相地、立意和布局四个部分。1.明旨——规划主题概念园博馆区规划主题概念可以归纳为:中国气质,中国理解及中国空间选址鹰山脚下,永定河畔兴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兴造体现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首座国家园林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风景园林文化教育的事业机构,展现中国传统园林理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园林成败的关键。通过对解读命题,现场踏勘调研,以及对相关上层规划的分析,体会项目内涵“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中国园林宛如写意山水,笔墨简约,意味深长,浓缩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以传统园林程序,逻辑关系为线索,用中国式的思维理解设计。所以传承传统游览观赏空间序列展开的手法,营造起承转合、步移景异、无往不复的中国空间。2.相地基址依山傍河,西侧鹰山地属太行山余脉,山势起伏,错落有致,而北面的永定河,更是一条孕育了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母亲河,山水相会处,建馆辟园,博物洽闻。规划中永定太平塔,建议改址建于北部山顶,傲立河畔,据山镇水,统摄全园,成为观景视线的焦点。并可储水、俯四周,得景又成景。主题升华为“博物洽闻于燕京自然山水间,化腐朽为灵奇”。3.立意园博园选址永定河畔,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原址为垃圾填埋区。随着“园博会”的举办,化腐朽为神奇,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园博馆是园博轴的起始端,总体规划设计以鹰山博馆传清音,永湄群芳奏昇平为题,体现“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4.布局总体规划布局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水心山谷、博采名园、步移景异、四莳美景及画境文心。(1)水心山谷中国园林视山水为灵魂,延坡衍谷,将鹰山引入园中,呈环抱之势,使园景有山可依;入奥疏源,山林谷地引水入园东流,因地随形,充分利用七十余米地形高差形成泉瀑、溪涧、湖沼、池塘等多样化的水态。以水为魂,“顺藤摸瓜”,串联各展园,引池入湖,汇入“澄海”之中,成为全园构图中心;以水为轴,出博馆,蜿蜒东流指向锦绣谷,最终形成近30米的瀑布跌水,银滩倒泄,注入谷中。博物馆主建筑座落山水间,“章法严谨,景不厌精”,与自然之美浑然天成。(2)博采名园据要求,园博馆室外展园需基于文献记载和现存园林实例,在内庭外园中复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精品。根据所选复建园林特征,抓住其山水形胜、布局特点,结合其所处地域、时代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园内选址复建。借鉴古典园林悉仿、小仿和意仿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用地内达到至广大,尽精微的艺术效果,绘制一幅立体写意山水画卷。卷幅上名园集锦,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园林精品相互并置,彼此贯穿渗透,使来访者最终获得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完整体验。(3)步移景异游览路径设置顺势蜿蜒、曲折有情,可分为三级,包括主环路,各室外展园内环路,山地磴道,且可联通建筑内中庭展园游径。全园游线设置或登高上楼,或过桥越涧,或疏朗,或封闭,或远眺或俯瞰,方寸之地,步移景异,别有洞天。(4)四莳美景植物景观结合水形山势,讲究空间层次,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强调时空变幻,让人领略“春花烁烁、夏树繁花、秋叶瑰丽、冬景苍翠”的四莳美景。在植物素材选择上传承古典园林审美意趣,营造具有传统韵味、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植物的花、叶、果、干各成景致,与主展馆和室外展园相得益彰。(5)画境文心在道路节点处设牌坊,以精练的文字画龙点睛。结合古典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的文化传统,引人进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六、室外展园详细设计园博馆室外展陈可分为两部分,由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展园以及外部独立展园。1.外部独立展园梳理所需复建园林自身特征及现状的场地条件,外部独立展园选择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宫苑、庄园别业进行复建。包括有宋代艮岳之雁池景区、独乐园、明代影园、清代承德行宫内山地庭院——山近轩及梨花伴月。(1)艮岳——北宋山水宫苑艮岳是北宋宋徽宗所建苑囿,中国园林历史上首次出现纯以山水创作,自然之趣为主题的宫苑,不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而以山水风景为主体,园林建筑因势随形,以单体建筑为主,布列从造景上着眼。室外展园模拟艮岳山水构架,用于全园总体布局。在博物馆主体建筑东复原雁池景区,包括挥云厅、紫石壁、祈真磴、介亭、泛雪厅、书馆、梅岭等景点。主要特点:山水形势——“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属,左山而右水,沿溪而旁陇,连绵而弥满,吞山怀谷”掇山叠石——“筑岗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花石纲。植物造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以群植植物为景,如梅岭、杏岫、丁嶂、椒崖、海棠川等动物景观——艮岳继承了圈养禽兽的传统,然而已不是为狩猎之用,而是欣赏的对象,艮岳中的岗阜、池沼、丛林也为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2)独乐园——北宋写意山水园独乐园是北宋文人园林中最富文人情调的园林,承载了中国早期文人园最为辉煌的历史记忆。苏轼、富弼、宗泽等人专门为之题记,可谓文坛盛事,旷古罕有。同时它是司马光罢相后引退洛阳著述时的隐居之所,为《资治通鉴》的诞生地。展园模拟独乐园的山水构架,植物特色。主要景点有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3)影园——明清江南园墅设计者为《园冶》作者计成,总面积不足十亩(不包括菜园和花圃),在江南属中小型园墅。影园选址位于“湖中长屿之上,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做山势”,全园以水为中心、山为衬托的大山水环抱中的园林境地。主要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背靠蜀冈,尽做山势,蜿蜒起伏,远眺借景,四面环水,“柳外长河,河对岸,亦高柳,阎氏园、冯氏园、员氏园皆在目”,达到了极目所至,佳景“靡不物私其所有”。通过借景突破自身在空间上的局限,延伸视野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作的园林与天开的山水巧妙融合。影园内的掇山,即“以真山为依据,又融合在真山之中”,这也正是学习运用计成“以假为真”、“做假成真”手法的实例。复建影园,有比较充实的记载资料,更有吴肇钊先生根据史料绘制的平面及鸟瞰可做参考,把握其总体布局、山形水势、植物造景、建筑等特点,在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园中选择山水地貌合适的地块予以复建。(4)残粒园残粒园位于苏州,建于清末,全园面积只有144平方米,不仅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也是中国最小的园林之一。园址是一个近方形的基地,长边只有12.5米,短边只不过11.5米,园内只有一亭、一池、一山、数木组成曲折高下而有层次的景面。残粒园的构成是以真山真水,真亭真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传统山水园林,面积虽小,但严格使用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方法,从而拓展了园林的视野,增加了园林的景观,延长了游览路线,而最终还是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质。此园堪称中华一最。(5)梨花伴月及山近轩“梨花伴月”及“山近轩”都属于承德避暑山庄山岭区的景点。其特点都是依山就势而建,复建展现其气势雄伟,山近在咫尺的空间形态。2.中庭展园博物馆主体建筑形体进退有致,外边界错落间形成了一系列中庭、平台、下沉庭院空间,除复建三个完整的庭院之外,选取古典园林中富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予以复建,涵盖园林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动物之美、天象之美五大审美情趣。布局上,综合考虑了复建园林自身特点、场地条件、景观序列营造、室内布展、游线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强调内外、上下、远近庭院间的联系,打造空间层次丰富,互为因借,环环相扣的奇妙空间。(1)白居易履道坊宅院——唐代山池院的代表所谓“山池院”,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这种宅园建于城市住宅旁,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形成前宅后园的格局,或位于正宅的侧面而形成跨院的游憩园。规模大者占据半坊左右。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代表作。白居易专门为这座最喜爱的宅园写了一篇韵文《池上篇》,篇首的长序描述:园和宅共占地17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白居易购得此园后,又进行一些增建。复建“山池院”被宅院、环池路和园林建筑围绕的中心水景,池中三岛,建琴亭,通三岛径,作西平桥。(2)十二石斋——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十二石斋,原名“紫藤(花)馆”,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由梁九图所建,因斋内有十二座大小奇石和园林建筑,以景物优美,见称于世,为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清远,购得十二奇石,纹络嶙峋,晶莹剔透,润滑如脂的大小黄腊石十二块,运返佛山,以石盆乘之,罗列在馆里。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梁九图视若性命,因而将原馆名改为“十二山石斋”,简称“十二石斋”。梁九图曾《自题十二石斋》,诗云:“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建国前夕,十二组石景残缺不全。十年浩劫期间,更遭破坏,池塘被填平,庭的地面下筑起防空洞,残留的石景碎块又埋于土下,后经园林工人挖出搬至佛山市人民公园内,并将石景重新恢复,供人观赏。(3)半亩园——叠山京城之冠半亩园在北京内城弓弦胡同(今黄米胡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著名的文人造园家李渔曾参与规划,是中国古典园林极盛期北京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庭园中的叠山作品形式多样,誉为京城之冠,对研究和推广中国传统叠山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鸿雪因缘图记》为代表的一批清代文献提供了清中期半亩园的翔实记录。半亩园的实物一直保存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距今年代最短的私家庭园,所遗留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较多。复原以《鸿雪因缘图记》中焕文写像为蓝本,模拟庭院的场景。七、道路系统设计1.内部交通(配道路断面车行、隐形路面、主游园路线、二级路、登山道)园区内道路系统可分为车行道系统和步行道系统,两者局部重合。根据功能与路面宽度,车行道路可分为两级,一级路宽6米,主要用于办公人员及礼宾车辆进出,连接园区南入口、地下车库及贵宾入口;二级路宽4米,与一级车行道联通衔接园区东入口,做为管理用车及消防车通道。步行道路系统规划顺势蜿蜒、曲折有情,亦可分为三级,一级路为游园主环路,串联各主要景点景区,路宽约2.5米,二级路为各室外展园内环路,路宽1.2-2米,三级路为山地磴道,路宽1米,登高远眺,并与鹰山上现有道路相衔接。建筑中庭交通,中庭复建园林。。。。。。全园游线设置或登高上楼,或过桥越涧,或疏朗,或封闭,或远眺或俯瞰,步移景异,在方寸之地里创造多样化的游赏体验。2.出入口设置园区在东、南设有两处主要出入口,东入口为园博会举办期间主要步行出入口,承接来自东部其它园区的人流,南入口与周边市政交通衔接(市政路、轻轨站、停车场),承接来自城市的人流。此外,在园区北部和西部,共设有三个次级出入口,分别与西部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北部永定河畔滨河展园区相衔接。3.静态交通园区南入口西侧规划有集中式地面生态停车场约4000平,可提供约160个停车位;在北部预留有小型停车场用地,满足来自规划河堤路一侧人流的机动车停放需求(还设吗?);在园区东入口附近设有电瓶车临时停靠点。八、植物景观设计1.设计理念传承古典园林审美意趣,营造具有传统韵味、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让人领略“春花烁烁、夏树繁花、秋叶瑰丽、冬景苍翠”的四莳美景。在植物选用方面突出以下特点:(1)讲究姿形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2)讲究色彩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3)讲究花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4)讲究文化内涵: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寄托园主的精神境界。2.设计原则(1)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植被繁茂的植物景观(2)整体性原则:紧扣营造山水园林主题,结合植物季相变化特点,充分地体现山水交融的景观。(3)突出展园区特色原则:注重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再现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人文意境(4)可持续性原则:结合设计主题,选用引进时间长,在华北地区应用广泛的植物品种,减少景观建成后的管理成本;3.植物景观分区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展馆的环境,植物景观分区分为山林景区、公共景区、复建室外景区及室内景区四个区。(1)山林区结合水形山势,以北京的地被性植物为主,营造繁茂葱郁、富于季相变化的生态景观林,与展园区的建筑相得益彰。主要选用植物品种:黄栌、美国红栌、火炬树、栎类、银杏、元宝枫、鹅掌楸、加杨、栾树、白蜡、臭椿、黄连木、山杨、油松、侧柏等。(2)公共区在展园区外围平缓绿地营造葱郁的背景林,以姿形优美的植物或时令花木粉饰其间,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强调时空变幻,让人领略四莳美景。主要选用植物品种:银杏、垂柳、洋白蜡、七叶树、黄连木、钻天杨、新疆杨、鹅掌楸、悬铃木、五角枫、元宝枫、复叶槭、美国红枫、红枫、龙爪槐、稠李、紫叶李、山楂、紫荆、碧桃、榆叶梅、丁香类、玉兰、二乔玉兰、望春玉兰、紫薇类、白皮松、雪松、龙柏、荷花、铺地柏、大叶黄杨、月季、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玉簪等。(3)复建区--室外园林复建区的室外园林是以古典园林为主题,室外园林有北方园林(艮岳、半亩园、山近轩、梨花伴月)、江南园林(履道坊、影园、独乐园),根据文献资料和现存的园林实例,模拟各个复建园的植物造景,感受古典园林的意境美。主要选用植物品种:早园竹、垂柳、榔榆、梅花、碧桃、梅花、杏、梨树、海棠、油松、白皮松、天目琼花、平枝荀子、榆叶梅、木槿、腊梅、连翘、迎春、箬竹、荷花、等。(4)复建区--室内园林复建区的室内园林主要是江南园林(履道坊、影园、独乐园、壶园、残粒园)、岭南园林(十二石斋),利用墙垣、景石等景观素材营造一些小环境,以植物的花、叶、果、干各成景致,选用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如竹:象征人品清逸、春天的兰花:象征幽居隐士、夏天的莲花:象征洁净无暇、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秋天的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冬天的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以“巧、精”取胜,营造出一幅具有传统人文的、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主要选用植物品种:竹类、桂花、榔榆、芭蕉、黑松盆景、石榴、紫薇桩景、油松、白皮松、茶花、天腊梅、连翘、迎春、箬竹、荷花等。4.季植物景观规划根据项目所在的地带性植物特点,植物观赏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规划植物品种,体现植物的四莳美景。(1)春季观赏植物品种:垂柳、梅花、白玉兰、紫玉兰、海棠、垂丝海棠、榆叶梅、连翘、碧桃、山桃花、紫叶李、紫荆、梨花、望春玉兰、腊梅、香荚迷等。(2)夏季观赏植物品种:竹类、合欢、丁香类、紫薇类、红花刺槐、天目琼花、紫藤、珍珠梅、荷花、睡莲等。(3)秋季观赏植物品种:红枫、黄栌、美国红栌、槭类、银杏、白蜡、元宝枫、五角枫、火炬树、栾树、枣、柿树、石榴等。(4)冬季观赏植物品种:雪松、龙柏、白皮松、华山松、侧柏、桧柏、乔松、铺地柏、沙地柏、矮紫杉等。九、园区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4)甲方的设计任务书;(5)其它专业提出的设计要求;(6)国家其它现行设计规范。2.概述北京园博馆位于园博园的西北角鹰山公园东侧,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总面积为15公顷,其指标如下:3.给水工程(1)给水现状:公园南边为市政道路,有城市給水干管。管网大小未知。用水量预测:考虑本区本公园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和湖水的补充水采用中水和雨水,计403立方米/日;其余用水的采用市政管网供水,计44立方米/日。(2)水源:A.市政自来水:各区生活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B.中水和雨水:各区的绿化浇灌、道路浇洒用水和湖水的补充水(3)供水系统:市政给水:采用直供的形式,供给各园林建筑用水点的用水市政中水:绿化、道路冲洗用水和湖水的补充由市政中回管网驳口引入,管道采用直供的形式进行供水。雨水:雨水经弃流后就近排入湖体,做为湖体的补充水源。景观湖设调蓄水位作为绿化和冲洗用水的补充水源。(4)节约用水尽可能利用中水和雨水,以节约市政自来水的供给。用水洁具和产品需符合节水标准。绿地、道路的浇洒用水采用湖水。4.污水工程(1)污水量预测污水总量按公建、配套用水及未预见用水的90%计算。为39.6立方米/日。(2)规划原则采用分流制,即雨水、污水分流排放。(3)污水系统园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5.雨水工程(1)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q=2001(1+0.811LgP)/(t+8)0.633(升/秒.公顷)P----重现期(年),取2年t----降雨历时(分钟),按地块不同取15分钟。q=267.87升/秒·公顷;Q=ψ×q×Fψ----综合径流系数,取0.5Q=0.5×15×267.87=2009L/S=2.0m3/s(2)雨水系统各区雨水根据地形状况,经管沟收集后经弃流后就近接入园内湖体。湖体设0.5米的调蓄水位,多余雨水经管道排入市政管网6.项目的雨洪利用由于本项目有约20550平方的湖面,湖面的水源是景观设计中必需考虑的问题。现就湖水的水源问题做以下简述:1,水源的分析及比较:一般湖水水源根据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而分以下几种水源:1)天然河、湖泊、水库水;2)雨水、雪水;工业循环水;3)再生水;4)地下水和海水。就本项目而言,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区域位置,能做为景观湖水水源的只有:雨水和再生水(也就是指中水)。由于北京地区的年降雨量约571.2mm,远满足不了景观水系的要求,故本园的景观水系的水源是采用中水为主,雨水为附的形式进行。雨水尽量收集后进湖,做为景观湖的补充水,现就本项目的雨水利用做如下简述。2、本项目雨洪利用的设计思路:2.1,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的原则和目标:(1)项目内雨水收集系统可按照5年一遇的暴雨设计;(2)屋面和草地雨水需要弃流后再进行收集;(3)收集系统不需要采用动力系统,采用就近原则减少管线;取得最大的雨水利用率;(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