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_第1页
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_第2页
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_第3页
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_第4页
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论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

一、前言

赃款、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三人能否以善意取得为抗辩事由有效阻止刑事追缴行为,是实务界和学术界早已关注的问题。20XX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的执行行为,其中第11条第2款①在刑事执行环节明确了善意取得与刑事追缴的位阶顺序,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中不予追缴,保护了当事人的财产权利。

追缴实践中也叫追赃,具有一定的预决性质。1996年刑事诉讼法典中并没有追缴一词,在20XX年刑事诉讼法中只出现在特殊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中。那么只能针对特殊案件的违法所得才能追缴?显然不是,在司法实践中追缴非法所得,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是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追缴的法律依据何在呢?根据《刑法》第64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70条规定,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虽然刑事诉讼法典中对于追缴没有给出立法上的定位,但基于实践需求,《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70条不仅把违法所得列为追缴的对象,而且规定了基于固定证据的目的也可以对涉案财物进行追缴。比如,资金和财物流向的固定用于证明犯罪的目的,对被诈骗财产的固定用于证明犯罪的对象。

20XX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相对完整的规定,其核心内容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处于对交易安全和稳定性的保护.受让人取得被处分的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只能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赔偿,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不再变更,即善意第三人优先取得物之所有权。

但刑事犯罪中的赃款赃物能否适用于《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对此,颇有争议:有的认为《物权法》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赃款赃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也有的认为《物权法》在立法上没有明确否定赃款赃物不能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20XX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第112条曾试图对盗抢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其内容也比较详尽。根据此次草案,对盗抢赃物可以有限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20XX年12月22日审议的《物权法(草案)》(第四次审议稿)中,涉及盗赃物的内容被删除。根据20XX年10月1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的解释,删除的原因是:对被盗、被抢的财物,所有权人主要通过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追缴后退回。在追赃过程中,如何保护善意受让人的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规定解决,物权法对此可以不作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删去这一条中有关对被盗、被抢财物的规定。20XX年正式颁布的《物权法》,对此仍然采取回避态度。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实体梳理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对取得的盗赃物在确属善意的情形下,是否构成对司法机关追缴行为或原所有人的追索行为的阻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态度。

(一)对善意购买赃物者的利益给予有限保护

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明确了特定情形下,善意买主能够取得所有权,但失主有权支付价金赎回原物。因此,善意取得人对物的所有权处于不稳定状况,仍不能阻挡失主的追索。

1965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关于没收和处理赃款赃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二部分处理第6条规定,明确了对买主确实属于善意的,应该由罪犯按卖价将原物赎回,退还原主,或者按价赔偿损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善意买主的权利,但由于设立了回赎和按价赔偿制度,理论上善意购买人的物权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对于罪犯无力回赎或赔偿损失的情况,有权机关还可以根据买主与失主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

199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与上两条规定相同,善意买主仅具有获得赔偿的权利,不能构成追索行为的阻却事由。

(二)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1992年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对诈骗后抵债的赃款能否判决追缴问题的答复》规定,不仅明确了一追到底的基本原则和态度,而且明确了善意取得人不参加诉讼不影响判令其退出取得的赃款。

(三)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1994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一方当事人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人民法院可否直接追缴被骗钱物问题取得人对物还享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其他权利。这些重要的物权能否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也要取决于程序法的相关规定。比如,公安机关对善意取得的财物采取扣押、冻结、查封等措施,限制财物的流转和使用,无疑会损害善意取得人对物的权利,意味着善意取得人不能够以此财物对外进行担保等经济活动,如果已经对外提供了担保,由于公安机关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没有确定的解除时间(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了连续冻结),会影响到善意取得人已经开展的经济活动。因此要明确在诉讼过程中要对善意取得人的完整物权进行保护。

(四)应当赋予善意取得的权利人具有将受到的侵害诉诸裁判等救济途径

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追缴违法所得时,形式上同样是采取扣押、冻结、查封的手段,而且由于侦查认识的逆向性和回溯性特征,在采取扣押、冻结、查封时,判断财物取得者是否是善意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又不能以很短的时间去限制。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侵害善意第三人权利被侵犯的情形时,完全寄希望于追诉机关自我更正,显然不能有效防止追诉权的滥用。因此,应当遵循无救济则无权利的规律,明确善意取得权利人的救济途径。笔者认为,权利人可以向追诉机关申请解除扣押、冻结、查封措施,由追诉机关结合案情判断是否属于善意取得,而且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善意取得的权利人对追诉机关给出的答复不满,出于对权利人的保护和确保善意取得制度的落实,可以考虑设立一种程序性裁判,通过法院的司法权制约侦查机关的追诉权。如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设立了法院在审理中对非法证据的调查程序一样。赋予权利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法院应当受理,并要求追诉机关协助提供相关资料,发现确属善意取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