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模拟试题及解答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关于认知失调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B.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同时持有两个在心理上相互矛盾的观念的态度状态C.认知失调不会给个体带来压力,只有认知协调才会给个体带来压力D.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答案解析:认知失调理论是费斯廷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用以解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因此A选项正确。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同时持有两个在心理上相互矛盾的观念的态度状态,这种矛盾状态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促使个体改变其态度或行为以恢复平衡,故B选项正确。实际上,认知失调会给个体带来压力,因为它涉及到心理上的不和谐和冲突。而认知协调则不会带来这种压力,因为它反映了内部观念和外部现实之间的一致性。因此,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减少失调的方法包括改变态度、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等,这些都是为了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策略,所以D选项正确。2、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三大支柱(B)。A.观察学习B.条件反射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答案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观察学习、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大支柱。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学习新行为的过程,A选项正确。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即看到别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奖励,从而增强自己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看到别人的失败或受到惩罚,从而减弱或避免自己发生类似行为的倾向,C选项正确。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D选项正确。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无关,因此B选项不属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三大支柱。3、当个体感到孤独时,会寻求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和社交联系,这体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D)。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答案解析: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食物、水、睡眠等,与孤独感无直接关联,A选项错误。安全需要是指个体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权、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与孤独感寻求社交联系的需求不符,B选项错误。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与孤独感导致的社交需求不直接相关,C选项错误。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寻求爱情等,以及隶属于某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当个体感到孤独时,会寻求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和社交联系,以满足其归属和爱的需要,D选项正确。4、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效度与信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效度必然伴随着高信度B.高信度必然意味着高效度C.信度低时,效度可能很高D.效度低时,信度可能很高答案:A解析:效度和信度是心理学研究中评估测量工具的两个重要指标。效度指的是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出所需测量内容的程度,即测量的准确性;信度则是指测量工具在多次测量中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在心理学研究中,高效度往往要求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或现象,这自然要求测量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保持一致,即高信度。因此,高效度必然伴随着高信度。反之,高信度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效度,因为即使测量结果非常稳定,但如果这些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那么这样的测量工具也是无效的。同时,信度低时,效度通常也会很低,因为不稳定的测量结果很难被认为是准确的;同样地,效度低时,信度也很难保持较高水平。5、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哪个部分代表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良知?A.本我B.自我C.超我D.潜意识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如性本能、攻击本能、破坏本能等。它遵循快乐原则,寻求生物性的冲动和欲望的满足,是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在本我和现实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遵循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超我是人格中道德规范的代表,是从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中内化而来的,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两个部分。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因此,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超我代表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良知。6、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属于质化研究范畴?A.实验法B.问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统计分析法答案:C解析: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个案研究法是质化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一个或多个案例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来探讨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则更多地属于量化研究的范畴。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法通过收集大量样本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法则是对量化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的统计学方法。因此,个案研究法属于质化研究范畴。7、题目: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时,下列哪项做法最能确保数据的效度?A.确保问卷题目数量足够多B.使用标准化、经过验证的问卷C.对所有受访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D.在多个时间点收集数据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要确保问卷本身具有良好的效度。A选项“确保问卷题目数量足够多”并不直接关联到问卷的效度,题目数量多并不等同于问卷有效;C选项“对所有受访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虽然有助于提升受访者的理解,但并非直接提升问卷的效度;D选项“在多个时间点收集数据”更多关联于研究的信度(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非效度。B选项“使用标准化、经过验证的问卷”是确保问卷效度的关键,因为标准化问卷通常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能够准确测量所需的心理特质或行为。8、题目: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的哪个时间段内最快?A.第一个小时内B.第一个星期内C.第一个月内D.第一个季度内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是最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因此,A选项“第一个小时内”是正确的。9、题目: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消除法B.恒定法C.平衡法D.问卷法答案:D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即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是确保实验内部效度的重要步骤。常用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包括:A选项“消除法”,即直接去除或隔离额外变量的影响;B选项“恒定法”,即将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以消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选项“平衡法”,即采用随机化或其他方法使各组被试在额外变量上保持平衡,以消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D选项“问卷法”主要用于收集数据,而不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因此是不包括在内的选项。10、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用于研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变化?A.问卷调查B.实验法C.个案研究D.观察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A选项,问卷调查通常用于收集大量样本的量化数据,但难以深入探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变化,故不选。B选项,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能够精确地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适合用于研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变化,故为正确答案。C选项,个案研究虽然可以深入了解个别案例的详细情况,但缺乏代表性和可推广性,不适合用于研究普遍的心理现象,故排除。D选项,观察法通常用于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并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但难以控制变量和揭示因果关系,故不选。11、在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以下哪个阶段主要负责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A选项,感觉记忆(也称为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是记忆系统的第一个阶段,主要负责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初步加工,以便信息能够进入下一个记忆阶段,故为正确答案。B选项,短时记忆虽然也负责信息的暂时存储,但它更多地与信息的编码、保持和提取有关,而不是信息的初步加工,故排除。C选项,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负责信息的长期存储和提取,与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无关,故不选。D选项,工作记忆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类似于短时记忆但更为复杂,涉及信息的暂时存储、加工和整合,但并非记忆三级加工模型中的直接阶段,故排除。1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种需求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生理需求B.安全需求C.归属与爱的需求D.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A选项,生理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低层次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的生存需求,故不选。B选项,安全需求位于生理需求之上,包括人身安全、经济安全等,但并非最高层次需求,故排除。C选项,归属与爱的需求涉及个体对社交关系、友谊和爱情的需求,虽然重要,但也不是最高层次需求,故不选。D选项,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需求,它指的是个体追求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需求,故为正确答案。13、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心理现象本质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心理是脑的功能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主观精神的产物D.心理是上帝的启示答案:A、B解析:A选项“心理是脑的功能”指心理现象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B选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它强调了心理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即心理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C选项“心理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将心理视为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精神产物。D选项“心理是上帝的启示”同样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将心理现象归结为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的启示。1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情绪状态中的应激?()A.小明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好而感到高兴B.小红在比赛中获得冠军后感到激动C.小刚在考试时遇到难题突然感到紧张D.小丽在欣赏音乐会时感到愉悦答案:C解析:应激是指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它表现为高度的紧张性,包括情绪紧张、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和行为变化(如迅速逃离或寻找应对策略)。A选项是高兴的情绪,属于心境的一种,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B选项是激动的情绪,通常与强烈的成功体验相关,但不一定是在紧迫或危险的情况下产生的。C选项符合应激的定义,小刚在考试时遇到难题,这是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他因此感到紧张。D选项是愉悦的情绪,通常与享受某种活动或体验相关。15、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排除实验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A.双盲实验B.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C.随机分配被试D.重复测量设计答案:A解析: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或无意)影响了被试,从而改变了实验结果。为了排除这种影响,常用的方法是双盲实验。A选项“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了实验组处理,哪些被试接受了对照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实验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选项“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虽然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设计,但它本身并不直接排除实验者效应。C选项“随机分配被试”是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初始条件上尽可能相似,以减少其他无关变量的影响,但它也不直接排除实验者效应。D选项“重复测量设计”主要用于研究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的变化,与排除实验者效应无直接关联。16、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涉及不同的神经系统结构B.内隐记忆往往不受先前经验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受之影响C.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外显记忆则通常需要意识的参与D.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心理学中记忆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A选项正确,因为不同类型的记忆(包括内隐和外显)确实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关联。B选项错误,因为内隐记忆实际上是依赖于先前经验的,只是这种记忆的提取通常不需要意识的参与。C选项正确,因为内隐记忆涉及无意识的、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而外显记忆则通常涉及有意识的信息回忆。D选项也正确,因为这两种记忆类型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17、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基本关系?A.两者在空间上紧密相邻B.两者在时间上紧密相随C.条件刺激在无条件刺激之前出现D.条件刺激在无条件刺激之后多次重复出现答案:C解析: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CS)之间的基本关系要求两者在空间上紧密相邻(即在同一感受器上),在时间上紧密相随(即无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之后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出现),并且条件刺激需要在无条件刺激之前多次重复出现,以建立条件反射。选项C描述的是条件刺激在无条件刺激之前出现,这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相悖,因为在该范式中,无条件刺激是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应(UCR)的必然结果。18、关于注意的分配,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B.注意的分配总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个体愿意就可以C.注意的分配与个体过去的经验无关D.注意的分配能力与智力水平无关答案: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这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功能,允许我们在执行多任务时保持高效。B选项错误,因为注意的分配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任务的复杂性和熟悉程度、个体的技能和经验等,并不是只要个体愿意就可以轻易实现的。C选项错误,因为注意的分配能力确实与个体过去的经验有关,经验越丰富,通常越能够有效地分配注意。D选项也错误,因为智力水平是影响注意分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智力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分配他们的注意资源。19、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觉的特性的是()。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答案:ABCD解析:知觉的特性主要包括:整体性:即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特性。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20、当我们在阅读小说或散文时,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刻画,这体现了心理现象的()。A.主观性B.客观性C.能动性D.社会性答案:A解析:心理现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理现象的主观性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映象,即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在阅读小说或散文时,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刻画,正是基于读者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感受,这体现了心理现象的主观性。21、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生理需求B.安全需求C.归属与爱的需求D.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解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2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能够使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3、在记忆的研究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速度如何变化?A.遗忘的速度是恒定的B.遗忘的速度先慢后快C.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D.遗忘的速度与时间无关24、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倾向于对相似的人产生更大的好感,这体现了哪种效应?A.刻板印象B.从众效应C.相似性吸引D.投射效应现在,让我们给出每道题的答案及其解析。22、答案:C.具体运算阶段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在具体运算阶段(大约7-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仅限于具体的事物,还不能进行抽象推理。23、答案:C.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这意味着信息最初会迅速丢失,之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24、答案:C.相似性吸引解析:相似性吸引是指个体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一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它表明人们通常更容易与具有相似背景、价值观或兴趣的人建立关系。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化后的选择题部分:2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能够使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具体运算阶段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在具体运算阶段(大约7-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仅限于具体的事物,还不能进行抽象推理。23、在记忆的研究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速度如何变化?A.遗忘的速度是恒定的B.遗忘的速度先慢后快C.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D.遗忘的速度与时间无关答案:C.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这意味着信息最初会迅速丢失,之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24、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倾向于对相似的人产生更大的好感,这体现了哪种效应?A.刻板印象B.从众效应C.相似性吸引D.投射效应答案:C.相似性吸引。解析:相似性吸引是指个体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一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它表明人们通常更容易与具有相似背景、价值观或兴趣的人建立关系。25、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想要考察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时间是否受到背景音乐的影响。在此实验中,背景音乐的有无属于哪种变量类型?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中介变量答案:A.自变量解析: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操纵背景音乐的有无来观察它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因此背景音乐是自变量。26、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操作性行为与反射性行为B.反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C.应答性行为与反射性行为D.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答案:D.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解析: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则没有特定的刺激触发,而是由有机体自发产生的行为。27、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答案:D.抽象运算阶段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并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正式阶段。28、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实验法B.问卷法C.访谈法D.占卜法答案:D解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等,这些方法都基于科学的原则和程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问卷法通过标准化的问卷来收集大量数据;访谈法则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流来获取详细的信息。而占卜法并不属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基于迷信和预测,没有科学依据和可重复性。29、在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工作记忆”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工作记忆是临时存储和加工信息的系统B.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C.工作记忆只涉及视觉信息的处理D.工作记忆对于复杂认知任务至关重要答案:C解析: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临时存储和加工信息的系统,使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源并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同时记住太多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需要被不断地更新和替换。工作记忆不仅涉及视觉信息的处理,还包括听觉、触觉等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此外,工作记忆对于执行复杂认知任务至关重要,如阅读理解、数学运算、决策制定等。30、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儿童在“肛门期”的主要心理冲突是?A.自主与害羞(或怀疑)之间的冲突B.主动对内疚之间的冲突C.勤奋对自卑之间的冲突D.肛门排泄带来的快感与控制之间的冲突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冲突和危机。在“肛门期”(大约1.5岁到3岁),儿童的主要心理冲突围绕着肛门排泄带来的快感与控制之间的冲突。这个阶段的儿童可能会通过控制排便来体验自己的力量和自主性,或者因为过度控制或过度放纵而遇到问题。其他选项中的心理冲突分别对应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其他发展阶段:A项“自主与害羞(或怀疑)之间的冲突”是“肛门期”之前的“口唇期”的冲突;B项“主动对内疚之间的冲突”是“肛门期”之后的“俄狄浦斯期”的冲突;C项“勤奋对自卑之间的冲突”则是学龄期(即“潜伏期”)的主要冲突。31、以下关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包括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B.胆汁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不平衡C.粘液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D.抑郁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弱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将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归纳为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方面。根据这些特性,他提出了四种基本的气质类型,并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胆汁质类型对应的是强、不平衡的神经过程,表现为冲动、易怒;粘液质类型对应的是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过程,表现为安静、稳重但缺乏灵活性;抑郁质类型对应的是弱的神经过程,表现为多愁善感、细腻敏感;多血质类型则对应的是强、平衡、灵活的神经过程,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且灵活。因此,选项C中“粘液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是错误的,应为不灵活。32、以下关于心理测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心理测验是绝对的、完美的评估工具B.心理测验的结果只能用于学术研究,不能用于实际的心理咨询和诊断C.标准化心理测验在编制过程中需遵循标准化原则,包括测试内容、施测程序、计分方法和结果解释D.所有的心理测验都具有相同的信度和效度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是一种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的科学手段,但它并非绝对的、完美的评估工具,而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因此A项错误。心理测验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学术研究,还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教育评估、人才选拔等多个领域,因此B项错误。标准化心理测验在编制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标准化原则,包括测试内容、施测程序、计分方法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一致性,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C项正确。不同的心理测验由于其测量目的、对象和方法的差异,其信度和效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D项错误。33、以下关于记忆的遗忘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遗忘是匀速进行的B.遗忘的速度先慢后快C.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D.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无关答案:C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它揭示了遗忘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因此,选项A“遗忘是匀速进行的”和选项B“遗忘的速度先慢后快”都是错误的。选项C“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是正确的。此外,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数量、意义、识记的熟练程度、学习程度以及记忆者的态度都有关系,因此选项D“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无关”也是错误的。34、在心理学中,个体对某一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被称为()。A.动机B.情绪C.情感D.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概念。情绪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因此,选项B“情绪”正确。A选项,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它并不直接涉及对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故排除。C选项,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与题目中的定义不符,故不选。D选项,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并不等同于对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故排除。35、在心理学中,将注意指向于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被称为()。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A选项,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与题目描述不符,故不选。B选项,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即注意指向于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与题目描述一致,故正确。C选项,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与题目描述不符,故排除。D选项,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与题目描述不符,故不选。36、在心理学研究中,将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的主要依据是()。A.实验研究的目的B.实验设计的类型C.实验控制的程度D.实验场所的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法的分类。根据实验场所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A选项,实验研究的目的主要涉及到研究者想要通过实验来解答什么问题或验证什么假设,但这并不是区分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的主要依据,故不选。B选项,实验设计的类型涉及到如何安排实验条件、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但它并不直接决定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还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故排除。C选项,实验控制的程度确实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但它同样不是区分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的主要标准,故不选。D选项,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者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条件。而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实验条件,但不如实验室实验法那样严格。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就是实验场所的不同,故正确。37、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A.连续性B.阶段性C.差异性D.同步性答案:D解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连续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连续性指的是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阶段性则意味着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特定的质的特点,这些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差异性则是指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平衡性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而选项D“同步性”并不是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因为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往往并不同步进行。38、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下哪项属于“本我”的特点?A.遵循现实原则B.遵循道德原则C.遵循快乐原则D.是意识层面的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因此,选项C“遵循快乐原则”是“本我”的特点。而选项A“遵循现实原则”是“自我”的特点;选项B“遵循道德原则”是“超我”的特点;选项D“是意识层面的”则与“本我”的定义不符,因为“本我”是无意识的。39、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B.适用于研究广泛的群体C.便于收集大量的数据D.能够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答案:A。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实验法区别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等)的主要特点。选项B“适用于研究广泛的群体”并非实验法的独特优点,因为观察法、调查法等也可以研究广泛的群体。选项C“便于收集大量的数据”虽然实验法可以收集数据,但并非其主要优点,且数据量的多少与研究设计和方法的选择有关,并非所有实验都能收集到大量数据。选项D“能够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则更接近于访谈法或个案研究法的特点,而非实验法。40、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哪种方法是通过控制额外变量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A.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直接控制额外变量,因此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控制自变量和额外变量,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符合题目要求控制额外变量的描述。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某种心理品质或行为的方法。它主要用于测量而非揭示因果关系,因此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以间接的方式搜集研究材料,以现状为研究重点,通过发现研究对象的特征、发展规律,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同样不直接控制额外变量,故不符合题意。4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下哪项需求属于缺失性需要?A.尊重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A.尊重需要:虽然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但在马斯洛的理论中,它更偏向于成长性需要,因为它更多地涉及到个体的内部价值和自尊,故不符合题意。B.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如果得不到满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这符合题目要求。C.审美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更多地关注于个体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故不符合题意。D.自我实现需要:同样是成长性需要的最高层次,追求的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美,与缺失性需要相去甚远,故不符合题意。42、在记忆系统中,哪个部分主要负责暂时存储信息,以便进一步加工或进入长期记忆?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记忆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A.感觉记忆:虽然也涉及信息的暂时存储,但它主要是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初步登记和编码,时间极短,通常不超过1秒,且信息量大而原始,并不直接参与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或进入长期记忆,故不符合题意。B.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过渡阶段,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但一般不超过1分钟,且信息容量有限。它主要负责暂时存储信息,以便进一步加工或进入长期记忆,符合题目要求。C.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储存的记忆。它并不直接负责暂时存储信息,故不符合题意。D.工作记忆:虽然也涉及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但它更侧重于对当前任务所需信息的即时加工和存储,与短时记忆在功能上有重叠但也有区别。在严格意义上,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短时记忆,且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工作记忆,故不是最佳答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心理学理论中,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概念是有所交集的。43、下列关于心理测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B.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C.心理测验的结果可以绝对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特征D.心理测验通常包括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用于对行为样组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B项正确)。心理测验的结果可以提供关于个体心理特征的信息,但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因为心理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心理测验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C项错误)。心理测验通常包括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等多种方法(D项正确)。因此,A项也是正确的。44、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实验法?A.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的心理现象B.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于某个社会问题的态度C.操纵自变量,观察并记录因变量的变化D.深入观察并记录个体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答案:C解析:实验法是通过操纵自变量,观察并记录因变量的变化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C项正确)。A项描述的是历史文献研究法,B项描述的是问卷调查法,D项描述的是观察法,这三种方法都不属于实验法。45、在心理学中,关于“注意”的描述,错误的是:A.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C.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D.注意是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答案:B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A项正确),它虽然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B项错误,D项正确)。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这些功能有助于个体更有效地处理信息(C项正确)。46、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哪项不属于观察法的优点?A.能够在自然情境下收集数据B.能够获得深入、详细的信息C.能够进行大样本研究D.适用于对复杂行为的研究答案:C解析:观察法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多个优点。首先,它允许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收集数据,这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生态效度(A选项正确)。其次,通过细致的观察,研究者能够获得深入、详细的信息,这对于理解复杂心理现象尤为重要(B选项正确)。此外,观察法还适用于对复杂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当这些行为难以通过其他方法(如问卷调查)来准确测量时(D选项正确)。然而,观察法的一个主要局限是,它通常难以进行大样本研究,因为观察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C选项错误)。47、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遗忘的速度在学习后迅速减慢B.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C.最初遗忘很快,之后逐渐缓慢D.遗忘是时间的函数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B选项正确),具体表现为最初遗忘很快,之后逐渐缓慢(C选项正确),遗忘是时间的函数(D选项正确)。然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非表明遗忘的速度在学习后迅速减慢,而是相反,遗忘的速度在学习后立即开始,并且最初非常快,之后逐渐减缓(A选项错误)。48、在心理测验中,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A.准确性B.可靠性C.有效性D.标准化程度答案:B解析:在心理测验中,信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B选项正确)。具体来说,信度是指测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对同一被试施测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而准确性(A选项)通常与效度相关,指的是测验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或行为特征的程度。有效性(C选项)也是效度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标准化程度(D选项)则是指测验在编制、实施、评分和解释等过程中遵循一定标准和程序的程度,它与信度没有直接关联。49、对于心理活动的脑中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B.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C.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D.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答案:C解析:A项,听觉性语言中枢,也称为威尔尼克区,位于颞上回的后部,主要负责理解听到的语言。当此区受损时,患者能听到讲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义,即“听觉性失语症”。故A项正确。B项,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为阅读中枢,位于角回,主要功能是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意义。此区受损时,视觉并无损害,但原来识字的人却看不懂文字符号的意义,即“失读症”。故B项正确。C项,书写中枢,也称为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这个区域负责书写功能,当此区受损时,虽然其他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而选项C中错误地指出其位于额中回后部,实际上应该是额中回的后部。故C项错误。D项,运动性语言中枢,也称为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此区受损时,患者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故D项正确。50、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信度、效度和区分度。A项,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故A项属于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B项,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故B项属于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C项,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测验试题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计算测验得分率的基础。难度水平的高低和试题本身的质量以及整个测验的优劣息息相关。但难度并不是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而是试题或测验的属性。故C项不属于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D项,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被试应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被试应得低分,测验分数能够真实地反映被试间的差异。故D项属于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51、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潜意识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A项,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纵情享乐的。故A项正确。B项,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抑制本我的冲动,对冲动加以延迟或压抑,以符合社会上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自我既是本我要求得到满足,也是超我监督下的社会行为活动。故B项错误。C项,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故C项错误。D项,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并不是人格结构的一个层次。潜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即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故D项错误。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认知心理学基本观点的是()。A.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要和外在环境共同决定的B.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种形式C.人的行为主要受到内部认知因素的影响D.个体行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控制答案:D解析:社会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解释、预测和影响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的学科。它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A选项指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要和外在环境共同决定的,这符合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即行为不仅受内在因素(如需要、动机、信念等)的影响,也受外在环境(如社会规范、情境因素等)的制约。B选项提到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种形式,这也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自动加工是快速、无意识、无需努力的认知过程,而控制加工则是需要意识控制、较为缓慢的认知过程。C选项指出人的行为主要受到内部认知因素的影响,这同样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社会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认知结构、信念、态度等内部因素所驱动的。D选项则表述了个体行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控制,这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相悖。虽然外部环境确实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但社会认知心理学更强调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对外部信息的主动加工和解释,以及这些内部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53、关于态度的认知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认知成分涉及对态度对象的评价B.认知成分与态度对象的内在价值无关C.认知成分体现了态度对象的观念或信念D.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答案:B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这些观念和信念是态度的基础,涉及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态度对象价值的评价和判断。A选项指出认知成分涉及对态度对象的评价,这是正确的。认知成分不仅包括对态度对象的基本认识,还包括对其价值的评价和判断。B选项说认知成分与态度对象的内在价值无关,这是错误的。实际上,认知成分正是通过对态度对象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价和判断,从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整体态度和看法。C选项指出认知成分体现了态度对象的观念或信念,这是正确的。认知成分确实包含了关于态度对象的各种观念和信念,这些观念和信念构成了态度的认知基础。D选项说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这也是正确的。认知成分是态度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对态度对象的基本看法和评价,进而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反应。54、下列哪项不是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A.普遍性B.防御性C.矛盾性D.适应性答案:C解析: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其特点包括:A选项提到的普遍性,是指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可能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B选项的防御性,是心理防御机制最直接的特性,即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个体免受心理上的伤害或痛苦,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和稳定。D选项的适应性,虽然心理防御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现为对现实的歪曲或逃避,但从整体上看,它们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缓解压力,维持心理健康。C选项的矛盾性并非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心理防御机制本身并不具有矛盾性,而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为了维持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适应性策略。这些策略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或他人的看法存在冲突,但并不能说心理防御机制本身就具有矛盾性。55、下列关于心理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B.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C.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基本过程D.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心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心理现象及心理学定义的理解。A项: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是心理现象的基本定义,反映了心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联系。因此,A项正确。B项: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态表现;而个性心理则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静态表现。因此,B项正确。C项:心理过程确实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基本过程。认知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反映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心理过程的主要内容。因此,C项正确。D项: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不是研究动物的心理。虽然动物也有心理现象,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因此,D项错误。56、在记忆系统中,根据信息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下列关于这三个记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B.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C.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D.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进入长时记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记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的特点。A项:瞬时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其主要编码方式并非都是形象性的,还包括声象记忆和动觉记忆等。因此,说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是片面的,A项错误。B项: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其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这是由心理学家米勒(GeorgeA.Miller)提出的著名“7±2法则”。因此,B项正确。C项: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存储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因此,C项正确。D项: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通过复述(即重复或默诵)的方式转化为长时记忆。复述是记忆巩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可以加强信息在头脑中的痕迹,从而使其更容易被长期保存。因此,D项正确。57、在情绪调节中,个体通过调整对诱发情绪的情境的认知和评价来改变情绪反应,这种情绪调节策略属于:A.回避策略B.认知重评C.表达抑制D.放松训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A项:回避策略是指个体通过避开可能引起情绪反应的情境来减少或避免负面情绪。这种策略并不涉及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价的改变,因此与题干描述不符,A项错误。B项:认知重评是指个体通过调整对诱发情绪的情境的认知和评价来改变情绪反应。这是一种先行的、输入端的情绪调节策略,它通过对情境进行重新解释和评价来降低或增强情绪反应。这与题干描述完全一致,因此B项正确。C项:表达抑制是指个体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后,通过抑制其表情行为来降低情绪的表达。这是一种反应关注或输出端的情绪调节策略,它并不涉及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价的改变,因此C项错误。D项: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用于缓解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但并不涉及对情绪情境的认知和评价的改变,因此D项错误。58、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如果一个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那么这个刺激被称为:A.无条件刺激B.条件反应C.有效条件刺激D.中性刺激【答案】C
【解析】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有效条件刺激是指经过条件化过程后能够引发条件反应的刺激。59、在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提出的阶段中,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守恒概念是在哪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具体运算阶段(大约7-11岁),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守恒的概念,即认识到物体的某些属性(如数量、长度、体积等)即使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也保持不变。60、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符合群体规范的现象被称为:A.服从B.顺从C.同化D.从众【答案】D
【解析】从众是指个体在面对群体的压力时,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或态度。这不同于服从,后者通常涉及对权威人物的直接指令的响应;也不等同于同化,后者更多指个体将新信息整合进现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61、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C.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是递质发挥作用的门户D.调质作用不依赖于突触结构答案:A解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的胞质内,由突触小泡以出胞方式释放的,而不是由突触前膜直接释放。因此,A选项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所以B选项和C选项均正确。调质作用不依赖于突触结构,其弥散性远较神经递质为广,作用时间也更长,故D选项正确。62、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关的特征是A.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层第四层D.投射具有双向传递特征答案:B解析: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这一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而不是传递特异性感觉信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因为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弥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的关系。C选项错误,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主要终止于大脑皮层的第二层细胞。D选项错误,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主要是单向传递。63、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犯的细胞是A.CD8⁺T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CD4⁺T细胞答案:D解析: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其中CD4⁺T淋巴细胞是HIV的主要靶细胞。HIV感染人体后,首先进入CD4⁺T淋巴细胞内,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成为前病毒。因此,D选项正确。CD8⁺T细胞主要识别内源性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并与之结合,从而被激活,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诱导靶细胞凋亡,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并不是HIV的主要靶细胞,所以A选项错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从而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也不是HIV的主要靶细胞,故B选项错误。巨噬细胞在HIV感染中主要起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同样不是HIV的主要靶细胞,因此C选项错误。64、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实验法时,实验者要操纵的变量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答案:A解析: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变量通常分为三种: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A选项):是实验者主动操纵,以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实验者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变量(B选项):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它是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主要变量。在实验中,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的,是实验者要观测的变量。无关变量(C选项):又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以外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实验者需要控制这些无关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变量(D选项):虽然这个术语在实验中常用,但它通常不是指一个独立的变量类型,而是指实验者通过设计实验来控制和消除的无关变量。因此,它不是一个需要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变量。综上所述,实验者要操纵的变量是自变量,故正确答案为A。65、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以下哪项措施最为关键?()A.问卷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B.问卷内容应全面覆盖研究主题的所有方面C.问卷题目应经过严格的预测试和修订D.问卷发放应确保足够的样本量答案:C解析: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衡量问卷质量的重要指标。信度指的是问卷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效度则是指问卷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研究的概念或变量的程度。A选项(问卷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虽然这是设计问卷时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它并不直接决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简洁明了的问卷可以提高被试的填写意愿和准确性,但并非确保信度和效度的最关键措施。B选项(问卷内容应全面覆盖研究主题的所有方面):全面覆盖研究主题固然重要,但过度追求全面性可能导致问卷过长、复杂,反而影响被试的填写质量和问卷的信效度。此外,全面覆盖并不意味着就能准确测量出所要研究的概念或变量。C选项(问卷题目应经过严格的预测试和修订):这是确保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最关键措施。通过预测试可以了解问卷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对问卷进行修订和完善。经过预测试和修订的问卷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出所要研究的概念或变量,从而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D选项(问卷发放应确保足够的样本量):足够的样本量对于统计分析和结果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并不直接决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即使样本量足够大,如果问卷本身存在问题(如信度低、效度差),那么所得结果也是不可靠的。综上所述,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为关键的措施是C选项:问卷题目应经过严格的预测试和修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记忆效果?A.情绪状态B.学习材料的难度C.记忆测试的时间地点D.个体的饮食习惯E.复习的频率与时间安排答案:A,B,E解析:情绪状态(A)、学习材料的难度(B)以及复习的频率与时间安排(E)都是已知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记忆测试的时间地点(C)和个体的饮食习惯(D)一般不会直接对记忆产生显著影响,除非它们间接地影响了个体的情绪状态或注意力水平。2、在心理测量学中,关于信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B.重测信度考察的是不同时间点上两次测量的一致性C.分半信度是对测验内部一致性的估计D.评分者间信度反映了不同评分者之间评分一致性程度E.所有心理测量的信度都可以达到1.0答案:A,B,C,D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A)。重测信度考察的是不同时间点上两次测量的一致性(B)。分半信度是对测验内部一致性的估计(C)。评分者间信度反映了不同评分者之间评分一致性程度(D)。而选项E并不正确,因为实际上很少有心理测量能达到完美的信度值1.0,大多数的心理测量信度值介于0.7到0.9之间。3、以下哪些选项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特征?()A.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B.操纵自变量C.严格控制额外变量D.强调自然情境下的观察答案:A,B,C解析:心理学中的实验法主要具备以下特征:首先,它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以揭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其次,实验者需要操纵自变量,即实验中主动改变并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最后,实验法强调对额外变量的严格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项D“强调自然情境下的观察”描述的是观察法的特点,而非实验法。4、以下哪些心理学理论强调了个体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A.行为主义B.建构主义C.精神分析理论D.人本主义答案:B,C,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不同心理学理论对个体经验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看法。行为主义主要强调可观察的外显行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发生的,对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和经验重视不足,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建构主义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知识,这一过程中,个体的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它深入探索了个体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这些均源自个体的生活经验,故C选项正确。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个体的经验、情感和主观感受是理解人的关键,因此D选项也正确。5、关于心理测验的效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验效度具有相对性B.测验效度具有连续性C.测验效度是绝对的D.测验效度具有稳定性答案:A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效度具有相对性,任何测验的效度都是针对一定目标来说的,或者说测验只有用于与测验目标一致的目的和场合才会有效。因此,选项A“测验效度具有相对性”是正确的。选项B“测验效度具有连续性”和选项D“测验效度具有稳定性”均不是效度的特性。效度不强调连续性和稳定性,而是强调其针对特定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选项C“测验效度是绝对的”是错误的。因为如前所述,效度具有相对性,不存在绝对的效度。6、以下关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典型特征B.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可能完全相同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稳定不变的答案:A,B解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典型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生理发展和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所制约的。因此,选项A“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典型特征”是正确的。选项B“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是正确的。因为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条件会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也会随之变化。选项C“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可能完全相同”是错误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虽然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表现和特点是有差异的,不可能完全相同。选项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稳定不变的”同样是错误的。如前所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并不是稳定不变的。7、以下哪些因素属于影响学习迁移的个人因素?()A.年龄B.智力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认知结构答案:ABCD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个人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在认知、记忆和迁移能力上存在差异。其次,智力也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智力水平的学习者通常能更快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从而更容易实现迁移。再次,学习的心向与定势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它会影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进而影响迁移的发生。最后,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知识的结构体系,它决定了学习者如何组织、存储和提取信息,从而影响迁移的效果。因此,选项A、B、C、D都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个人因素。8、下列关于感觉后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感觉后像是一种感觉残留现象B.正后像和负后像都是感觉后像的表现形式C.正后像和原刺激具有相同的性质D.负后像和原刺激具有相同的性质答案:ABC解析:感觉后像是一种感觉残留现象,它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感觉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它们都是感觉后像的表现形式。正后像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在原来感觉的性质上,仍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即正后像和原刺激具有相同的性质。负后像则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的性质与原来刺激的性质相反,即负后像和原刺激具有相反的性质。因此,选项A、B、C的说法是正确的,而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负后像和原刺激并不具有相同的性质。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归因过程?()A.社会视角B.情境特异性C.一致性信息D.独特性信息答案:ABCD解析:A选项“社会视角”指的是个体在归因时,会考虑到社会规范和期望,从而影响其归因方式。例如,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体现了社会视角的影响。B选项“情境特异性”指的是不同情境下,相同的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归因。情境特异性高的行为(即只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行为)更可能被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情境特异性低的行为(即在多种情境下都可能发生的行为)则更可能被归因于内部因素。C选项“一致性信息”是归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指的是个体在相似情境下是否表现一致。如果个体在相似情境下表现一致,那么其行为更可能被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性格、能力等);反之,则更可能被归因于外部因素。D选项“独特性信息”也是归因理论中的一个维度,它指的是个体是否独特地表现出某种行为。如果某个行为是某个体所独有的,那么它更可能被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果多个人都表现出这种行为,则更可能被归因于外部因素。10、关于心理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效度一定高B.效度高的测量工具信度一定高C.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D.信度和效度是完全独立的概念答案:BC解析:A选项“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效度一定高”是错误的。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即使信度很高,但如果其测量的内容与实际想要测量的内容不符,那么其效度就不高。B选项“效度高的测量工具信度一定高”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一个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那么它在多次测量同一对象时应该得到一致的结果,即信度高。C选项“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也是正确的。如前所述,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D选项“信度和效度是完全独立的概念”是错误的。信度和效度是相互关联的,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基础,但效度不一定能完全由信度来保证。同时,效度高的测量工具必然具备较高的信度。三、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第一题题目: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答案: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心理测验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观察法:优点:自然状态下进行,能获取最真实、最生动的资料;不受人为因素干扰,能揭示一些不易被发现的规律;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儿童、成人及动物等多种对象。缺点:观察者的主观性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难以控制变量,影响因果关系的推断;观察周期长,难以快速获得大量数据。实验法:优点:能够人为地设置条件,控制变量,精确测量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重复验证,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设计多样,可满足不同研究需求。缺点:实验环境可能与现实环境存在差异,影响结果的外部效度;伦理问题,如实验可能对被试造成心理或生理伤害;实验设计复杂,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调查法: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数据,节省时间和人力;适用范围广,可跨地域、跨文化进行研究;便于统计分析,得出量化结果。缺点:问卷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被试的回答可能受到社会期望、记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控制非实验因素,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个案研究法:优点:深入细致地了解个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发现新的理论或假设;对于罕见或极端情况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缺点:个案的代表性有限,难以推广至一般群体;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研究过程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心理测验法:优点:标准化程度高,便于比较和解释;客观性强,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或能力。缺点:测验工具的编制和修订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源;测验结果的解释可能受到文化背景、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过度依赖测验可能导致对个体心理的片面理解。解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构老年人社工实务》课程期末考试(A)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视唱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资产公司垫资协议书范本模板
- 吉林艺术学院《材料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大米原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 《供应链管理》教案 张静芳 第7章 供应链运输管理;第8章 供应链数字协同
- 黄金提纯厂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CAD绘图试卷(含5张图)
- 专题13隐圆问题(原卷版+解析)
-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
- 监理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 API-685-中文_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学反思(详细)
-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 【中期小结】《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 诊所执业情况工作总结诊所执业期间业务开展情况.doc
- 内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