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2.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3.隋唐时期“工商不得人仕”;992年,宋太宗下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此后,参加科举的工商业子弟比比皆是。这表明A.工商皆本已经成为时代主流 B.参加科举需由州郡长官推荐C.门第成为选官人仕重要条件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变革4.“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说明A.金融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B.垄断资本获得发展C.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资本主义性质改变5.北宋真宗统治时期,朝廷采取减免败役,重视农业、平抑粮价、修改商税等措施,使朝廷的收入、耕地面积,户口数量,人均财富均出现大幅增长,史称“咸平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出现得益于A.政府经济治理模式的调整 B.工商业市镇的迅速兴起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D.解决西北边境隐患的实效6.租界建立之初华洋分处。上海的租界出现华洋杂处局面开始于A.《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B.小刀会义军占领县城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 D.工部局建立7.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8.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将继续发挥自己在亚洲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此次谈话的背景是A.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C.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D.苏联推行积极进攻战略9.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非常善于笼络民心 B.商朝治国崇尚仁德之心C.明君善借万物为己所用 D.国君如猎人诸侯似鸟兽10.唐代社会有着丰富的契约实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约观念与文化。民间百姓普遍热衷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形成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结合的双重制度体系。唐朝重视契约的这一现象A.根植于中国久远的历史传统 B.是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C.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1.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1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和英法美俄四国代表就《天津条约》的条款进行了谈判。四国代表认为容易达成一致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条款遭到清政府的极力反对,而四国代表认为可能需要进行艰苦谈判的“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条款清政府很快就同意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仍有“天朝上国”思想B.四国代表和清政府在谈判中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致C.清政府认为“华夷有别”,拒决外国公使进驻“天子脚下”D.清政府认清了列强侵略本质,防范可能发生的侵略行为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重要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爰暨季叶,斯道陵替,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今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卷七上《高祖纪》材料二北魏均田令的性质,是把被隐占的人口纳入国家户籍;所谓“均给天下之田”,则是为北魏在中原地区废止按“戶”征税,实行按“家(小家庭)”征税,确定基本的法理依据。据此,凡属私人占有的土地,都必须向国家缴纳租调。总之,原封不动地保留中原地区旧有的土地剥削关系,而不从根本上去触犯坞壁主和贵族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迫使他們让步,使国家获得更多的纳税人口,是北魏实行均田制所要达到的目的。——程念祺《“通鉴”三长制系年发微—兼论北魏均田制的性质和作用》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均田令的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括“均给天下之田”的本质目的,据此说明均田令的性质,并分析其实施的后果。14.(20分)拿破仑执政时期,非常重视国家教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拿破仑于1802年颁布了《国民教育计划》,该法令明确了法国中等教育的改革……1806年颁布了《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规定:以帝国大学名义,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国民教育的机构。……1808年3月,拿破仑政府又颁布了《大学组织令》……拿破仑还创办和扶持了十几所新型高等专科学校。——周敏娟《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探析》材料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上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拿破仑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坚定不移的原则的教育机构,那么政治上也决不能有稳定性,若人们不是从孩提时起就懂得他们应当属于共和派或保王派,应当是天主教徒或怀疑论者,那么,这个国家机构便不能组织起一个真正的国家。——史静寰《拿破仑与帝国大学》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并归纳其特征。(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春秋时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确立主要和生产力发展有关,即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A正确;自然灾害是影响因素之一,不属于主要原因,B排除;春秋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中的吴楚两个仅是修建水利工程的代表,不能就此推出两国的经济实力强大,D排除。故选A。2、C【解析】

根据“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结合所学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打破血缘部落,建立十个行政选区,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故C正确;AB项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和废除债务奴隶制都是俊伦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联系所学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3、D【解析】

从隋唐时期“工商不得入仕”到宋太宗以后参加科举的工商业子弟比比皆是,表示科举取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说明商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故选D;工商皆本是明朝黄宗羲的观点,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A【解析】

依据材料“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发生新变化,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对工业发展作用重要,金融家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资本,包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但材料侧重说明的是金融资本的发展;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本已经离不开金融资本,不是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选项错误,金融资本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性质,这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局部调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咸平之治”的出现是由于朝廷采取减免赋役、重视农业、平抑粮价、修改商税等措施,这些措施本质上是政府经济治理模式的调整,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排除B项;题干措施并非全为重农抑商的措施的,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西北边境隐患的解决推动治世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A。6、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的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清政府为了切断城厢附近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强令居民迁徙,并放火焚烧十六铺一带的民宅、商铺,逼迫大量难民流入租界。于是,租界里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了事实上的华洋杂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详解】7、C【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减轻赋税,允许百姓铸钱、冶铁和煮盐,这一政策有利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故D项说法错误。8、D【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69年”并结合冷战的过程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美国试图利用亚洲的盟友来牵制苏联。D正确;美国70年代才发生经济滞胀,时间不符,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美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是由于美苏的对抗,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在1972年,C错误。故选D。9、A【解析】

商汤出于仁德之心,要求网罗鸟兽时“去其三面”,最终赢得民心,建立商朝,说明商汤善于笼络民心,选项A正确;材料未体现商汤的治国理念,排除B;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国君和诸侯之间的矛盾,排除D。10、C【解析】

根据材料“民间百姓普遍热衷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约盛行是商品经济发展中诚信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C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传统社会对唐代契约观念与文化的影响,排除A;小农经济下是自给自足,交易现象并不普遍,B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是在明中叶以后,排除D。11、A【解析】

19世纪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表明了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投资近代企业的绅商阶层的诞生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没有阻碍政府兴办洋务运动,BC两项错误;绅商阶层的诞生不足以“颠覆”晚清的政治格局,D项错误。12、A【解析】

在清王朝看来,华夷有别,自己是“天朝上国”,夷人怎么能随便到“天子脚下”来,反映了清王朝依然是抱着旧有的“天下观”不放,至于其他的则无关大局,对世界之变一无所知,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者思考角度的不同,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说法错误,清政府没有认清列强侵略的本质,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豪强兼并大量土地;贫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土地荒芜;社会动荡。内容:国家将控制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贫民。(2)目的:将被豪强隐占的人口纳入国家户籍;最大限度的增加税收;为中原地区实行按人口收税确立依据。性质:具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多重性质。后果: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未能完全抑制土地兼并,旧的剥削关系依旧存在。【解析】

(1)背景:根据“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得出豪强兼并大量土地,贫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根据“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得出土地荒芜;社会动荡。内容:根据“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得出国家将控制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贫民。(2)目的:根据“北魏均田令的性质,是把被隐占的人口纳入国家户籍”“在此基础上迫使他們让步,使国家获得更多的纳税人口,是北魏实行均田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可得出目的是将被豪强隐占的人口纳入国家户籍,最大限度的增加税收;为中原地区实行按人口收税确立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