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A.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B.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加固训练】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A.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B.实现了思想统一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导致了暴政统治2.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写道: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在1660年,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意味着当时英国 ()A.民众情绪多变 B.传统力量强大C.法制意识淡薄 D.议会至上确立3.1942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对所辖区县进行了合并,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总人口的3%以下。这些举措 ()A.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4.如图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图,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5.(2023·潍坊模拟)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D.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6.19世纪初,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由此,对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B.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C.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D.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7.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而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 ()A.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C.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D.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8.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中世纪末的西欧 ()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9.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清时期乡约多宣讲皇帝的“圣谕”。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 ()A.政府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加强B.儒学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冲击C.国家权力开始深入基层社会D.政府对基层组织的控制加强10.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至88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 ()A.精耕细作农业传播到边疆B.民族交融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传统的游牧经济开始出现衰败11.法国政治家博丹(1530-1596年)主张国家是拥有最高主权的由若干家庭及其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该主张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12.(2023·济南模拟)下图是1949—1963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熟C.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13.如表为美英两国关于二战后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案的比较表,据此可知 ()项目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组织方式基金制银行制储备货币美元发行新的统一货币发行机构美联储国际清算同盟分配机制按与美国的双边国际收支状况分配按占全球贸易的相对规模分配争论结果基本采用未采用A.美国和美元的国际地位更为稳固B.英国开始丧失国际金融中心地位C.“怀特计划”更符合战争的需要D.凯恩斯主义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14.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15.元朝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对社会的控制16.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A.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B.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C.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秦代到民国,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变化,概括起来不过只是一治一乱、统一分裂的循环往复而已。那么产生循环往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古人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解释。……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轻重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处置失当,就会失去平衡,不是向外重内轻滑坡,就是向内重外轻倾斜,因此历史总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当然每一个循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吸取前代教训以后的提高。——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围绕“内外轻重之说”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高级官员的选任按照级别高低和职掌分为会推和论俸推升。会推,指官员职位出缺,由吏部确定候推者名单和会推日期,至期召集九卿、科、道商议,从中推举二人,再由吏部拟定第一、二候选人,具题请旨,皇帝择一人而授。论俸推升,指吏部从候选者中选择二人,拟定正陪请旨,皇帝选一人补放。其中正陪之次序根据候选官员资历的深浅和历俸时间的长短而定。康熙十年(1671年),即在康熙亲政并铲除鳌拜后不久,清朝取消会推制,行开列之法。此法指吏部按《品级考》规定的应选官员的条件和次序,开列应补、应升官员名单上奏请旨,皇帝从中指定一人而授。此后,据开列之法选任的官员不断增多,应论俸推升的官员也被全部纳入开列请旨的范围中,且有过之。——摘编自张振国《清代前期文官选任制度之演变》材料二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光荣革命后,文官队伍继续扩大。那时,所有政府官职都由国王或有权势的大贵族任命。国王总是利用职位肥缺收买议员。为维护自己的独立性,议会在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规定,凡领取王室薪俸或年金者均不得进入议会。后来,议会不时通过任职法案,禁止事务性低级官员兼任议员。这些官员,负责政策的执行和日常政务的处理,即文官。文官的录用以恩赐制为主,即由各部大臣或各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文官。少数专业性较强的高级文官通过国王特许状任命。某些高级文官也享有恩赐权,享有恩赐权的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且时人不认为这是非法行为。——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高级文官选任的变化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文官选任的特点。(8分)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材料二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中有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并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10分)【加固训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19条凡遇凶荒事故,或有阙支,家长预为区划,不使匮乏。”“第68条子弟年十六以上,许行冠礼,须能暗记四书五经正文,讲说大义方可行之。否则,直至二十一岁。弟若先能,则先冠,以愧之。”“第88条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第102条子孙须恂恂孝友,实有义家气象。见兄长,坐必起立,行必以序,应对必以名,毋以尔我,诸妇并同。”“第107条子孙受长上诃责,不论是非,但当俯首默受,毋得分理。”“第122条子孙年未三十者,酒不许入唇;壮者虽许少饮,亦不宜沉酗杯酌,喧呶鼓舞,不顾尊长,违者箠之。”明太祖朱元璋赐匾“江南第一家”“第134条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此,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积德之累,违者以不孝论。”“第146条诸妇必须安祥恭敬,奉舅姑以孝,事丈夫以礼,待娣姒以和。然无故不出中门,夜行以烛,无烛则止。”“第164条女子年及八岁者,不许随母到外家,余虽至亲之家,亦不许往,违者重罚其母。”——摘自[明]浙江浦江郑义门《郑氏规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评析族规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要求:主旨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教师版(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A.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B.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解析】选C。元朝的宣政院以及宣慰司的设置意味着西藏被纳入中央管辖,明清两朝沿袭这一行政管辖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项正确;A错在“开始”,而且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题干未涉及不同民族,而是强调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方式,排除B项;西藏属于西南地区,不属于南部边疆,排除D项。【加固训练】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A.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B.实现了思想统一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导致了暴政统治【解析】选A。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避免口口相传所导致的遗漏或失真的弊端,可以减少管理的漏洞,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故选A项;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属于政治制度方面的措施,与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B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只是加强管理的一项措施,与暴政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2.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写道: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在1660年,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意味着当时英国 ()A.民众情绪多变 B.传统力量强大C.法制意识淡薄 D.议会至上确立【解析】选B。据材料“后来在1660年,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可知查理二世之所以受到民众欢迎,是因为其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这是一直以来英国的传统,故选B项;民众之所以不喜欢且害怕克伦威尔,是因为其不受法律约束,而不是民众情绪多变,排除A项;民众法制意识较强才不喜欢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才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D项。3.1942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对所辖区县进行了合并,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总人口的3%以下。这些举措 ()A.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解析】选A。根据“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总人口的3%以下”可得出根据地进行机构精简,有利于减少开支,减轻人民负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B;C、D与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D。4.如图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图,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解析】选B。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门第,士族垄断做官,据统计表可知唐朝进士中小姓子弟和寒素子弟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人才选拔范围的扩大,故选B项;据统计表“寒素子弟16%”“小姓子弟13%”可知选拔的不全是士族子弟,排除A项;唐代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其依据是才学而不是门第,排除C项;材料中士族子弟仍占大部分,并未杜绝门阀恩荫,排除D项。5.(2023·潍坊模拟)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D.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解析】选A。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实行赋分制,加强干部管理与考核,这有利于推动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治风气,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干部管理,没有涉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干部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体现边区政权吸纳或扩大新阶级加入的情况,排除D。6.19世纪初,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由此,对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B.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C.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D.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解析】选D。根据材料“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可分析出英国文官制度使选官更加公平、公正,这适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正确;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排除B;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说法错误,排除C。7.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而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 ()A.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C.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D.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解析】选C。材料表明,唐律依据儒家宗法伦理量刑定罪,说明唐律深受其影响,故C项正确;“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体现的是宗族血缘关系而非社会等级关系,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并无体现;亲属关系由近及远推行“犯罪连坐”,不能体现公正原则,D项错误。8.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中世纪末的西欧 ()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国家的法律基本都借鉴了罗马法,反映出罗马法的立法原则在中世纪继续沿用,故选C项;题干材料仅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国家借鉴罗马法来制定法律,没有涉及罗马法中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西欧国家借鉴罗马法来制定法律,属于立法方面的内容,而宗教法庭是司法机构,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中世纪末的西欧否定了宗教法庭的作用,排除D项。9.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清时期乡约多宣讲皇帝的“圣谕”。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 ()A.政府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加强B.儒学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冲击C.国家权力开始深入基层社会D.政府对基层组织的控制加强【解析】选A。从乡约教化到宣讲皇帝的“圣谕”,反映出政府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加强,A项正确;材料表明儒学的教化功能增强,排除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基层组织的控制,而是体现了在基层的影响力,排除D项。10.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至88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 ()A.精耕细作农业传播到边疆B.民族交融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传统的游牧经济开始出现衰败【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从清朝初年到道光五年,长城沿边一带汉民的数量从无到有,进而形成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反映了清代民族交融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精耕细作农业在清代以前就已传播到边疆,排除A项;蒙汉杂居地区出现半农半牧区并不代表经济重心北移,排除C项;蒙汉人民杂居相处并不能说明传统游牧经济开始衰败,排除D项。11.法国政治家博丹(1530-1596年)主张国家是拥有最高主权的由若干家庭及其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该主张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解析】选D。据材料“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可知,博丹认为主权至高无上,而国家拥有最高主权,因此该主张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选D。12.(2023·济南模拟)下图是1949—1963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熟C.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解析】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为了开拓国家生存空间,增加了对外出访的次数,所以出访次数的增多主要是源于中苏关系的恶化,C正确;“一边倒”政策的实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不是国家元首出访次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A;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此时中苏关系尚未恶化,没有出现图示中的变化,排除B;材料所示时期我国还没有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排除D。13.如表为美英两国关于二战后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案的比较表,据此可知 ()项目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组织方式基金制银行制储备货币美元发行新的统一货币发行机构美联储国际清算同盟分配机制按与美国的双边国际收支状况分配按占全球贸易的相对规模分配争论结果基本采用未采用A.美国和美元的国际地位更为稳固B.英国开始丧失国际金融中心地位C.“怀特计划”更符合战争的需要D.凯恩斯主义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解析】选A。据表格信息结合并所学知识可得出布雷顿体系基本采取了美国怀特计划方案,故选A;B“开始”一词表述不准确,故不选;两种方案都着眼于战后重建,故不选C;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计划更具公平性、合理性,未被采用主要还是美英经济实力的问题,故不选D。14.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解析】选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清时期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册主要是户籍登记信息,鱼鳞图册主要是土地信息的登记,这说明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不是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排除C;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说法错误,排除D。15.元朝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对社会的控制【解析】选D。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不具有缓和土地兼并、遏制社会贫富分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作用,故排除A、B、C,D正确。16.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A.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B.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C.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解析】选C。根据材料“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可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不断扩大,体现了福利制度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秦代到民国,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变化,概括起来不过只是一治一乱、统一分裂的循环往复而已。那么产生循环往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古人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解释。……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轻重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处置失当,就会失去平衡,不是向外重内轻滑坡,就是向内重外轻倾斜,因此历史总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当然每一个循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吸取前代教训以后的提高。——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围绕“内外轻重之说”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如依据材料“从秦代到民国,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变化,概括起来不过只是一治一乱、统一分裂的循环往复而已”可从“内外轻重”演变的影响进行立论,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示例:论题:外重内轻或内重外轻是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原因。阐述:“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集权,“外”则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分裂割据,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新的王朝吸取前朝教训,调整前朝中央集权方式,改变外重内轻局面,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必要的力量,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就有亡国的危险,这是宋、明两代的教训。综上所述,一部中国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循环往复,从而出现“一治一乱”的局面。(17分)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高级官员的选任按照级别高低和职掌分为会推和论俸推升。会推,指官员职位出缺,由吏部确定候推者名单和会推日期,至期召集九卿、科、道商议,从中推举二人,再由吏部拟定第一、二候选人,具题请旨,皇帝择一人而授。论俸推升,指吏部从候选者中选择二人,拟定正陪请旨,皇帝选一人补放。其中正陪之次序根据候选官员资历的深浅和历俸时间的长短而定。康熙十年(1671年),即在康熙亲政并铲除鳌拜后不久,清朝取消会推制,行开列之法。此法指吏部按《品级考》规定的应选官员的条件和次序,开列应补、应升官员名单上奏请旨,皇帝从中指定一人而授。此后,据开列之法选任的官员不断增多,应论俸推升的官员也被全部纳入开列请旨的范围中,且有过之。——摘编自张振国《清代前期文官选任制度之演变》材料二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光荣革命后,文官队伍继续扩大。那时,所有政府官职都由国王或有权势的大贵族任命。国王总是利用职位肥缺收买议员。为维护自己的独立性,议会在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规定,凡领取王室薪俸或年金者均不得进入议会。后来,议会不时通过任职法案,禁止事务性低级官员兼任议员。这些官员,负责政策的执行和日常政务的处理,即文官。文官的录用以恩赐制为主,即由各部大臣或各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文官。少数专业性较强的高级文官通过国王特许状任命。某些高级文官也享有恩赐权,享有恩赐权的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且时人不认为这是非法行为。——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高级文官选任的变化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文官选任的特点。(8分)【解析】第(1)题,变化:根据“清朝取消会推制,行开列之法”得出由会推和论俸推升变为开列之法;根据“此后,据开列之法选任的官员不断增多,应论俸推升的官员也被全部纳入开列请旨的范围中,且有过之”得出候选官员由两人变为全部应选官员;根据“论俸推升,指吏部从候选者中选择二人,拟定正陪请旨,皇帝选一人补放”得出参与选任的决策者减少;根据“其中正陪之次序根据候选官员资历的深浅和历俸时间的长短而定”得出皇权的影响力增强等。原因:根据“由吏部确定候推者名单和会推日期,至期召集九卿、科、道商议,从中推举二人,再由吏部拟定第一、二候选人,具题请旨,皇帝择一人而授”得出旧选任制度容易被大臣操纵;结合所学得出皇帝选任官员的权力受到限制;根据清代的史实可得出康熙亲政并掌握实权等。第(2)题特点:根据“文官的录用以恩赐制为主”得出以恩赐制为主;封建色彩较浓厚;根据“议会在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规定,凡领取王室薪俸或年金者均不得进入议会”得出受到议会的制约;根据“那时,所有政府官职都由国王或有权势的大贵族任命”得出享有选任权的主体多;根据“某些高级文官也享有恩赐权,享有恩赐权的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且时人不认为这是非法行为”得出随意性强,录用程序混乱,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等。答案:(1)变化:由会推和论俸推升变为开列之法;候选官员由两人变为全部应选官员;参与选任的决策者减少;皇权的影响力增强等。(5分)原因:旧选任制度容易被大臣操纵;皇帝选任官员的权力受到限制;康熙亲政并掌握实权等。(5分)(2)特点:以恩赐制为主;封建色彩较浓厚;受到议会的制约;享有选任权的主体多;随意性强,录用程序混乱,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等。(8分)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材料二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中有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并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10分)【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第一问,根据材料“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回答。第二问,根据上述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内涵角度分析作答。第(2)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美、英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中有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苏关系和苏联的动机与企图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问,根据材料“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