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2015年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2015年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2015年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2015年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犍为县林源实业有限公司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2015年5月20日目录一、总则 41.1编制目的 41.2编制依据 4二、企业基本情况 52.1地形地貌特征: 72.2地质特征: 72.2.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72.3水文特征: 82.3.1含(隔)水层特征 82.3.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92.3.3红层风化裂隙潜水 92.3.4可溶盐岩类裂隙岩溶潜水及承压水 92.3.5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92.4气象、气候特征: 10三、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113.1危险目标的确定 113.2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1四、保护目标 12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125.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135.2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职责 135.2.1通讯联络队 145.2.2抢险抢修队 145.2.3侦检抢救队 145.2.4应急消防队 145.2.5治安队 145.2.6物资供应队: 155.2.7应急环境监测组 15六应急设施(备)与物资 15七、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6内部采用矿区内部SOC8K型矿用电话和手机、固定电话进行联系,外部采用矿上固定电话和手机进行联系。 18八、应急响应和措施 188.1分级响应机制 188.1.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88.1.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198.1.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198.1.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198.2本单位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208.3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208.4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218.5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218.7应急设施(备)的启用程序 22九、应急监测 22十、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23十一、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 23十二、信息报告和发布 2412.1信息报告 2412.2信息发布 24十三、应急培训和演练 2513.1培训 2513.2演练 25十四、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 26十五、预警及措施 2615.1预警 2615.2措施 26十六、应急终止 2716.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2716.2应急终止的程序 2716.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27十七、附则 2717.1名词术语定义 2717.2预案管理与更新 2817.3地方沟通与协作 2817.4奖励与责任追究 2817.4.1奖励 2817.4.2责任追究 2817.5预案实施时间 29犍为县平安煤矿突发事故环境事故应急救援责任表 29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1.1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安全地处理我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健全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力争把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我矿生态环境,保护公众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9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令)《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4﹞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令)《犍为县环境保护局文件》犍环发﹝2014﹞21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如干问题的解释》《四川省关于贯彻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如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颁布);《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o"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二、企业基本情况犍为县平安煤矿地址:四川省犍为县岷东乡金鸡村一组;经济性质:私营企业隶属关系:犍为县安监局从业人数:268人单位代码:207353401邮政编码:614401联系电话:08334219918主要产品:原煤-有烟煤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属生产矿井)2.1地形地貌特征:矿区属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区,区内地形属剥蚀形成的圆丘、平顶山,最高点矿区西北部靠近金江煤矿一侧,海拔标高481.0m,最低点为矿区南西火地沟处,海拔标高365.0m,相对高差116.0m。矿区地形较缓,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不利于地下水的排泄。2.2地质特征:区域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中统沙溪庙组(J2s)及第四系(Q4)。2.2.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在区域范围内出露良好,分布广泛,依含煤、化石及岩性等特征,划分为五段,详细分述如下:(1)、第一段(T3xj1)厚42.10~60.40m,平均47.51m岩性单一、以浅灰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间夹薄层状粉砂岩,具直线型斜层理。底部砂岩含钙质,常见菱铁矿结核组成的透镜体,富含炭化树干。为河流相河床~边滩沉积。本段层位稳定,以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之底与小塘子组顶部粘土岩分界。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第二段(T3xj2)厚134~172m,平均146m为区域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下部以暗灰、深灰色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加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局部相变为浅灰色细砂岩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偶夹中粒石英砂岩或透镜状钙质砂岩,含煤K3、K4、K5及煤线6~7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中部为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岩性稳定性差,部分为粉砂岩,砂质粘土岩互层,具微波状及斜波状层理。上部岩性岩相较稳定,以深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夹浅灰色粉砂岩及少许细砂岩。普遍含植物化石碎片及炭屑发育微斜层理及微波状层理,局部可见小型斜层理及透镜状层理。含K8、K7、K6煤层。其中K8煤层稳定,可采。(3)、第三段(T3xj3)厚85~135m,平均98.02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本层砂岩分布较稳定,岩相变化不大,期间夹少许砂质粘土岩的透镜体,与下伏地层普遍呈冲刷接触。上部为不等厚的灰色细粒石英砂岩、深灰色砂质粘土岩互层。部分地段相变为灰色、深灰色细~粉砂岩与砂质粘土岩互层,砂岩具大型状、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粘土岩具水平层理,含少量植物及瓣鳃化石。(4)、第四段(T3xj4)厚62~97m平均90.94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砂岩中偶夹菱铁矿结核、粘土岩团块及粉砂岩的透镜体,多阶冲刷较为发育。与下伏地层普遍呈冲刷接触。上部为灰、深灰色水云母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粉砂岩互层,间夹灰色薄层状细砂岩。粘土岩中夹煤层(K9、K10)及煤线,粘土岩含大量植物化石或碎片,K9煤层厚0.25~0.51m,K10煤层在寿保矿区东部分3层。(5)、第五段(T3xj5)厚45~72m平均68.17m灰色中至厚层状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深灰色粘土岩。局部有K11煤层及煤线2.3水文特征:2.3.1含(隔)水层特征按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特征及水力联系,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及红层风化裂隙水,其特征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岷江低阶地及古河漫滩,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砂砾卵块漂石层之中,富水性中等~丰富,单井涌水量达800~2000m3/d,水质类型属HCO3-Ca,HCO3-Ca·Mg型,可溶性总固体小于0.5g2.3.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潜水及承压水:分布于矿区及附近低山丘陵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地层裂隙之中,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粘土岩、薄煤层﹙线﹚。含、隔水层相间产出,形成含水岩组,富水性弱,泉水流量一般0.01~0.05l/s,单井涌水量达0.001~0.01l/s。浅部属潜水类型,水质类型属HCO3-Ca,HCO3-Ca·Mg型,可溶性总固体小于0.1~0.5g/l;深部属承压水类型,水质类属HCO3-Na、Cl-Na型,可溶性总固体达0.2~5g/l以上。2.3.3红层风化裂隙潜水分布于矿区零星出露的中统沙溪庙组J2s,及矿区大部出露的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地层之中,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粘土岩。浅部50m范围内含风化裂隙水,富水性极弱,泉水流量一般为0.01~0.05l/s,单井涌水量达1~10m3/d。属潜水类型,水质类型属HCO3-Ca·Mg,Cl-Na型,可溶性总固体0.05~0.5g/l;深部为不含水的隔水层。此类水多分布在埋深<50m的岩石风化带内,对矿床充水影响小。2.3.4可溶盐岩类裂隙岩溶潜水及承压水区内未出露,赋存于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下统嘉陵江组T1j地层的石灰岩、白云岩、膏盐岩等可溶盐岩之中,富水性中等~强。浅部属潜水类型,岩溶大泉流量可达1~50l/s,水质属HCO3-Ca,HCO3SO4-Ca型,可溶性总固体0.3~0.7g/l;深部裂隙岩溶的发育深度可达2500米以下,但发育程度较弱,属承压水类型,由于地下水深循环结果,水质类型属SO42.3.5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内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浅部风化带的泉、井能严格受降水控制,变化可达数十至数百倍。其次,受沟谷、库、塘等地表水补给。一般在短距离内完成循环,被沟谷割切呈泉排泄。部分地下水向深部循环,形成各含水层具承压性质,流向由南往北,由于各含水层产状平缓,深部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运动速度缓慢,渐变呈相对停滞状态,反映在水化学的水平及垂直分带上,由浅部补给区的重碳酸型低矿化淡水,向深部过渡为氯化钠型盐、卤水。2.4气象、气候特征: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降水丰沛,阴多晴少的特点,降雨多以暴雨为主,降雨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8.5%,年平均蒸发量617.1mm。年均相对湿度81%。最大风速16.7m/s。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6℃,年际变化在16.9℃~18.6℃。年极端最高气温39℃,最热为7月、8月,月平均气温为26.3℃和26.4℃,基本无酷暑。年极端最低气温-2.6℃,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基本无严寒。其多年气象资料见表2-1。表2-1矿区气象资料多年平均值一览表(1971-2008)月份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平均气温(℃)7.49.013.718.626.49.117.6降雨量(mm)17.724.938.164.8102.9159.9260.9261.9129.91187.7蒸发量(mm)38.949.392.0124.4141.7130.5147.5146.488.765.748.536.21110.7相对湿度(%)81807675768083828584838381矿区内常年降雨量在831.1mm~1601.3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127.5mm;通过统计,近34年以来年最大降雨量1601.3mm,年最小降雨量831.1mm;年均降雨量1101.8mm。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七、八月,最少的是十二月和一月,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呈陡峻单峰型;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35.4mm,年最大蒸发量为1377.2mm,最小为880.7mm;月最大值为180.2mm,最小值为27.1mm,蒸发量的年内变化与降水量的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1月至次年5月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因此常发生干旱;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73天,最多为213天,最少为152天,冬少夏多,构成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特点。矿区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均属位于分水岭地带的短头冲沟,均属岷江水系,岷江位于矿区南西部之外,全年月平均流量2437.8m3/s,最大流量5319.2m3/s,最小流量表2-2矿区附近河流流量统计表河流名称流经矿区位置汇入河流区内长度(km)区内标高(m)平均流量(m3/s)最小平均最大岷江矿区西侧2km岷江7.5350~335430.62437.85319.2矿山位于川西平原西部,属于红层低山地貌。矿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上总体以由北缓倾斜或近似水平岩层的低矮小丘为主。其间形成树枝状沟谷。主要山峰都为孤立的山丘,分别出现在北部、东部各地,海拔一般为390~431m。矿区南侧边界处的火地沟口,海拔362.5m,相对高差25~56m。沟谷切割深度一般为20~50m。区内植被覆盖程度较好,为多年生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面积达75%以上,因而水土流失量微弱。三、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1危险目标的确定(1)我单位为煤矿企业,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为煤矿许用三级炸药.(2)水环境污染。(3)。采矿活动引起生态环境影响。(4)生产工序对环境和影响。A、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粉尘、筛选及原煤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井下爆破作业产生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和生活排气。B、爆破噪声、凿岩噪声、机械噪声。C、生活、采矿、掘进产生废矸、煤矸石。D、瓦斯、煤尘可能产生的爆炸。3.2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炸药爆炸性强产生的,如在地表爆炸将产生有较大危害的有毒性空气窒息气体。(2)水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总磷、氨氮污染水源流致下游河流造成水体污染。(3)生活、采矿、掘进产生废矸、煤矸石。(4)粉尘造成人体损伤、噪声可能导致职业病、瓦斯、煤尘爆炸对工人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和导致矿井毁灭。四、保护目标平安煤矿地处农村山地,矿区内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行政规划的特殊保护区和生态敏感与脆弱区。需要保护的目标主要有:矿区内需保护大气、地表水、噪声,主要保护地表水和需对地下水保护以及工业场所山体保护。根据矿山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随着采矿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矿山和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需要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五、组织机构和职责救援指挥机构网络图总指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成员成员成员 成员成员成员成员应急环境队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专业抢救队侦检抢救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库应急环境队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专业抢救队侦检抢救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库物资供应队物资供应队队员库管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库管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队员5.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杨朝林副总指挥:夏宗全成员:杨立武、吴永强、陈兴才、宋涛、杨孝舒、喻明生、李全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3)审批并落实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6)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5.2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职责单位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包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侦检抢救队、医疗救护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应急环境监测组等专业救援队伍,并明确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以便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以尽快处置事故,使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专业队配合救护大队和总指挥部,在掌握事故的种类、地点的情况下,器材应配备齐全,具有可靠防范措施的前提下,迅速赶往出事地点,在现场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计划,进行救援工作。5.2.1通讯联络队组长:张磊成员:余月明、冯叶蕙、陈广梅职责:确保各专业队伍与应急救援指挥部之间的联系,并保证与上级各部门、社区和可能受到影响部门联系,并及时发布救援实时信息。5.2.2抢险抢修队队长:李邦平成员:鲁成华、陈德元、宋清海职责:组织人员对事故所造成的破坏进行抢修,尽快恢复各种设施(备)正常运转,为抢险救灾工作做好备。5.2.3侦检抢救队队长:沈成银成员:杨树林、张明江、车钱伦职责:对发生事故后及时对事发现场进行侦察、检查和进行应急抢救,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并配合专业救援队工作。5.2.4应急消防队队长:喻明生队员:舒进全、景富云、杨世健职责:配备消防器材,对事故进行应急消防,减轻事故危害,为抢险救援提供保障,并配合消防部门的工作。5.2.5治安队队长:杜品树队员:郭正才、胡文友职责:发生事故后负责矿区的治安,设戒及其临时保障交通管理工作,并配合公安机关工作。5.2.6物资供应队:队长:毕腾文成员:周惠、杨朝群职责:为抢险救援提供人、财、物的供应和保障及人员运转,并配合上级部门物资设备的运转。5.2.7应急环境监测组队长:吴永强队员:李全双、杨尚红职责:对事故现场的环境进行监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事故应急提供决策依据,配合专业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应急监测工作。(8)医疗救护由犍为县人民医院负责承担。六应急设施(备)与物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废水收集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具体数量如下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自救器台1202急救箱台13干粉灭火器台104瓦斯检定器台75担架副26保温毯条27战斗服套每人一套8胶靴双每人一双9安全帽顶每人一顶10温度计支411两用锹把512木桩个2013消防砂个414废水收集池个115应急车辆216救援铲车辆217气焊套118水泵台119水管米50020哨子个521矿上所有的应急设施(备)按要求配齐,放在应急专用材料库,并由专人看护,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新,看护人为应急救援组织的一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应急处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启用,启用程序为:接到突发事件后,矿应急救援小组启动本预案,及时启用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设施(备)及时到位。单位在整改期间,除对原200m2七、报警、通讯联络方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应急通知下达与接收以有线通信为主,利用办公电话,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传输。在外应急人员的联络以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为主,确保应急通知快速下达。通信保障。以无线通信为主。应急指令的下达与接收,现场应急信息的通报与反馈,主要利用移动通讯。处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以无线通信为主。指挥部(或应急办)可利用现场临时架设开通有线电话指挥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实现上情下达;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动电话,辅以运动通信,实现信息交流。(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当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停止工作报告调度室或负责人,并通知相关受影响人员撤退。矿井内部电话为KTH-11型本质安全电话。职务姓名固定电话手机备注总指挥杨朝人副总指挥夏宗全66276矿长成员杨立武6826技术负责人成员陈兴才66188生产副矿长成员吴永强66388安全副矿长成员宋涛65766机电副矿长张磊1318363627调度室主任杨孝舒61750机运科长廖世术科长侯发煤队长余桂华62853掘进队长李邦平66389通风科长费勇66789财务科长毕腾文6610供应科长调度室08334219918(2)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按照1时报告事故原则进行报告矿井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环境事故报告应根据事故发生叛断进行汇报,汇报由指挥部汇报,汇报程序:岷东乡人民政府、犍为县安监局、犍为县环境保护局、犍为县公安局、犍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乐山市救护中心。联系电话:平安煤矿:08334219918岷东乡:08334911158

犍为县安全监督管理局:08334255365犍为县环境保护局/p>

犍为县公安局:110犍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08334223440乐山市救护中心:08332125803犍为县医院急救中心:120消防火警:119(3)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3)应急指挥部应急时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并对受影响区的人数、程度、突发环境事件类型等及时通报。(4)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矿区内以矿井瓦斯报警系统为基础,配合人工进行报警,并使之有效,特别是应急救灾的24小时有效正常运行。(5)内外部通讯联络手段内部采用矿区内部SOC8K型矿用电话和手机、固定电话进行联系,外部采用矿上固定电话和手机进行联系。八、应急响应和措施8.1分级响应机制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参照《国家事故应急预案》)8.1.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8.1.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8.1.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8.1.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8.2本单位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根据发生事故的位置及危害程度(如:设备损坏造成污水外排放、污水处理池泄漏、矿排水量大于污水处理造成外漏等),拟定相应的方案,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应启动相应的应急队伍,并由矿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各应急小组依据预案的分工,赶赴现场采取相应的措施救援。依据我矿突发污染事故的类别、危害的程度、事故现场的位置及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1、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内部保障可以控制时,启动一级预案,即内部人员控制及相临单人力、物力支持。2、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内部不可控制时,启动二级预案,即内部人员控制的同时,请求县人民政府、县环保局、县环保局环境监测大队、县消防大队、岷东乡政府、县医院支援。8.3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做如下工作:(1)对污水处理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并配以物理方式净化。(2)矸石排放场应对矸石加以利用制造建筑材料剩余部份到一定高度后覆土绿化;同时对矸石排放场修筑挡墙和排水沟,实行雨污分离排放。(3)对粉尘采用个体防护和综合灭尘设施。(4)对噪声采用安装消声设备和选用低噪声高效设备及设置隔音设施。(5)有毒有害气体采用加强通风排除使之符合标准。(6)爆炸应防止次爆炸,在下风侧人员应迎风走,交朝风流两侧撤离。(7)采矿活动引进的地质灾害应在开采设计时,矿井留足保安煤柱防止地表蹋陷。(8)事故现场人员由现场带班人员清点,尚避灾路线进行撤离。(9)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应向调度室和矿领导汇报。(10)应急处理过程中应防止二次污染。8.4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1)可能受影响区域的有井上下作业场所,地面工人宿舍、办公区及矿区附近范围。(2)可能受影响的单位:矿区内有办公楼,职工生活区、炸药库、仓库及岷东乡金鸡村一组等。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社区人员在经检测污染的大气达到(GB3095-1996)Ⅱ类标准时,人员不疏散;当大气污染超过国家标准时,须对人员进行疏散。矿区内的各单位人员在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有序的撤离,社区人员由岷东乡人民政府布置安排疏散。疏散人员一定要考虑当时的方向、风速,疏散应迎风疏散,并尚方向的两侧疏散,疏散地点为岷东乡驻地等,同时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疏散。(3)可能受影响的单位、社区的人员进行基本保护,防止人员因为突发事故引起人员的恐慌而造成不必要的隐患,同时并对事故类型、影响情况、危害向大家说明,以便消除大家的顾虑,并对保护法进行宣传教育。(4)平安煤矿附近的道路主要有进入矿区的主路即213国道距矿区1308.5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根据污染物的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内容如下:(1)在非正常情况下外排水将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系统出故障时,矿坑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对岷江河造成一定影响。(2)平安煤矿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消减污染物采用清水池、污水池组成。8.6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救援人员应配备个体防护保护装备,如自救器和其他救援装备,并配备小巧灵活的便携式检测装备,并有专业监护人员进行监护以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2)救援人员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救援措施:大气污染把人员撤出污染气体送到符合标准的气体地方复苏或配备自救器;水污染人员进行身体治疗;地质灾害由专业队伍清理搜救遇险人员并撤离到安全地点。(3)当救援现场设置监测人员,当监测时发现异常威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救援人员须立即撤离,待现场危险解除时再进行救援。(4)应急救援人员队伍的调配应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并由应急救援队队长具体安排调度汇报工作。(5)应急救援过程中,及时找出事故源,必须有专人对事故进行监控,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6)在抢险救援过程中,事故有可能扩大,加大救援难度,现场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当现场控制不住危急救援人员安全时,救援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7)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与控制当矿井突发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专人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与控制应根据污染的类型,事故大小现场控制,最大的程度满足对污染的处理,把污染降到最小。8.7应急设施(备)的启用程序当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后,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安排仓库启用应急物投入使用,对事故应急池的启用必须慎重,严格按矿上相关文件进行执行,同时文件应规定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用阀门和排污水泵启动的程序,严禁未接到指挥部通知私自启动设施(备),保证设备发挥最大作用。九、应急监测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应急监测小组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监测方案,并对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1)污染物应现场应急监测应先进行目测、然后使用携带的便携式仪器对污染的种类、污染物质浓度和污染危害作出判断。(2)监测点布置在污染源(不危害监测人员处)附近20m、50m、100m及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在污染源处应随时进行监测、随时报告,在污染尖源附近每1小时监测一次,监测数据需进行记录、汇报。(3)污染物实验室监测,取样后由犍为县环境保护局进行专业监测。(4)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5)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6)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十、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1)事故现场人员由当班带班人员、调度室和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人员清点,未到人员及时查明情况,现场人员应按避灾路线进行有条不紊的撤离,撤离过程要严守纪律,严禁乱走、独自撤走。(2)非事故现场人员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专人组织撤离。(3)现场中毒受伤人员能现场处理的现场救助,现场不能救治的人员送到安全地点治疗,有特殊情况的及时送往小龙洞乡卫生院和大方急救中心。十一、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1)发生了突发环境事故后,立即启动预案,对事故现场由治安保卫组织保护,严禁私自破坏伪造现场,并为上级部门进行调查保留现场依据,以便分析、调查、取证。(2)现场净化主要处理水污染和其它有毒有害污染,采用化学方式进行净化,需用的物资由仓库配给,专用物资由指挥部协调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3)事故现场由工程师杨立武处理,并在现场协助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洗消工作。(4)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后,应根据事故类型和事故破坏程度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开采的地质灾害采取覆土填实方法恢复,滑坡的地方应修筑挡土墙。大气污染主要以大气稀释为主,并进行专业监测保证大气符合标准。水污染应根据污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采用清水池、沉沙池配以相应的化学药剂等进行净化。我矿固体废弃物堆放点当矸石堆全部覆土绿化,并对矸石堆放场采取修筑挡墙和排水沟,实行雨污分流。十二、信息报告和发布矿井发生突发事故后应及时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12.1信息报告1、矿井各职能部门应严格执行企业环境污染事件监控制度,做到有效监控,及时报告,并执行好信息保密的有关要求。2、矿井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全矿范围内易引发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场所巡查,加强潜在隐患的整改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3、矿井各突发公共事件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收集、整理、研究发生在本矿周边可能对本矿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件信息;及时发现掌握、汇总分析本系统管理范围内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迅速将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危害程度、采取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上报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要求及时向上级报告。4、矿井各职能部门在确认可能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信息后,应根据应急预案及时进行部署,迅速通知各有关单位和部门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和事态的进一步扩大。5、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密切关注事态进展,根据事件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做好先期准备,同时报请上级部门派遗专家组。6、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预警报告后,经分析研究,认为事件势态严峻,有扩大、蔓延趋势,可能涉及矿外多个区域,或将对全局性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时,可以变更预警建议,提高预警级别。12.2信息发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由平安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公众发布。污染事故应急情况的新闻报道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信息发布分为三个阶段:应急启动时的信息发布、应急过程中的信息发布、应急结束后的信息发布1、应急启动时的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级别、预警级别等。2、应急过程中的信息发布: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应急指挥部随时向公众补充报道:(1)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和波及范围;(2)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影响;(3)已经或者拟采取的紧急应急抢险救援措施;(4)污染涉及区域公众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个人防护措施、撤离警报、救援通知等);(5)其他应当发布的情况。3、应急结束后的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向公众发布信息:(1)解除预警警报,宣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应急过程终止;(2)解除撤离警报,撤离的人群可返回原先活动场所;(3)事故原因和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信息发布要积极主动,准确把握,避免猜测性、歪曲性的报道,保证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始终有权威、准确、正面的舆论引导公众。对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环境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行为的,要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三、应急培训和演练13.1培训(1)应急救援专业队员应到国家认可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2)本单位普通员工安排学习应急救折射基本知识,令其能懂会用救援器材,知道如何避灾防灾,紧急处理现场自救、互救知识,并进行考核。(3)应急培训内容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及矿井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聘请专业教师培训,专人记录存档,存放在矿档案室(4)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5)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13.2演练每年组织一次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十四、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1)内部评审由平安煤矿救援指挥部组织矿法人代表、矿长、安全、生产、技术、机电、环保救援等各单位负责人进行评审,评审一致认为本预案编制合格操作可行,但需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更新而进行修改。(2)外部评审由犍为县环保局牵头评审。(3)送抄部门本预案报本矿各科室领导、社区、岷东乡人民政府、犍为县环保局、犍为县安监局及其他相关单位。十五、预警及措施15.1预警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