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标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知识点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国家的宏观调控(1)加强国家干预背景①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措施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③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减少国家干预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②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加强国际协调①国际协调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3)意义: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eq\b\lc\{(\a\vs4\al\co1(①社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②“中间阶层”人数增加: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①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②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③调整:20世纪70年代,减少福利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2)社会运动①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②表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反越战运动等。,问题导学辨正误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以计划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4.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5.社会福利政策是资本主义市场自发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6.“福利国家”建立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7.黑人民权运动激发了新时期美国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斗争。(√)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挖教材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战后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摘自教材P115)这两大组织成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哪一国家?提示美国。2.阅读教材P1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提示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3.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著名演讲,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摘自教材P117)这次集会有何意义?提示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拓视野图解历史——“福利”的流浪汉思考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说说福利制度的弊端。提示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容易造成政府财政赤字,加剧国家财政负担。知识点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1.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发展①成就: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②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收购制③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评价①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②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评价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改革成效甚微结果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③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最终造成苏联的分裂(3)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2.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但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改革eq\b\lc\{(\a\vs4\al\co1(①南斯拉夫: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其他国家:曾取得显著成效,但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3)剧变: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3.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目标:坚定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问题导学辨正误1.苏联模式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2.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报告正确评价了斯大林,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3.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4.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5.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照搬苏联模式,埋下了隐患。(√)6.戈尔巴乔夫力图通过更为彻底的改革来振兴苏联,但由于后期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8.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变革了土地所有制性质。(×)挖教材1.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摘自教材P121)据此指出苏联社会经济建设有何特点。提示优先发展重工业。2.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等。(摘自必修教材P123)这次改革的结果如何?提示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拓视野图解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思考苏联这三大改革的共性是什么?提示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主题一生产关系的再调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视角1政府职能的拓展——国家宏观调控【史料探究】史料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思考据史料,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提示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推动国内市场发展;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素养提升】历史解释——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节矛盾的“救世主”。(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视角2关注民生——“福利国家”【史料探究】史料(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思考根据史料,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提示原因: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民众普遍不满。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素养提升】时空观念——认识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1)历程(2)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3)意义: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主题二创新与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视角1赫鲁晓夫改革【史料探究】史料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思考根据史料谈谈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提示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素养提升】历史解释——苏联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经验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2)教训①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③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④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视角2苏联解体【史料探究】史料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摘编自《世界历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严重的国内民族矛盾等。【素养提升】历史解释——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认识(1)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2)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自己。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决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3)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挫,但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练·高考真题】命题点从社会生活角度考查新科技革命的影响1.(2021·山东高考,14)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解题路径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通过电视人们能够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而美国家庭收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说明科技发展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故选D;“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无法体现,排除A;电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并不能据此说明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纽带,材料中没有凝聚家庭关系的内容,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电视的影响,和战争无关,排除C。命题点从民生角度考查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2.(2022·湖北高考,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D.缩小贫富间差距深化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再认识1973—1975年经济危机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发展滞缓的困境,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愈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福利国家制度”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自此开始,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故选A项;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减缓老龄化进程的措施有延迟退休、放开计划生育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以上措施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缩小贫富间差距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命题点从关注人权角度考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3.(2022·全国甲卷,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解题路径解析1951年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面对黑人团体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指控,认为民权大会的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以此来反对民权大会的指控。这说明美国政府对待种族问题的做法显然受到了冷战意识的影响,C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美国历史上白人残酷对待黑人,民权大会的指控有事实依据,排除B项;战后美国政府关注到了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命题点依托表格数据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状况4.(2019·全国Ⅱ卷,35)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深化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困境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仅仅是下放生产自主权给农民,而没有进行农业生产模式改革,更没有对官僚政治机构进行改革。赫鲁晓夫的工业经济改革也是举步维艰。他实行广泛的分散制,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苏联1970年多项经济计划均未完成,这是由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苏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但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出现于赫鲁晓夫时期,而材料涉及的史实主要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时期,C项错误。材料中心阐述的是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D项“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观点缺乏材料依据。【练·经典模拟】1.(2023·山东临沂模拟)下图反映的是1973—198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调整的局限性B.大量移民带来的冲击C.科技发展影响的双重性D.现代保障制度的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可知,1973—198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较高,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生产停滞,经济恶化,虽然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等政策,都不能摆脱滞胀,并且失业人口不断增长,所以失业率较高出现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西玉林市容县冬季赴高校公开招聘教师19人补充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影发行合同范本完整版3篇
- 2024年度医药研发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大蒜购销:农产品供需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玻璃幕墙工程保险合同
- 常见劳动合同范本(04版)
- 二零二四年物联网平台建设与技术合作合同3篇
- 仓库物业转让合同范本2024年度特供
- 拆迁烂尾楼施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常州仓储物流服务合同范本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 喷漆工岗位考试题(附答案)
- 四分制验布标准.xls
- 1639.18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8部分:金属矿采选业重点工业产品
- 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中考专项复习.ppt
- 初中生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略谈
- 控制点复测方案
- 色彩构成—明度九调作业要求
- 不锈钢栏杆施工方案
- 液压管道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