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专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专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专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专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专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3·浙江杭州二模)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新建工业分布出现明显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B.中央对经济工作执行八字方针C.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D.国际形势严峻和战争威胁的加剧2.(2023·浙江名校联盟三次联考)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道:“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针对这两类矛盾,他指出可以分别采用“专政”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该讲话的重要意义是()A.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思想基础B.指导中国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C.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3.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读漫画,它可诠释中国()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4.1960年3月,毛泽东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提出了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为“鞍钢宪法”;这与当时苏联依靠少数专家和一套烦琐的规章制度的“马钢宪法”有很大不同。这反映了()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B.我国自主探索企业发展模式C.国民经济结构调整D.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布局的相对合理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作出“三线(西南、西北)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A.完善了国民经济结构B.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C.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6.(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该报告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A.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致力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成功完成了土地改革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7.(2023·浙江金华十校二模)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欣然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据此可知,该词()A.歌颂了青蒿素对防治疫病的巨大作用B.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成就C.表达了对人民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关注D.体现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式建立8.(2021·广东卷,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9.(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外贸部门曾试行过进口部分棉花以加工成棉织品出口的做法,被称为“以进养出”。1963—1964年,“以进养出”的出口额均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0%。“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后来又在沿海几个主要口岸恢复经营。这一做法()A.扩大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为对外开放决策提供了借鉴11.(2023·浙江金华十校二模)据不完全统计,1971—1975年,日本、法国、丹麦、联邦德国、匈牙利等国先后在中国举办工业和科学技术展览40余次;1970—1973年,来自10多个国家的外商与中国技术人员进行了1700多次技术洽谈。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B.“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启12.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可以看出,中法建交()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C.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老挝、柬埔寨五国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62.9%,对第三世界其他30多个国家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35.9%。这反映中国()A.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积极顺应区域集团化趋势C.努力拓展外交活动空间D.大力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14.(2024·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一模)有学者指出: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中国与法国建交D.尼克松总统访华15.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思想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工业建设的重心转向轻工业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二、非选择题16.(浙江高考试题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编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17.(2023·浙江金华十校二模)“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摘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材料二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1948年2月突破每石300万元,到7月就突破3000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从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1965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290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2.4%上升到15%。机灌面积在灌溉总面积中的比重由4.4%上升到24.5%。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949年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物价“猛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1965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这十年的成就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准备”。

1.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的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符合“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主要是为了应对紧张的美苏冷战关系,下图新建工业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符合三线建设的特点,主要是为了应对中苏、中美关系紧张的局势,故选D项;全面恢复国民经济是1949—1952年,不符合“一五”计划的时间,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八字方针无关,排除B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主要集中在1958年,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主要体现为大炼钢铁,对东北地区的工业建设在“一五”计划时期已经完成,排除C项。2.C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敌我之间的矛盾用“专政”的方法,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故选C项。3.B根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故选B项。4.B由材料可知,毛泽东高度评价鞍钢的经验,提出了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为“鞍钢宪法”。这一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反映了我国自主探索企业发展模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鞍钢在企业发展模式上进行了不同于苏联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布局,排除D项。5.D三线建设涉及的地区是西南、西北,涉及的内容是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昆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这有利于西部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完善,排除A项;八字方针的实施主要是对国民经济比例进行调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了三线建设的作用,排除。6.A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即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土地改革已完成,排除C项;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排除D项。7.C根据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非常重视人们的安全和健康,故选C项;青蒿素治疗的是疟疾,而不是血吸虫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8.A根据材料可知,广交会的创办有利于进一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扩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通过创办广交会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排除B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并且“突破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1992年才成为其观察员国,时间不符,排除D项。9.B1961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故而出现材料中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职工待遇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等情况,故选B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排除C项;此时仍然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才逐步发展,排除D项。10.D由材料可知“以进养出”的做法在中国不同时期进行过实践,为后来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外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长期不占优势地位,排除A项;“以进养出”主要是工业产品,与农村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排除C项。11.A题干述及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题干所述史实的原因是该时期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如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12.B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实现重大突破,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B项正确。A、C两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与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无关,排除D项。13.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受冷战影响,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和孤立,中国对第三世界的援助,有利于拓展外交空间,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国家与中国并不都是邻国,排除A项;同一地区,地理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所构建的组织叫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始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4.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孤立政策,直到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味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故选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的影响力有所提升,美国对中国仍然“围堵”,排除A项;中国与法国建交并未改变美国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