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2页
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3页
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4页
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古代中国的经济强化检测卷1.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答案】B2.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答案】D3.观察下图,图中的双虚线表示“农牧过渡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牧分界线一直未变化B.游牧文明在向南发展C.农牧袖合整体趋势北移D.政治形势决定分界线【答案】C4.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A.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C.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D.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答案】B5.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B.“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C.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D.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答案】D6.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时期15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18世纪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75.1146.4431.0731.7827.3715.9212.32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答案】D7.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家庭结构C.家庭规模小制约生产发展D.大土地所有制开始逐步形成【答案】C8.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风波》。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A.加速了国家的分裂B.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C.破坏了土地私有制D.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答案】B9.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经道教演衍成了地方守护神。南北朝时期,城隍是为城市居民守护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又被赋予执掌雨阜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等职能。这说明了A.城隍崇拜影响城市的管理B.城隍崇拜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C.政府借城隍崇拜加强统治D.儒学正统地位受城隍崇拜冲击【答案】B10.对下表中汉代政策变化的结果推断正确的是A.官营政策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大一统基础使秦代国富民强C.汉代各封国的冶铁工业发达D.汉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答案】A11.《孟子·梁惠王>说“深耕易耨”;《礼记·月令》说(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荀子·王制>说“修堤渠,通沟浍……使民有所耘艾”。这反映出当时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B.注重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形成D.国君重视农业生产【答案】B12.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微商、晋商、粵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地缘意识更加突出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答案】C13.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B.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C.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D.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答案】D14.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15.“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削弱B.工商业赋税沉重C.经济重心的南移D.物质生产的进步【答案】D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答案】(1)状况:史书对西方部分国家有了初步记述;了解最远的国家是古罗马帝国;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成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受丝绸之路范围的局限。(2)相同:均有海陆两条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中国均秉承友好交流原则;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均发端于中国。不同:从交流领域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经济、文化领域,“一带一路”涉及领域更为广泛;从交流形式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互通有无,“一带一路”除有商品交流之外,更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的往来。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一带-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材料二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宇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重农轻商”价值观的松动;儒家思想内涵的改变;商人对传统价值观的整合等。(2)变化: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影响: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材料二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表现:典当业尤为发达,且分布广泛;资本相对雄厚;经营主体来源广泛;业务类型多样;金融机构类型众多;政府积极参与;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影响:有利于促进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便利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流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未能促进经济转型。(2)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政府都积极参与;都出现金融机构创新;都推动了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和增加了政府收入。不同:政府参与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创办金融机构;后者是通过发行国债以及将特权折算成股份入股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力度不同:前者金融创新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