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2课登泰山记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姚鼐及桐城派的相关知识,了解游记的文体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背诵全文。3.学习本文烘托手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本文简练的语言特色。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法、句法和文学文化常识,能熟练朗读。○欣赏精彩的写真片断,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笔法简练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了解姚鼐及“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理论,提高分析评价能力。一、介绍作者:姚鼐(1732—1815),字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歙县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他的游记散文,比如《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泰山道里记序》等,文法考究,内容扎实,语言简练,刻画生动,既具学术性,又有文学性。又编纂《古文辞类纂》。桐城派: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桐城派散文特点:提出“义法”主张。“义”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的形式技巧。“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三、写作背景①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总纂官为政坛文坛双宿将纪晓岚②乾隆三十九年,《四库全书》完成,姚鼐“以病羸”“养双亲”为由上书致仕,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之以高官厚禄,均被坚辞。后姚鼐补述辞官原因:“被疾还江南”“余病归”“鼐以疾归”“鼐以疾还”“鼐以病归”(《惜抱轩诗文集》)。③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除夕,登上泰山。随后游灵岩,盘桓数日,作《游灵岩记》。④乾隆四十年元月,游完灵岩,返回京师,处理完公私事务,数月后南归故里。⑤乾隆四十一年,离开故乡安徽桐城,前往江苏扬州主持梅花书院。汉宋之争坚守宋学立场(义理)的姚鼐与以戴震为核心的汉学派(经书)不睦。而当汉学诋毁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学,姚鼐则坚守程、朱之学,扬宋抑汉。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姚鼐《赠程鱼门序》四、解释题意北宋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后人又称“文赤壁”,并非赤壁大战处。赤壁之战的地点,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后人称“武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而已。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上,赋“铺采摛文”,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保存诗意。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读第一段,用简笔画描摹出泰山的地理环境。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1、重要词语:1.阳、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2.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东:向东,名词作状语。3.当:在,介词。补充:当:1<动>对着;面对。2<动>在;处在。3<动>担当;担任4<动>忍受5<动>执掌;主持。6<动>判决;判罪。7<动>抵敌;抵挡。8<动>遮挡;遮蔽。9<副>会;将会,将要。《木兰诗》:“当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木兰当户织”《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水浒传》:“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赎为庶人。”《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4.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2、段意概括:南北分流汶和济【面】总写泰山地理南北分界古长城【线】形势和位置最高之处日观峰【点】(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第二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在,介词冒经过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界限到达这山脚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石级又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省略句走了一小半/路不到一半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定语后置;限:像门槛,名作状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助词,无实义等到已经背,覆盖名作动,照亮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的样子第二段,主要以游踪为线索,记述作者登山的经过,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奇观。山巅遂至西谷复循中岭越1.条理分明思维缜密乘历中谷2.简要勾勒穿越由循文字洗练京师泰安南麓限:①<名>阻隔;险阻。②<名>界限;边界。③<名>门槛。④<名>限度。《登泰山记》:“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后汉书·臧宫传》:“宫夜使锯断城门限。”《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战国策·秦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限。”2、深入赏析:穿插考据,学者气质《赤壁赋》是感性的、诗人式的;《登泰山记》是理性的、学者式的。姚鼐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此处正是“考据”之风的体现。对于姚鼐,这种“考据”内容与记游、写景的结合,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对于一种“学者式”的散文之美的追求。第三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阴历每月五更省略最后一天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弥漫逐渐骰子(tóuzǐ)判断句天边定语后置,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彩朱砂接,托有人判断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有的大红、白错杂脊背弯曲1、景观特点:雄伟壮丽、绚烂多彩2、深入赏析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东向:看日色(正面)日出中:山若樗蒲、云若五彩西向:看山色(侧面)日出后:红光动摇、山色斑驳第四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这一天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模糊或缺失偏僻对着不及往。六段同“圆”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深青色古今异义。古: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石缝。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提示思考:第五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三多”“三少”“三无”多石少土无瀑水多平方少圆无鸟兽音迹多松少杂树无树总结:(一)本文的艺术特色简而明布局简练,节奏清晰简而丰语言简洁,片言传神简而雅风格简雅,趣味盎然(二)主旨探究:本文是一篇普通的游记散文吗?这是姚鼐的言志之作,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从天地自然中可以感悟到生命的理趣。对壮美自然的追求,其实是对个体身心自由、精神自由的坚守。面对困难,融入山水之中,心胸会豁然开阔。面对困难,坚持与放弃,都是一种智慧。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游泰山时的所见所思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按照“交代泰山地理形势、位置—记叙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的顺序描写的。文章紧紧围绕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带领我们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2.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语句绘景摹色各有特色,找出具体的语句并体会其特点和作用。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明亮。②“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山水画一般,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3.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请分析。本文巧用烘托来突出景物特征。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樗蒱”“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引人想象,生动有趣。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状物)抒情诗、叙事抒情诗和说理诗。描写手法在前两类诗中经常用到。描写按其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在写景(状物)抒情诗中表现为渲染、衬托、动静关系、虚实关系、白描和观察角度的变化,在叙事抒情诗中,高考一般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1)渲染。在诗歌创作中指借对景物或环境的描写以营造氛围,从而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描写手法。比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含滋浦树”等意象的选用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2)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又叫烘托,即烘云托月,指以相类似的人或事物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以荷叶衬托少女服饰之艳丽,以芙蓉花烘托采莲女容貌之妩媚姣美,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是指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比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以黄鸟在暮春时节的稀少,辛夷花的凋谢等反衬“幽竹”“不改清阴”的可贵可赞。(3)动静关系。写景抒情诗中离不开动景的描写和静景的描写。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动与静有时看似相反,而实则相成。“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红杏枝头已显示出春意,而且二月杏花开,繁花满枝,在严寒的北国,使人充分感觉到早春的气氛。虽如此,但着一“闹”字后,却觉得这春意仿佛有了知觉,雀跃、跳动、蓬蓬勃勃,从静而动起来了。这是典型的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王维《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首二句只闻人语响,不见有人行。是静中寓动,以动写静。后二句,林深杳冥,夕阳的余辉反照在青苔上,倏忽逝去,又是寂静的空山了。是动中寓静,愈显出其静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或说出自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王诗比陶诗略胜一筹。陶诗描绘的景象完全是静止的。王维虽同样是十个字,但“墟里上孤烟”一句就包含了陶诗两句的内容。加以“渡头余落日”句,境界就更开阔了。两人都写到“墟里烟”,陶诗较一般化,王诗用一“上”字,孤烟直上,颇有气势,动态显然可见。“渡头余落日”的“余”字,是日将落而未落、缓缓而落,也显示出了动态美。《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王藉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的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也是衬托手法中的一种。(4)虚实结合。这是评论诗歌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想像、回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为虚,正面、直接写所见所闻为实写,侧面、间接写想像中的所感、推断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相辅相成,可使作品避免平直,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更能较好地传情达意,奏奇功获佳趣。诗词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实”的束缚中跳出来,避实就虚,借用“虚”来另辟一番新的天地。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像。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像。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白描。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现常用于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再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本词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采用白描手法,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6)景物观察(描写)的角度。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描写,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观,视觉形象则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加完美的感受。例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第一句仰视写景,第二句俯视写景,两句诗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缥缈,使人如同坠入仙境。(7)细节描写。又叫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可以说是精雕细刻、重彩浓墨。在写作上常常称作细节描写。例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就是工笔,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再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写社日景象,展现了村民的快乐情感,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8)侧面描写。与上述七项正面描写相对。是指写表现对象周围的事物,使要表现的形象更显明,更突出的描写手法。比汉乐府《陌上桑》,要表现罗敷的美貌,在正面描写之后,又辅之以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文字,侧面写行人见到罗敷之后的失态表现,从而把秦罗敷的美貌给人带来的震撼写到了极致,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像余地。又如《琵琶行》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唱后一句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悄无言”侧面表现出琵琶女的弹唱感人之深。再如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句:“怪道醒来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旁人泣”,是因为我在喝醉酒后一次次深情叫妻子的名字,以“旁人”的感动之深,侧面表现出我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题组A基础过关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1)自京师乘风雪 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越长城之限 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4)磴几不可登 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苍山负雪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明烛天南 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D.月出于东山之上情境默写。(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登泰山记》中作者表达因道路冰滑而登山不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作者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观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日出前云雾中山的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中表现日出前天边云彩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二、选择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⑦济水东流
⑧顺流而东也⑨明烛天南
⑩侣鱼虾而友麇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⑫哀吾生之须臾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D.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4.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题组B能力提升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石洞村始建于清光绪元年。(
),故被称为“珍珠洞”。该洞弯曲延伸数千米,洞中有水,水中有洞,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__________,堪称“苗乡屏边第一洞”。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遍布洞中,珍珠厅、珍珠瀑布、皇宫珠帘等景点__________。洞内道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宽忽窄,忽平忽陡,__________。穿行于洞中,时而可以看见清澈的水潭,时而可以听见“叮咚、叮咚”的滴水声音和蝙蝠、岩燕的鸣叫,犹如天上仙境、人间美景汇集一洞。“王母娘娘藏珍珠”“金鲤鱼跳龙门”等美丽传说让珍珠洞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来到石洞村,不仅能够欣赏奇特的自然美景,还能够体验__________的苗族文化。学习神奇的苗家医术,观赏精美的苗族服饰和“十字绣”,共同欢跳“芦笙舞",品尝苗家美味的“剁鸡身”,畅饮醇香的“竹筒酒”,真正感受到“菜是生态的,饭是七彩的,酒是飘香的,人是好客的,歌舞是民族的”。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B.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C.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D.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琳琅满目
变化无常
多姿多彩B.叹为观止
美不胜收
变化无穷
多姿多彩C.击节叹赏
美不胜收
变化无常
五光十色D.击节叹赏
琳琅满目
变化无穷
五光十色四、语言表达7.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临黄山,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西湖,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句子默写8.(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______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长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3)山多石,__________。石苍黑色,_________,__________。少杂树,___________,生石罅,______________。冰雪,无瀑水,_______________。六、微写作9.学了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后,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要求:语意简明,语言通顺,200字左右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姓的江天汤世杰“支持这个世界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观念。”我们所能见到并参与其中的,也尽皆世界的日常。但故乡必有故乡的独特,不独特的从来都是我们的眼睛。一座小城,有别于大都市的,不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而是日常生活的简捷便利,烟火人间的随处可逢,自然山水的伸手可及。那幕日落原也寻常,却因有了大江的那个“曲折”,让我对比留意过的多处日落,有一种别致独特的感悟。地中海、波罗的海上的日落辉煌浩瀚,尼罗河、多瑙河上的日落华丽迷人,倒或因有水无山或有山无水,而少了些遮挡、少了些层次、少了些深邃,而一览无余,韵味清浅。山水、山水,须得有山有水,且洽配得当。西陵峡口,峡尽天开的这片江天日落,独特就在其间,既有浓墨堆垒般的凝重山影,也有洒金宣纸般的跳荡水波,山水相映,明暗错叠,动静互辅,那种浓暗酽黑的山色中层叠杂糅的霞色,那霞光将云头尽染时深浅有致的黝黑,让“斑斓”一语真正落到了实处,怎么看都让人直呼神奇。落日缓缓落向对岸那一溜青山背后时,落霞则从青山背后通红地衍射出来,温柔而又顽强。一江流水,既因那一溜青山浓郁沉重的倒影而显深沉,又任落霞的辉光映照而熠熠生辉。眼前,缓缓坠落的日头虽明明还挂在对岸青山垭口,但在我心里,夕阳已义无反顾地殉命于一江流水——它把一化作了千千万万,在每朵浪花每道波纹里得以重生。你似乎能听见整条大江的啸叫呐喊,瞬即热血偾张,想与大江一起远赴沧海。当人们通常把颂辞赞歌献给一幕日出时——那当然无可非议——一次那样的江天日落,让我意外地识得了落霞的无限英武。浩浩江天,任流霞映照得万紫千红。江水在熠熠闪耀。天宇在熊熊燃烧。满天原本纯白得近乎稚拙无邪的如莲云朵,也在转眼间幻化成了姿态嶙峋的丹霞峰岭,深沉、凝重。江天就在那一刹那,渐渐从深红变成了绛紫,在我的注视中,那是个短暂得近乎漫长的过程,然后又从绛紫缓缓沉入森黑。霞色变幻万端的江天,引发的不是狂热呼唤,而是屏声静气的安谧。万物退避于远,市声消弭于耳,喧嚣消遁于僻。天人相对,无语而心通。当夜晚如期而至,世界转到了另一边,自己的心跳成为此在的唯一节奏,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宁静更经得住倾听?太阳已落到远山背后。你看见的只有江天、流霞,一个阔大到无边无际的、由霞色营造出来的玄妙空间。在暮色愈收愈紧的合围中,最后那片羽毛般的落霞像一个希望、一句誓言,久久挂在对岸那个山垭口上,闪耀。它的最后消失,与其说是沉入了肉眼莫见的某片宇宙荒野,我宁愿相信,那是落霞将自己分发给了每一个注目过它的灵魂——当我偶尔回眸周边同样如痴如醉的人们时,他们眼里正闪耀着奇异的眩光,那就是落霞,耀眼而又温柔,静谧却富含力量。我想他们看我亦如是。“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一次大江落日提供给人的,恰好就是一次由大自然导演的话剧,一次美的灿然寂灭、物的意外清空、欲的瞬时断舍离。人心至少在那个短暂时刻,从名利漩涡,从烟火人间,从满满当当充斥着物与欲的世界,让眼耳鼻舌身意受想行识一起进入一个只有光影色彩,最后连光影色彩也消失殆尽的世界,彻底地由“色”入“空”,从“有”至“无”,完成了一次蝉蜕浊秽般的瞬时嬗变。再怎么舒适安逸的日子也是累人的,何况日子总有烦人之处。长长的人生需要无数个那样的短短清空,否则,灵魂将会被各种明目张胆或乔装打扮的物与欲,撑得满满当当,再也没有一刻宁静、几许空灵,再也容不下一点美妙、几许良善……(节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8期)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一次江天日落的景象,由熠熠闪耀到灿然寂灭,最后由景悟理,体现了作者的哲理思考。B.写地中海、波罗的海的日落,目的是衬托江天落日山水相映、明暗错叠、动静互辅的独特与神奇。C.文章突出描写了落霞的“英武”,它“将自己分发给了每一个注目过它的灵魂”,赞美崇高的献身精神。D.文章第③段“静谧却富含力量”是指自然以它的壮美和静谧使人的心灵暂时摆脱物与欲,内心得以宁静。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比较阅读《百姓的江天》与《登泰山记》(节选),分析两文的异同,填写下面表格。篇目比较点《百姓的江天》《登泰山记》表达方式①记叙、描写相结合写景顺序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描绘画面斑斓闪耀的江天日落图、安谧宁静的江天落霞图②文章主旨表达③。表达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注】①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C.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祖有功而宗有德”,乾隆皇帝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B.京师,指国家的都城,和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词义相同。C.晦,每月三十。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十六。D.桐城派,以地域命名,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作者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苍山负雪”,赋苍山以生命,积雪覆盖山峰。B.姚鼐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景色,展示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表达作者对泰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C.姚鼐反对随便做官,认为做官更应关注能否实现志向、能否救助众人等问题。他在《四库全书》完成后,请求辞职奉养父母。D.姚鼐善写古文,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櫆的指导下,取得很大进步。其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接近欧阳修、曾巩的文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2)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8.请根据文本一内容,依次补充作者的登山路线图。南麓登山————————遂至其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注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版铁路物流合作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红砖购销合同模板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书(含稀释条款)
- 2024年饲料原料采购合同
- 2024年版二级建造师考试法规实务2篇
- 2024木材期货交易合同范本及风险管理协议2篇
- 2024年货车租赁及运输协议
- 2024年舞台布景制作与供应合同3篇
- 2024年电子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兰州市城关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奋跃而上 飞速奔跑(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记账实操-足浴店账务处理分录
- 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教案
- 2024年离婚协议书简单离婚协议书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高二数学数列小结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自然拼读法基本规则 教案
- 德语语言学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
- 检验试剂实施方案范文
- JT-T-1078-2016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视频通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