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知识点全册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版新大象版三上科学知识梳理目录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4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第1课测量气温4第2课辨认风向5第3课判断风力大小6第4课云量和降水量7第5课制作《气象科普小报》8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第1课动物的繁殖8第2课鸟类的特征9第3课动物的分类10第4课动物的一生11第5课珍稀动物12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第1课不一样的溶解13第2课溶解与搅拌13第3课溶解与加热14第4课溶解的多与少15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16第2课会上升的热空气17第3课空气的流动18第4课大自然里的风18第5课我们来制造风19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第1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9第2课声音的传播20第3课声音的高低变化21第4课声音的强弱变化22第5课自制乐器23反思单元沈括的“海陆变迁”说24新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探究“倒立的小丑”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得出结论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3.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探究出答案。4.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5.小丑能倒立在钢丝上的原因:小丑的头比脚重,倒立时小丑的重心较低。6.让小丑更稳固的方法——降低重心(1)在手上固定重物:在小丑的两个手掌对称的地方各固定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2)延长手臂,小丑更稳固。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第1课测量气温1.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2.认识气温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2)用途: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测量范围:-30-50℃。(4)刻度:1大格表示10℃,1小格表示2℃。(不同的气温计有差别)×3.测量气温×√(1)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2)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1)通常,一天中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在14:00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清晨日出前。第2课辨认风向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2.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3.风向标(1)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2)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3)制作简易风向标时使用的材料包括:安全剪刀、吸管、硬纸板、铅笔、大头针、指南针等。(4)使用剪刀、大头针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4.我们也可以用风旗和风向袋来判断风向。风向与风旗或风向袋飘动的方向相反。5.测定风向(1)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2)在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第3课判断风力大小1.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2.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3.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4.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5.风力级别对照表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 2级轻风拂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小树随风摇。风力计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瓦片动。10级拔树又毁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6.做一个简易风力计(1)使用的材料包括:量角器、直尺、黑笔、棉线、乒乓球、透明胶带。(2)风力越大,乒乓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大。偏离竖直方向0-30度记为微风,30-60度记为中风,60-90度记为大风。第4课云量和降水量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2.用一个圆代表天空,将圆平均分成10份,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比例将圆涂上颜色,以描述不同的天气。晴 少云 多云 阴天 云量不超过二成云量不超过四成云量不超过八成 云量超过八成 3.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4.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5.某地一年中的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即是该地一年的降水量。6.降雨强度等级表降雨强度等级24小时的总降雨量/毫米小雨0.1~9.9中雨50.0~99.9大雨100.0~249.9暴雨暴雨50.0~99.9大暴雨100.0~249.9特大暴雨≥250.07.制作简易雨量器(1)准备一个高约20厘米、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2)将直尺粘贴在杯子外壁上,0刻度线对准杯子内侧底部。(3)将雨量器放到户外露天的地方,测量一段时间的降雨情况并记录下来。(4)制作雨量器时使用的材料包括:玻璃杯、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第5课制作《气象科普小报》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长期)天气(短期)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气候(长期)天气(短期)3.24小时总降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降雨统称为“暴雨”。4.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5.暴雨、洪涝来临时的危险区域(1)危房里与危房周围。(2)危墙与高墙旁边。(3)被水淹没的窨(yin)井口。(4)电线杆与高压线塔周围。(5)地下商场、地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第1课动物的繁殖1.鸽妈妈产出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的孵化。随后,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2.胎生动物(1)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胎生动物包括猫、狗、牛、羊、鼠、大象、老虎、大熊猫、猴子、蝙蝠、鲸、海豚等。(3)人类的繁殖方式是胎生。3.卵生动物(1)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2)卵生动物包括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第2课鸟类的特征1.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鸟类。2.鸟类动物包括鸽子、黄鹂、海鸥、孔雀、天鹅、雕、燕子、丹顶鹤、鸵鸟、企鹅等。3.鸵鸟的特征: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但翅膀退化不会飞翔、用喙取食、卵生,属于鸟类。4.蝙蝠和寒号鸟(复齿鼯鼠)都是胎生,不是鸟类。蝙蝠 寒号鸟 5.会飞的动物不一定是鸟类,如蝙蝠、昆虫等。6.并非所有的鸟类都会飞,如鸵鸟(擅长奔跑)和企鹅(擅长游泳)都不会飞。第3课动物的分类1.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等。2.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颈、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狗、羊、牛、老虎、蝙蝠、鲸、海豚等动物都是哺乳动物。3.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4.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蚂蚁、蜜蜂、蝴蝶等都是昆虫类动物。5.鲸的繁殖方式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所以鲸是哺乳动物。鲸6.企鹅的身体覆盖着羽毛、翅膀特化为鳍、用喙取食、卵生,所以企鹅不是鱼类,而是鸟类。第4课动物的一生1.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卵、孵化、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等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鸽子的生命过程。2.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3.蚕蛾、蜜蜂、蚂蚁等昆虫与蝴蝶相似,都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发育形式叫完全变态发育。4.蜻蜓、螳螂等昆虫不经历蛹的阶段,而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身体形态差异不大。这种发育形式叫不完全变态发育。5.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6.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少年阶段。7.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8.成熟的动物能够繁殖下一代。第5课珍稀动物1.我国的珍稀动物(1)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山区的竹林中。(2)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3)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4)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和缅甸。大熊猫 白鳍豚 扬子鳄 金丝猴 2.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会造成的后果:(1)导致物种灭绝;(2)造成生态不平衡;(3)人类也无法生存。3.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1)建立保护区;(2)人工繁殖;(3)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4)加强宣传。4.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第1课不一样的溶解1.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1)高锰酸钾是紫黑色颗粒。(2)少量高锰酸钾被放入水中后,会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水溶解会形成紫色的线条,没溶解完的会沉到杯底继续溶解,直到均匀地分布到水中,水全部变紫。(3)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高锰酸钾溶液不能用手直接接触。2.白糖、小苏打、洗衣粉、食用色素、食盐、味精、酒精等能在水中溶解。沙子、面粉、辣椒面、食用油等不能在水中溶解。3.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4.将白糖完全溶解在一杯水中后,由于白糖会均匀地分布到水中,所以这杯水上下一样甜。第2课溶解与搅拌1.猜想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2.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1)实验材料:2个烧杯,200毫升常温水,1个搅拌棒,白糖。(2)实验步骤:①每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常温水;②同时在每杯水中放入同样多的白糖;③用玻璃棒在一杯水中搅拌,另一杯静置。观察白糖的变化。(3)实验现象:搅拌时,白糖溶解的时间短;不搅拌时,白糖溶解的时间长。(4)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5)注意事项:要沿一个方向搅拌,不要太用力,不要碰撞容器壁、容器底。3.“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实验是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4.冲糖水时搅拌一下,是为了加快糖的溶解。第3课溶解与加热1.水温对溶解速度的影响(1)改变的条件:一杯冷水、一杯热水。(2)不变的条件:水量、同样多的物质、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3)实验现象:物质在冷水中溶解的时间长,在热水中溶解的时间短。(4)实验结论:升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研碎物质能否加快溶解(1)改变的条件:粗盐、细盐(研碎的盐)。(2)不变的条件:水量、水温、同样多的物质(食盐)、是否搅拌等。(3)实验现象:粗盐(颗粒大)溶解的时间长,细盐(颗粒小)溶解的时间短。(4)实验结论:研碎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3.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4.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2)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第4课溶解的多与少1.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实验步骤:在100毫升水中放入1包食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放入第2包,待完全溶解后,再放入第3包……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2)实验现象:放第4包食盐时,已经不能完全溶解了。最后没有溶解完的那一包不算在内。(3)实验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30克食盐。2.一包一包地加入食盐,可以准确掌握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量。3.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4.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5.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1.我们只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的原因是瓶子里的空气占据空间。2.如果我们在瓶子的侧壁钻一个小孔,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可以将气球吹得很大,因为瓶子里的空气会从小孔流出来。3.不会湿的纸团(1)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空间。(2)将杯子倾斜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因为杯子里的空气流出来了。4.书包里的空间除了被文具盒和书本占据,也被空气占据了一部分。5.食品袋鼓鼓的,因为里面除了零食,还有空气。6.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第2课会上升的热空气1.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高处的原因是热空气会上升,把排气扇装在高处方便热空气排出去。2.用细线把纸蛇悬挂起来,并放到蜡烛的上方,保持一定的高度。点燃蜡烛后纸蛇转动,这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转动。3.放飞塑料袋(1)用吹风机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后,热空气的体积变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2)一段时间后,热空气变凉,塑料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落下来。第3课空气的流动1.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上升之后,留下的空间会被周围较冷的空气占据。2.模拟空气的流动(1)蜡烛点燃前,线香的烟向上运动。(2)蜡烛点燃后,线香的烟会进入“房间”。(3)蜡烛加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这样空气就流动起来了。(4)线香的作用:方便观察空气的流动。3.风门控制炉子的火力,风门开得大一些,流进炉子里的冷空气就多一些,炉子里的火也就会旺一些。第4课大自然里的风1.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2.大自然里空气流动的现象:树枝摇摆、旗子飘扬、春天杨树飞絮等。3.“风是风婆婆吹出来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4.大自然里的空气会流动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受热不均有关。5.海陆风6.白天陆地上的岩石、土壤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快,而海水的温度升高得慢。这样,陆地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低,陆地上空气受热上升,海洋上的冷空气就会沿着海面水平流向陆地,这样就形成了风。第5课我们来制造风1.利用工具制造出风皮老虎气吹 风力灭火机 风箱 地面吹干机 2.可爱又可恨的风(1)风的好处:夏天帮人们消暑,吹干衣服,帮植物传播种子,发电等。(2)风的坏处:吹倒树木、庄稼、房屋,吹翻船只,造成沙尘暴,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等。3.新能源——风力发电(1)风能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在缺燃料、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利用风力发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第1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观察下面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点(1)拨动吉他弦,琴弦和面板都在振动。(2)说话时,摸摸喉咙,能感受到振动。人们说话时的声音主要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3)吹响小号,摸摸喇叭口,能感受到振动。3.用刚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激荡,溅出水花。未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只产生少量波纹。4.敲击鼓面后,鼓面能持续振动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能持续听到声音,如果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停止振动,那么鼓就不能发出声音了。第2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或月球上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话。3.上课铃响了,我们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听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4.当我们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声音主要通过棉线传播。使用“土”电话时,棉线需要保持紧绷的状态。5.将正在发出声音的收音机放入玻璃罩里,慢慢抽空玻璃罩里的空气,听到收音机的声音越来越弱,甚至消失。这说明气体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6.用手指轻挠桌面,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能听到“嚓嚓”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7.把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敲击,旁边的同学能听到声音;拍掌时小鱼会受到惊吓。这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而且水里的声音可以传出来,外面的声音也可以传到水里。第3课声音的高低变化1.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音调)的因素。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改变条件: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条件:每次按压的高度等。(2)实验记录: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下压高度/厘米震动快慢声音高低61快高91中中121慢低(3)实验结论: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3.影响物体发出声音高低的因素(1)物体的长短。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振动的部分(如琴弦、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2)物体的粗细。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如琴弦、铁钉)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3)琴弦的松紧程度。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第4课声音的强弱变化1.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1)把橡皮筋分别拉开不同幅度,然后松手。(2)实验记录: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记录表橡皮筋拉开幅度/厘米振动幅度声音强弱1小弱2中中3大强(3)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拉开橡皮筋的幅度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2.影响声音强弱(音量)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3.鼓声时强时弱,演奏者是通过控制击鼓的力度来实现的。4.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噪声。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噪声过强甚至会危害健康。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6.当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损伤听力。7.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8.使用耳机时要控制音量。9.遇到较强的声音时,要闭嘴捂耳或张开嘴巴。第5课自制乐器1.吉他吉他的结构 橡皮筋吉他 2.自制橡皮筋吉他(1)在纸盒中间挖一个大圆孔。(2)在大圆孔的下方钻四个小孔。(3)剪一张卡纸条,在卡纸条上钻四个小孔,然后将四根橡皮筋分别穿入四个小孔并打结。(4)将四根橡皮筋的另一端从盒子上对应的小孔里面往外拉出。(5)以同样的方法固定好琴弦的另一端,并用卡纸作为琴码盖住橡皮筋。(6)在盒子上方打一个圆孔,把纸筒插入孔中,再用卡纸装饰琴头。反思单元沈括的“海陆变迁”说1.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2.沈括的巨著《梦溪笔谈》在自然科学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3.沈括的假说指出太行山以东的千里平原(今华北平原)是河流搬运的大量泥沙长年沉积而形成的。4.南宋学者朱熹进一步指出高山是地壳上升运动形成的,还科学地论述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岩石的过程。5.沈括对自己平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整理,最终完成了《梦溪笔谈》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著作。6.科学探究一般要经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搜集证据、形成假说等过程。7.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解暗箱的事例[科学思维]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了解暗箱里的秘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究实践]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态度责任]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磋商、重新取证【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状况。【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材料、暗盒[学生小组]暗盒【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认识暗箱(一)故事引入,认识暗箱1.引入:老师有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在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它们正在草地上高兴地玩耍。突然,狼来了小兔子该怎么办呢?(逃跑)2.(播放动画视频)我们来看看小兔子有没有逃跑成功呢?小兔子逃跑到哪里去了?3.太惊险啦,聪明的小兔子逃跑成功了!两只小兔子的逃跑路线一样吗?小兔子在山洞里是怎么跑的呢?把你猜想的逃跑路线画在图片上。(学生手册上完成)4.展示、。(挑选记录单在黑板上展示)5.对比: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猜想到兔子有这么多种逃跑的路线。虽然你们的想法都很合理,可是,到底是哪种逃跑路线呢?我们不能把小山打开来看看,谁也不知道小山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6.揭示概念: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像这个小山的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暗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解开暗箱里的秘密[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用“狼追兔子”的动画片引入很具有吸引力,通过让学生猜想兔子在洞穴中的逃跑路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暗箱。让学生画出兔子在洞穴里的逃跑路线,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养成多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二、自主探究,解密暗盒1.呈现暗盒,提出问题老师家里有这样一些小黑盒子,打不开,我也看不到里面有什么,这是不是一个暗箱呢?老师很好奇这盒子里面都有些什么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开这个暗盒的秘密吗?2.同桌,感受暗盒(两个人一个暗盒比较合适,既不会等太久,又可以相互意见)(1)同桌两人仔细观察、感受暗盒,猜一猜暗盒里可能有什么呢?(2)记录你们的猜想3.小组,教师引导(有的同学会摇动太快,没有感受到障碍物,教师可以引导)(1)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发现里面有个小球,谁能说一说你猜想的理由呢?会不会是小方块呢?(2)老师刚才也试了好多次,我发现里面除了小球好像还有其它东西,你们感受到了吗?(障碍物)4.实践探究,解密暗盒(引导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更容易成功解密暗盒)(1)你们太棒了!解密暗盒已经成功一半啦!我们要是知道障碍物在哪个位置就大功告成了。你觉得障碍物在什么位置呢?你的理由是什么?(2)再摇一摇,仔细听一听,在学生手册上画出障碍物的位置5.汇报,分享成果同学们通过大胆的猜想、仔细的实验,老师看到大多数小朋友都推测出了障碍物的位置。谢谢你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设计意图]这个解暗盒环节是一个在老师不断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解暗盒过程中多猜想、多实践的乐趣。相比教材直接给出了暗盒里有小球和障碍物,我觉得让学生自己猜测出来暗盒里有小球和障碍物,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从暗盒获得更多的信息学生会更有成就感。 三、拓展延伸,解密生活中的暗箱(三)拓展延伸,解密生活中的暗箱1.借助仪器解密人体暗箱(1)(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图片)他们在干什么呢?(检查身体)那和我们这节课解密暗箱有什么联系呢?(2)人的身体可以随便打开吗?(不能)人体是一个暗箱,医生就是通过听诊器中不同的声音来判断身体中哪个部分出了问题,这就是解暗箱(3)(CT仪器、B超仪器等图片)这些仪器都是在人们生病时帮人们解密人体暗箱,找到生病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早日康复了2.用探测器解密暗箱(1)(安检时用的金属探测器图片)大家肯定见过这个,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工作人员在用它干什么呢?(学生猜想)(2)这个手持金属探测器可厉害了,如果有个坏人带着刀(一般都是金属的),这个金属探测器检测到金属的东西就会发出蜂鸣声提示出来(3)观看动画视频:《神奇的金属探测器》。金属探测器也可以探测到地下看不见的金属物品呢,这样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帮助(4)(维修人员探测地下管道图片)维修人员用金属探测器就可以找到用眼睛看不见的地下金属管道,你看,多神奇呀![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用仪器检测疾病、过安检用的金属探测仪学生都很常见,这样加强学生对暗箱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暗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解暗箱。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很多解不同暗箱的仪器,这都是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 四、总结提升在生活中,你有什么需要解密的暗箱吗?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帮你一起解密吧![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许多我们无法打开的暗箱,学生或许也遇到过想要解密的暗箱,比如一些打不开的玩具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暗箱,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后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能说出一些落叶树的叶子会变黄.[科学思维]通过猜想和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探究实践]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态度责任]养成善于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并对家乡的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材料、绿色银杏叶、正在变黄的银杏叶、完全变黄的银杏叶[学生小组]托盘、银杏树叶标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生描述师:同学们眼中的秋天真美。下面我们来看看视频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观看并描述:视频中的秋天有很多叶子变黄。(板书:树叶变黄了)师:在你的家乡有哪些树的叶子也会变黄呢?生1:银杏树生2:柳树生3:苹果树生4:枫树师:同学们,大家都很善于观察,但是枫树的叶子是变成黄色的吗?生:不是的。枫树的叶子会变红师:这位同学最善于观察,发现了叶子颜色的不同。今天,我们要来研究在秋天叶子会变黄的树叶。刚才我们想到了那么多树叶,现在请选择一种树叶来研究吧生:银杏树师:好的。通过刚才的观察与讨论,我们知道有的树叶在秋天会变黄,下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树叶是如何变黄的。各位小小科学家,你们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通过描述讲本课时的季节——秋天的景象,一步一步深入到本课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科学就在生活中的体验,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视频展现树叶在秋季变黄的情景,指引学生关注树叶变黄的客观事实,聚焦研究对象,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在课堂上更放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下一步的猜想做好铺垫。 二、仔细观察,做出猜想(二)仔细观察,做出猜想师:请大家说说,你认为银杏叶是从树叶的哪个位置开始变黄的?生:从边缘变黄生:从中间变黄生:整体慢慢变黄生:从下往上变黄师:(白板出示四幅图)请你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变化过程生选择,师统计每种选项的人数并公布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就叫做:作出猜想。(板书:作出猜想)那谁知道我们怎样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呢?生:寻找证据师:你有当科学家的潜质。接下来我们就要寻找证据,验证猜想。(板书:寻找证据、验证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课件
- 微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财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
- n4护士述职报告
- 中小学水上交通安全知识
- 业务销售工作规划
- 低血糖的预防及应急预案
- 《公司法概论》课件
- 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附答案】
- 医疗学术报告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且”与“或”“非”(否定)
-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山房春事二首
- 2024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 2011年认识实习报告
- 水务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的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
- 审核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 2024野生哺乳动物及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 2024年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2023年6月大学生英语四级真题试卷及详细答案(三套)
- 高一选科指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