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5《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导学案【学习目标】熟悉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晚年反省等相关知识。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多角度正确客观评价唐太宗。感受“唐宗”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知识链接】他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秦王李世民;他是开创一代盛世的唐太宗;他是突厥、吐蕃尊敬的“天可汗”;他善射,史载他“箭穿七札,弓贯六钧”;他爱马,有“昭陵六骏”为证;他好书法,《兰亭序》据称因他而亡于世;…….他杀兄杀弟,逼父退位;他好大喜功、虚荣好名;他四处征战,陷百姓于水火;他追求长生,最终死于丹毒;……..李世民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学习本课,将有助于你了解更全面的唐太宗。【知识梳理】战功赫赫一统天下青年闯将战功赫赫一统天下青年闯将贞观政绩夺位登基杀兄逼父贞观政绩夺位登基杀兄逼父流芳千古反躬自省晚年过失流芳千古反躬自省晚年过失【能力提升】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时“贞观之治”出现原因?材料一: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材料三: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还去凌烟阁,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材料四: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上(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材料五:唐太宗即位之初便立下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三册124页材料六:有一次,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严酷的法律。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材料七: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珪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珪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珪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2、熟读教材,总结唐太宗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所采取措施?分析对当今政府处理民族事务有何借鉴?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客观公正评价唐太宗。(以下材料仅供参考)部分历史名人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欧阳修:“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文天祥:“太宗全不知道闺门之耻、将相之夸、末年辽东一行、终不能以克其血气之暴、其心也骄。”
陈普:“文皇仁义播敷天,李氏无伦三百年。末路荒唐如炀帝,蜀江更起度辽船。”
朱熹:“(唐太宗)一切假仁借意以行其私。”
宋高宗:“(唐太宗)夸大而好名。”
明太祖:“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
李贽:“好个魏微,若太宗,倒底有沽名之念在”,“太宗好名之心,逗漏于此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所说:“太宗即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吕思勉:“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至其能致治平强盛,乃“承季汉魏晋南北朝久乱之后,宇内乍归统一,生民幸获休息,塞外亦无强部,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
王仲荤:“封建历史家把贞观时期当作理想的太平盛世,和实际情况是有很大距离的。当然,我们承认贞观的政治比起唐代其他各朝的政治,相对来说,有其可以肯定之处。‘贞观之治’是渲染得有点过分的,其户口不足隋极盛1/2,部分地区仍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朱本政:“贞观后期的唐太宗封建帝王的骄奢纵欲,大肆挥霍,必然会大大加重人民的摇役负担,对此,马周在奏疏中直陈其弊说:“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但唐太宗不仅视若同闻,还倡言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对此,老百姓为了逃避摇役负担,不得不纷纷逃亡;甚或砍断自己的手和脚,叫做“福手”或“福足”。老百姓苦于摇役繁重,怨声载道。黄永年:“旧时史书包括新旧《唐书》,《通鉴》对唐太宗和所谓的“贞观之治”无不极尽夸饰只能事,即近时的通史,隋唐史仍多如此。其实这是受了唐人所修《太宗实录》和国史等的蒙蔽。”【趣味历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名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为“凌烟阁功臣第一”。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晋王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体弱擅权,与武氏结怨。后遭武氏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贵州),不久被迫自缢身亡,有诗三首存世。第二名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第三名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时称“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第四名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第五名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第六名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长孙皇后的舅父,曾多次照顾年幼时的长孙氏兄妹,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38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第七名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585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曾于宴会之上因议论军功打伤某宗室将领。晚年闭门不出,炼制丹药自服,最终得享天年。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第八名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李靖是诸多将领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终生无大患。但是由于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所以多数时间赋闲在家。第九名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贞观二十二年,萧瑀病死,年七十四。宫廷太常上谥曰“肃”,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最后谥曰“贞褊公”,册赠司空,陪葬昭陵。由此,可见一个人再忠厚梗直,毕竟逆触龙鳞,使人耿耿于怀。第十名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642)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原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志玄随父在太原时,甚为李渊次子李世民所重。李渊起兵时,志玄募兵得千余人,被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平霍邑(今山西霍邑)、绛郡(今山西新绛),攻永丰仓(在今陕西大荔县境),皆为先锋,并历迁左光禄大夫。又从刘文静与隋将屈突通相持于潼关。刘文静为屈突通之将桑显和所袭,军营溃散。志玄率20余骑赴击,连杀数十人,被流矢所中,忍而不言,仍往来杀敌,唐军于是复振,大败隋军。后又与诸将迫擒屈突通,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嗣后从秦王李世民于东都(今河南洛阳)征讨王世充。冲击敌阵时,马倒被擒。敌方两骑将夹持志玄渡洛水时,志玄突然腾身向上,两骑将随之坠落马下。志玄迅速夺取一马,急驰而归,数百骑尾追其后,但无人敢靠前。破王世充、窦建德后,以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第十一名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与一些轻浮子弟和任侠交往,不谋家产,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第十二名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557年—627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旧唐书•屈突通列传》其弟屈突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第十三名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622年),名峤,以字行,京兆鄂(今陕西鄂县)人。为隋太谷长。唐高祖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涉书,工为尺牍。《唐书本传》其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殷开山年青时以学行知名,尤善尽牍写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为长史,常常四处招慰关中流民、群盗,并与刘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赐爵陈郡公。后来又跟随太宗评讨薛仁果和王世充,以军功进爵勋国公。在征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贞观四年,诏以佐命之功配飨唐高祖庙庭。第十四名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578年—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第十五名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此后功劳不显。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顺德与秦叔宝等人共同打击李建成的馀党。太宗即位後,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又特赐宫女。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征五年重赠开府仪同三司。第十六名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史载,张亮“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隋炀帝大业年间,投李密瓦岗军,因告密而获得信任。后来属李世勣,在李世勣投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李世勣、房玄龄荐张亮给李世民,为秦王府车骑将军,逐渐大受宠任。李世民与太子、齐王争位时,派张亮到洛阳一带,广结当地豪杰以待时变。齐王李元吉向李渊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因此他被唐廷逮捕,严刑拷打下倒一直没把李世民招供出来。太宗践位,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贞观十七年四月,洛州都督张亮因为以前检举过侯君集,此次受奖擢升为刑部尚书且参知政事。646年,常德告发张亮养五百义子,意图不轨。太宗命马周调查此事确凿。太宗与百官议论,定张亮为死罪。4月17日,张亮在长安西市处斩。第十七名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唐初大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从征讨有功,累迁左虞候﹑车骑将军。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之变,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君集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即宰相)。九年,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随李靖平吐谷浑,策划军事,分兵深入,君集有大功。十一年,改封陈国公。十二年,迁吏部尚书,仍参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十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十三年冬,因高昌王曲文泰遏绝西域商贾与唐交往,唐又以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击之。十四年八月,进围高昌,这时文泰已卒,子智盛降,得二十二城,八千零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口,君集刻石记功而还。太宗以其地置西州。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因李世民念旧,故而留一子以继侯君集香火,并且时常到凌烟阁观侯君集画像而哭。第十八名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高祖李渊建唐,张公瑾归国,后为尉迟敬德等人将张公瑾荐于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让占卜的人烧龟甲卜吉凶,张公瑾恰巧从外而入,拿起龟甲扔在地上,进言道:“凡行卜签,是以决嫌疑,定犹豫,现在举事不疑,用得着卜卦吗?如果卜不吉,势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细想想。”李世民深然其言。其年六月四日,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门之外,成为李世民日后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一。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其党羽进攻玄武门,张公瑾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第十九名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589-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第二十名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病故。第二十一名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人也,祖环隽,北齐中书侍郎,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病故。谥曰襄。第二十二名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武德元年,升为中书侍郎。唐初之时,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时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匈奴,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竟于乱军之中逃生,授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高宗显庆元年病故,谥曰襄,陪葬昭陵。第二十三名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逝。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第二十四名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分享与反馈机制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防治措施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全面复习指南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成功故事的启示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在促进学生成功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认证考试挑战与应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中的高效学习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变化趋势题目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全局理解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师考试内容解析的试题及答案
- 《S水利工程总干渠吉利沟排水倒虹吸设计》15000字【论文】
-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和信念》作业设计
- 皮肤科专项管理制度
- 2025年广东广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音乐教育市场细分与拓展-洞察分析
- 开挖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产房静脉留置针护理
- 2024-2030年中国硅酸钠行业发展策略分析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春天的故事课文课件
- 糖尿病足科普
- 妊娠合并结缔组织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