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如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弱化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3.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4.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5.郁达夫,浙江富阳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诗人,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18日在武汉写下“年年风雨黄花节,热血齐倾烈土坟。今日不弹闲涕泪,挥戈先草册倭文”一诗。结合所学,指岀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以激昂的心情缅怀了黄花岗起义死难的烈土B.可能与日本军队侵占郁达夫的故乡富阳有关C.凝聚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必胜的信念D.表达出了他要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6.“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现象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7.明太祖朱元璋流传在世的画像版本据说有16种之多,形象差别很大。下图自左至石依次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朝官方画像、《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真迹》收录的“明太祖真像”、河南一位据称是明朝后人家族珍藏的明代朱元璋画像真迹。以下解释最为恰当的是A.左图:着力刻画朱元璋"姿貌雄伟"失去真实性B.中图:表明清朝极力丑化朱元璋的形象更不可信C.左图和右图:形象较为接近能够反映其真实面貌D.真实的朱元璋形象还需要新的历史史料加以佐证8.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正在酝酿。而英国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材料意在说明A.宫廷政变方式的明智性 B.“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来源C.“光荣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的利益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0.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1.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13.2012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中东之春(巴以磋商重启中东和谈)、伊拉克之夏(发生系列恐怖袭击)、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朝鲜之冬(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14.中华民国初年和近代英国均出现过责任内阁制,其共同点是A.以君主作为行政首脑B.限制国家元首权力C.依据成文宪法而确立D.存在时间均较短暂15.从八大到十一大,新中国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首位。从十二大到十七大,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政策或方针是A.“一边倒” B.和平发展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年6.520.73.82.91928年7.215.83.42.11931年9.37.92.9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17.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18.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19.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0.外国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虽然是一场民众起义,却不应被理解为民主的展现,尤其不是西方式民主;它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民族主义和广泛的愤怒,衍生自西方对中国所做出的掠夺。”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是一场伟大反帝爱国运动 B.爆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C.是一场民主思想启蒙运动 D.是中国历史重要转折点21.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22.《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诉讼标的(即诉讼费)在一千阿斯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元三律交50阿斯”,“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由此可见,罗马法A.诉讼金钱多少影响判案公正度 B.按照等级对私有财产进行管理C.自由人在法律的面前享有特权 D.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23.“‘正心诚意’是‘体’,修、齐、治、平是‘用’。故欲研究中国学术史,首须注重其心性修养与人群实践,中国学术传统主要在学为人。”作者认为中国学术传统创始于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4.李鸿章认为,华商如能自立公司,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之员出而担当,复有专门生意(漕运),自不至为洋商侵夺,遂成立轮船招商局。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A.由方举赞在上海创办 B.目的之一是与洋商竞争C.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 D.体现洋务派的自强理念25.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26.1898年6月,李鸿章在致儿信中说:“学堂之事,上意甚为注重,闻每日与枢廷讨论者多学堂、工商等事,惜瘦驽庸懦辈不足赞襄,致……辈窃东西洋皮毛,言听计从。”信中“瘦驽庸懦辈”是指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27.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1年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及其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下列表述中与漫画主题最为贴切的是:①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②新兴工业率先出现垄断组织③它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④它逐渐走向干预国家政治和瓜分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8.在中国古代,相权下移不是单纯的权力转移,而是财政、军事两大部门事务增加和职掌的扩大,在行政系统中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到宋代终于独立出来,形成了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并存的体制。行政系统权力(行政权)扩大的结果是需要宰相决定的事情只剩下了军国大事、高级官吏任免和突发事件,而这些都需要经过皇帝批准,宰相逐渐变得多余。这一论述指出了A.三省体制出现的合理性 B.宰相制度产生演变的过程C.元朝相权专权的必然性 D.明朝中枢机构变异的原因29.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D.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30.有学者认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自由发挥见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却在非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变迁。虽说新制度仍需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完善,但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笫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光荣革命中学到了许多:后来的英国人们,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中去寻根溯源。——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材料二现代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818—1883年)…,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阶级斗争而被推翻,并被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他之所以会得出这结论是因为他相信,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够他们去购买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这种不充足的购买力最终必然导致工厂倒闭、失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和最后的全面萧条。此外,马克思认为,这种萧条将变得日益频繁、日益严重,直到最后失业的无产阶级在绝望中被迫起来革命为止…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抗萧条的,因为随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再存在私人雇主、利润,从而也就不再存在购买力的不足。——(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指出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英国新制度¨实现路径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8世纪英国在构建新制度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后果,指出马克思的解决之道。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隋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添。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力图以此影响控制下院。议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专门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议会,参加政治活动。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增加了5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30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来赢得人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上唇生瘤,获得奇效。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西医最初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含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关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0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在2019年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这一背景,故A项排除。“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应该是地主阶层也会投身抗日,因此,中共的统一战线中地主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的确立,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减少”是对的。但是不可能增加中间派,因为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体的“中间派”也“消失”了,故D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层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以及解放区土改的进行,地主是减少了,但同时,在国与共之外的“中间派”增多了,广大的民主党派从起初的对国民党统治抱有幻想,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与国民党决裂,最终投向中共,经过这样的转变。毛泽东也正是基于“中间派”立场的变化,才描述该时期统一战线的变化,故C项正确。点睛:注意题干的关键语句,从毛泽东的话里,统一战线中“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的具体含义。【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D【解析】

由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可知反映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特点,故D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看不出机构精简,故B项不符合题意;行政效率的提高只是官制改革的作用之一,并非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不能说明历史趋势的发展,故C项不符合题意。3、C【解析】

1926~1939年,苏联实行工业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这促使了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这是“拉力”,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压制,这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没有推力”,故选C;AB只反映了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城市化,排除D。4、A【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对话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答案为A项;仅从苹果手机的生产地来说,不能得出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C选排除;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D项排除。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C符合题意;“年年风雨黄花节”体现了缅怀黄花岗起义死难烈士的激昂心情,故A不符合题意;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富阳,身负国仇家恨的郁达夫前往武汉,故B不符合题意。“今日不弹闲涕泪,挥戈先草册倭文”体现了郁达夫要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故D不符合题意;6、D【解析】

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皇帝制度从秦朝开始,故答案为D;ABC都是奴隶社会,还没有皇帝制度,排除。7、D【解析】

据题意可知,不同版本的朱元璋画像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哪一版本是最准确的,所以真实的朱元璋形象还需要新的历史史料加以佐证,故选D;ABC中的说法都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有待商榷,故排除。故选D。8、A【解析】

依据材料“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来看,材料表明了光荣革命对英国的保护,因此该方式是明智的。A正确;材料未体现国王权力来源的改变,B排除;材料主旨是表达光荣革命的积极之处,而不是不彻底性,C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光荣革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利益,D排除。故选A。9、D【解析】

所谓“有意识形态”指的是以儒家思想为骨架的价值观,而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D正确;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刚刚兴起,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百家之一,并未成为主流,排除A、B;秦朝主流思想是法家,排除C。10、A【解析】

根据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家天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故A正确;B是一种社会形态,排除;CD出现于秦朝,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11、C【解析】

依据材料“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可以得出①②;依据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可以得出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后,③与题干中时间不符,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D【解析】试题分析:“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可知是指洋务运动,A不对,洋务运动发挥了作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不对,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不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D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不能够使中国富强。考点:洋务运动点评:因果类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两种情况:其一由结果推断出原因,题干为结果,选选项是原因。提示语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导原因、关键原因、是因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断出结果,题干为原因,选项是结果。提示语是结果是、影响有等等。13、A【解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详解】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所述的四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可以知道,题目中的“中东之春”是关于地区形势缓和的表现,而“伊拉克之夏”、“日本之秋”和“朝鲜之冬”则都是导致国际或地区局势紧张的事件,所以选A。14、B【解析】

责任内阁制的行政首脑为内阁首相,且中华民国没有君主,故A项错误。在责任内阁制下,国家元首不掌握实权,真正大权掌握在首相和议会手中,通过这样限制了国家元首的权力,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依据《临时约法》确立,英国责任内阁制并没有成文的宪法规定,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很快被袁世凯破坏,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则一直保留至今,故D项错误。15、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由毛泽东时期的革命外交转变为新时期的“无敌国”的外交,中国的外交越来越成熟。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在国际交往中一直遵循这些原则,并把它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方针,排除A项;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并非中国外交方针,排除B项;“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题干“一以贯之”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16、C【解析】

从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1925年到1931年重工业机械的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但体现不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排除;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占绝对多数,所以看不出南京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1925年以后经济发展,不是一战以后的萧条,排除D项。17、A【解析】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实施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原族群受到了分封制的猛烈冲击,打破了原族群的隔绝状态,有利于各族群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故A项正确;B项的错误在于“彻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各族群的交流,有利于原族群的发展,C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完成”,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8、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并且群众广泛参与,这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该活动只能体现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保证”其性质,A选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选项错误;1954年宪法反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不是根本任务,D选项错误。故选B。19、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等,说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选C.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的开展,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20、A【解析】

材料的观点是五四运动不能从民主的角度分析,应从中国遭受的侵略与民族自觉的角度评价,从“它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民族主义和广泛的愤怒”可以看出,它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五四运动的爆发具有突发性,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五四运动的民主启蒙作用,排除C项;材料不是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排除D项。21、C【解析】

考查土地革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中共领导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C项正确;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中国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故A、B、D错误。22、D【解析】

根据材料“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可知,共和国时期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案件判决,因此无法判断选项A所属内容,排除;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管理,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自由人在诉讼标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选项C排除。23、D【解析】

材料“注重其心性修养与人群实践,中国学术传统主要在学为人”,这反映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孔子和孟子是早期儒学代表人物,主张仁政和德治,故AB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是汉代儒学代表人物,主张罢黜百家,故C不符合题意。24、B【解析】

根据“华商如能自立公司,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之员出而担当,复有专门生意(漕运),自不至为洋商侵夺”可知,成立轮船招商局目的是为了与洋商竞争,选项B正确;轮船招商局由李鸿章创办,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而且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意在求富,排除D。2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15世纪后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A项错误;C项错误,我国科技达到最高峰是15世纪前;D项说法错误,我国科技走向衰落应该是15世纪后;B项正确;通过图片可以看出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出现逆转。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发展的趋势26、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认为当政诸臣才力“不足赞襄”,结合所学可知,信中“瘦驽庸懦辈”是指盲目排斥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顽固派,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7、A【解析】

题干中1901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期由于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产生了垄断组织。材料中“洛克菲勒”就是石油垄断组织。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此时的垄断组织并没有和国家政权相结合,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8、D【解析】

材料是,宋代以来,随着相权的逐步分散,丞相一职在政府中的法定权力越来越少,而且不能独立决策,“宰相逐渐变得多余”。这也就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提供了依据,因此材料指出了明朝中枢机构变异的原因,故D项正确;三省体制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排除A项;材料叙述了相权走向消亡的过程,排除B项;元朝相权专权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29、B【解析】

根据题干“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可知太平天国时期,传统科举规则与内容被打破,突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士人对太平天国科举政策的支持,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天主教教义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普及,排除。30、C【解析】

八股取士是明清的选官制度,八股文格式严格、内容空虚,考生不能自由发挥见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故排除D,C符合题意;唐代科举制注重考查诗赋,打破门第限制,故AB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妥协(和平)渐进的改革。成果:18世纪中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政治前提。(2)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后果:引发经济危机。马克思的解决之道:工人阶级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施按劳分配,解决经济萧条。【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笫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得出:妥协(和平)渐进的改革。“重要成果”,依据所学知识从18世纪中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角度分析。“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政治前提的角度分析。(2)“基本矛盾”,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后果”,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引发经济危机。“解决之道”,根据材料二信息“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阶级斗争而被推翻”得出:工人阶级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材料信息“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抗萧条的,因为随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再存在私人雇主、利润,从而也就不再存在购买力的不足”并结合所学得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施按劳分配,解决经济萧条。32、(1)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