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1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化第Ⅰ部分2024年高考真题1.(2024·山东高考选考·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须要联系,须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阅历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食其力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情愿开展对外经济沟通【答案】D【解析】题干中毛泽东的话主要是强调“须要联系,须要做生意,不要孤立”,这说明中国须要并情愿开展对外经济沟通,故选D项;“须要联系,须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强调的是须要对外经济沟通,但并没有强调肯定是与西方沟通,解除A项;“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说明强调的不是自食其力,而是对外交往,解除B项;1954年中国依旧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当时中苏关系友好,并没有准备放弃这个政策,解除C项。2.(2024·浙江高考选考1月·13)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遇外国的折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B.巴黎和会C.日内瓦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据材料“确认人民遭遇外国的折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霸权,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没有拉丁美洲)国际会议,故选A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主要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解除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解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主要是复原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解除D项。3.(2024·浙江高考选考6月·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慎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同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沟通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斗争②20世纪五六十年头,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看法,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最终达成《关于复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惊慌局势,没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故①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头,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是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体现,故②正确;不结盟运动(亚非拉)诞生标记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没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故③错误;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体现,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4.(2024·全国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限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斗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始终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心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接着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需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依据同等互利的原则实行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主动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材料三表2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安排完成状况单位:亿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20世纪50年头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缘由。(10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7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20世纪50年头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8分)【答案】(1)同的缘由: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样,朝鲜斗争的影响。异的缘由: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减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看法与策略。(2)特征: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验低谷后又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3)评价: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须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复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敏捷性。【解析】(1)第一小问同的缘由,由材料一可以看出,美英在20世纪50年头前期都严格管制对华贸易和实行不同程度的禁运政策,由材料一中的“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再结合所学20世纪五十年头前期的国际局势可知,冷战的局势,美英意识形态一样,是其主要缘由;由材料一中的“朝鲜斗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可以推论出上述相同的美英对华贸易政策还受到了朝鲜斗争的影响。其次小问异的缘由,由材料一可知,20世纪50年头前期,美国对华全面禁运并严格管制对华贸易,但是英国则是有选择的禁运和对军火以外的物资不严格管制,其差异的缘由,主要从与之相关的三方美国、英国和中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思索作答。详细来说,美国方面,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使其对华严格管制,以遏制新中国的发展;英国方面,二战使得英国实力减弱,同时由材料一中的“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限制”可得,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方面,由材料二中的“依据同等互利的原则实行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主动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得,中国的看法与策略也是导致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差异的缘由。(2)由材料三中的表格“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一栏看,我国进出口总额总趋势是增加的,从1950年的41.54亿元到1957年的104.50亿元,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从表格中“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与“亚非及西方国家”两栏对比看,除了1950年以外,其余年份里进出口总额是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的,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里面又以苏联为主体;由表格中“亚非及西方国家”一栏里上下两行比较看,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验1951年的低谷后又渐渐增加,但与“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一栏比较可知,与西方国家进出口数量所占比例较低。(3)对于我国20世纪50年头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评价可以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学问从对党的领导、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和对我国对外政策几个角度思索作答。首先,从党的领导看,由材料二中的“我们在中心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可得,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从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看,由材料二中的“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需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可得,对外经贸政策使得我国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须要的对外经贸体制;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复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从对外政策看,由材料二中的“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主动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得,我国的经贸政策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也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敏捷性。第Ⅱ部分2024年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2024·西南三省三校“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30)1944年8月,毛泽东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指电:“在双方五科的条件下,我们欢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情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复原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旺盛经济”。毛泽东意在()A.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B.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建立C.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D.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人民情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复原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旺盛经济”,可知毛泽东希望同各国建立一种新型的友好合作关系,故选A项;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三大改造后建立的,解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解除C项;材料只提到新的外交,并没有提到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解除D项。2.(2024·江苏徐州高三5月考前模拟·10)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过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更主要是基于()A.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化D.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答案】A【解析】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是在中国还没有解放的背景之下,希望联合“中间地带”的国家,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年后他认同“两大阵营”理论,是因为美苏起先冷战而中国也起先国共之间的内战背景下对世界的相识,1949年是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下提出的,1954年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是希望在日内瓦会议的背景下,拓宽中国外交的范围,摆脱美苏的限制,所以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更是基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而做出的主动选择,故选A项;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转移,题干所述其他时间并没有转移,解除B项;题干所述时间是1946—1954年,中苏关系的演化只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更缘由之一,当并不是全部,解除C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更不仅受到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影响,还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解除D项。3.(2024·四川南充三模·31)建国初期,为了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以及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人民政府实行了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同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这一举措()A.突破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束缚B.是对“一边倒”方针的敏捷变通C.试图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D.重视发展独立自主多边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同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可知中国政府对西方国家并没有实行肯定意识形态对立的措施,故选B项;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与苏联结盟,解除A项;材料主要对象是西方国家,与周边国际环境无关,解除C项;多边外交关系主要存在于改革开放后,解除D项。4.(2024·江苏南通二模·9)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供应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救济,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酬劳。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A.主动争取苏联救济以打破西方封锁B.追随和协作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不再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答案】D【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中“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相符,“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反映了独立自主,故选D项;材料中“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表明是针对中苏关系,而非针对西方,解除A项;“橡胶种植园”不是重工业,解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逼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坚持"一边倒",表现在“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酬劳”,解除C项。5.(2024·福建漳州一模·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并与斯大林谈判,主要目的是取缔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签订新的“中苏条约”,并拟定一系列的贷款和贸易协定、航空交通协定等。据此可知()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一五”安排建设取得重大成果C.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得到缓解D.苏联救济变更了中国落后的局面【答案】A【解析】新中国取缔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旧条约,重新签订新的条约,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故选A项;“一五”安排起先于1953年,与外交无关,解除B项;三年经济困难是在1959—1961年,和题意无关,解除C项;材料只是拟定了救济,未说明救济的后果,解除D项。6.(2024·江苏盐城三模·15)1949年,美国制定《出口管制法》,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输送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1996年,美国操纵签署《瓦森纳协定》,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特殊是中国实行技术出口的禁令。这主要反映了美国()A.固守对华外交孤立政策B.利用技术优势推行单边主义C.打压中国图谋由来已久D.极力阻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新中国建国到1996年,不论是贸易管制还是技术出口禁止,都反映美国始终力图打压中国发展,故选C项;结合所学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可知,70年头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并未固守对华外交孤立政策,解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试图推行单边主义,解除B项;世贸组织1995年成立,解除D项。7.(2024·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其次次大联考·8)1950年1月6日,中国北京军管会代表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张贴布告:收回美、英、法、荷在东交民巷的兵营。各国纷纷提出抗议,美国公使柯乐布写了一份措辞强硬的抗议信递交中国外交部,但随即该信件就被退回。中国外交部这种处理方式说明()A.新中国拒绝和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B.人民政府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已经确立D.新中国正努力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1950年1月6日,中国北京军管会代表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张贴布告:收回美、英、法、荷在东交民巷的兵营。各国纷纷提出抗议,美国公使柯乐布写了一份措辞强硬的抗议信递交中国外交部,但随即该信件就被退回”,可知1950年初,中国外交部退回美国公使的抗议信,支持军管会收回列强在北京设立的兵营的做法,是新中国变更半殖民地外交地位的努力,体现了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谋求同各国建立新的同等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原则,故选C项;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新中国情愿与各国建立和平的外交关系,解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军管会收回列强在京兵营时所贯彻的外交方针,不是外交部退回美方信件体现的看法,解除B项;新中国努力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头,解除D项。8.(2024·福建泉州一模·11)1950年1月,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确定帮助越盟抗拒法国侵略;1950年11月,法军协作美军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体现了()A.法国经济实力不断减弱B.冷战背景下中法两国的现实须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调整D.中法两国意识形态对抗渐渐消逝【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50—1964年中法两国关系由友好到敌对到建交的外交历程,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两大阵营冷战时期,中法两国抛开意识形态分歧和国际形势的压力,出于各自国家的现实须要来处理两国关系,故选B项;50—70年头,法国经济快速复原和发展,法国经济实力减弱与史实和材料均不符,解除A项;欧共体在1967年才正式成立,解除C项;中法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对抗不行能消逝,解除D项。9.(2024·四川南充一模·33)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美国运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全部的现代化武器。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克服重重困难,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成功。抗美援朝()A.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B.学习斗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C.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D.使中国起先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面对美国除原子弹外当时全部现代化武器,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重重困难,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在抗美援朝斗争中,中国人学习了斗争,极大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故选B项;中国抗美援朝使联合国军退回北纬38度线,并未实现朝鲜半岛统一,解除A项;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说法错误,因为抗日斗争时期有国民革命军入缅作战,解除C项;中国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解除D项。10.(2024·山西吕梁一模·8)闻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指出:“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需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限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丢失的战略地位。于是,莫斯科确定主动支持北朝鲜发动突击战,快速统一朝鲜半岛。”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A.苏联和北朝鲜合伙阴谋发动了朝鲜斗争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导致朝鲜斗争爆发C.新中国的对苏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D.毛泽东个人的政治决断力折服了斯大林【答案】C【解析】据材料“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苏政策迫使苏联做出让步,极大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故选C项;苏联和北朝鲜都是从国家利益动身,“阴谋”一词不合适,解除A项;朝鲜斗争的爆发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毛泽东与斯大林个人的较量,而是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碰撞,解除D项。11.(2024·浙江绍兴选考科目4月·13)论及朝鲜斗争,有学者评价说:“这个成功,是在对方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特殊是完全驾驭着制空权的条件下取得的,打破了美国军队不行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念和民族骄傲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后出现的形势,若作为这一评价的依据,不精确的是()A.国际惊慌局势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惊慌局势趋于缓和B.国内即将绽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有了和平的国际环境C.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主动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D.日内瓦会议就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达成了一样看法【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中朝鲜问题因美国的阻扰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953年朝鲜斗争后,国际惊慌局势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惊慌局势趋于缓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朝鲜斗争打出了国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即将绽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供应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动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2024·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10)如图所示漫画《正义的控诉》创作于1950年11月,它形象地描绘了中美两国在联合国一次会议上绽开的第一次论战。此次论战中,中方最有可能的主见是()——选自《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第4—5期合刊—黄金凤《新中国建国以来时事政治漫画化选编(六)》A.反对美国染指印度支那事务B.要求取消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C.揭露美国武装干涉朝鲜问题D.抗议美国对华的外交孤立政策【答案】C【解析】漫画描绘的内容是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指责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武装入侵朝鲜的非正义行为,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斗争,威逼到中国的边疆平安,故选C项;美国染指印度支那事务是在20世纪50年头中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解除A项;漫画描绘的内容是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指责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武装入侵朝鲜的非正义行为,与台湾问题无关,解除B项;漫画描绘的内容是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指责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武装入侵朝鲜的非正义行为,美国对华的孤立政策到1950年已被新中国打破,解除D项。13.(2024·河南六市一模·31)1953年7月,英国工商代表团在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率领下,绕道香港来到北京,跟中国签订三千万英镑贸易协定。中英交往在当时()A.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B.得到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C.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D.有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答案】D【解析】1953年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正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中英两国1953年的贸易交往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故选D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先于197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A项;英国在1953年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当时的伦敦出口公司是绕道北京跟中国签订合同,本身说明当时的英国上下是听从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所以中英贸易交往没法得到英国各界相识的广泛响应,解除B项;一五安排的实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解除C项。14.(2024·江苏南京三模·1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写入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A.顺应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须要B.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C.完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促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形成【答案】A【解析】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须要,故选A项;周边外交新理念无法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解除B项;这一新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解除C项;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方针提出后就促进了睦邻友好,解除D项。15.(2024·江苏常州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9)1954年10月,周恩来在接见日本议员访华使团时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假如情愿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当时中国()A.外交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B.借中日关系改善之机促中美关系缓和C.“另起炉灶”,愿与各国建立新型外交D.消退意识形态影响,起先务实的外交【答案】A【解析】从材料“美国假如情愿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可知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两极格局的严峻形势下,为营造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可以与美国友好往来,反映出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故选A项;中日关系改善是在1972年,并且材料中只体现了“周恩来在接见日本议员访华使团”,并不能说明中日关系改善,解除B项;另起炉灶是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之一,与材料强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解除C项;材料时间是1954年,当时美苏冷战的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为避开外交孤立,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故在外交上不能完全消退意识形态的影响,解除D项。16.(2024·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15)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变更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推行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斗争问题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记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这次会议变更了亚非国家对中国的错误相识,相识到了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所以这次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故选D项;“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而万隆会议是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解除A项;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并未朝鲜问题达成协议,且材料反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解除B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解除C项。17.(2024·湖南衡阳一模·10)下表是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运用频率关键词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据上表可知,新中国初期()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立C.国民经济日益复原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答案】A【解析】“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关键词,1953年中国提出五项原则,后越来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应用频率越来越高,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趋于成熟的表现,故选A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三大改造完成后,体现在全部制结构的变更上,并不体现在外交观念的变更上,解除B项;“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说明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渐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地位提高的体现,而非国民经济复原的体现,解除C项;对外交往打破僵局是在70年头,中美中日关系破冰,时间不符,解除D项。18.(2024·四川德阳一模·24)20世纪50年头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挚友”。进入70年头,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一变更说明当时我国()A.同周边国家关系得以改善B.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C.外交政策的制定日臻成熟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由材料“20世纪50年头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挚友”、“进入70年头,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可知50年头初新中国外交具有剧烈的意识形态色调,70年头的外交更加务实、理性,外交政策的制定更加成熟,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未提及其他周边国家,解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西方国家,解除B项;新中国始终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外交的基本原则,解除D项。19.(2024·湖北荆州一模·9)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对中国外交及有关工作提出了11条建议,其中包括争取与英、法改善关系、建立邦交;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团结一切情愿和平的力气(包括政府在内)、孤立和分化美国等。毛泽东的讲话表明()A.出席日内瓦会议促进中国外交政策调整B.中国外交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C.中国外交起先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D.中国外交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答案】A【解析】题干中“争取与英、法改善关系、建立邦交;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团结一切情愿和平的力气(包括政府在内)、孤立和分化美国等”等内容意味着我国外交政策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相比有所调整,结合题干所述时间1954年7月可知当时日内瓦会议接近尾声或者是已经结束,故选A项;1954年正处于两极格局形成时期,世界还没有出现多极化趋势,解除B项;中国外交起先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而不是1954年,解除C项;1954年中国还没有冲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真正冲破是在1971年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除D项。20.(2024·河南湘豫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31)关于“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的构想,毛泽东在1946年8月6日首次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不用这个概念。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这种变更()A.着眼于“一边倒”外交的需求B.利于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C.促使西方孤立中国外交失败D.助推“求同存异”方针的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是指不依靠美苏、不受美苏限制,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中国迎来了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建交的热潮,有利于中国摆脱美苏的限制,发展“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故这一变更加强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往来,有利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故选B项;“一边倒”政策是指中国倒向苏联限制的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中“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的构想不符,解除A项;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中国先后与17国建交,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孤立中国的政策,解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是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促进大会圆满成功的方针,与材料“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不符,解除D项。21.(2024·河北保定二模·8)视察下列图文资料,假如为其拟定主题,下列最合适的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A.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侧重点为邻国B.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C.经济崛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美苏争霸与新中国的外交理念【答案】B【解析】据材料“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是“一边倒”,是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据材料“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1955年亚非会议”可知,中国奉行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故选B项;亚非会议不能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侧重点为邻国”,解除A项;此时中国经济没有崛起,解除C项;美苏争霸指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22.(2024·安徽淮北一模·15)1955年,新中国电影对国际电影节的参与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主动参与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英国爱丁堡电影节和法国戛纳电影节等,部分影片还获得了很好的奖项。这从侧面反映出()A.中苏关系出现严峻恶化B.外交渐渐突破意识形态影响C.双百方针促进电影发展D.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新中国初期外交从“社会主义阵营”到参与资本主义的影展,体现了渐渐突破意识形态影响,故选B项;50年头中期以后中苏关系起先恶化,解除A项;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解除C项;1971年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体现了封锁已被打破,解除D项。23.(2024·四川成都一模·34)表2中国科学院与外国交换书籍、期刊数量统计表(单位:册/件/篇)项目时间收到寄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1955年8469028191444514681956年2432730491504116961957年246377277244803210表2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D.科技管理体制的变革【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955年中国科学院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交换书籍、期刊,1957年与资本主义国家交换的数量大增,说明与中国联系的资本主义国家增多,故选C项;据所学1955—1957年中国外交战略没有发生重大调整,解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材料只是中外书籍和期刊交换的统计表,不能说明科技管理体制的变革,解除D项。24.(2024·湖南岳阳二模·15)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斗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A.美国国内文化不受政府限制B.中美间的相互沟通得到发展C.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D.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答案】B【解析】五六十年头是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美国电影中中国以反面形象出现,70年头中美关系起先正常化,政治丑化削减,21世纪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电影中的形象更为正面,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沟通的增加,故选B项;美国电影的形象塑造明显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说明政府仍旧影响着美国文化,解除A项;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正面化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意识形态的对立趋缓,解除C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涉及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中美并不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解除D项。25.(2024·海南海口三模·11)1962年上半年,中联部部长王稼祥等提出的对外政策建议,后来被概括为“三和一少”即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动派要和气一点,对世界革命救济要少一点。据此可知,“三和一少”()A.坚守“一边倒”政策B.走务实收敛外交路途C.受“左”顷错误影响D.背离“和平共处”理念【答案】B【解析】1962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缓和严峻的国际形势(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以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复原工作,中联部部长王稼祥提出了“三和一少”的对外政策建议,故选B项;20世纪60年头中苏关系严峻恶化,解除A项;“左”倾思想是超越客观、脱离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而材料未涉及,解除C项;“三和一少”的对外政策建议就是“和平共处”的体现,解除D项。26.(2024·山东济宁高三3月高考模拟·10)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务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就中国而言,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在于()A.有力地回击了美苏孤立中国的政策B.创建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C.推动了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D.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答案】A【解析】中法建交是上个世纪六十年头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巨大成功,也让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故选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建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面对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中法建交并不足以创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交环境,解除B项;大面积的发展和亚非国家的关系推动了中国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解除C项;20世纪70年头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建交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解除D项。27.(2024·福建漳州二模·16)1967—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医疗总支出增长幅度到达64亿美元,同时期越南斗争费用却高达222亿美元;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军事占据。面临国内外压力,美国着手()A.组建北约集团B.实施马歇尔安排C.调整亚洲政策D.推动美洲一体化【答案】C【解析】朝鲜斗争停战以后,美国接着敌视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惊慌状态。20世纪70年头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须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起先缓和,而中国与材料中“越南斗争”都属于亚洲,故选C项;1949年组建北约集团,与材料中“1967—1968年”不符,解除A项;实施马歇尔安排是1948年,解除B项;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解除D项。28.(2024·安徽示范中学皖北协作区高三4月联考·30)阅读表格信息,20世纪60年头初中国对外贸易变动的主要缘由是()表11957—1965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统计表年份对外贸易出口进口总额/万美元增速/%总额/万美元增速/%总额/万美元增速/%1957310342-3.27159755-2.87150587-3.68195838715524.7519811024.0118904525.54195943813413.1722613514.1521199912.141960380920-13.06185601-17.92195319-7.871961293599-22.92149063-19.69144536-26.001962266316-9.29149023-0.03117293-18.8519632915679.4816492110.671266467.97196434636818.8019163416.2015473422.18196542453022.5722279016.2620174030.38A.“左”倾错误的影响B.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更C.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中国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中国对外贸易在20世纪60年头初先是出现较大的下滑,后渐渐增长,结合所学,建国后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对象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60年头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对外贸易锐减,后中国扩大与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贸交往,外贸规模又呈上升趋势,故选B项;“左”倾错误主要影响的是国内经济,解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使国内经济得以复原发展,与外贸没有太大关系,解除C项;与广阔亚非拉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有利于外贸发展,但属于国际环境变更中的一个因素,选项表述片面化,解除D项。29.(2024·江苏百校联考高三其次次考试·7)1969年8月12日,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了关于中苏关系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认为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微小。8月14日,在国家平安委员会会议上,尼克松总统说:“苏联是更多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假如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斗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关系起先走向缓和B.国际局势影响美国对华政策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D.美国主动维护中国正值利益【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69年8月,美国情报部门对中苏关系的评估是,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微小,而听任中国在中苏斗争中被摧毁,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说明中苏关系的变更,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即国际局势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故选B项;材料仅呈现了美国情报部门对中苏关系的评估,并未涉及美国会对华实行什么政策,解除A项;材料反映美国对中苏关系发展的评估,与美苏关系无关,解除C项;中苏关系的变更影响美国对华政策,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解除D项。30.(2024·陕西渭南一模·15)1970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表示:“我们是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现在报纸上常常吹美国、苏联、中国为大三角,我就不承认。他们去搞他们的大三角、大四角、大两角好了。我们另外一个三角,叫作亚、非、拉。”这种划分()A.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B.说明我国结束了“一边倒”外交C.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有利于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由材料“我们是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现在报纸上常常吹美国、苏联、中国为大三角,我就不承认。他们去搞他们的大三角、大四角、大两角好了。我们另外一个三角,叫作亚、非、拉”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是第三世界,和亚非拉一个阵营,从而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外交惊慌局面,开创外交新局面,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毛泽东的外交策略和思想,主要对中国有利,解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使中国渐渐摆脱意识形态外交,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三个世界的划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解除C项。31.(202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7)据交通部统计,1971年前后来我国的外轮每年约有四千艘,其中,日轮约占1/3……1970年先后到达天津的外轮为827艘,日轮为355艘,外国海员27300人次,日本海员为9530人次。在这些日本海员中,绝大多数人对中日友好表示认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主要得益于中日两国间外交正常化的推动B.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C.日本海员来航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开放政策D.日本海员成为沟通中日经济友好往来的桥梁【答案】D【解析】据材料“1971年前后来我国的外轮每年约有四千艘,其中,日轮约占1/3”“在这些日本海员中,绝大多数人对中日友好表示认同”,可知20世纪70年头初日轮及海员在中国外轮中占比较高,而且日本海员认同中日友好,这有利于中日经济沟通,故选D项;中日外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解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在1972年,解除B项;1971年我国还没有出台开放政策,解除C项。32.(2024·江苏新高考其次次适应性考试·11)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忧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斗争,中国人希望找到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逼力气;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须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相识,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外交起先变更“一边倒”战略C.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D.美国须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答案】C【解析】“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逼力气”“我也可能须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体现的是中美在对抗苏联威逼上有着共同的目标,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故选C项;中国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后,解除A项;中国外交起先变更“一边倒”战略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美合作对抗苏联,解除D项。33.(2024·浙江杭州二模·15)1972年2月26下午,周恩来陪尼克松夫妇巡游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次日,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下列不属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内容的是()A.双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双方共同反对霸权主义C.美国承认海峡两岸一个中国D.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唯一合法政府【答案】D【解析】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选D项;中美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除A项;中美双方都认为要反对霸权主义的威逼,解除B项;美国方面声明:美国相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全部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除C项。34.(2024·山西临汾二模·31)1973年,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团结“一条线”四周的国家和地区。“一条线”战略表明中国()A.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与美国正式建交C.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D.支持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据材料“1973年,面对新的形势”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改善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故选C项;“一条线”战略反映的是中国联美反苏,与国际影响力无关,解除A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解除B项;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绽开的,解除D项。35.(2024·四川乐山一模·34)下表是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建交时间建交国家1970年意大利1971年奥地利;比利时;冰岛1972年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英国;荷兰1973年西班牙A.多边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B.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化建设外部环境变更D.改革开放得到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头中国先后同意大利、英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建交,说明我国与西方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外部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故选C项;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外交方针,解除A项;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除B项;“普遍认同”过于肯定,且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解除D项。36.(2024·浙江金华十校高三11月模拟考试·13)民间外交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的一个创举,它与政府外交相辅相成,甚至能起到“以民促官”的作用。以下珍贵的历史照片所反映的中国外交大事,能够为“以民促官”作用供应明显佐证的有()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解冻③中日邦交正常化④中苏关系正常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图①展示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复原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时中国代表团的反应,属于政府间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中国综合实力增加的结果,故①错误;图②展示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毛主席握手的合照,这局面的出现得益于1971年“乒乓球外交”,属于民间沟通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故②正确;图③展示了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公报的场景,中日外交是依靠民间力气先行,通过民间贸易和文化沟通来促进的,故③正确;图④展示了1989年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在华会见的场景,进入80年头后苏联政府表明白要改善中苏关系,中方也予以主动回应的结果,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37.(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0)20世纪50年头,美国主流媒体很少赞扬中国,且报道时多运用“红色中国”。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幻想》为封面标题,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心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概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美国政府着手改善中美关系B.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更C.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D.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加【答案】B【解析】据材料“1979年……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心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概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可知,美国对中国看法的转变,主要是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以及中美建交的影响,故选B项;此时中美已经正式建交,解除A项;“摒弃”说法错误,解除C项;此时刚刚起先改革开放,“显著增加”说法错误,解除D项。38.(2024·浙江五湖联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4)20世纪70年头,某一文件中显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是()A.《中美联合公报》B.联合国第2785号决议C.《中日联合声明》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C【解析】材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是“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与外国建交的基本原则,《中日联合声明》是中日两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公告,内容会涉及中国建交基本原则,故选C项;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没有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解除A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85号决议,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涉及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内容,解除B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与材料中涉及的大陆与台湾问题不符,解除D项。39.(2024·广东一模·10)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都进行了指责,申明我国外交不偏袒任何一方,“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不赞成谁;谁有害于和平,我们也不赞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主见围绕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B.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恶化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原则D.成为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答案】C【解析】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此时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依旧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是内容已变为不结盟,主要表现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反对霸权主义,与是否“围绕联合国”并无关系,解除A项;十二大召开时中国已经与美国建交,中苏关系也渐渐趋于缓和,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材料仅提及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D项“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无法看出,解除D项。40.(2024·山东日照高三5月校际联考·10)1985年6月,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始终是斗争不行避开,而且燃眉之急。但现在……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斗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一论断是基于()A.中国外交破冰和周边局势缓和B.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工作重心C.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地位上升D.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斗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可知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不符合时代的潮流,故选B项;中国外交破冰和周边局势缓和是在20世纪50年头,解除A项;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不断上升,解除C项;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和中国的崛起,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解除D项。41.(2024·河北邯郸三模·10)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原在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申请,并最最终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全面开展同亚太经济体的合作。同年,中国正式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接触。这表明新时期中国()A.主动参与多边经济组织和机制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主动投入经济区域集团化浪潮【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最最终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全面开展同亚太经济体的合作”,可知中国为了赢得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加强睦邻友好建设,开展多边外交,故选A项;世界贸易组织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解除B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依旧在不断深化过程中,解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区域集团组织,解除D项。42.(2024·湖南长郡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1)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坦率地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这说明()A.世界格局变动促使中美关系发展B.中国为市场经济改革做外交准备C.中国维护和平放弃部格外交原则D.中国的对外政策渐渐务实和理性【答案】D【解析】中国的对外政策最初意识形态色调深厚,务实和理性,与材料中“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相符,故选D项;中美建交时世界格局照旧是两极格局,解除A项;1992年才正式提出市场经济改革目标,解除B项;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解除C项。43.(2024·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全国卷·31)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更示意图。据此可知()A.国际环境影响中国外交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美国长期敌视中国发展D.中苏关系裂开后未修复【答案】A【解析】据上图,可知50年头初中国坚持“一边倒”,中苏关系友好,中美恶化,50年头中期后中苏交恶,70年头中国“联美制苏”,80年头中苏关系正常化,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本国利益为动身点,伴随着美苏冷战及国际环境的变更而进行调整,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中美苏关系的变更,并不是中国国际地位,解除B项;70年头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并非长期敌视中国,解除C项;80年头中苏关系正常化,并非裂开后未修复,解除D项。44.(2024·安徽A10联盟高三开年考·31)20世纪80年头,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救济的做法,起先接受外来救济,来自世界银行、日本政府、西欧多边和双边的救济大量流入中国。据统计,六五安排期间,中国就得到了30-40亿美元的经济救济。这一变更表明当时()A.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对外救济B.外交起先突破意识形态影响C.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D.务实理性外交利于国内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20世纪80年头,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救济的做法,起先接受外来救济”体现务实理性外交,据材料“救济大量流入中国”有利于国内发展,故选D项;80年头国内经济有所好转,不符史实,解除A项;20世纪50年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新中国外交起先突破意识形态影响,解除B项;中国重返联合国标记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解除C项。45.(2024·江苏七市高三第一次调研·10)1990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出席联合国第四十五届大会。会议期间,他络绎不绝地分别会见了6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领导人,阐述了中国对海湾问题的立场,不赞成大国对海湾地区的军事卷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政府()A.主动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坚决反对美国构建单极世界C.努力推动大国国际合作D.重建冷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答案】A【解析】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材料中“出席联合国第四十五届大会”“分别会见了6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领导人”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对海湾问题的立场”不等于单极世界,以偏概全,解除B项;“60多个国家”,没有这么多大国,解除C项;材料中“对海湾问题的立场”不等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以偏概全,解除D项。46.(2024·山东临沂二模·11)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旺盛”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促进共同经济旺盛”的“经济外交”战略,可见强调利益,强调两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故选D项;“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于1991年,不是十四大后的内容,解除A项;“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更强调建立共赢的周边环境,与是否市场经济没有干脆关系,解除B项;“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在十五大才正式确立,解除C项。47.(2024·四川成都二模·31)如图6所示,自20世纪50年头中后期至2009年底,新中国共向76个国家供应了325个支持项目的实惠贷款。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对外救济()图6中国实惠贷款行业分布(截止2009年底)A.旨在融入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B.实现了中国低端产业的对外转移C.有利于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实力D.适应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的须要【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新中国的对外救济中经济基础设施占比达61.0%,为受援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新中国的对外救济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自食其力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解除A项;新中国的对外救济坚持同等互利、共同发展,解除B项;实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解除D项。48.(2024·陕西宝鸡一模·31)《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0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与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珍贵的生命。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沟通,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特点是()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B.实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坚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与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珍贵的生命。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沟通”得出中国主动参与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体现了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特点,故选D项;维和行动与周边国家无关,解除A项;改革开放不属于外交内容,解除B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维和行动无关,解除C项。49.(2024·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其次次诊断考试·15)国家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5月5日在非洲联盟(前身为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总部会见非委会主席,参观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并发表面对全非的演讲,提出新时期的中非合作框架。据材料可知()A.非洲联盟成立得益于中国的支持救济B.中国援建非洲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C.非洲联盟的主要职责为对外经济合作D.非洲联盟消退了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答案】B【解析】“提出新时期的中非合作框架”主要体现中国与非洲合作共赢的精神,故选B项;“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只能说明中国参与了建筑施工,而非盟在此以前已经产生,解除A项;“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这个信息无法推断其职能,解除C项;“发表面对全非的演讲,提出新时期的中非合作框架”其旨在加强中非之间的合作,却无法推断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解除D项。50.(2024·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二模·31)下图为《人民日报》关于一段时间中国对外救济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比重变更图。其中20世纪80、90年头的报道数据整体上反映出()A.当时政治经济的双重需求B.改革开放影响着外交政策C.经济体制出现了重大革新D.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对外救济与外国援华的报道数量比重变更图”,可知20世纪80、90年头,中国援外削减,结合所学可知,80年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美建交,出现同中国建交热潮,外国援华、相互救济增多,说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外交政策更加全方位,因此,20世纪80、90年头,中国对外救济与外国援华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双重需求,故选A项;依所学,20世纪80、90年头,面临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解除B项;材料中“中国对外救济与外国援华”,涉及到中外联系,而非强调经济体制的变更,解除C项;依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工作重心的转移并非材料中“中国对外救济与外国援华”的主要缘由,解除D项。51.(2024·天津和平区二模·14)近年来,我国以“大国外交”的姿态,首倡亚投行建设、顺当召开G20杭州峰会、主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等,实现了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外交转型。这最能说明新时代的中国()A.主动推行多边外交政策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首倡亚投行建设、顺当召开G20杭州峰会、主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等,实现了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外交转型”这是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的体现,故选A项;“谋求地区性和平”主要体现在上合组织中,材料中的这些活动都以超出了地方的概念,解除B项;“我国以‘大国外交’的姿态”不等于不结盟,事实上当代也有结盟的表现,解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地区和平组织,无法体现全方位外交,解除D项。52.(2024·北京东城区一模·7)《以下是1949—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建交国数量变更柱形图。这反映出()A.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B.“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外交事业渐渐陷入停滞C.加入世贸组织推动我国进入新建交国增长最快阶段D.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材料中显示1949年我国与10个国家建交,1950—1959年又与24个国家建交,说明新中国得到世界上诸多国家的认可,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选A项;材料中1970—1979年我国与70个国家建交,不仅未陷入停滞反而进入外交发展的高峰期,解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但此阶段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6个,并非增长最快的阶段,解除C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D项“始终坚持”表述错误,解除D项。53.(2024·辽宁锦州一模·10)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一带一路”阶段的外交活动特点是()图1A.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B.重点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C.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D.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变成主动推动者【答案】D【解析】“一带一路”提出于十八大以后,我国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变成主动推动者,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故选D项;“全方位开展对外开放”是在改革开放后,解除A项;我国始终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解除B项;“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是在改革开放后,解除C项。54.(2024·“皖赣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15)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交战略不断调整变更,从50年头“一边倒”到60年头反帝反修两条线;从70年头围绕“一条线”、团结“一大片”到80年头奉行不结盟政策,从90年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始终遵循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睦邻友好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以互信互利求合作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答案】B【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学问,中国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选B项;我国处理与周边邻国关系的方针是求同存异睦邻友好,解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以互信互利求合作,解除C项;新时期(21世纪)的外交政策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解除D项。55.(2024·四川达州二模·31)如图4,一张“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在互联网上热传。在1901年辛丑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强迫中国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2024年辛丑年,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图4这种外交状况的变更()A.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实现了中国与美国外交的分庭抗礼C.打破了美国称霸全球的局面D.重新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从近代的屈辱外交究竟气十足外交的变更状况,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美国交往过程中追求同等互利、共建新兴大国关系,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故选A项;中美在外交上并未实现分庭抗礼,与现实状况不符,解除B项;现今世界格局仍是美国称霸全球,解除C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56.(2024·福建莆田三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苏联挟其次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斗争实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斗争即将结束时实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与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诸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事实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限制权。……1945年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摘编自梁云祥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化与将来趋势》材料二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