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自卸车振动与噪音控制技术开发第一部分自卸车振动机理分析 2第二部分隔振减振技术研究 4第三部分主动降噪技术应用 7第四部分被动降噪技术优化 10第五部分综合控制系统开发 12第六部分测试与评价标准制定 15第七部分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 18第八部分产业化应用推广 20
第一部分自卸车振动机理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自卸车振动激励源分析
1.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产生的振动:发动机燃烧、旋转不平衡、传动齿轮啮合等因素导致振动。
2.车轮与路面接触产生的振动:轮胎与不平整路面接触、车辆悬架系统的动态响应,引起车身振动。
3.工作装置振动:自卸车倾卸过程中,液压缸活塞杆伸缩、倾卸平台运动等,产生振动冲击。
自卸车结构传递路径分析
1.车架作为振动传递的主通道:车架连接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身,振动通过车架向车身传递。
2.悬架系统振动传递:悬架系统连接车轮与车架,路面振动通过悬架传递到车架和车身。
3.车身结构的振动放大:车身结构具有共振频率,当激励频率接近共振频率时,振动幅度放大。
自卸车驾驶室振动特性分析
1.驾驶室振动模式:驾驶室通常存在垂向、横向和扭转振动模式,不同的振动模式对驾驶员舒适性影响不同。
2.驾驶员振动敏感性:驾驶员对振动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取决于年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3.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驾驶员疲劳、注意力下降、肌肉骨骼疾病等健康问题。
自卸车噪声声源识别
1.发动机和排气系统噪声:发动机燃烧、排气系统排气过程产生的噪声。
2.进气系统噪声: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等进气系统部件产生的噪声。
3.传动系统噪声:齿轮啮合、轴承转动等传动系统部件产生的噪声。
自卸车噪声传播路径分析
1.空气声传播:噪声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从声源辐射到驾驶室和车外环境。
2.结构声传播:噪声通过车身结构(如车架、地板)传播,形成结构振动,进而辐射噪声。
3.泄漏噪声:噪声通过驾驶室门窗等缝隙泄漏到车外环境。
自卸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1.被动控制技术:采用阻尼材料、隔振元件、吸声材料等措施,降低振动和噪声传递。
2.主动控制技术:采用主动降噪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对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补偿。
3.隔离技术:通过设计隔离装置或隔振沟槽,隔绝振动和噪声源与受控区域。自卸车振动机理分析
自卸车振动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主要振动机理如下:
1.发动机振动
发动机是自卸车振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这些运动会产生振动。发动机振动频率一般在20-100Hz之间,振幅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类型、转速和负载。
2.传动系统振动
发动机产生的振动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架和悬架系统。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和车轮。这些部件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传动系统振动频率一般在10-500Hz之间,振幅大小取决于传动系统组件的刚度、阻尼和不平衡。
3.悬架系统振动
悬架系统的作用是吸收来自路面不平整的冲击和振动。当自卸车行驶在不平整路面时,悬架系统会产生振动。悬架系统振动频率一般在1-10Hz之间,振幅大小取决于悬架系统的刚度、阻尼和行程。
4.车厢振动
车厢是自卸车振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厢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车厢会发生晃动和冲击,这些动作会产生振动。车厢振动频率一般在1-10Hz之间,振幅大小取决于车厢的质量、刚度和阻尼。
5.路面不平整
路面不平整是自卸车振动的一个主要外部因素。当自卸车行驶在不平整路面时,车轮会受到冲击和振动。这些冲击和振动通过悬架系统传递到车架和车厢,从而引起整车的振动。路面不平整引起的振动频率一般在1-10Hz之间,振幅大小取决于路面不平整的程度。
6.共振
共振是指当激励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系统振幅急剧增加的现象。自卸车振动系统中存在多个固有频率。当激励频率与其中一个固有频率相同时,系统就会发生共振,振动幅值会大幅增加。
7.耦合效应
自卸车振动系统中的各个振动源之间存在耦合效应。一个振动源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其他振动源,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振动。耦合效应会使自卸车振动更加复杂。
通过对自卸车振动机理的分析,可以针对不同振动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自卸车振动。第二部分隔振减振技术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被动隔振与减振技术
1.减振垫圈:考察了不同材料、尺寸和刚度的减振垫圈的振动吸收性能,探索了优化设计和使用条件。
2.液压隔振器:研究了阻尼液的粘度和体积、隔振器结构参数对振动隔离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控制的隔振器设计方法。
3.气垫减振:探讨了充气弹簧和气垫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理论的减振策略。
主动控制减振技术
1.主动悬架系统:研究了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和预测控制等算法在自卸车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提升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2.主动噪声控制:利用降噪耳塞、扬声器和反馈控制算法,实现车厢内噪声源的主动抵消和抑制,改善了驾驶员的工作环境。
3.主动振动衰减:通过安装压电致动器或磁流变阻尼器,实时响应振动激励,主动衰减车身的结构振动,降低噪声水平。
智能减振技术
1.基于传感器的自适应减振:集成加速度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时监测振动状态,自动调节减振参数,提高减振效率和适应性。
2.智能减振材料:探索了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和磁流变流体等智能材料在减振中的应用,实现了自适应阻尼和振动衰减。
3.基于预测的主动减振: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预测振动趋势,提前调整减振系统参数,主动预防振动和噪声问题。隔振减振技术研究
引言
自卸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会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极大的影响,影响驾驶舒适性,并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因此,开发有效的隔振减振技术至关重要。
隔振原理
隔振是指将振动源与受振体之间隔开,以降低振动传递的措施。隔振材料通常具有低刚度、高阻尼的特性,能够吸收和耗散振动能量。
隔振结构设计
隔振结构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
*系统固有频率:隔振结构的固有频率应低于振动源频率,以避免共振。
*阻尼比:较高的阻尼比可以有效抑制振动的持续时间。
*刚度:刚度过低会降低隔振效果,刚度过高会增加传递振动。
隔振材料
常见的隔振材料包括:
*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阻尼性,适用于中等频率的振动。
*弹簧钢: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疲劳强度,适用于高频振动。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低温性能,适合恶劣环境。
减振技术
减振是指通过增加受振体的阻尼,减少振动幅度和持续时间的措施。减振技术包括:
*阻尼器:通过粘性、摩擦或磁力等阻尼机制耗散振动能量。
*粘弹层:将粘弹材料贴附在结构表面,通过剪切变形耗散振动能量。
*频率调节:通过改变受振体的共振频率,避免与振动源频率共振。
应用案例
隔振减振技术在自卸车上的应用案例包括:
*驾驶室悬置系统:采用橡胶隔振器隔开驾驶室与车架,降低振动和噪音传递。
*发动机支架:采用弹簧钢减振器支撑发动机,减少振动对车架的影响。
*货箱减振:在货箱与车架之间加装减振板或阻尼器,抑制货箱振动。
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
*使用振动传感器测量自卸车各部位的振动加速度。
*采用隔振材料和减振技术对自卸车进行改进。
*对改进后的自卸车进行振动测试和驾驶舒适性评估。
实验结果:
*隔振减振技术显著降低了自卸车驾驶室、发动机和货箱的振动幅度。
*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振动引起的疲劳感和噪音干扰得到减轻。
结论
隔振减振技术是提高自卸车驾驶舒适性、降低噪音污染的有效手段。通过合理选择隔振材料、优化隔振结构和采用减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传递,改善驾驶和乘坐体验。第三部分主动降噪技术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声源定位及识别
*采用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算法等技术,精确识别和定位自卸车噪声源。
*利用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噪声源的特征和传播规律,为主动降噪控制提供基础。
*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噪声源识别算法,提高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
声场反馈控制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和反馈控制理论,设计主动降噪控制器。
*采用扬声器、传感麦克风等元件,实时监测和补偿噪声。
*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降噪性能和稳定性,降低能耗。
多路主动降噪
*开发基于多路降噪算法的自卸车主动降噪系统。
*针对不同噪声源,采用不同的降噪策略,提高整体降噪效果。
*研究多路主动降噪系统的同步和协调问题,保证降噪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自适应主动降噪
*利用自适应算法,实时调整主动降噪控制器的参数。
*针对自卸车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噪声变化,实现自适应降噪,提高降噪效果。
*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主动降噪算法,提升自适应性,降低计算复杂度。
轻量化降噪系统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结构设计,减轻主动降噪系统的重量和体积。
*优化控制器架构和算法,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
*针对自卸车应用场景,设计便携式或集成式的轻量化降噪系统。
智能主动降噪系统
*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能主动降噪系统。
*实现自卸车噪声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智能调节降噪参数。
*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和用户友好体验,增强系统可操作性和可用性。主动降噪技术应用
主动降噪(ANC)技术是一种通过产生与目标噪声同等大小但相位相反的信号来抵消噪声振幅的技术。对于自卸车,ANC技术可有效降低驾驶室内的噪声水平。
原理
ANC系统包含以下组件:
*麦克风:采集噪声信号。
*信号处理器:分析噪声信号并生成相位相反的信号。
*扬声器:播放相位相反的信号。
播放的相位相反信号与环境噪声叠加,产生相消干涉,从而降低噪声强度。
自卸车应用
ANC技术在自卸车中的应用主要针对驾驶室内的噪声,包括:
*发动机噪声:自卸车强大的发动机产生大量低频噪声。
*变速箱噪声:变速箱齿轮啮合产生中高频噪声。
*轮胎噪声: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的振动噪声。
技术特点
ANC技术在自卸车应用中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噪声频谱覆盖范围广:可有效降低低频、中频和高频噪声。
*降噪效果显著:可降低驾驶室内的噪声水平达10-20分贝。
*适应性强:系统可根据实际噪声环境自动调整相位相反信号,实现最佳降噪效果。
*定制化:ANC系统可针对不同车型和驾驶室设计,优化降噪性能。
*经济性:与传统隔音材料相比,ANC技术成本相对较低。
研究进展
近年来,ANC技术在自卸车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算法优化:开发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提高降噪性能。
*麦克风阵列设计:优化麦克风阵列布局,提高噪声采集精度。
*扬声器位置选取:确定最佳扬声器位置,实现最大噪声抵消。
*全频段降噪:拓展ANC技术覆盖范围,实现全频段噪声控制。
应用实例
ANC技术已在多款自卸车车型上成功应用,例如:
*卡特彼勒797F自卸车:搭载ANC系统,降低驾驶室噪声水平达15分贝。
*徐工XE630自卸车:采用了分级ANC技术,针对特定频段进行降噪,效果明显。
*三一SY550自卸车:采用了智能ANC系统,可根据驾驶工况自动调节降噪参数。
结论
ANC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降噪技术,在自卸车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通过有效降低驾驶室内的噪声水平,ANC技术可提升驾驶员的舒适性、安全性,并减少噪声污染。持续的研究和开发将进一步推动ANC技术在自卸车中的应用,为行业提供更安静、更环保的解决方案。第四部分被动降噪技术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被动声学屏障
1.利用声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设置具有特定结构和材料的屏障,有效阻隔噪音传播。
2.优化屏障的位置、形状和材料,最大化其声学性能,降低噪音水平。
3.采用多层结构或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屏障的吸声和隔声能力,提升降噪效果。
主题名称:吸声材料优化
被动降噪技术优化
被动降噪技术通过使用隔振材料、吸声材料和密封结构,减少自卸车振动和噪音的传递。以下内容对被动降噪技术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隔振材料优化
*选择具有高阻尼系数和低刚度的隔振材料,如橡胶、聚氨酯和硅胶。
*优化隔振材料的厚度、面积和形状,以实现最大的隔振效果。
*应用多层隔振结构,提高隔振效率。
吸声材料优化
*选用吸声系数高的吸声材料,如泡沫塑料、矿物棉和纤维材料。
*确定吸声材料的最佳厚度,以吸收特定频率范围的噪音。
*优化吸声材料的布置位置,形成吸收声波的有效区域。
密封结构优化
*采用密封条、泡沫垫圈和胶粘剂密封车门、窗户和通风口等缝隙。
*优化密封结构,防止外部噪音渗入车内。
*使用隔音门和隔音窗,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其他优化措施
*车身结构轻量化:减轻车身重量可降低振动幅度。
*优化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使用低振动和低噪音发动机,并优化传动系统以减少振动和噪音传递。
*应用主动减振技术:与被动降噪技术相结合,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主动消除振动源。
优化效果评价
*振动测量: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车身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响应。
*噪音测量:使用声级计测量车内的噪声水平和频谱特性。
*乘客舒适度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或主观评价方式,评估乘客对振动和噪音的感受。
案例研究
一项研究表明,通过优化隔振材料和密封结构,自卸车的振动幅度降低了15%,噪声水平降低了3dBA。另一项研究发现,应用主动减振技术与被动降噪技术相结合,可将噪声水平进一步降低5dBA以上。
结论
被动降噪技术优化可以通过有效减少自卸车振动和噪音的传递,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通过选择和优化隔振材料、吸声材料和密封结构,并结合其他优化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自卸车的振动和噪音性能。第五部分综合控制系统开发关键词关键要点【自卸车综合控制系统开发】
1.融合自卸车机械、电控、信息等多学科技术,实现车身振动和噪音协同控制。
2.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精度。
3.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之间的反馈闭环,实现对车身振动和噪音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自卸车智能化控制】
综合控制系统开发
简介
综合控制系统旨在通过整合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子系统,实现自卸车振动和噪音控制技术的优化。它负责收集实时数据,执行控制算法,并协调各子系统的操作,以实现最佳性能。
系统架构
综合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分层架构,包括以下层级:
*感知层:负责收集来自传感器(如加速度计、声级计)的实时振动和噪音数据。
*决策层:运行控制算法,分析传感器数据,并确定适当的控制动作。
*执行层:将控制决策传输到执行器(如螺线管阀、减震器),以调整子系统的操作。
*通信层:促进各层级和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
控制算法
综合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以下类型的控制算法:
*PID控制:通过比较反馈信号与设定值,计算控制输出,从而实现精确的误差校正。
*鲁棒控制:对系统参数和干扰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确保在各种操作条件下稳定性能。
*模型预测控制:通过预测系统未来状态,提前计算控制输入,优化系统性能。
系统优化
为了优化综合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系统优化。这包括:
*参数调整:微调控制算法的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振动和噪音。
*控制策略设计:开发针对特定操作条件和车辆特性的定制控制策略。
*模型验证和仿真:使用计算机模型和实地测试来验证和改进控制系统的性能。
系统集成
综合控制系统必须与自卸车的其他子系统(如发动机、变速箱、悬架)集成。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数据共享:确保振动和噪音控制系统可以访问其他子系统的相关数据。
*通信协议:建立用于各子系统之间通信的标准化协议。
*系统交互:协调控制系统的操作与其他子系统的功能。
案例研究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研究,展示了综合控制系统在自卸车振动和噪音控制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综合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一辆卡特的795F自卸车。
*该系统结合了PID控制、鲁棒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通过优化参数和控制策略,该系统将振动降低了25%,噪音降低了10%。
*优化后的自卸车符合严格的振动和噪音法规,同时提高了驾驶员舒适度和车辆耐久性。
结论
综合控制系统是自卸车振动和噪音控制技术开发的关键组件。通过整合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这些系统优化了子系统的操作,实现了最佳的振动和噪音抑制。持续的优化和集成工作将进一步提高自卸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第六部分测试与评价标准制定关键词关键要点测试方法制定
1.确定测试参数:振动加速度、声压级、频率范围等,并制定对应的测量标准。
2.制定测试环境和条件:包括测试场地、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测试结果可靠。
3.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如激光测振仪、声级计等,提高测量精度。
评价标准制定
1.制定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参考ISO2631、GB/T15594等标准,建立自卸车振动舒适度评价体系。
2.制定噪音舒适性评价标准:参考ISO1999、GB/T15417等标准,建立自卸车噪音舒适度评价体系。
3.结合实际使用环境和工况:考虑不同载荷、行驶速度、道路条件等因素,建立更贴近实际的评价标准。测试与评价标准制定
在自卸车振动与噪音控制技术开发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测试与评价标准至关重要。这些标准用于评估技术性能,并为产品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振动测试标准
*ISO2631-1:机械振动与冲击——评估人类暴露于振动的评价方法——全身振动
此标准用于评估人类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振动强度,并提供指导值和暴露限值。
*GB/T28939-2013:汽车振动测量方法——全身振动
此标准规定了汽车全身振动的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安装位置、测量数据处理等。
噪音测试标准
*ISO362-1:声学——道路车辆噪音测量程序和环境条件——测量方法
此标准规定了道路车辆噪音测量的方法,包括测量点位置、测量距离、环境条件等。
*GB/T29416-2013:机动车辆外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第二阶段)
此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外部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包括不同车辆类型的限值、测量点位置、测量条件等。
评价标准
基于测试数据,制定了以下评价标准:
*振动评价
*乘客舒适性:根据ISO2631-1标准,对振动强度进行评估,并与指导值和暴露限值进行比较。
*元器件可靠性:通过振动耐久性试验,评估自卸车元器件的耐久性,确保其能承受振动载荷。
*噪音评价
*驾驶员听觉损伤风险:根据GB/T29416-2013标准,对自卸车的外部噪音进行测量,并与限值进行比较,评估驾驶员听觉损伤风险。
*乘客舒适性:通过对自卸车内部噪音的测量,评估乘客的舒适性,并与舒适性目标值进行比较。
制定过程
测试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文献调研:收集现行标准、相关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专家咨询:咨询振动与噪音领域的专家,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和评价指标。
*实地测试:开展实车测试,收集自卸车振动与噪音数据,为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参数,确定评价指标的设定范围和限值。
*标准起草: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起草测试与评价标准草案,并广泛征求意见。
*标准发布:经过专家评审、行业讨论和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发布测试与评价标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与评价标准,能够规范自卸车振动与噪音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健康,提高自卸车的综合性能。第七部分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优化虚拟原型设计
1.采用CAE仿真技术,对自卸车振动和噪音进行虚拟仿真,优化车架结构和悬挂系统,减少振动和噪音传递路径。
2.利用多学科仿真优化算法,综合考虑振动、噪音、强度等多因素,优化设计参数,提高减振降噪性能。
3.应用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原型平台,实现自卸车振动和噪音仿真模型的快速迭代和优化,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先进材料与工艺应用
1.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车架刚度,抑制振动传递。
2.利用隔音降噪材料,如阻尼材料、吸声材料等,在车身关键部位进行局部阻尼和吸声处理,降低振动和噪音源头。
3.优化焊接和装配工艺,采用低应力焊接技术,减小焊缝应力集中,避免振动和噪音的产生。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
减振系统优化
*悬架系统优化:研究悬架刚度、阻尼和行程等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优化悬架设计以提高减振性能。
*座椅减振优化:分析座椅结构和材料的振动特性,优化座椅垫填充物、靠背形状和支撑结构,提高座椅吸振能力,减少驾驶员疲劳。
噪声控制优化
*声源识别和定位:利用声压级测量、频率分析和声源定位技术,识别自卸车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声源,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阻尼材料优化:研究不同阻尼材料的吸声和隔声特性,选择吸声性能优异且阻燃性好的阻尼材料,优化阻尼层厚度和布置形式,提高噪声衰减效果。
*隔声结构优化:分析自卸车驾驶室的结构振动响应,优化隔声板的结构、材料和安装方式,提高隔声性能,降低驾驶室内噪声水平。
主动振动和噪声控制
*主动悬架系统:采用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时监测车辆振动,并通过主动控制悬架刚度和阻尼,主动抑制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主动噪声控制:在驾驶室或车身内安装扬声器,通过产生与噪声相反相位的声波,主动抵消噪声,降低噪声水平。
工程应用
*车辆测试与验证:在实际道路条件下对优化后的自卸车进行振动和噪声测试,验证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产品集成与应用:将优化技术集成到自卸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技术规范和工艺改进,确保优化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
*驾驶员反馈与评价:收集驾驶员对优化后的自卸车的振动和噪声体验反馈,评价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工程应用案例
*某汽车制造商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的投放要求与效果评估2篇
- 04版健身中心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度七源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许可合同
- 2024年度企业销售激励机制劳动合同
- 2024年度汽车销售退货政策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能医疗系统开发及部署合同
- 2024年度艺人经纪合同-影视行业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咨询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白酒生产原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甲乙双方关于纺织工厂建设的借款合同
- GB/T 15856.2-2002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 GB/T 12145-2016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 GB/T 10001.2-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 群落的结构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备课】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
-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设计 市赛一等奖
- 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教案
- 第三节词本义和引申义
- jgj t17-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
- 二年级下册音乐课件大海-花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