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2.答卷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相应的信息,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长臂猿 B.森林古猿 C.猕猴 D.大猩猩【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详解】A.长臂猿是灵长目一科动物的通称,因臂特别长而得名。虽然长臂猿与人类在生物分类上都属于灵长目,但它们并不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长臂猿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现代存在的物种,而不是一个祖先物种,A不符合题意。B.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符合题意。C.猕猴是猕猴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猕猴虽然也是灵长目的一员,但它们与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亲缘关系并不如森林古猿那么近。猕猴并不被视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C不符合题意。D.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也是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大猩猩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大猩猩是现代类人猿的一种,而不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母亲体内孕育胎儿的场所是下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详解】A.①代表的是卵巢,它是女性的性腺,主要负责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与孕育胎儿无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B.②代表的是输卵管,它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并结合成受精卵的地方,但并非孕育胎儿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C.③代表的是子宫,它是女性内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也是孕育胎儿的主要场所。在女性怀孕后,受精卵会在子宫内着床并发育成胎儿,直至分娩,C符合题意。D.④代表的是阴道,它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之一,是连接子宫和外界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地方,但并非孕育胎儿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故选C。3.进入青春期后会面临较多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错误的解决方式是()A.与父母同伴交流 B.参加文体活动 C.寻求心理咨询 D.沉迷网络游戏【答案】D【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健康的度过。【详解】A.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同伴、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A不符合题意。B.当我们出现心理矛盾时,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调解情绪,B不符合题意。C.当我们出现心理矛盾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调解情绪,C不符合题意。D.当我们出现心理矛盾时,且不可沉迷网络游戏,游戏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D符合题意。故选D。4.小明感冒的一周胃口不好,体重下降,他体内有机物被消耗最多的是()A.维生素 B.水 C.脂肪 D.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能够供给人体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详解】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人体所需的能量70%都来自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修复以及更新有重要作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维生素、水、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感冒胃口不好,体重明显下降,说明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来提供能量,只能启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因此,他体内有机物消耗最大的是脂肪,使体重明显下降。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小明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易拉罐可以有效地挡风,减少实验中能量散失B.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小于食物实际含有的能量C.可以通过设置重复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D.为便于测量准确,温度计应接触锥形瓶瓶底【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详解】A.在测定食物能量的实验中,我们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以减少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易拉罐可以有效地挡风,减少实验中由于空气流动而带走的热量,从而降低能量散失,使实验结果更准确,A正确。B.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水吸收的热量来估算食物所含的能量。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其他形式散失(如热传导等),因此水吸收的热量实际上会小于食物实际含有的能量,B正确。C.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通常会设置重复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验结果的实际情况,C正确。D.在测量水温时,温度计应该悬挂在水中,而不能接触锥形瓶的瓶底或瓶壁。因为瓶底和瓶壁的温度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水的实际温度存在差异。如果温度计接触瓶底或瓶壁,那么测量到的温度就可能不准确,D错误。故选D。6.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形态结构有()A.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B.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C.小肠内表面积大D.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有: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内有肠液、胆汁、胰液等多种消化液。【详解】A.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这一特点对于小肠的吸收功能至关重要。因为小肠的长度长,意味着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这一特点与吸收营养物质直接相关,A不符合题意。B.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这些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小分子物质,以便小肠进一步吸收。然而,这一过程主要是消化过程,而不是吸收过程,B符合题意。C.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这些结构都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内表面积的增大意味着小肠有更多的机会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接触,从而提高了吸收效率。因此,这一特点与吸收营养物质直接相关,C不符合题意。D.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一特点使得毛细血管壁非常薄,有利于血液中的物质与小肠绒毛内的营养物质进行交换。在吸收过程中,营养物质首先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然后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因此,毛细血管壁的这一特点与吸收营养物质直接相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7.如图是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B.②是胰脏,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只含有一种消化酶C.③是小肠,能直接吸收淀粉D.④是胆囊。储存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2)图中,①肝脏、②胰腺、③小肠、④胆囊。【详解】A.①肝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它有多种功能,其中之一就是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在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乳化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脂肪滴,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A正确。B.②胰脏,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器官。在外分泌方面,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等,这些酶分别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B错误。C.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虽然小肠能够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但小肠并不能直接吸收淀粉。淀粉需要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被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C错误。D.④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器官。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经过胆管进入胆囊储存。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但需要注意的是,胆汁中并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它主要是通过乳化作用来促进脂肪的消化,D错误。故选A。8.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乙试管加入唾液的量为2mLC.应将两支试管放到37℃温水中5~10分钟D.滴加碘液后,甲试管一定不变蓝【答案】D【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A.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故A正确。B.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变量唾液外其它条件都相同,1号试管内加入2ml清水,2号试管内加入唾液的量应该是2ml,故B正确。C.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应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故C正确。D.甲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滴加碘液后甲试管也有变蓝的可能,故D错误。故选D。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有一项检测项目为测定人体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结合日常所学完成下面小题(1)在尽力吸气过程中,膈肌和膈顶部位置分别处于什么状态()A.收缩上升 B.收缩下降 C.舒张上升 D.舒张下降(2)尽力呼气中的气体成分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答案】(1)B(2)C【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小问1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小问2详解】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在成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由于人体组织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会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但是,无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气体,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氮气,因为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且人体不吸收也不产生氮气。所以,在尽力呼气中,气体成分含量最多的仍然是氮气,C符合题意。故选C。10.“白肺”在临床上称为“急性肺损伤”,患者由于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下列有关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的频率比正常人低 B.肺通气和肺换气均受阻C.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偏低 D.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偏高【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A.患者表现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等症状,这通常意味着呼吸频率会比正常人高,因为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应对缺氧状态,A不符合题意。B.题目描述中提到患者的肺泡内充满了大量积液,这会导致肺泡无法有效扩张,从而影响肺通气(即空气进入和离开肺的过程)。同时,部分肺泡塌陷也会影响肺换气(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符合题意。C.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与白细胞相关的任何信息,白细胞含量偏低通常与免疫系统的问题相关,与患者的肺部症状无直接关联,C不符合题意。D.由于患者的肺泡内充满了积液,部分肺泡塌陷,导致肺通气和肺换气受阻,这会使得血液中获取的氧气量减少,而不是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某校开展“走进神秘的血液世界”活动,市中心血站的讲解员为同学们展示了人的血液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像(下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④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成熟的①具有细胞核,个体最大C.②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内含血红蛋白D.③的数量最多,具有止血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详解】A.④是血浆,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正确。B.①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C.②是白细胞,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C错误。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但红细胞才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D错误。故选A。12.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湿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有利于小鱼的呼吸B.实验时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缩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C.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静脉D.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不同的血管血流速度及方向有所不同。【详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B.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所用的是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B不符合题意。C.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动脉而不是静脉,C符合题意。D.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4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大量的AB型血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C.成分输血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D.对于贫血病人应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详解】A.在输血时,应坚持同型输血的原则。这是因为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会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进而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虽然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大量输入。大量输入异型血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A型血的人不能输入大量的AB型血,A错误。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这是为了保障医疗用血的安全和充足。无偿献血制度鼓励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这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的血液供应体系,B正确。C.成分输血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有选择地输入血液中的某一成分。这种输血方式可以提高输血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可以只输入红细胞;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输入血小板等,C正确。D.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是血液中负责运输氧气的主要成分,因此贫血患者往往会出现缺氧的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贫血病人应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这样可以直接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D正确。故选A。14.小明爷爷的血液检验报告单上显示其红细胞数目偏低,且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值。你认为小明爷爷除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外,还应多食用的是()A.含铁丰富的食物B.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C.含钙丰富的食物D.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答案】A【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详解】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形成贫血主要有三类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由于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来细胞或物质侵占等原因)、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失血。血红蛋白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症状,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动后易气急等。患了贫血症,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选A。15.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前,先用手从上臂内侧向静脉远心端推压,随即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在乳胶管结扎的下方静脉就会膨大,显出结状突起。这证明了静脉血管()A.位置较浅B.管腔大,血流慢C.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流D.血管内有瓣膜【答案】D【解析】【分析】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详解】A.虽然静脉通常位于较浅的位置,但题目中描述的现象并没有直接证明这一点,A不符合题意。B.虽然静脉的管腔相对较大,血流速度相对较慢,但题目中的现象并没有直接证明这一点,B不符合题意。C.这个选项描述的是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方向,但题目中的现象并没有直接证明这一点,C不符合题意。D.静脉中有瓣膜,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当护士用手推压静脉远心端并用乳胶管扎紧上臂时,由于瓣膜的作用,血液不能回流,导致静脉膨大并显出结状突起。这直接证明了静脉血管内有瓣膜,D符合题意。故选D。16.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做血液透析,主要是为了及时排出体内的()A.食物残渣 B.脂肪C.代谢废物 D.氨基酸【答案】C【解析】【分析】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肾脏后,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详解】A.血液透析并不直接涉及食物残渣的排出。食物残渣主要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与血液透析无直接关联,A不符合题意。B.如果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高脂血症,可能需要采用专用的清除脂肪的滤器来达到代谢脂肪的目的,脂肪分子量较大,无法透过透析膜,B不符合题意。C.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氮、尿酸、肌酐等。这些废物在体内积累会导致中毒症状,如尿毒症。血液透析通过人工制造的半透膜模拟肾脏的过滤过程,帮助移除这些代谢废物,从而缓解尿毒症症状,C符合题意。D.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分子量较大,无法透过透析膜。因此,血液透析不能直接清除氨基酸,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场所。如下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④③⑤构成的B.①和②内流的血液均为静脉血C.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D.③内出现少量葡萄糖属于正常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使大分子蛋白质与血细胞留在了血液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又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少量蛋白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没用的物质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A正确。B.肾小球的②出球小动脉和①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C.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C正确。D.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D正确。故选B。18.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B.损害呼吸系统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D.损害循环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详解】肺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损害呼吸系统,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9.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会引起尿液变红,是因为果肉中甜菜红素难以分解,会随着尿液排出,下列结构与含有甜菜红素的尿液排出无关的是()A.膀胱 B.输尿管 C.肾脏 D.肝脏【答案】D【解析】【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详解】A.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当尿液从肾脏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时,它会在膀胱中暂时储存。因此,含有甜菜红素的尿液会经过膀胱并最终被排出体外,A不符合题意。B.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负责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因此,含有甜菜红素的尿液也会通过输尿管,B不符合题意。C.肾脏是尿液生成的主要器官。在这里,血液经过过滤和重吸收等过程,形成尿液。甜菜红素虽然难以分解,但会随着尿液一起从肾脏排出,C不符合题意。D.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解毒、代谢和储存营养物质等。它并不直接参与尿液的生成或排出过程。尿液的生成和排出主要由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完成,D符合题意。故选D。20.王维诗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听到竹林喧声和看到莲叶纷披的感受器分别是()A.耳郭、巩膜 B.前庭、角膜 C.耳蜗、视网膜 D.鼓膜、晶状体【答案】C【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详解】A.耳郭是外耳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但它本身不是感受器,不参与声音的感知过程。巩膜是眼球壁的外层,呈白色,俗称“白眼珠”,主要起保护和支撑眼球的作用,也不是视觉的感受器,A不符合题意。B.前庭位于内耳,主要包含前庭器官,负责感知身体的运动和头部的位置变化,与听觉无直接关系。角膜是眼球壁的最外层,主要起保护和折射光线的作用,不是视觉的感受器,B不符合题意。C.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是听觉的感受器,能够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视网膜是眼球壁的内层,包含感光细胞,是视觉的感受器,能够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C符合题意。D.鼓膜是外耳和中耳之间的分隔,当声波传到鼓膜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但它本身不是感受器,只是传递振动的结构。晶状体是眼球的一部分,主要起调节焦距的作用,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它也不是视觉的感受器,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如图是某同学眼球中的成像情况,该同学眼睛是什么问题?应配带什么眼镜进行矫正?()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答案】B【解析】【分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矫正。【详解】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矫正,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22.如图表示人脑的结构,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①的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图中②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C.图中③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D.图中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2.图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详解】A.图中①的表面是大脑皮层是最高司令部,这里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B.图中②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正确。C.图中③脑干中有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C正确。D.脑(包括①大脑、②小脑和③脑干)和脊髓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D。23.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框架图中①、②、③对应关系相符合的是()A.①神经元②细胞体③突起 B.①血浆②血液③血细胞C.①无机盐②水③蛋白质 D.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包含②和③,②和③是并列关系。【详解】A.①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而突起则分为树突和轴突,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因此,细胞体(②)与突起(③)是神经元(①)的组成部分,这个选项与框架图中的关系相符合,A符合题意。B.②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其中,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不是血浆的组成部分,而是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B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属于有机物,而不是无机物,不符合图示关系,C不符合题意。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并列关系,不符合图示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当广播警报响起时,老师下达疏散口令,全体师生疏散到操场等开阔的地方,模拟紧急避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在逃生演练活动中,当同学们听到警报声,有的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紧张现象。这是以下哪种激素分泌增多的结果?()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25.师生能迅速避险需要机体的相互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警报声在学生的鼓膜处形成听觉B.听到口令,学生有序撤离,属于复杂反射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答案】24.D25.A【解析】【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24题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A错误。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B错误。C.胰岛散布于胰腺中,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C错误。D.当你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显得面红耳赤。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可见,题干所述现象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结果,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A.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可见,警报声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B.听到口令,学生有序撤离,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B正确。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C正确。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可见,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D正确。故选A。26.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细胞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详解】A、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A错误;B、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体温较高,心跳较快,B错误;C、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C正确;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及作用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7.如图的曲线表示血液流经器官后,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下列叙述中不能用该曲线表达的是()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B.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C.血液流经垂体时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D.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成分流经某器官时,含量增加了。【详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向肺毛细血管中扩散,因而流出的血液氧气含量会增多,A不符合题意。B、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排出尿液,尿素含量减少,B符合题意C、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所以血液流经垂体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就会进入血液,从而使的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D、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2023年9月,中国国际碳中和主题博览会在北京举办,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方式,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A.开尾气不达标的汽车上路 B.少使用一次性水杯C.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D.垃圾分类回收【答案】A【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了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详解】A.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尾气不达标的汽车更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减少碳排放,A符合题意。BCD.少使用一次性水杯、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都是节能减排、利于减少碳排放的良好行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9.“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郭沫若深情的诗句,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雨是工厂排放烟雾造成的,与汽车尾气无关B.人类活动只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不会破坏环境C.乱砍滥伐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D.环境污染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不会影响人类自身健康【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详解】A.机动车辆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它们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A错误。B.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等等都是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破坏;但是人类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环境,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B错误。C.乱砍滥伐会使得森林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很多生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而出现濒危现象,C正确。D.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因此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还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0.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在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时,可以为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用以代替和帮助患者自主呼吸(图一)。图二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回答问题。([]内填图中序号)(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______和肺组成。(2)如图一所示,呼吸机管道从口腔进入,经咽、喉一直到患者的[]______处。在吸气通路中细菌过滤器、控温器及湿化器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______、______和湿润。(3)呼吸机通过压力控制器周期性改变肺外气压,维持患者呼吸。当吸气压力控制器启动时,吸气通路内的气体压力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肺内压力,气体入肺。然后吸气压力控制器关闭,呼气压力控制器启动,改变气压,气体出肺,完成一次呼吸。(4)经过治疗,患者的肺泡壁弹性恢复正常。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等呼吸肌______(填“舒张”或“收缩”),使得胸腔容积______(填“扩大”或“缩小”),肺______(填“扩张”或“收缩”),气体进入肺,完成自主呼吸。(5)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后,如图二所示2处流出的血液与1处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______。【答案】(1)呼吸道(2)①.①气管②.清洁③.温暖(3)大于(4)①.收缩②.扩大③.扩张(5)血液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解析】【分析】图一中:①为气管,②为肺。图二中:1是肺动脉、2是肺静脉、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小问1详解】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引导、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进行气体交换。【小问2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呼吸机管道从口腔进入,经咽、喉一直到患者的①气管处,到达肺。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所以细菌过滤器、控温器及湿化器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小问3详解】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气压高)的地方向浓度低(气压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所以,结合题图可知,当吸气压力控制器启动时,吸气通路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肺内压力,气体入肺。【小问4详解】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扩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小问5详解】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a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b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2处流出的血液与1处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血液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31.“三减三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口号,也是民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基础。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为探究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利用果蝇做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制作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并设置甲组为普通培养基,乙组为高糖培养基,每组各3支试管;第二步,选取发育状况相似的果蝇幼虫120只,每支试管各放入20只;第三步,观察并记录各组雌雄果蝇平均寿命(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组别培养条件雌果蝇平均寿命(天)雄果蝇平均寿命(天)甲普通培养基44.7034.62乙高糖培养基29.0519.73(1)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不经消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2)设置甲组普通培养基是为了______。(3)实验中甲、乙两组均用3支试管进行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4)与甲组对照,高糖饮食使乙组雌果蝇平均寿命缩减了______天,比正常寿命减少了35.01%;雄果蝇平均寿命缩减了______天,比正常寿命减少了43.0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根据结论,请你给出健康生活的一条建议______。(5)小健学习了该实验后,引发了“高盐饮食也会影响健康”的思考,若要进一步验证他的想法,可将上述实验中乙组培养条件设置为______培养基,其它不变。【答案】(1)①.水②.无机盐③.维生素(2)形成对照(3)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的可靠性(4)①.15.65②.14.89③.高糖饮食会缩短果蝇的寿命④.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降低高糖饮食对健康的不良影响(5)高盐【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小问1详解】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它们不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不经消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问2详解】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通常需要设置对照组。本实验中,甲组作为普通培养基的对照组,其目的是为了与乙组(高糖培养基)形成对比,从而更准确地探究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小问3详解】实验中甲、乙两组均用3支试管进行重复实验,这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更加稳定和准确的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分析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小问4详解】根据实验结果,与甲组对照,高糖饮食使乙组雌果蝇平均寿命缩减了44.70−29.05=15.65天,比正常寿命减少了15.65÷44.70×100%≈35.01%;雄果蝇平均寿命缩减了34.62−19.73=14.89天,比正常寿命减少了14.89÷34.62×100%≈43.0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糖饮食会缩短果蝇的寿命。基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给出健康生活的一条建议: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降低高糖饮食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小问5详解】小健提出了“高盐饮食也会影响健康”的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可以将上述实验中乙组的培养条件设置为高盐培养基,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通过对比高盐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下果蝇的寿命等指标,我们可以探究高盐饮食对健康的具体影响。32.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健康的第一杀手,正威胁着我国3.3亿人的生命健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动脉硬化是一种动脉血管病变,一般先有脂肪等物质积聚在血管内壁,进而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狭窄。高血压、高血脂、遗传、肥胖等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资料二:冠状动脉是为心肌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硬化的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引发心绞痛,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心脏移植。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第三代人工心脏——“中国心”,它有望成为心脏衰竭患者的重要选择。(1)食物中脂肪经______、胰液和肠液三种消化液的消化后,最终在______处被吸收进入该处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流动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填心脏的腔室名称)。若长期高脂饮食,油脂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使血管管腔变窄,导致______缺血,从而引发心力衰竭。(2)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心脏主要由______组成,能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______把血液泵到全身。(3)安装“中国心”后,它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充足的动力,将含氧丰富的______血泵到主动脉,开始正常进行______循环。推测“中国心”最可能的安装位置是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4)请为自己所在的社区设计一则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宣传语:____________。【答案】(1)①.胆汁②.小肠③.右心房④.心肌细胞(2)①.肌肉组织②.舒张(3)①.动脉②.体③.左心室(4)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守护心血管健康(合理即可)【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血液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