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_第1页
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_第2页
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_第3页
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_第4页
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更多相关文档免费下载请登录:-中文word文档库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基于1981-2008年全国数据实证分析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ahref='/'>word文档</a>摘要:自古以来,犯罪现象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犯罪现象也随之增长,更多人开始重视犯罪的经济研究。本文分析我国的犯罪现状,根据1981年到2008年28年的全国性相关数据,主要分析并通过实证考察了收入水平差距、人民受教育程度、失业率、贫困率以及国家福利支出水平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对犯罪率有显著的负影响,收入差距、贫困率对犯罪率有正向影响,而失业率和福利支出水平的影响和以往结论有所不同。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在犯罪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实证分析结果,并给出减少犯罪发生的一些建议。关键词犯罪经济因素实证分析

Theanalysisoffactorsthatinfluencecrimerate:theempiricalanalysisonChinesetimeseriesdatafrom1981to2008AbstractSinceancienttimes,crimeisherealongwithpeople’slife.Sincethereformandopeningofourcountry,withtheChineseeconomicgrowthandourlifestandardimprove,thecrimephenomenonisalsoincreasing.Thisarticleuse28yearsnationaldatafrom1981to2008,analysistheinfluencesofincomegap,education,unemployedrate,poverty,welfareleveltocrime.Theresultshowsthatincomegapandpovertyhavepositiveeffect,educationhasnegativeeffect,buttheinfluencesofpovertyandwelfarearedifferentfromotherstudiesbefore.Atlast,consideringtheChinesenationalconditionsandtheresultsofempiricalanalysis,weexplaintheresultsandgivesomesuggestionstoreducecrimeoccurred.Keywords:crimeeconomicfactorsempiricalanalysis

目录影响犯罪率的一些经济因素的分析 1——基于1981-2008年全国数据实证分析 1引言 3一、文献综述 3二、中国犯罪现状分析 5三、模型与实证 6(一)模型设定 6(二)变量解释说明与数据来源 61、变量解释说明 62、数据来源 8(三)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81、单位根检验 82、回归结果 83、协整检验结果 94、回归结果分析 9四、建议 10附录: 11参考文献 11

引言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犯罪现象在似乎人们生活中、视野中出现的愈来愈频繁。新闻上报导着各类贪污受贿、经济诈骗、传销等经济犯罪,以及强奸、杀人等暴力性质的犯罪,中国每十万人的犯罪数也从1978年的55.65件,上升到1999年的181.87件,到2008年的370.36件。而最近几年来,各种大型的贪污受贿案件,云南边境贩毒猖獗,“天价逃费案”即:河南禹州一农民使用假军车,偷逃368万元过路费,被判无期徒刑。,酒后撞人致死逃逸等更是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在过去很长一段的研究历史中,犯罪学主要是思想家、法学家、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他们往往从伦理、宗教、心理、人类学的角度,把犯罪归因于生物遗传、人的心理因素等,并没有涉及经济因素(宋浩波,《犯罪经济学》,2002,第五页)。直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证,影响犯罪率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犯罪的根源。自此之后,经济因素对犯罪的影响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认可。那么,改革开放至今,即:河南禹州一农民使用假军车,偷逃368万元过路费,被判无期徒刑。一、文献综述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确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犯罪观。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提到,犯罪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产物,它和法律一样,都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出现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消亡而消亡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79页)。社会环境对犯罪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影响,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贫困、城市化、工业化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论证了经济因素是犯罪的决定因素。20世纪六十年代末,加里·贝克尔在《犯罪与惩罚》中首次将经济模型引入犯罪的理论中,提出了理性犯罪模型,推动了犯罪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他将犯罪者同样看做是一个“理性的人”,和参与投资的风险投资者一样,犯罪者在实施犯罪决策时,对犯罪的风险收益进行综合的考量,而犯罪行为则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一类。犯罪的成本包括三类:犯罪的直接成本,即犯罪所需的工具的花费、犯罪所需的时间等;犯罪的机会成本,主要是花费在犯罪上的时间所导致的工资损失,投资损失等合法收入的损失;由于犯罪所受到的惩罚的成本,包括判处的罚金,以及在服刑期间所损失的时间导致的合法收入的损失等。因此,当合法收入上升时,犯罪的行为减少;当被捕的可能性上升和刑罚加重时,犯罪的可能也会减少(罗伯特·C·盖尔,《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热点问题》,2007,257页)。因此,犯罪人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选择犯罪,而逮捕力度的加大和刑罚的加重可以威慑犯罪行为,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威慑理论。而之后的多年,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出了威慑理论的正确性与显著性。例如,Freeman(1999)指出,贫困、公共和私人资源的分配是影响犯罪率的重要因素。犯罪经济学注重对犯罪行为的激励效果,以市场互动的方式,使用成本收益模型去评估政策对减少犯罪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合法的劳动市场经验与收入,监禁逮捕和其他提高犯罪风险的因素等,的确影响了犯罪。近20年来,国外研究犯罪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和犯罪学家们,更加注重于犯罪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对具体的经济因素对犯罪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基本上,大部分的实证研究都承认,收入不平等是产生犯罪的重要原因。Doyle,Ahmed&Horn(1999)利用面板数据对劳动力市场和收入不平等对财产的影响做了研究,得出劳动力市场的有利条件对财产犯罪有显著的负影响,收入差距对犯罪没有重大影响,年轻男性人口比例对犯罪有着显著的正影响。Fajnzylber,Lederman&Loayza(2002)利用39个国家1965-1995不连续的5年平均水平的犯罪率数据,探讨了收入不平等与暴力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在国家内部,特别是国家之间,即使在控制了影响犯罪率的其他因素后,犯罪率和不平等是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有些研究还将区分了收入不平等对财产型犯罪和暴力犯罪的影响,如Kelly(2000)使用了美国各县市区的数据,研究了犯罪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平等对财产犯罪影响不大,而对暴力犯罪则有很大的影响。Demombynes&Ozler(2005)的研究也支持了经济理论中不平等对财产犯罪的正向影响,同时不平等导致了总体犯罪的增加。而Dahlberg&Gustavsson(2008)在此基础上又做出了创新,不使用总收入的不平等作为变量,而是区分了永久性和暂时性收入的不平等对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收入的不平等对犯罪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暂时性收入的不平等则影响微不足道。失业与劳动力市场对犯罪也有着重大影响。失业会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心理健康,产生犯罪的诱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合法收入水平的上升会减少犯罪。LeeandHoloviak(2006)使用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数据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条件对犯罪的影响,用Johansen的协整检验验证失业率与犯罪之间的长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高失业率的社会,尤其对年轻男性来说,犯罪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趋势。提供了失业率与犯罪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有力支持。Baharom&Habibullah(2008)使用了欧洲11个国家1993-200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了收入和失业率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支持了失业和收入水平对总体犯罪具有正向的影响,同时强势的国家政策也可以影响犯罪水平。Chen(2009)使用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了收入水平、失业对台湾的犯罪的长期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失业、收入水平和总体犯罪水平以及经济诈骗类犯罪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其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也有实证研究进行支持。例如,Kelly(2000)研究发现贫困率和警力对财产犯罪影响显著,对暴力犯罪则影响甚微。Cullen&Levitt(1996)利用了年度市级的面板数据,证明了犯罪率的上升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Buonanno(2006)使用了个人行为的动态两期模型,个人决定他们在教育、犯罪以及合法部门工作的时间分配。作者认为,教育使得人们具有更高的工资预期,增加了犯罪的机会成本,也使得社会更加“文明”,也使得人们从事犯罪的成本更加昂贵。因此教育减少犯罪。警力支出也被加入进计量模型中,Levitt(1997)使用了可定时的工具变量和州长的选举等变量来确定警力对犯罪的因果影响。由于警察部队人数增多大多集中在市长和州长的选举年,结果表明,警方的支出对暴力犯罪有很大的影响,而对财产犯罪影响较小。Vollaard&Hamed(2009)利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数据,分别采用官方记录的犯罪数和从调查得出的受害者数据作为犯罪数据,验证了警力对犯罪的负影响。中国国内对犯罪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才有所发展。如,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2005)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研究了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的影响。翟中东(2005)调查发现诱引犯罪增长的主要的直接拉动因素是财产性的外部因素,如绝对和相对贫困。谢旻荻,贾文(2006)使用2004年的省市数据研究发现,GDP水平、贫富差距和开放程度对犯罪率都有显著影响。黄少安、陈屹立(2007)利用1978-2005年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教育、贫困、失业、收入差距对犯罪率的影响。陈春良、易君健(2008)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相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田鹤城、万广华、霍学喜(2009)利用省市面板数据研究了区域经济差距、经济增产、流动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犯罪的影响。李殊琦、柳庆刚(2009)则加入了警力支出和福利水平,用2003-2007年省市面板数据得出收入差距与犯罪正相关,失业率影响不显著,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犯罪率产生反向影响。史晋川、吴兴杰(2010)分析表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来源地类型和结构与刑事犯罪显著相关等等。在我国,将犯罪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有待于继续发展。本文采用1981年到2008年的全国性数据,观察城乡收入差距、受教育程度、福利支出水平、贫困率、失业率对犯罪的影响。同时,由于一些文章指出,在这段期间,全国有一些针对违法犯罪的严打活动,可能会对犯罪产生影响。为此我们会在文章中考虑并分析是否将严打作为虚拟变量加入实证模型。二、中国犯罪现状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会议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从此,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而经济体制也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我国GDP水平从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02853.4亿元;人均GDP也从1978年381元到2008年的22698元。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犯罪现象也逐渐攀升。下图显示了我国1981年到2008年目前的每十万人犯罪数情况:数据来源:犯罪数来自《中国法律年鉴》和《中国检察年鉴》2009年以前至今,人口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犯罪的总体趋势是逐渐上升的,每十万人的犯罪数从1981年的90.54件,上升到2008年的370.36件。我国犯罪率在八十年代相对平稳,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明显上涨,之后又逐渐下降趋于稳定,但到二十一世纪初,出现显著加速提高,每十万人犯罪数超过350起,之后较为稳定。那么,在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从我国经济国情方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犯罪率上升如此之多的情况呢?在1978年以前,中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居民的衣食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发放,人们之间生活水平基本平均,相互之间不会造成心理不平衡;商品流通等大部分由国家控制,员工工作由国家分配,农民在公社中共同劳动,财产由全国人们和集体共同所有,国家是经济的唯一主体,因此犯罪现象很少出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私有制经济开始出现,商品流通形成。首先,由于市场经济是以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为前提,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了人们“驱利”心理和拜金主义的出现,一些人为了追逐短时间内得到大量财富,会导致抢劫、偷窃、假冒、盗版等犯罪的产生。再者,在市场经济初期,一些人通过个体经济方式,积累了一笔财富,随着逐渐的投资和扩展,更多的人通过经商等方式赚的了更多财富,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由改革开放前得0.16到十年前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一直在0.4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和相对缓慢,城乡二元结构化与各种福利保障水平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差异也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各类收入差异的不平等导致了生活水平的差距显著,这会造成低收入群体对社会的不满,而且饥寒交迫也使得一些人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进而引发犯罪。此外,由于收入的不平等性,穷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犯罪的机会成本也比较小,更容易诱发犯罪现象的产生。而与此同时,富人收入多,也容易使得他们将自己的财产投入非法但高利润的行业中,例如贩毒,或者用于行贿、赌博等,导致更多财产性犯罪的产生。犯罪的上升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所出现的一个问题,它是一种负面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首先,暴力性犯罪会影响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类犯罪的多发会使得人们对社会现状产生误解和消极心理。其次,财产性犯罪往往涉及政府官员贪赃受贿,使得国家政府不再清廉,百姓对政府丧失信心,甚至危言耸听,误以为一国都是“贪官污吏”。再者,犯罪的多发使得国家不得不将更多的财政预算用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增加了政府治理和预防犯罪的成本。最后,犯罪的出现增多容易导致犯罪团伙的形成和壮大,形成所谓的黑社会。对一国来说,黑社会对政府、经济等各种领域逐渐渗透,将会逐渐侵蚀国家政治阶层和经济,不利于长远发展。三、模型与实证(一)模型设定文献综述中已经提到,大量的实证研究都研究了一些影响犯罪的经济因素。既然中国近几十年犯罪现象不容乐观,且犯罪危害巨大,那么本文希望能从统计数据中,验证一些能够影响犯罪率的宏观因素。由于影响犯罪的经济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些不可量化的因素存在,且有些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只选取了一些变量加入实证模型。考虑到在1981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存在着严打关于严打的具体年份以及加入各个变量原因,在变量解释说明和实证结果分析中已经表述。,我们选择一个加入了严打作为虚拟变量的模型和一个不加入严打的模型,根据计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加入该变量。如下:(模型参考自:黄少安、陈屹立(2007),李殊琦、柳庆刚(2009)。关于严打的具体年份以及加入各个变量原因,在变量解释说明和实证结果分析中已经表述。(1)(2)其中,t表示年份(1981-2008),crime代表的犯罪率,,education表示受教育程度(此处为初中生毕业率),unemp代表失业率,incomegap表示城乡收入差距,welfare是国家福利支出水平,ncpoor是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D则为严打的虚拟变量。(二)变量解释说明与数据来源1、变量解释说明犯罪率。根据已有文献,我国犯罪的统计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统计数据。此前的研究曾表明,我国犯罪记载的数据也许不足实际发生的一半,(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2005)而刑事案件登记失实的情况较少,因此采用刑事犯罪数据。遵循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刑事犯罪立案总数应为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和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立案数之和(黄少安、陈屹立,2007),本文依旧采用该数据作为刑事立案总数,再除以当年人口总数,得出每十万人的犯罪发生数。初中生毕业率。一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反应国民的素质,当素质提升时,对犯罪的认识会加深,因此减少犯罪行为。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尤其是近几年大力推行,免除了义务教育的学费,甚至有将义务教育推进高中教育的想法。在此,我们选用初中生毕业率(也即升学率)作为受教育程度的指标。首先,它可以反映包括大量农村初中毕业人口在内的全国人民教育程度;其次,小学和初中教育的九年,是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初中毕业的人群也往往有比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失业率。当一个人失业时,夸张点说,会产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等现象,收入的降低就成为了必然,这就使得犯罪的机会成本下降,诱发犯罪的产生。而长期的失业也会导致人的心理问题,愤世嫉俗,仇恨富者,也容易诱发犯罪。我国公布的数据仅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于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数据,我们只能使用该数据作为失业率水平的标准。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与犯罪密切相关。收入差距的扩大,使人民越加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平性,产生逆反心理,不满情绪滋生;收入差距的拉大,也使得低收入群体的相对收入降低,即犯罪的相对机会成本减少,也容易铤而走险。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作为收入差异的衡量。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基尼系数的争议很多,我国官方并不公布具体的基尼系数,大多文献中都由作者自行计算得出,算法不一,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尚且不能完全确定。在此情况下,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中国农村人口比例从1981年的79.8%到现今的54.3%,包含了全国大半部分人口数。在之前的实证文章中,曾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可以解释我国收入差距的75%(李殊琦等,2009)。结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情况,我们使用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我国收入差距的衡量是合理的。下图计算数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近些年不断增大: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2到2009年各期。福利支出水平。很多的犯罪预防理论都指出,国家的福利支出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国家对人民的福利支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对人民民生的关注程度,对于急需救济或者帮助的人群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对社会安定有着一定影响,对犯罪率产生负效应。一方面,社会福利为老人和儿童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减少了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福利对失业、灾难,医疗等方面的补助,缓解了社会和人民的生存压力。由于我国全面社会保障开展较晚,本文采用我国抚恤与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作为福利支出水平的变量,该项支出包括抚恤支出、救灾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失业补助、离退休费等项目。贫困率。贫困,会导致人心理的扭曲,在与其他人的对比中,更会产生不平衡感,对现状的不满,诱发了犯罪的产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在出现意外疾病、事故等情况下,由于贫困无法凑出足够的金钱,只好选择铤而走险的方式,通过犯罪来获得。我国只公布农村贫困人口,而不公布城市贫困人口,在没有数据来源的情况下,我们只好选择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作为贫困率的数据。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村贫困人口数由最初的2亿5千万人减少至目前的一千多万。严打。在这期间,我国在1983年,1996年,2001年,2004年进行了严打工作,预计其对当年和下一年的犯罪率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1983、1984、1996、1997、2001、2002、2004、2005年份取值为“1”,其余年份取值为“0”。2、数据来源犯罪率数据来自《中国法律年鉴》和《中国检察年鉴》2009年版和之前的各期。全国人口数,初中生毕业率,失业率均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来自《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9年,福利支出水平来自《中国财政年鉴》2009年及之前各期。(三)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1、单位根检验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全国的时间序列的数据,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因此要求所有变量都是平稳的,或者各个不平稳的变量都是同阶单整,且存在协整关系。所以,我们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对不平稳变量再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使用SIC准则,计量软件使用EViews7.0。结果如下:表3-2单位根检验水平一阶差分变量t-StatisticProb.t-StatisticProb.lnincomegap-1.3853130.5737-3.9017850.0064lneducation0.9175340.9942-3.7402550.0094lnunemp-0.8483320.7887-3.7215080.0115lnncpoor1.5915140.9991-6.2327660.0000lnwelfare-0.3729940.9005-3.94310.0058D-3.7115370.0097可以看出,除了严打以外,其他变量的水平值都是非平稳的,存在单位根。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除去失业率lnunemp在5%显著性水平上平稳外,其他个变量都是在1%显著性水平下平稳的。因此认为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变量。关于协整的检验,我们使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来进行,即先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再对回归的残差做单位根检验,若残差平稳,则说明各不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不存在伪回归问题。2、回归结果表3-3回归结果解释变量犯罪率lncrime方程一方程二城乡收入差距lnincomegap0.919*(1.884)0.9314*(1.811)初中生升学率lneducation-5.6706***(-6.236)-5.682***(-6.0625)失业率lnunemp-0.3959***(-1.67)-0.888***(-3.471)农村贫困率lnncpoor0.6233**(2.226)0.6299**(-0.8293)福利支出水平lnwelfare1.922***(5.628)1.927***(5.459)严打D0.00778(0.102)常数C16.857***(6.91325)16.858***(6.696)R-squared0.9420.942AdjustedR-squared0.9290.926

Durbin-Watsonstat1.5201.509F-statistic71.808(0.0000)57.15(0.0000)观察值数t=28注:解释变量后的括号内为t检验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F-statistic后的括号内为P值。尽管两个方程的拟合程度都很好,达到了90%,但是在加入了严打的虚拟变量D之后,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P值减少,此外严打的变量极其不显著,P值大于90%,因此,我们应该去除该解释变量,使用模型一作为我们的回归方程。此外,方程一和二的D-W值都落在了无法判定的区域,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即序列自相关L-M检验,发现,两个方程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都不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3、协整检验结果由上述的分析,我们得出用方程一作为回归方程的结论,即不再方程中加入严打的因素。我们提取了方程一的回归残差的时间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3-4残差的单位根检验残差t-StatisticProb.方程一-4.39060.0020方程二-4.36780.0021由此显示,方程的残差都在1%的显著性性水平下水平平稳,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不是伪回归。4、回归结果分析根据表3-3所列的方程一的结果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初中生升学率都非常显著,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是非常显著,但与之前的实证结果相符。失业率、福利支出水平与我们之前所预测的符号有所相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1%,犯罪率就上升0.919%,从理论上说,收入的不平等导致了生活水平的差距显著,这会造成穷人对社会的不满,而且饥寒交迫也使得一些人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进而引发犯罪。此外,由于收入的不平等性,穷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犯罪的机会成本也比较小,更容易诱发犯罪现象的产生。而与此同时,富人收入多,也容易使得他们将自己的财产投入非法但高利润的行业中,例如贩毒,或者用于行贿、赌博等,导致更多财产性犯罪的产生。由于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完全代替收入的不公平性,所以并没有非常显著。关于初中生升学率。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在一部分的犯罪案例中,很多人因为不懂法、不知法,懵懂的犯下了罪行。小学和初中的教育对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人做人,遵纪守法。同时,教育也可以使社会更加文明,社会风气更加开化,减少犯罪的发生。再者,教育使得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会提高犯罪的机会成本,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往往倾向于犯罪降低。虽然,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可能促使高科技犯罪的高发,但是实证结果表明,初中生升学率能够有效减少犯罪,升学率每上升1%,犯罪率就减少5.67%。关于失业率。实证结果表明,失业率对犯罪率影响为负,很让人吃惊,与以往的实证结果并不相同。这可能是由于使用的统计数据只有城镇登记失业率,从数据看来,并没有显示出特别大的波动性,基本比较持平。不仅有着很多没有登记的失业人口,同时还有一部分暂时性失业之后又找到工作的人没有计算在内。再者,还有很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劳动力的失业率没有记录。总而言之,文中所使用的失业率并没有反应真实的失业率情况,因此没有得到预计的结果,甚至出现负向影响。关于贫困率。回归结果说明,贫困率每上升1%,犯罪率上升0.623%。作者认为:由于本文使用的数据是农村贫困发生率,即农村贫困人口除以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并没有统计城市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据不能反映中国人民的全部贫困发生的真实情况,也许加入城市贫困人口数,结果会更加明显。而在农村的人口由于大部分生活水平都不算很高,即使有些人处于贫困线之下,但是周围环境的对比不够强烈,并不容易诱发犯罪心理的产生。此外,中国农村人民性情还是很淳朴的,再随着教育的普及,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高,对法律理解加深,也减少了犯罪率的发生。因此,单纯使用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所得出的结果,也许略有不足。关于福利支出水平。福利支出水平一方面可以救济生活困难的人群,缓解生活压力,减少这些人群犯罪的产生;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福利保障水平目前并不完善,加之这部分支出不一定能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有可能中间存在贪污、滥用职权、挪用的现象,使之不能真正缓解犯罪倾向的发生。在加上由于目前城镇福利水平远大于农村,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激发更多的矛盾。此外,福利支出可能使得一些人好逸恶劳,不去工作而白白拿着社会救济,而真正的时间却用于消极度日,甚至歪门邪道、结党上,最后误入歧途。因此,当前福利支出水平的实证结果有可能并不能减少犯罪的产生。最后,关于严打。结果显示,严打的效果应该被拒绝加入模型。初看起来似乎不可相信,但是从实际上来说,我国1983年之前的严打都是全国性质的,而在1983年之后到2008年就几乎没有全国性范围的严打出现,基本都是以地区为单位的,不能影响大范围的犯罪发生。因此在1981-2008年阶段,利用全国性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不能反应严打行为的真实效果。四、建议针对我们得出的实证分析结果,以及前人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一些经济方面的建议来减少犯罪的产生。首先,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继续关注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税收。减少农民内部,国家内部,城乡之间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加快农村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创新,帮助农民实行规模化生产,减少农村劳动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问题,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也有助于增加社会的稳定系数,降低犯罪。其次,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将义务教育向高中推进,开始逐渐采取行动减免高中,甚至于大学的学费,提高助学金的提供力度。使得更多的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会因为缺钱而早早出去工作。这有助于从少年、青年开始,提高这些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使得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和开化,这对于减少犯罪的作用非常显著。再次,尽管我们所做的结果没有很好的显示犯罪率与失业率、贫困率的关系。但是大多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支持了它们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实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增加对失业人口的补助,并鼓励和提供其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予以考察和访问,发现其贫困的原因,适时给予帮助,使得其早日摆脱贫困。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对犯罪率减少有一定的作用。最后,在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加快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完善,主要涉及农村和流动人口。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群体范围,增设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服务设施、机构。落实政治监督,使得这部分财政支出可以最大程度的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缓解其生活压力。对接收社会补助的人群进行定期的考核,支持和帮助有能力的人群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发现不符合情况,蒙混过日的,取消对其救济。这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犯罪的减少。附录:由于国家1989年调整了立案不实的现象,使得刑事案件数大幅增加,且1983年有一次全国性严打,因此本文使用了黄少安、陈屹立(2007)相同的办法,对1986-1988年的犯罪率进行了调整,具体见黄少安、陈屹立(2007)所写的《宏观因素与犯罪率——基于1978-2005年的实证研究》一文。农村绝对贫困数据缺少1993、1996年数据,由前后两年的数据平均值估算。由于财政项目的改变,2007、2008国家社会福利与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5年、2006年该数据的增长率估算得出。参考文献陈春良、易君健,2009:《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济研究》,《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郭东,2006:《犯罪的宏观经济原因分析》,《刑事法评论》第21卷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2005:《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6期黄少安、陈屹立,2007:《宏观因素与犯罪率——基于1978-2005年的实证研究》,2007年经济年会罗伯特·C·盖尔,2007:《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热点问题》,中译本,武汉大学出版社靳高风、张庆斌,2002:《经济犯罪的经济分析》,《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第16卷第1期李殊琦、柳庆刚,2009:《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及失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基于2003~2007年我国省级数据的面板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史晋川、吴兴杰,2009:《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宋浩波,2002:《犯罪经济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田鹤城、万广华、霍学喜,2009:《区域经济差异与犯罪率的统计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29卷第2期谢旻荻、贾文,2006:《经济因素对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翟中东,2005:《地位、途径与治理:当代中国社会引发犯罪的经济因素分析》,《法学评论(双月刊)》2005年第2期A.H.BaharomandMuzafarShahHabibullah,2008,“Iscrimecointegratedwithincomeandunemployment?:ApaneldataanalysisonselectedEuropeancountries”,MPRAPaperfromUniversityLibraryofMunich,GermanyBenVollaardandJ.Hamed,2009,“TheEffectofPoliceonRecordedCrimevs.TheEffectofPoliceonVictimisationofCrime.EvidenceforEnglandandWales”,DiscussionPaperfromTilburgUniversity,TilburgLawandEconomicCenterChen,Shyh-Wei,2009,“Investigatingcausalityamongunemployment,incomeandcrimeinTaiwan:evidencefromtheboundstestapproach”,JournalofChineseEconomicandBusinessStudies,vol.7,issue1,pages115-125DanielY.LeeandStephenJ.Holoviak,2006,“Unemploymentandcrime:anempirica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