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第五大题论述题库2025珍藏版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第五大题论述题库2025珍藏版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第五大题论述题库2025珍藏版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第五大题论述题库2025珍藏版_第4页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第五大题论述题库2025珍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国家开放大学行管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题库第五大题、论述题题库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8月21日,更新至2024年7月试题;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期末纸质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员期末纸质考试。国务院有哪些行政方式?其内容如何?答:第一,参与立法;第二,行政立法;第三,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第四,直接命令;第五,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第六,审计和行政监察;第七,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第八,专项拨款;第九,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第十,垂直管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认识。答: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论述检察院的立案范围。答:除办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案件外,检察院还可以直接立案办理某些案件。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第一,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包括:贪污案;挪用公款案;受贿案;单位受贿案;行贿案;对单位行贿案;介绍贿赂案;单位行贿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隐瞒境外存款案;私分国有资产案;私分罚没财物案。第二,渎职犯罪案件,包括: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案;等等。第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刑讯逼供案;暴力取证案;虐待被监管人案;报复陷害案;破坏选举案。第四,特别决定侦察的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检察院决定,可以由检索院立案侦查。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向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试论国务院的行政方式。答题要点:(1)参与立法;(2)行政立法;(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预决算;(4)直接命令;(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6)审计和督查;(7)宏观调控;(8)专项转移支付;(9)设立派出机构;(10)垂直管理。答:目前,国务院主要使用的行政方式有:参与立法、行政立法、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预决算、直接命令、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审计和督查、宏观调控、专项转移支付、设立派出机构,以及垂直管理。一、参与立法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尽管国务院原则上并不享有立法权,但国务院在法律上可以通过立法提案权、接受委托立法和特定的司法裁决权而在事实上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国务院参与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务院享有法律案的提出权。国务院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国务院可以先向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由常委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国务院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实际上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订的法律中,不仅有不少法律是国务院提出的,还有大量的法律是国务院会同全国人大有关机构协商后提出草案以国务院的名义向立法机关提出的。第二,国务院享有委托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所享有的立法权范围内的立决事项《除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国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外),有权作出是否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部分事项制定行政法规的决审。事实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委托的立法事项极其广泛,包活:国家主权事项:各级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济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胖众自治制度: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小经济制度以及财政、说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必须由个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事项。第三,国务院有权要求立法机关对有关立法进行解释。《立法法》规定:当出现有之法律条文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或当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依据的情况时,国务院、中央不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合国人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国务院对立法权的分享。第四,国务院有权裁决某些法律问题。《立法法》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闻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企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也就是说当某些法规与国务院规章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冲突当事者一方的上级部门国务院有权裁决或部分裁决冲突。二、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宪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均属于行政立法。《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意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以上规定表明,国务院的行政立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务院制定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另一类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在实际的行政立法活动中、行政法规通常以“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名称出现。“条例”一般指国务院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的全面、系统的规定,且只可以用于指称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和“办法”可同时用于指称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国务院行政法规性质的“规定”和“办法”一般指国院对某一方面工作的某些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规定,规章性质的“规定”和“办法”一般为国务院具体部门就特定问题所拟定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一般用于指称国务院所属部门为执行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制定的具体政策措施。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权威性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发布的、且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对所有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主要调整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常运行。由于行政法规具有较高的法律等级和效力,只有立法机关才有权撤销行政法规,其他任何国家机关无权与之对抗或撤销,这实际上强化了国务院在立法和司法体系中的地位,更保护了国务院强大的行政地位。从行政立法的角度看,不仅国务院自身在全国行政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目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行政地位相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体现了较强的国务院部门优先的色彩。《立法法》虽然规定了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但《立法法》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法律对争议情况下裁决权归属的这种规定,也明显有利于行政规章,特别是在实际上国务院与立法机关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立法协商和合作关系的条件下,国务院行政规章优先于地方性法规的趋向更加明显。显然这也会极大地强化国务院在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关系中的优势地位。从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程序上看,行政法规的制定基本上是在国务院内部完成的,且总体上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与和起草的,显然这对于国务院行政能力的强化更具有重要作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可以向国务院报请立项,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评估论证,纳人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起草,也可以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相关部门起草;涉及几个部门共同职责需要相关部门共同起草的,相关部门应就草案制定达成一致意见后,向国务院联合报送行政法规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将行政法规送审稿或行政法规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发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组织和专家等征求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反馈书面意见。国务院法制机构在与起草部门协商后,结合征求所得意见,对行政法规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行政法规草案及对草案的说明文档,由国务院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提出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建议。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由国务院审批。对调整范围单一、各方面意见一致或者依据法律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规草案,可以采取传批方式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直接提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机构根据国务院对行政法规草案的审议意见,对行政法规草案进行再次修改,最终形成草案修改稿。草案修改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予以公布施行。行政法规在公布后的3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行政法规制定程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政立法在国务院行政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务院行政权力的重要性。三、编制、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预决算编制、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预决算是行政机关全面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方式的规划和安排,具有指导国家各方面工作和发展方向的作用。规划分5年或10、20年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国家通过不同时效长度的规划,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设立基本的目标、路径和具体内容。中长期规划一般由中共中央以中央全会建议的形式提出,由国务院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规划纲要,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全国人大经审议形成、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是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编制预算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的依据。因此,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编制和执行国家预算也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简称《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简称《预算法实施条例》)2的规定: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国务院核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可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决算草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编制决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此外,国务院审计部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四、直接命令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日常的行政常常表现为制定和发布大量的行政措施和命令,从一般情况看最直接接受国务院领导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但宪法同时又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因此国务院不仅可以直接命令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可以直接命令任何一级地方政府,而无须通过该级政府的上一级政府。五、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及时地掌握信息和情报是国务院行政的必要手段之一。国务院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是通过国家统计局及其设在全国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其二是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所作的报告。(一)国家统计局及其设在全国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组织管理全国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研究提出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统一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的社会经济调查,汇总、整理全国的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建立健全和管理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国家统计数据库体系。国家统计局除具有统计信息的行政管理职能外,还通过设立在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直接收集和掌据统计信息。(二)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所作的报告国务院收集信息的第二种途径是要求地方政府对地方重大事务必须及时报告。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12月14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D和2014年6月23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对发生在本地区、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重大灾情和疫情及其他紧急重大事件,各地区各部门在及时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必须尽快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务院;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对向国务院报送紧急重大信息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建立紧急重大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各地区、各部门向国务院报送紧急重大信息的情况,对做得好的地区或部门予以表扬;对迟报、漏报、瞒报紧急重大信息的地区或部门予以批评;对因迟报、漏报、瞒报信息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六、审计和督查国务院设立直属于总理领导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行政机构的审计。国家审计署对各级政府的审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地方审计机关要执行审计署作出的审计工作决定和颁发的审计规章,如遇有地方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指示、决定与审计署的决定、规章相违背时,地方审计机关应按审计署的规定执行;审计署制订的审计工作计划,组织的全国性行业审计、专项审计,交办、委托的审计任务,地方审计机关要认真办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的审计工作情况、查出的重要违纪问题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应及时向审计署报告和提供;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不适当的审计结论、处理决定,审计署有权纠正;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中,对涉及中央财政收支的审计项目和办理审计署委托的审计项目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处理决定须报审计署备案,重大的须报经审计署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局长、副局长的任免、调动和纪律处分,应事前征得审计署同意。在审计业务方面,审计署负责审计的范围包括省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受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审计决定的复议申请;与省级政府共同领导省级审计机关,协同办理省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事项;管理派驻地方的审计特派员办事处;配合稽查特派员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组织对其他国有企业和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除对地方审计机关有领导权力外,审计署还在国务院部委建立30个派出审计局和18个地方审计特派员办事处,建立了另一个直属于国家审计署的、专门负责执行对部委和地方及其官员的审计系统,地方审计特派员根据审计署的授权,进行审计监督,直接对审计署负责。审计特派员由审计署任命局级干部担任。在特派员领导下设立办事处,办理审计方面的具体工作。督查是国务院对国务院部委和省级地方政府开展的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落实”,打通国务院决策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承诺的一种工作方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督促检查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环节。督促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好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抓好政府会议决定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抓好政府领导同志批示和交办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督查工作的手段主要有限期报告、调查复核、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督查调研等。地方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办公厅制订督促检查工作计划,督促检查机构负责督促检查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七、宏观调控国务院可以运用财政、货币、金融、计划、市场、法律、法规、政策、奖惩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八、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无偿给予地方政府,由接受转移支付的政府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的预算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实现宏观政策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专项转移支付分为委托类、共担类、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五类。委托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中央事权,中央委托地方实施而相应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共担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中央将应分担部分委托地方实施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引导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地方事权,中央为鼓励和引导地方按照中央的政策意图办理事务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救济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地方事权,中央为帮助地方应对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增支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应急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地方事权,中央为帮助地方应对和处理影响区域大、影响面广的突发事件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设立,由中央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申请,由财政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或由财政部直接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批准。专项转移支付之所以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主要表现在:专项转移支付所依据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法规和行政意图,直接反映了中央政府的行政目的:专项转移支付是国务院实施宏观政策导向,进行行业、部门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务院通过设立专项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引导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政府政策目标确定支出方向,保证重点资金投入。从管理上看,专项转移支付也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工具。财政部是专项转移支付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拟定专项转移支付总体管理制度,制定或者会同中央主管部门制定具体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管理办法;审核专项转移支付设立、调整事项;组织实施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及执行;组织开展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开展专项转移支付有关预算监管工作。中央主管部门协同财政部制定具体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管理办法;协同财政部具体管理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并做好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绩效管理工作。九、设立派出机构设立派出机构是国务院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重要手段,一般运用在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领域。目前主要的派出机构有:财政部设立的各地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上海总部、北京营业管理部、重庆营业管理部及地方分行、支行,商务部设立的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生态环境部设立的地区督察局、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自然资源部设立的地区督察局、地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的地方分局(外汇管理部)及中心支局、支局,海关总臀设立的地方分臀、特派员办事处、直属海关,国家能源局设立的区城监管局、省级监管办公室,国家铁路局没立的地区监管局和督察室,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的地方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的地方证监局、上海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中国民用航空局设立的地区管理局等。十、垂直管理而直管理是指国务院在地方设置直接管理的部门,成对地方政府部门实行一定强度的领导和指导。根据国务院对部门进行领导和管理的强度的不同,乖直管理可以分为不同的实现形式。领导和管理力度最大的是统一领导、而直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是指设置在地方的部门是由国务院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气象局等。强度较弱的币直管理方式是“双重领导”。“双重领导”体制是指国务院部门或有权决定、影响地方部门领导人的任免,或有权领导这些部门的业务工作。目前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部门主要有:国家税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对全国国税系统实行乖直管理,协同省级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局长任免提出意见),国家矿山安企监察部门(实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矿山安企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统计部门(国家统计局协助地方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局长和副局长)等。垂直管理意味着国务院及其相应的部门对地方相关事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权力和能力,能够在国务院部门和地方部门间建立其直接的领导,对国务院强化其领导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试论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答:(一)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它反映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反映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反映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的关系,反映党的中央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群众的关系。”从抽象的意义上说,民主集中制意义上的“民主”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优越的民主基础,不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而且无产阶级政党所开创的“对大多数居民即对被剥削劳动者的民主”也是史无前例的。在具体的操作意义上,民主又是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相区别的,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不是绝对民主,也绝不意味着党内的无政府主义正确的“民主”应当是:在党的领导机关与普通党员的关系方面,“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在工作作风方面,“党的领导机关与上级组织,对党员与下级组织,则应更多地注意执行党的民主原则,注意多讨论,多开会议与服从多数的意见”。(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章》规定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试论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答: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还表现在国家机关内部关系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体制,强调民主;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更强调集中,追求效率。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每个民族在全国人大中都有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的人大中也要有该民族的代表。全国人大设民族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民族事务方面立法或者作出决定;国务院设民族事务委员会作为管理全国民族事务的机关。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有一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设立了民族乡。《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在诉讼过程中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簇语言文字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①国家机关的组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②国家机关的职权由法律规定。③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程序由法律规定。4.责任制原则:责任制,是指我国的每一个国家机关行使职权,都要承担责任。责任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的表现方式有两种:①集体责任制或集体负责制。②个人负责制。5.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一切立法和决策活动都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最高利益出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②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开辟各种途径,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④倾听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6.精简、效率和反腐倡廉原则:①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②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③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④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⑤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和罢免,在录用、提拔干部时采取德才兼备的标准,对腐败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坚决清除出国家机关。7.坚持党对国家机关领导的原则: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是通过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来实现的。①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②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③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试论我国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答题要点:(1)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2)审判平等;(3)公开审判;(4)合议制度;(5)人民陪审员制度;(6)两审终审制度;(7)死刑复核制度;(8)辩护制度;(9)诉讼代理制度;(10)司法救助制度;(11)司法调解制度;(12)回避制度;(13)对审判的监督制度。答:1.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2.审判平等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公开审判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依法公开、及时公开的原则。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其他的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对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预先公告,允许公民和新闻媒体记者旁听审理过程。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审判,在法定时限内快速完整地公开与保护当事人权利有关的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各重要环节的有效信息。4.合议制度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度。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1人独任审理。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1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5.人民陪审员制度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审理社会影响较大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案件,以及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的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与合议庭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并共同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6.两审终审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判决和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都是终审判决和裁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7.死刑复核制度死刑复核制度是独立于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以外的、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重要制度。死刑除了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于2007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4次会议通过,该决定有利于严格掌握和统一死刑适用的标准、统一死刑案件的证据标准,严格规范死刑复核程序,确保死刑案件的慎重与公正。从2006年下半年起,所有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8.辩护制度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辩护人。辩护人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9.诉讼代理制度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1人代为诉讼。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以当事人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实现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0.司法救助制度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实行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救助制度,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11.司法调解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根据自愿、合法、民主的要求,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采取调解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解决民事权益的争议。12.回避制度案件当事人如果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如果是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或者认为自己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的,必须回避。13.对审判的监督制度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案件认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有违法情况时,可以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或者通知人民检察院纠正。试论我国干部管理的主要制度。答:(1)党管干部党管干部原则,即只有中央及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才拥有处理干部管理及其相关事务的权力,这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通过党管干部,党得以向各级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各界推荐或安排中国共产党干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并通过这些干部形成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的领导。(2)干部录用干部录用,即按照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式吸纳干部的制度。干部录用的渠道主要有考试录用,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录用,从企事业、工厂和农村吸收,培训录用等。(3)干部任用干部任用制度,即用人单位根据一定的条件与标准,遵循特定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式,合理使用工作人员的制度。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方式主要包括:考任、选任、委任、聘任。

(4)鉴定考核鉴定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干部的政治品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实际贡献等进行考察与评价。干部鉴定必须考核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主要包括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等内容;“能”主要是指公务员从事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勤”主要是指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包括工作积极性、纪律性、责任感、出勤率等内容;“绩”就是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实际贡献,即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廉”主要是考察干部的廉洁、反腐败贿赂情况。试论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及其基本原则。答:一、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宪法与普通法律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一个国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事项,比如国家的性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普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并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抵触。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通常,制定和修改宪法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要由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者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行,而普通法律则只要立法机关的过半数成员表决通过即可。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答:(一)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二)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三)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四)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试述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答: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和实施。试述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答: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我国行政监誉包括三种类型:第一,上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监督: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人员,指导、检查,督促下级工作实施行政监督;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撤销下级政府做出的错误的行政决定。第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警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第三,监察监督。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查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国务院行政监察机构是国家监察部。地方政府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同时接受所在政府和上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答:第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第二,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第四,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第五,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第六,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第七,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第八,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第九,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第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答: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军队关系的传统和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方面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党高于军队,政治高于军事,政权高于军权;另一方面,在军队的领导权归属问题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任何其他力量可以和能够领导军队。党指挥枪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政治上的领导就是军队必须服从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就是军队的政治目标,军队不允许持有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不同的其他任何政治目标和政治主张;在军队中,只能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绝不允许宣传、渗透、奉行其他任何政治思想和主张。首先,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思想上的领导就是军队必须奉行中国共产党所奉行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这些思想和理论武装军队的头脑;不允许在军队中传播任何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保持军队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思想上的纯洁性,使军队能够在政治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在军事上自觉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从具体手段上说,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首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系统地实行对军队的严格控制和领导。其次,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层层建立党组织,使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成为军队中更为集中、更有凝聚力的组织核心,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是排他性的。再次,中国共产党通过独具特色的政治工作制度保证对军队的领导。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制度由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构成。什么是行政监督?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是怎样的?答: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主要包括:第一,上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监督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人员,指导、检查、督促下级工作实施行政监督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撤销下级政府做出的错误的行政决定。第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第三,监察监督。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查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国务院行政监察机构是国家监察部。地方政府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同时接受所在政府和上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如何体现?答: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军队关系的传统和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方面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党高于军队,政治高于军事,政权高于军权;另一方面,在军队的领导权归属问题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任何其他力量可以和能够领导军队。党指挥枪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政治上的领导就是军队必须服从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就是军队的政治目标,军队不允许持有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不同的其他任何政治目标和政治主张;在军队中,只能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绝不允许宣传、渗透、奉行其他任何政治思想和主张。首先,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思想上的领导就是军队必须奉行中国共产党所奉行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这些思想和理论武装军队的头脑;不允许在军队中传播任何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保持军队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思想上的纯洁性,使军队能够在政治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在军事上自觉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从具体手段上说,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首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系统地实行对军队的严格控制和领导。其次,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层层建立党组织,使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成为军队中更为集中、更有凝聚力的组织核心,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是排他性的。再次,中国共产党通过独具特色的政治工作制度保证对军队的领导。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制度由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构成。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一)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的管辖(1)中央政府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外交部在特别行政区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2)中央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驻军费用由中央政府负担。(3)中央政府派驻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4)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外,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5)中央政府任命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二)特别行政区对中央政府的责任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其中一点或几点内容联系实际谈淡你的看法。答: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我国的政体指的是什么制度?如何理解这个制度?答:这一制度意味着: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