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2.古代雅典,指挥军事的将军有10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这些做法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C.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D.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说法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4.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5.对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新变化的解释中不确切的一项是A.走向共和政体 B.思想解放潮流 C.社会生活变迁 D.国际地位提升6.宋代宅制规定,“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六品以上宅舍许做乌头门,凡庶民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由此可见,宋代宅制的规定重在A.使建筑物在整体上条理井然 B.维护宋代社会的等级秩序C.加强官府对民众的严格控制 D.规划坊、市空间格局位置7.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重新考虑革命道路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工农武装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8.近现代某文学流派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悲惨世界》 B.《战争与和平》 C.《母亲》 D.《等待戈多》9.相传,7世纪初期,某人在山洞沉思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应该奉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自此他便以天启警告者的身份开始宣传,进而创立A.佛教 B.婆罗门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10.元朝经略的举措是A.设宣政院 B.派郑氏收复 C.设府 D.设立澎湖巡检司1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A.“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B.“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C.“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D.“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12.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阶层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位置的变化,包括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社会位置的移进或移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经此项制度(注:科举制)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渐渐门第衰落,整个政府转移到平民社会手里。……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阐释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材料二1801年,英国还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各类城镇,到十九世纪中,城镇人口已达全国人口半数。在迅速成长起来的城市中,产生了一个以工资为生的工业无产阶级,与他们同时产生的是英国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也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他们与工业资产阶级共同组成了“中间阶级”的核心和主力。到三十年代,英国整个社会已经明显地重新分裂组合为三大主要的对立力量: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和下层工资劳动者。作为“中间阶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是力量成长对快的集团,工商业形式的资本相对于土地资本的优越性已经日益显现。——据潘润涵、张执中《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近代化》(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阶层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给英国政治进程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主编陆学艺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经历了五次结构性的社会大流动: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这种重塑实际上意味着原有阶级阶层关系和位序结构的彻底颠覆。……第四次是1978年至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不仅原来的阶层发生了分化,新的阶层也开始出现。第五次是1992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种由十个主要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也初步被确立起来。”(3)据材料三举出一例影响第一次社会大流动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事件如何重塑“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分析后两次社会大流动反映了怎样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材料二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到达了200人;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200人。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设立了“居养院”。——摘编自卜正民《儒家的统治时代: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医疗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题干中所叙述的是中国在冶铁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对西方科技进行阐释,更得不出来打破西方科技垄断,故A项排除;依据“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可得出会提高冶炼的质量,与规模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冶炼技术,无法看出农业技术革命,故C项排除;“活塞式鼓风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金属的质量,似的金属工具进一步得到推广,故D项正确。点晴:解题时紧扣“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结合冶炼技术的提高,冶炼的质量不断提高,得出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2、A【解析】

“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说明雅典实行共同执政,以避免专制的出现,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A项;“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并不利于军事行动的统一,排除B项;轮番而治指公民轮流担任城邦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多人共同执政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不利于政府运作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联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3、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秦时期相对于西周来说,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即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B项与材料无关;CD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因此BCD三项均错。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此题实际上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4、A【解析】试题分析:17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停留在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占据先机。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不平衡5、D【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20世纪第二个十年即从1910到1919年。当时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故D符合题意;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社会生活大变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6、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的宅制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主要是为维护宋代的等级秩序,B正确;A说法属于对材料表面现象的理解,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民众的控制,C排除;宋朝时期已经突破市坊的界限,且材料未涉及,D排除。故选B。7、A【解析】

“割据”一词不断出现,说明中共中央对于革命道路的认识发生了改变,重新考虑革命道路,故选A;B中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央支持工农武装道路,排除C;D中“农民阶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8、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材料中提到的“执着于理想”,要“用美丽理想代替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致,A选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三者均不属于“描绘理想生活”,“美丽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BCD三个选项错误。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以先知身份,创立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D选项正确;佛教、婆罗门教和基督教,均在此前已经诞生,ABC三选项不符合题意。10、D【解析】

元朝经略的举措是设澎湖巡检司,D正确;A是针对西藏的举措,排除;B、C均发生于清朝,排除。11、B【解析】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的意思是说围湖造田的事情,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属于非理智状态,故B符合题意;A、C和D均属于农业生产的理智状态。【详解】12、C【解析】试题分析:铁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故①正确;铁器的使用推动税制改革,故②正确;铁器的使用使牛耕得到推广,故③正确。“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的意思是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这与材料反映的信息没有关系。④是错误的。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的作用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作用:为平民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国家权力向平民阶层转移;有利于全国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权阶级的形成。发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制度日益僵化;逐渐失去选拔人才功能,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桎硞。(2)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土地贵族相对衰落。影响: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3)【示例1】政治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简述: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示例2】政治事件:新中国成立简述: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体制转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4)一定的社会阶层流动状况是与该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进步程度相联系的。社会的发展进步会促使社会阶层流动。有序的社会阶层流动推动社会的进步,盲目的社会阶层流动或阶层固化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解析】

(1)根据“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并结合所学从为平民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国家权力向平民阶层转移;有利于全国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权阶级的形成等方面概括科举制的作用。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实行八股取士,日益僵化,逐渐失去选拔真正人才的作用。(2)根据“产生了一个以工资为生的工业无产阶级,与他们同时产生的是英国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也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可知英国英国社会阶层变化的表现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商业资产阶级壮大,土地贵族衰落。随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壮大,他们逐渐要求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利,因此这种变化给英国政治进程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3)根据“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第一次社会大流动的历史事件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重塑“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进行阐述即可。或者从新中国建立的角度论述重塑“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观点也可。后两次社会大流动是在1978年以后,因此出现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主要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4)对“社会发展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的社会阶层流动状况是与该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进步程度相联系的。社会的发展进步会促使社会阶层流动。有序的社会阶层流动推动社会的进步,盲目的社会阶层流动或阶层固化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14、(1)变化:由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和政府到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制度、医疗教育体系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