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出版于19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等12门。“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基于A.“富国强兵”的需要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C.“史学革命”的需要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2.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C.翼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3.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4.宋代文学家普遍认同“文以贯道”的思想。文学作品要蕴含着思想意识,即便是单纯的抒情作品,也要对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这反映了宋代A.文人阶层重视抒发情感 B.文学创作受理学影响C.统治集团推行重文轻武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1860年,总理衙门大臣奕诉在奏折中将俄国列为中国第一大威胁。他认为俄国为“肘腋之患”,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这一认识A.反映出东北西北边疆严重危机 B.对中国周边形势作了错误判断C.表现出清政府的海防意识薄弱 D.企图联合英法遏制俄国的侵略6.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不管你住什么地方,居委会老大妈就会喊你,“没事儿了起来打扫卫生”,大家就纷纷出来,打扫自己门前那一块儿,也包括一些公共的场所……这在农村也非常普遍。当时的爱国卫生运动A.影响了国人的日常行为 B.表明医疗体系开始建立C.弥合了城乡的发展差距 D.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7.《申江百咏》描述某一景色为“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此景最早应该出现于A.18世纪50、60年代B.19世纪40、50年代C.19世纪70、80年代D.20世纪30、40年代8.霍元甲是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他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叫七十二式练手拳,施展开来出神入化、变幻莫测,让人无法看清,下列写作风格与霍元甲的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A.《巴熒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C.《战争与和平》 D.《百年孤独》9.在某公报中,一方重申:“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国的一个省”;另一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问题的关心。这一公报的发表A.加快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B.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C.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0.某次会议的决议指出¨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瓦窑堡 B.西柏坡 C.延安 D.洛川11.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中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条约反映的核心思想和实质目的是A.反映了美国“门户开放”的主张 B.须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C.真正维护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完整 D.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的状况延续下去12.《申报》1912年4月15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不头戴洋帽。”5月13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外洋衣帽畅销全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现象反映出民国初年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 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C.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 D.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印、巴之间的争端和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与两个国家在民族和宗教特性差异基础上的利益对立直接联系在一起、同时,国际环境,特别是两个国家所在地区的诸多因素,也会在客观上给两国关系的变化产生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关系的急剧变化,就是影响印、巴关系的外因之一。材料二(第二次印、巴战争)双方倾其全力交战,使它们在短时间内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和军用储备。及时补充作战物质,对尚未实现武器装备全部国产化的巴基斯坦,是一个至关重要又非常紧迫的问题……第二次印、巴战争再一次证明了,在现代化战争中,先进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对战争资源的有效控制和掌控。——《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印、巴矛盾长期难以解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现代战争的因素有哪些?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议潮(?-872年)沙洲敦煌人,世代为州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落,河西诸州为吐蕃控制。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壮丁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公元848年,张议潮结交豪俊,发动起义驱逐吐蕃守将,光复沙洲,并先后收复河西各州。唐宣宗下诏褒奖张议潮,授归义军节度使,统领河西地区。张议潮加强战备,积极防御,领导河西军民多次击退吐蕃军队进攻。他着手恢复农业生产,在沙洲兴修沟渠,发展灌溉,妥善安置沙洲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在河西地区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规俗一变”,很快就使沙洲“人物风华,一同内地”;仿照内地的军政体制,恢复了相应的一套文书、行政制度,按照唐制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经过努力,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复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议潮光复河西各州归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阶段,史学所收录的西方制度、法律等,这是有利于国家“富国强兵”,故A正确。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向西方学习最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非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和中外交流,故BD错。C与材料无关,故错。2、B【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学说神化君权,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客观上有利于以“天”名义制约君权,防止暴政;东汉以后谏官的职责是向皇帝进谏,指出皇帝的过失;唐朝的三省六部中,三省在皇帝之下进行决策且相互制约,三省为皇帝最终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可以避免皇帝决策的失误。三者的共同点是保证决策的正确,为皇权服务,故B正确。A、C项都是错误的,因为皇帝仍然掌握决策权,并非少数服从多数;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所有人都不可能限制皇权,谏官的进谏、三省的决策能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3、B【解析】

试题分析:“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说明柏拉图主张精英治国,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轮番而治等做法,故B正确,A不对;C不对,柏拉图主张按照人的素质和职业来确定社会分工,而不是根据其出身;D不对,柏拉图的主张刚好相反。4、B【解析】

宋代的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材料中“文学作品……对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说明文学创作的风格受到理学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文人阶层重视抒发情感,排除A;材料说明的文学作品受到理学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统治集团推行重文轻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排除D。故选B。5、A【解析】

两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大片领土,给中国东北西北边疆带来严重危机,所以奕䜣认为俄国是“肘腋之患”,英法为“肢体之患”,故选A;奕䜣的认识不是错误判断,排除B;材料内容与海防意识薄弱无关,主要是源于现实的边疆危机,排除C;清政府并没有联合英法遏制俄国,排除D。故选A。6、A【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了普通民众。这说明当时的爱国卫生运动影响了国人的日常行为,故A正确;医疗体系早已建立,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弥合城乡的发展差距,故C错误;材料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直接影响,故D错误。7、C【解析】

根据“《申江百咏》”描述的应该是上海,材料中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19世纪的70、80年代,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得到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18世纪50、60年代上海尚未对外开放,排除A项;19世纪40、50年代上海刚刚作为通商口岸开放,不可能出现材料中描述的情景,排除B项;20世纪30、40年代与“最早”不符,排除D项。故选C。8、D【解析】

“施展开来出神入化、变幻莫测,让人无法看清”体现了魔幻色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百年孤独》与霍元甲的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故D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色彩,故A错误;《大卫科波菲尔》和《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作品,故BC错误。9、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公报是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B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A错误;1979年的《告同胞书》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C错误;1979年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故D错误。1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指的是洛川会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洛川,故D正确;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故A错误;西柏坡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故B错误;延安召开的是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错误。11、B【解析】《九国公约》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但这不属于实质目的,故A错误;《九国公约》使列强在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完整,其实质是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B正确;“维护中国的主权独立和完整”是名义上的,不是实质,故C错误;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的目的是列强共同控制中国,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核心思想和实质目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出发,排除表面现象和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答案。12、C【解析】

材料“1912年”“簇簇然几乎无一不头戴洋帽”“外洋衣帽畅销全国”说明辛亥革命引发的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故选C;近代中国新旧并存,传统服饰并未消失,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服饰工业的信息,排除B;西式服饰在中国的流行说明中外服饰文化可以兼容,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历史原因:西方大国的殖民行为,如蒙巴顿方案;宗教分歧: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差异;民族矛盾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仇视、仇杀;国际环境:世界大国在印、巴地区的角逐。(2)武器装备(或科技发展);对战争资源的控制与掌控;国家实力(或国际环境)。【解析】(1)根据材料“与两个国家在民族和宗教特性差异基础上的利益对立直接联系在一起。同时,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关系的急剧变化,就是影响印、巴关系的外因之一。”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印、巴矛盾长期难以解决的原因。(2)根据材料“双方倾其全力交战,使它们在短时间内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和军用储备……但更为关键的是对战争资源的有效控制和掌控。”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影响现代战争的因素。14、(1)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的衰落,无力经营西域地区;吐蕃对河西地区的暴虐统治,民众期盼回归。(2)功绩:光复河西地区,维护国家统一;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促进河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传播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落,河西诸州为吐蕃控制”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的衰落,无力经营西域地区;根据材料“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公元848年,张议潮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