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2.《全球通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A.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B.消弭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C.设定了过高的远离现实的生产目标 D.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4.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A.法国大革命中 B.联邦德国境内 C.20世纪中期 D.欧盟东扩过程5.文艺复兴运动“通过文学来表现人的价值和人性的真实社会性,并且强调个人奋斗和人的尊严”。据此可知,文艺复兴A.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 B.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C.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 D.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6.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7.祠堂是古代供奉祖先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后世天子、诸侯的祖庙为“宗庙”,士大夫的祖庙为“家庙”。与此现象最相关的观念是()A.万物有灵与皇权至上 B.血族宗亲与君主专制C.敬宗收族与尊卑有序 D.图腾崇拜与家族伦理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订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A.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帝 B.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9.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子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A.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维护既有统治者利益的前提下改革专制制度 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1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走城市革命道路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11.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约为26.9%,较198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较197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较1950年增加13.4个百分点。材料说明A.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B.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C.欧美国家日益哀落 D.新的国际秩序形成12.下边漫画反映了中日围绕某一问题相争的状况,这一问题主要是指A.地位问题 B.朝鲜地位问题 C.义和团反帝问题 D.钓鱼岛主权问题13.在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发生在单个国家,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矛盾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D.列强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14.下表是苏联与西欧部分国家相互贸易的统计数字表:(单位百万卢布)从图表可知当时A.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苏联调整了与西欧国家关系 D.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15.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A.它写于1943年4月29日B.它反映出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C.它说明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时期D.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说明了蒋介石的阶级属性16.如图为1929—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在二十年代跃居世界首位B.罗斯福新政实施仅三年就使经济超越大萧条之前的水平C.二战破坏导致四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D.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恢复的政策取向17.某同学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归纳为图中所示的三个特点,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8.西周时,以军礼来规范和制约军事行动,军礼具体表现为征讨不义,以礼、仁、信为原则等;但以春秋中期为界,战争观念逐渐转变为提倡诡诈权变的“兵以诈立”。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D.社会习俗发生异变1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这一时期约指A.19世纪中期的30年 B.19世纪最后的30年C.20世纪最初的30年 D.20世纪最后的30年20.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1.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22.保罗•S•芮恩施在《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一书中评价中国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名义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该历史人物是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23.下图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C.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D.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24.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1928年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以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B.新经济政策造成负面后果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工业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25.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巩固十月革命成果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26.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奥匈帝国27.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 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28.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2.1亿两(白银)3.7亿两;1.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1.6%3.2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2.3%2.2亿元;37%A.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B.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C.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29.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30.西蒙·玻利瓦尔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他领导的起义军解放的图示地区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君相的“拔河”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权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谓的平衡。——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问题:(1)明朝以前,皇帝和丞相遵循的“规则”主要有哪些?(2)你赞成中国古代皇帝和丞相之间的“权力”拔河说吗?说明理由。(3)怎样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规则”行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4年2月苏美、英、法提议召开国际会议解决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3月开始的奠边府战役在中国帮助下最终取得胜利,但战争随时有复杂化国际化的危险,美国提出了“联合行动”的倡议,着手筹建东南亚条约组织。在美国看来,“如果能这样做,我们就将以强大而团结的姿态进入会场,从而有望令共产党人在会上作出让步”。周恩来在赴日内瓦会议前向印度驻华大使指出:“摆在亚洲国家和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它们如何能够自救”,而自救的办法便是“要团结友好,反对侵略,不参加军事侵略性的集团”,这样,“美国的阴谋就不能得逞”。中国代表团的任务是要在会上“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回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要尽一切努力达成某些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摘编自李丹慧《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解决印支问题再探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策略并分析外交活动的意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西方近代体育的源头在希腊。古希腊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带有鲜明的“海的文化”特征,古希腊人对海神、以力服人的英雄的崇拜正是从中孕育出来的。当时的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使一部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体育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与战争是当时公民的职责,他们必须懂政治、会打仗,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古希腊体育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古希腊体育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古希腊雕塑艺术中对理想肉体、健康活泼形态的展现便多是从体育活动中汲取灵感的。——摘编自吴庆华《古希腊体育文化起因及其个性初探》材料二我国宫廷体育特征明显。春秋战国时,女子相扑渐露端倪。至两汉,汉武帝与汉光武帝刘秀皆深喜此术,以至“宫廷伎人,拥而佼之”。唐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分拨打“驴球”。在男性匮乏的宫内,宫女甚至嫔妃从事一些体育项目成为必然。金、辽、清是北方少数民族,因此一入南朝就将骑射列入皇宫体育的范畴。清代为游牧民族,每年会举行木兰围猎、鹰台杀虎等活动。古代皇帝出猎有专门的规格与级别,例如《两都赋>和《上林赋》记载用法驾。宫廷体育除了用极其奢华、隆重的规模满足皇帝私欲之外,宫廷体育更有张显皇帝权威的功效,利于各个阶级的稳定。——摘编自邓志红《我国宫廷体育特征及成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宫廷体育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制定和起草新的法律;故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管理有法可依的内容,而是强调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排除D。2、A【解析】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斯大林模式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故A正确;该模式不可能消弭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故B错误;消费品的生产是基本的生产,目标不高,故C错误;材料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关系,故D错误。3、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创新,甲乙丙丁四幅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反映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体,因为他们属于同的流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图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大而非甚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复杂多变而是越来越简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Zone”是占领区、分成区的意思。另外图中有“Berlin”即“柏林”,结合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指当时的苏联)的信息,德国被分区占领时间是在20世纪中叶,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B【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这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项正确;主要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是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并且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没有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文艺复兴不反对宗教信仰,C项错误;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启蒙运动的内容,D项错误。6、A【解析】材料中的“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均是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的斗争,说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故答案为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指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7、C【解析】

材料中“祠堂”说明注重血缘和等级宗法观念,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皇权信息,A错误。君主专制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图腾崇拜材料没有反映出,D错误。8、C【解析】

由“华南山区”、“毛泽东”等信息可判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故选C项;彼时国民革命已然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排除A项;武装反抗国民党是斗争手段,而非革命策略,排除B项;彼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排除D项。9、C【解析】

由材料“孰若付权子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可知,康有为主张将权力下放于民众以求得统治的延续,即主张在维护既有统治者利益的前提下改革专制制度,故选C;A项是严复的主张,而非康有为,排除;材料未就不同的政体形式进行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仅提及将权力下放给民众,并未提及如何分权问题,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0、D【解析】

略【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华南山区”“毛泽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正确。1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相比以前有了显著的上升,受经济力量崛起的影响,在国际格局必将会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正确;第三世界崛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A排除;欧美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C说法错误;新的国家秩序尚在形成之中,D排除。故选B。12、B【解析】

依据图片中日相争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要求清政府放弃藩国朝鲜,但清政府不同意,于是引发了中日关于朝鲜地位的争论。B正确;本是中国领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A错误;1900年义和团运动已经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C错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已经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D错误。故选B。13、C【解析】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有关,故C项正确;A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B;列强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是经济危机后带来的影响,排除D。故C。14、C【解析】

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当时苏联与西欧经济往来迅速扩大,由此可得出当时苏联调整了对外政策,缓和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排除;B选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被打破,D选项错误。故选C。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此时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C项;ABD项表述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16、D【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很大,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D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A错误;图片中1937年经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故B说法错误;图片信息不能看到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C错误。17、D【解析】

由材料中的“勒索巨额赔款”“取缔反帝组织”“列强获得在华驻兵权”等信息可知,该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故D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均没有“列强获得在华驻兵权”,故ABC错误。18、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以来军礼的破坏体现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说明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因此B选项正确;儒家思想是春秋晚期孔子创立的,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争观念的变化,并未强调兼并战争的频发,也和社会习俗范畴不同,C、D选项错误。故选B。19、B【解析】

根据材料“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再结合所学,即可判断出是工业革命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时期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排除;CD选项时期德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排除。20、B【解析】

经过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以及18世纪打败法国,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国内商业爆炸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完成是19世纪40年代,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是17世纪,故C项错误。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21、B【解析】

根据材料“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可知,这是因为这些措施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B正确;A、C、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2、D【解析】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B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D【解析】

1954年正值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反映了当时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D正确;宣传画的主题是工业建设,与教育、生态环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无关,排除A、B、C。24、D【解析】

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出现的住房危机特别是城市住房紧张局面,反映出其工业化进行加速了人口流动,D项正确;为缓解城市住房紧张,明确“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必要性,不能说明苏联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A项错误;1928年新经济政策已经停止,B项错误;1920年代苏联出现住房危机,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C项错误。25、B【解析】

根据材料“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俄加强对社会物资的控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主要是为了保护十月革命果实,B选项符合题意。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和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D选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选项排除。【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对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26、D【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德国和另外两个国家(奥匈帝国、意大利)一起组建了同盟国,故D项正确;A和C是协约国,B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7、D【解析】

据“放与农家预定值”、“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计工受值”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存在商业资本项工业资本转化的倾向,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28、B【解析】从表格反映的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对外借款有较大部分用于铁路建设。故答案为B项。“政治民主运动”和“经济独立”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项;从表格数据看,不能反映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已经完成,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这一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29、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3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①②符合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故A项正确;③④是巴西和阿根廷,不是玻利瓦尔解放的地区,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规则: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裁决一切军国大事(或皇权至上);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或儒家思想中的君臣规范。(2)赞成: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虽至高无上,但君主个人无法亲自处理一切国家事务;明朝以前的丞相拥有最高行政权,还直接领导着中央政府官僚机构,可利用皇帝昏庸孱弱扩大相权,并通过审核或行政制约皇权,以致历史上权臣取代皇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若君王贤明有为,相权就得到抑制或约束,双方形成“拔河“的态势。否定: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权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丞相虽是百官之长,只是协助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皇权日趋加强,相权日趋弱化,直至消亡,不存在权力平衡。辩证:不完全赞同:明以前符合“拔河“说,如汉武帝创设内朝外朝、隋唐创设三省六部制等;明以后不符合”拔河“说,如明朝废中书、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创设内阁制度;清代创设军机处等(史实恰当,论证贴切)(说明: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符合史学逻辑)(3)看待:从材料看,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丞相与丞相制度强化皇权,(如有回答实行特务统治),虽从制度上排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在皇帝勤政“有为“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但在皇帝昏聩、怠政时,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解析】

(1)规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之前,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皇权至上,裁决一切军国大事(或皇权至上);丞相在明代之前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2)本题可以选择赞成、否定或者辩证三个角度。如果赞成,侧重君主专制下皇权对相权的依赖以及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如果否定,则侧重丞相的地位只是协助皇帝,决定权在皇帝手中,而且最终相权日趋弱化,最终消亡。如果持辩证态度,则可以以明代为界,在明代以前的丞相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皇权,明代废丞相之后,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创设内阁制度;清代创设军机处等措施说明皇权空前强大。(3)看待:本题考查对明代废丞相的评价。根据材料“皇帝与丞相的关系……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可知,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丞相与丞相制度强化皇权。从明初来看,废除丞相在制度上排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上明初皇帝勤政,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但明中后期皇帝昏聩、怠政时,缺少丞相这一机构,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32、(1)背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峙,亚洲出现“热战”;朝鲜战争基本结束;越南取得奠边府战役胜利;美国插手东南亚。(2)策略:团结亚洲各国,分化美国阵营;坚持大国协商。意义:有利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提高了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