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A.骨制凿刀B.燧石石器C.碳化稻粒D.彩陶残片2.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下图)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不超过0.5毫米。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据此可推断()正视图俯视图A.早期国家认同已经广泛形成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C.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3.夏启在讨伐有扈氏的誓辞中曾经提到“六事之人”,亦即《尚书·甘誓》所谓的“六卿”。这说明夏朝()A.建立了完备的分封制B.依靠宗法制度维护统治C.已经开始了分官设职D.建立了完备的中央机构4.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5.商周王朝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国王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反映了当时()A.国王权威的不断强化B.原始民主遗存制约着王权C.贵族政治体制的影响D.王室重臣影响王朝的传承6.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商人的信仰主要是“敬天”,到了周代,祭天和祭祖成了同样重要的“国之大事”。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天下为家的出现B.礼乐制度的形成C.宗法制度的实行D.民族融合的发展7.周厉王时有两件铜器,一个是鬲攸从鼎,另一个是鬲从盨。前者叙述鬲攸从分田地给攸卫牧,而攸卫牧没给报酬,遂成讼事;后者叙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换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换,结果都顺利成交。这一记载说明()A.诸侯权威遭到挑战B.分封体制瓦解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D.井田制度松动8.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A.列国纷争的现实B.华夏认同的观念C.夷夏关系的对立D.儒家思想的传播9.下面是“孔子问道”图,反映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到洛阳问道于老子的事迹。临别时,老子赠言孔子,曰:“当今之世……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据此可知()A.思想争鸣现象逐渐平息B.老子思想蕴含人生哲理C.儒道治国理念相互借鉴D.孔子具有经世济民情怀10.先秦诸子百家在西周“敬天”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敬”观念。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法家主张“尊君敬法”,道家认为“万物将自化”。据此可知诸子百家()A.主动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B.重塑紧跟时代的道德规范C.适应兼并战争现实的需要D.建构内核一致的哲学体系11.《商君书》中记载了商鞅“驱以赏”的促农策略,即国家通过“驱以赏”的方法对力耕者赏以官爵,或利用价格和税收来鼓励农耕,并采取抑末政策来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在耕战中“使生力与杀力互相转化”。商鞅的这一策略()A.强化了皇权专制和独裁B.推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C.立足于农民阶级的利益D.反映了儒法思想间相互借鉴12.杂家是战国时期产生最晚的学派。《汉书·艺文志》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见,“杂”是指()A.势力弱小 B.不入主流C.因循守旧 D.兼收并蓄13.“上至朝廷,下至乡、亭,构成地主阶级的巨大统治机器。掌管这部机器各个部分的人是流动不定的大小官吏,不是世袭固定的贵族。”上述“统治机器”在全国架构完成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 D.西汉14.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这一做法()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15.秦朝时,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副长官为郡丞,负责民政,归丞相管辖;郡尉负责管辖军务,归太尉管辖;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归属于御史大夫管辖。这表明秦朝()A.制度创新有待完善B.地方行政管理程序较繁复C.官僚体制运转有序D.重视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16.《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17.“春秋战国之前,封国疆域不大,农民为封君服役3日,连同往返最多半月。秦统一后,仍沿袭旧制。地处安徽、河南交界的陈胜、吴广等900农民屯戍渔阳,连同往返,非数月不能济事,成为暴政!”该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滥发徭役激化矛盾B.忽视了交通建设C.严刑酷法导致暴政D.国家治理的滞后18.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A.社会矛盾极其尖锐B.封建等级关系森严C.政府鼓励积极进取D.社会阶层流动性大19.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汉初的分封()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B.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C.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D.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20.内、外朝之设源于先秦时期,内朝负责“神事”,处理宗族内部事务;外朝治理“民事”,掌管国家行政事务。而汉武帝以来,内朝取得了参决机要的实际权力;外朝则变成了执行机关。内、外朝的变化()A.延续了先秦的传统制度B.强化了决策机构间的相互制衡C.巩固了君权神授的观念D.适应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需要21.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22.一面反映西汉昭君故事的东汉铜镜首次展出,上有七言诗铭文,“汉召单于匈奴臣,名王归义四夷民,兵革不用中国安。孟春正月更元年,胡王陛见赐贵人。后宫列女王昭君……倍(背)去中国事胡人”。该铜镜()A.成为考订故事要素的重要证据B.是研究昭君出塞的一手史料C.见证了汉匈之间长期和平交往D.佐证了东汉史学的较快发展23.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书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A.国家税源枯竭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24.《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基层官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这反映汉代()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B.注重数学教育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D.土地兼并严重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材料二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并指出导致变化的社会根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武王把过去已给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而获致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的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材料二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摘编自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两位研究者对周代历史的认识哪些是相同的,又有何明显的不同。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田——民间田改称王田,属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满八人,田超过九百亩,应将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口给田一百亩。币制——王莽共改币制五次,用重法严禁私铸。一家藏有铜、炭,就被官吏指为铸钱,邻近五家都算犯罪,男女被没收,囚送到长安锺官(铸钱官)当官奴婢。——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王莽改革田制和币制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王莽的上述举措。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CCBCDBBAB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CBDDBDBACC二、非选择题25.(1)墨子:选举贤能,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俸禄。孟子: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2)变化:旧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选贤任能成为时代的要求。根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自耕农要求进行上层领域的变革。26.(1)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加强了对商朝遗族的防范;扩大了统治区域。(2)相同: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