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小明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8000元,年终奖金20000元;妈妈在私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60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30000元。下列对小明家庭收入分析正确的是()A.工资、薪金所得都属于按劳分配B.工资、薪金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爸爸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D.妈妈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选项A,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小明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8000元,年终奖金20000元,属于按劳分配,但妈妈在私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6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要素分配,故A错误。选项B,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分配,小明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8000元,年终奖金20000元,属于按劳分配,故B错误。选项C,小明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8000元,年终奖金20000元,都属于按劳分配,故C正确。选项D,小明的妈妈在私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6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要素分配,但股票收入30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资本要素分配,故D错误。2、某村农民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按每亩1000元转租给了某私营农业科技公司,用于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租期五年。王某每年从该公司获得租金5000元。王某的租金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D.按管理要素分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选项A,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给了某私营农业科技公司,不属于公有制经济,因此王某的租金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故A错误。选项B,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给了某私营农业科技公司,每年从该公司获得租金5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故B正确。选项C,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王某的租金收入不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故C错误。选项D,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和监督等劳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获得收入,王某的租金收入不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故D错误。3、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改革,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并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③能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能避免重复征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意义。选项①,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通过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等措施,有利于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故①正确。选项②,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但题目要求分析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意义,而非其性质,故②不符合题意。选项③,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但不能消除收入差距,故③说法错误。选项④,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而不是避免重复征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的意义是:A.①。4、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平等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和守法上的平等B.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但可以不平等地履行义务C.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D.平等就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答案:C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故A错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故B“可以不平等地履行义务”、D“平等就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均表述错误;C正确表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B.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为重要C.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为重要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没有关系答案:A解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以德治国是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治国方略。故A符合题意;B“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为重要”、C“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为重要”均表述错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重要;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没有关系”错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6、某校八年级学生小林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常常一放学就到网吧玩几个小时才回家,甚至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精神也越来越萎靡。老师批评他,他却振振有词地说:“玩网络游戏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着。”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想怎样就怎样B.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C.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不受任何约束D.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绝对的,具有随意性答案:B解析: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行使权利有范围。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过程进行。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律规定程序维护权利。题干中小林的行为是错误的,他没有正确行使权利,损害了他人的利益,B说法正确;A“想怎样就怎样”、C“不受任何约束”、D“绝对的,具有随意性”都是错误的表述,排除。故选B。7、关于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网络是虚拟的,所以我们可以随意地欺骗他人B.网络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C.沉迷于网络,对我们不会有任何伤害D.网络是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答案:B解析:A选项: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我们在网络上的行为依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不能随意欺骗他人。欺骗他人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损害自己的信誉和人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网络具有两面性,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促进了交流和沟通,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消极因素。因此,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要辩证地看待其两面性,B选项正确。C选项:沉迷于网络会对我们造成多方面的伤害,如影响学习、工作,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等。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网络虽然相对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在网络上的行为依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因此,D选项错误。8、某中学学生张某在网上交友时,认识了自称是15岁的网友李某。两人聊得很投机,张某应李某要求,将自己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告诉了李某。不久,张某家被盗,警方通过侦查发现,作案者正是李某。这一案例警示我们()A.网络交友具有虚拟性,应拒绝网络交友B.网络交友需谨慎,不可轻易泄露个人信息C.网络交友具有欺骗性,应远离网络D.网络交友危害大,应杜绝网络交友答案:B解析:A选项:虽然网络交友具有虚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拒绝网络交友。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认识新朋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张某的案例警示我们,在网络交友时要谨慎,不可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这是保护自己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网络交友并不一定具有欺骗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和判断。同时,网络也是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远离网络。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网络交友并非都是有害的,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因此,D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错误。9、“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空间是一个没有约束的自由世界B.互联网有弊无利,要远离网络C.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拒绝上网D.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自律答案:D解析:A选项:网络空间并非没有约束的自由世界。网络空间同样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不能随意发表言论或进行违法活动。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互联网既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的弊端就远离网络。相反,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网络信息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拒绝上网。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来筛选和获取有益的信息。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意味着我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同样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自律,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因此,D选项正确。10、下列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A.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法律认识正确的选项。选项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说法律仅仅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片面的,法律也保护人民,故A错误。选项B,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它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故B正确。选项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特征,而非对法律的认识,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法律的本质,并非对法律的认识,故D不符合题意。1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②学校作息时间

③国家制定的法律

④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种类。社会规则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它们共同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的行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属于学校纪律,学校作息时间属于社会生活中关于时间的规则,国家制定的法律是法律规则,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属于企业规则,都属于社会规则,故①②③④均正确。12、王某在超市购物时,将超市的购物车顺走。王某的行为()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民事责任B.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应受行政处罚C.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D.情节显著轻微,不违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判断。王某在超市购物时,将超市的购物车顺走,这一行为违反了超市的购物规定和行政管理法规,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应受到行政处罚,故B正确。王某的行为虽然违反了民事法律,但其行为已经超出了民事纠纷的范畴,不能仅仅承担民事责任,故A错误。王某的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律,但尚未构成犯罪,不应受刑罚处罚,故C错误。王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行政管理法规,具有违法性,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江苏省南通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们近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在一次班级讨论会上,同学们围绕“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问题: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法治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为自由划定界限,保障每个人不超越自己的权利范围,侵犯他人的权益;同时,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它确保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例如,在网络上,我们享有言论自由,但这一自由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违法、不良信息,侵害他人名誉权等。因此,只有在法治的框架内,自由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和保障。2、作为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应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参考答案: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如言论自由、信息安全权等,并勇于维护这些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要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隐私、不参与网络暴力等。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到文明上网,尊重他人,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3、请结合你的实际经历或设想,谈谈如何参与社区法治建设?参考答案:参与社区法治建设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文艺演出等,提高自己和周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二是关注社区内的法治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邻里纠纷等,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三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协助社区调解矛盾纠纷、参与法治宣传材料的制作和发放等,为社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第二题阅读材料:近年来,南通市某初中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同时,学校还积极构建家校合作机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法治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问题:1、请结合材料,分析南通市某初中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有助于学生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有利于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答案要点: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尊崇法律,敬畏法律,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违抗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触碰法律红线,做到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请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示例: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或辩论赛,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第三题阅读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南通市某初中初二(1)班的学生们发现,网络世界既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交流学习心得,参与线上公益活动,但同时也遇到了网络谣言、网络欺凌等问题。为了引导学生们正确、安全、文明地使用网络,班主任李老师组织了一次以“法治护航,健康成长——青少年与网络”为主题的班会。题目:1、辨析与理解:有人认为:“网络是自由的,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网络确实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和交流的平台,但自由是相对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在网络上,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不传播谣言,不进行网络欺凌,共同维护网络健康环境。2、实践探索:班会中,同学们围绕“如何提升网络素养,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展开了热烈讨论。请结合材料,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答案要点:①增强法治意识,遵守网络规则,不违法乱纪;②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传播正能量,参与网络公益,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总结展望:班会结束时,李老师寄语同学们:“在法治的护航下,让我们携手共进,让网络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助力器。”请结合本次班会主题,谈谈你对“法治护航,健康成长”的理解。答案要点:“法治护航,健康成长”意味着在法治社会,法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网络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更需要法治的规范与引导。通过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侵害;同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法治的护航下,青少年能够更加安全、健康地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第四题阅读材料:南通市某初中初二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围绕“法治精神与青少年成长”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对法治精神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们思考法治精神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实践途径。案例背景:小明是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他平时喜欢打篮球,但最近因为一次篮球比赛中的冲突而陷入了困境。比赛中,对方球员小李不小心撞倒了小明,导致小明膝盖受伤。小明的朋友见状,便上前推搡小李,双方随即发生了肢体冲突。事后,学校对涉事学生进行了处理,并要求小明和他的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问题:1、法治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案例,分析小明和他的朋友在冲突中的行为是否体现了法治精神?答案要点:法治精神的核心是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小明在受伤后,其朋友选择通过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这明显违反了法律原则,没有体现法治精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学校、老师或法律途径来寻求公正和赔偿。2、面对冲突和纠纷,青少年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要点:青少年在遇到冲突和纠纷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行为。可以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寻求帮助和支持。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通过法律途径(如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有何重要意义?学校应如何加强法治教育?答案要点: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应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开设专门的法治课程、举办法治讲座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第五题阅读材料:在江苏省南通市某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围绕“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以下是一段课堂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