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_第1页
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_第2页
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_第3页
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_第4页
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CT诊断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分析摘要: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0-2015年期间90例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效果。

结果发现良性38例,恶性52例。

病灶位于肠系膜和结肠各4例、小肠26例,位于胃部的最多56例。

另外,肿块直径小于5厘米的44,其余46例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

通过增强扫描发现肿块形态呈显著强化的患者有38例;而有40例患者中心已坏死但无显著强化,10例存在不均匀强化现象,未发现显著强化者2例。

检测到32例患者有簇状或线性排列的小血管影。

清晰肿块边缘患者48例。

不清晰者42例。

已存在转移的患者34例,但CT只检测到26例,分别位于后腹膜(2例)、肝部(18例)和肠系膜(6例),没有检测到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患者。

关键词:

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Abstract:

Thispaperreviewstheanalysisofourhospitalduring2000-2015,90cases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elderlyCTdiagnostic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38casesofbenignandmalignant52cases.Mesentericandcoloniclesionsinallfourcases,26casesofintestinal,locatedupto56casesofstomach.Inaddition,tumordiameteroflessthan5cmof44,theremaining46patients,tumorsizegreaterthan5cm.Throughenhancedscanfoundinmassformwassignificantlyenhancedinpatients38cases;while40patientshadcentralnecrosisbutnosignificantenhancement,10casesofheterogeneousenhancementphenomenonexistsasignificantenhancementintwocaseswerefound.Detected32casesofpatientswithsmall-vesselshadowclustersorlineararrangement.48patientswithtumoredgeclear.42caseswerenotclear.34patientshadmetastasesexist,butCTdetectedonly26cases,whicharelocatedafterretroperitoneal(twocases),liver(18cases)andmesenteric(6cases),didnotdetectsignificantlymphnodemetastases.Keywords:Theelderly;Gastrointestinaltract;Stromaltumors;Computertomography前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过去曾一度被误诊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但随着近些年来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充分证明GIST属于间质瘤,且非定向性分化,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种间叶肿瘤[1]。

由于该类肿瘤无特异性,所以诊断较为困难。

鉴于此,我院对90例老年人患者已被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就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诊断老年人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和价值,现叙述如下。

材料和方法患者资料收集我院2000-2015年期间90例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资料,年龄在61-91岁之间,平均73.6岁,男性56例,女性34例。

90例患者都经过CT扫描和手术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

有10例患者呈现出不完全性肠梗阻塞症。

方法要求所有患者空腹7-10个小时,并且在检测前2小时服入1升左右浓度为3%的泛影葡胺碘。

之后正常平卧,采用螺旋扫描仪进行图像重建(螺距2mm,厚度4mm)。

CT扫描后,接着注入90ml左右的碘海醇,注速为每秒2.5ml。

造影剂注射后,在半分钟,一分钟左右各扫描检测一次,这样获得的图像即为动脉期和门脉期。

结果本研究的90例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中,良性和恶性分别有38例和52例。

其中,病灶点位于胃部、小肠、结肠和肠系膜的分别有56例、26例、4例和4例;肿瘤块在腔内和腔外的各有28和50例,腔内外皆有的为12例。

瘤块最小的直径为0.6厘米左右,最大的有21厘米。

瘤块直径大于小于5厘米的患者分别有46和44例。

在形状方面,良性瘤块多为类圆形;而恶性瘤块有24例为不规则形状,28例为圆形或者为类圆形。

本研究的老年人患者肠胃道间质瘤在密度和强化特征方面总结如下:

36例患者呈现为等密度,其中包括4例患者瘤块中存在明显钙化现象;中间密度较低而四周为等密度的患者有38例;密度分布不均匀,显示出明显低密度或者等密度的患者有10例。

另有38例患者瘤块显示为均匀强化;40例患者为中心无强化,已坏死,四周强化明显;10例为不均等分布强化;未检测到强化现象的有2例。

除此之外,检测到有32例患者肿块内和旁边附近出现有成簇排列或者为线性的小血管影。

48例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边缘清晰可见,存在于四周器官脂肪层明显存在界限;另有42例患者正好相反,肿瘤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器官脂肪层分不清界限。

本研究调查的90例老年患者中,已存在转移的患者34例,但CT只检测到26例,分别位于后腹膜(2例)、肝部(18例)和肠系膜(6例),没有检测到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患者。

讨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首先由Mazur等[1]在1983年提出,是起源于也可分化为cajal细胞的未分化祖细胞。

Cajal间质细胞即ICC为胃肠道起搏细胞。

ICC与胃肠道间质瘤共同表达CD117和CD34,并且超微结构一致。

最近,Miettinen[1]将胃肠道间质瘤定义为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CD117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

Erlandson等[1]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将胃肠道间质瘤分为平滑肌分化、神经分化、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以及未分化四种亚型。

目前认为平滑肌分化以良性多见,神经分化多为恶性,后两者多为恶性或者潜在恶性[1]。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病时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数发生于老年人中,40岁之前很少见,但在儿童也有报道,且多为恶性。

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部最为常见,大约占60%-70%;其次为小肠,约占20%-30%,食管、结肠、直肠少见;网膜、肠系膜、腹膜后也可发生。

临床特征也与肿块部位和大小有关,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生于胃肠道者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穿孔、腹膜炎、肠梗塞和腹部包块等;发生于腹膜、肠系膜、网膜者常可发现腹部包块。

另瘤块直径小于2厘米者常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或其它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

本文的研究中,直径小于5厘米的有44例,其中32例为良性,这与以往的一些报道基本吻合[1]。

另直径大于5厘米者有6例,都为良性肿瘤,最大的直径可达8厘米,瘤块边界光滑,清晰可见,且内部未见坏死现象。

瘤块的密度和强化特性对于判定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性和恶性帮助较大。

恶性多表现为中心地带不存在强化并却已坏死,而瘤块边缘发生强化的多为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本研究中有40例,也均为恶性;瘤块为不均等强化的也多为恶性,本研究存在10例,8例为恶性;而瘤块强化均匀者多为良性,本研究存在38例,良性34例。

以上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

发生向远处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完全可以断定为恶性间质瘤。

本研究已存在转移的患者34例,但CT只检测到26例,分别位于后腹膜(2例)、肝部(18例)和肠系膜(6例),没有检测到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患者。

CT检测中有8例为漏诊,这可能与较小的转移病灶有关。

瘤块边缘模糊不清,且与周围器官相连,分不清界限者多为恶性肿瘤,本研究存在42例。

相反,瘤块边缘清晰可见,与邻近器官界限明确者多为良性肿瘤,本研究48例中,有38例为良性。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有10例患者的瘤块虽然边缘清晰,但仍为恶性肿瘤。

我们认为形成CT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粘膜下瘤块,内外分别有胃肠道粘膜和浆膜隔离,这样即使恶性瘤块病理上呈现出无显著包膜现象,但是CT检测扫描图像显示为界限清晰,边缘可见。

参考文献1.MazurMT,ClarkHB.Gastricstromaltumors:reappraisalofhistogenesis.AmJSurgPathol,1983,7:507-519.2.EvansHL.SmoothMuscletumors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astudyof56casesfollowedforaminimumof10years.Cancer,1985,56:2242-2245.3.SaulSH,RastML,BrooksJJ.Theimmunohistochemistry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Evidencesupportinganoriginfromsmoothmuscle.AmJSurgPathol,1987,11:464-468.4.孙巍,郭启勇,王玉,等.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0):1529-1531.5.钱民,李小荣,林伟光,等.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1):36-39.6.KwonSJ.Surgeryandprognosticfactorsforgastricstromaltumor.WorldJSurg,2001,25:290-295.7.方松华,罗叶旋,梦磊,等.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4):280-282.8.ShiuMH,FarrGH,PapachristouDN.Myosarcmaofthestomach:naturalhistory,prognosticfactorsandmanagement.Cancer,1982,49:177-181.9.孙巍,郭启勇,王玉,等.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0):1529-1531.10.MakarRR,al-WaheebS,JohnB,etal.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clinicopathologicalandinmmunohistochemicalfeatures.MedPrincPract,2002,11:93-97.11.BermanJ,OlearyTL.Gastrontestinalstromaltumorworkshop.Humanpathology,2001,32(6):578-582.12.EvansHL.Smoothmuscletumonsofthegastrointestestinaltract:astudyof56casesfollowedforaminimunof10years.Cancer,1985,56:2242.13.ZhangLJ,ZhangCH,DuJY.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JDiagPathol,1999,6(2):78-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