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素养检测二十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更(30分钟5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12分,共30分)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胜利′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宏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验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敬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肯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安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苏联的军事力气【解析】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虽仍是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但在肯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故B符合题意。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依据下达的安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安排。在完成安排任务外……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安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主动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主动性,C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表述不当。B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解除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除D。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从经济领域起先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解析】选A。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状况下,又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起先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改革,两者均从经济改革起先,故选A。B、C、D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不符,故解除。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头末90年头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气遭遇重大挫折。材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样……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冲突。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实行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变更内外政策,从而变更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6分)(2)结合上述材料看,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6分)【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阅历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题,“教训”,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土的详细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答案:(1)不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阅历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土的详细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非选择题20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78年1984年1987年农业粮食(百万吨)304.77407.31420.41棉花(百万吨)2.164.196.25油料作物(百万吨)5.2111.9115.25甘蔗(百万吨)21.1139.5146.85工业煤(亿吨)6.187.899.20原油(百万吨)104.05114.61134.00电力(十亿千瓦)256.60377.00496.00钢(百万吨)31.7843.4756.02——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精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20分)【解析】材料中所呈现的是,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数据。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取有关信息,分析表格中农业部分,不难发觉从1978年起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方面的各种农作物产量逐年攀升,提取信息1: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回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分析表格中工业部分,可以得出1984年起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工业方面的数据快速上升,提取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结合所学回答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前两条信息是微观视角,另可从整体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取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济起先腾飞,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说明即可。答案:信息1: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说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夫生产主动性,促进了农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农村改革胜利推动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绽开,把增加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促进了工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济起先腾飞,取得巨大成就。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促进国力快速提升。(任答其中2点即可)【备选习题】1.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变更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夫主动性【解析】选A。赫鲁晓夫变更了斯大林时期以极低价格从集体农庄收购农产品的状况,加大农业投入,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说明赫鲁晓夫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故A正确;农产品价格提高,说明农业有了肯定程度的复原,并不能说明B,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整体上并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不能说他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C错误;材料没有谈到收购数量增加,D错误。2.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探讨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谛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解析】选C。题干信息表明东欧剧变对德国来说具有肯定的主动意义,即帮助德国实现了统一,故C符合对材料观点的评价。3.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我国非国有工业和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出现这一变更的缘由是 ()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非国有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197820%10%199252%70%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A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安排经济体制,从长远来看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4.(2024·全国卷Ⅱ)表1苏联1970年安排完成状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料或安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更【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联1970年的实际经济指标没有达到1961年的预料或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