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审计师知识课件_第1页
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审计师知识课件_第2页
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审计师知识课件_第3页
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审计师知识课件_第4页
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审计师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概论【考试要求】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

3.国民收入核算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本章内容中级资格及初级资格的考试要求相同。第一节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明确提出建立一门宏观经济学,后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凯恩斯《通论》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3.1948年,美国的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及新古典学派相结合,出版《经济学》,形成新古典综合学派。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出现严重的“滞胀”——经济增长停滞(产出不变)、存在大量失业及通货膨胀并存(通货膨胀及失业率同时上升),以反对国家干预为核心思想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例题1·多项选择题】

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指的是几种经济现象并存,它们是:

A.经济增长停滞

B.外汇收支停滞

C.产业结构失衡

D.通货膨胀

E.存在大量失业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滞胀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及通货膨胀并存。(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总量经济关系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2)总体经济行为≠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由于经济个体和总体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以及总体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正确。2.研究内容

1)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2)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及总量经济关系,即:

①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

②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

③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

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例题2·多项选择题】(2012中)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有:

A.就业

B.通货膨胀

C.财政政策

D.企业利润

E.国内生产总值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D项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二、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

(一)市场失灵概述

1.市场失灵(市场失败):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2.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

2)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

3.克服市场失灵的途径——政府干预【例题3·单项选择题】

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被称为:

A.市场混乱

B.市场失灵

C.市场失控

D.市场无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即存在市场失灵。【例题4·多项选择题】

市场失灵情况包括:

A.公共物品

B.外部影响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E.寡头竞争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以及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等。(二)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区别于私人物品的标志)——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含义示例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提供出来后,增加消费者数量不需要额外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某个人收听广播并不影响他人收听广播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无法排斥那些不为物品付费的人使用,或者排他的成本过高以至于变得难以实现某个人无法阻止他人去同时收听广播2.纯公共物品VS准公共物品含义示例纯公共物品完全的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国防、外交、法律、法规、灯塔、港口准公共物品有限的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自然垄断型:具有可排他非竞争性,如下水道系统、供水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等优效物品:无论收入水平如何都应消费或得到,如社会卫生保健、中小学教育、传染病免疫等【例题5·多项选择题】(2014初)

划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主要依据有:

A.对称性

B.竞争性

C.排他性

D.稀缺性

E.透明性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区分公共、私人物品的标志)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例题6·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有:

A.警察

B.灯塔

C.国防

D.电视机

E.汽车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DE均属于私人物品。2.市场失灵表现

1)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消费,生产者也就不愿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2)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由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的数量不能使其产量达到合理的水平,往往使公共物品的产量低于所需要的数量。3.政府干预方式

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体决策(个人或企业)来解决,必须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三)外部性

1.外部性

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外在效应、溢出效应。影响好坏影响范围特征影响示例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生产外部经济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不能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报酬1.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企业培训雇员消费外部经济家庭对周围环境绿化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生产外部不经济引起他人效用的减少或成本的增加,但市场上无人能向其收取相应的费用1.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企业排放污水消费外部不经济吸烟2.外部不经济及政府干预

1)征税和补贴

①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政府征税,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②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给予补贴,使该企业的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

2)企业合并:将外部经济的企业及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使外部性“内在化”。

3)明确产权。

4)政府直接管制:如污染严重的企业直接关、停、并、转,公共场所划分无烟区。【例题7·单项选择题】

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

A.公共产品

B.外部不经济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四)不完全竞争

1.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假定是市场是完全竞争,即不存在各种形式的垄断。

2.不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充分,至少存在一个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生产者或消费者。

3.不完全竞争的主要表现:市场垄断,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等。

4.政府干预手段: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以及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经济管制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社会管制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反托拉斯法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例题8·单项选择题】(2012初)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假定是:

A.市场完全竞争

B.收入分配公平

C.外部不经济

D.外部经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假定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不存在各种形式的垄断。【例题9·多项选择题】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A.政府管制

B.价格控制

C.实行企业合并

D.规定财产权

E.实施反垄断法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措施包括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五)不完全信息

1.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而现实中,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且获取信息需要付出成本。

2.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表现

1)逆向选择: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消费者无法对每一商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只能对商品的“平均质量”做出估计,并以此作为付费的依据,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由于消费者付费低不能满足其对价值实现的要求,则会退出市场。

2)道德风险: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则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

3.政府干预方式

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以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例题10·单项选择题】(2012中)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差的商品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被称为:

A.正向激励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不完全竞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例题11·多项选择题】

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逆向选择

D.道德风险

E.政府管制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三、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阶段

1.“夜警政府”阶段:崇尚市场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作用范围小。

2.“全能政府”阶段: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作用范围广。

3.“有效政府”阶段:市场机制作用是基础,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产生时才进行干预和矫正。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总供给及总需求

(一)总供给

1.总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可用两种形态表示:

1)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

2)物质形态:物质总量。

2.决定因素: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技术

3.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f(N,K)。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若资本存量K为外生变量(固定值),则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二)总需求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表现为社会总购买力,包括:

1.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3.政府采购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4.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即:总需求Y=C(消费需求)+I(投资需求)+G(政府需求)+NX(国外需求——出口)

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地域范围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注意】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范围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得到净增价值。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NP-(间接税-补贴)5.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即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总结】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GNP)

-折旧等资本消耗

=国民生产净值(NN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助金

=国民收入(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支出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例题12·单项选择题】(2013中)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居民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是:

A.国民收入

B.个人收入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例题13·单项选择题】

国民生产净值(NNP)及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及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余额。

三、国民收入(GDP)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消费C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投资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即:出口X-进口M。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例题14·多项选择题】(2016中考生回忆版)

采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项目有:

A.消费

B.投资

C.净出口

D.资本折旧

E.政府购买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综合。【例题15·多项选择题】(2011初)

根据我国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下列各项支出中,应计入居民个人消费的有:

A.购买电视机支出

B.购买私家车支出

C.购买食品支出

D.医疗支出

E.建造住宅支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建造住宅支出属于投资。(二)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个体从业者)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四、储蓄及投资恒等式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部门消费者、厂商消费者、厂商、政府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支出y=C+Iy=C+I+Gy=C+I+G+(X-M)收入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y=C+S+T

T:总税收-转移支付,表示政府的净收入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公式C+I=y=C+S

即I=SC+I+G=y=C+S+T

即I=S+(T-G)

(T-G):表示政府储蓄C+I+G+(X-M)=y=C+S+T+Kr

即I=S+(T-G)+(M-X+Kr)

(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结论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恒等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恒等【注意】

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处于均衡,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例题16·多项选择题】(2012中)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有:

A.政治稳定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保护环境

E.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物价稳定

1.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2.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批发物价指数各个时期生产资料(资本品)及消费资料(消费品)批发价格变化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3.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

2)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及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即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3)通货膨胀无法完全消除,轻微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的。【例题17·单项选择题】(2016中考生回忆版)

衡量一定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是:

A.批发物价指数

B.消费物价指数

C.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D.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例题18·单项选择题】(2013初)

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物价稳定指的是:

A.价格指数持续上升

B.价格指数固定不变

C.价格指数持续下降

D.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例题19·多项选择题】(2010中)

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商品价格的短期上涨

B.股票价格的上涨

C.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

D.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及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

E.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其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及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或者说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二、充分就业

1.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就业,充分就业不排除摩擦失业的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2)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

2.常见的失业情形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因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空缺,可视为摩擦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例题20·单项选择题】(2014初)

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形成的失业,属于:

A.自愿失业

B.摩擦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形成的失业,属于自愿失业。【例题21·单项选择题】(2014中)

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在经济学中被称为:

A.自愿失业

B.摩擦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摩擦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

三、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财富或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果的增加。

2.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

2)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实际增长率

3)人均GDP(或人均GNP)的实际增长率

3.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的评判标准

1)经济起步之初(工业化初期)——总量型增长方式: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可达两位百分数)

2)经济走过初期的起步阶段后——追逐效益的集约型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追求的是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高效增长。【例题22·单项选择题】(2012中)

一国经济发展经过起步阶段后,总量型的增长就要让位于追求效益的增长,这种追求效益的增长方式被称为:

A.粗放型增长

B.集约型增长

C.发散型增长

D.收敛型增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追求效益的增长是集约型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较大国际收支赤字,又无较大国际收支盈余。【本章小结】

一、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

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

2.掌握市场失灵的情况,熟悉政府干预的手段

3.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阶段

二、国民收入核算

1.掌握总供给及总需求

2.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

4.熟悉储蓄及投资恒等式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掌握物价稳定

2.掌握充分就业

3.掌握经济增长

4.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考试要求】

1.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

3.财政政策分析

本章内容中级资格及初级资格的考试要求基本相同,以下两项知识点存在要求层次上的差别:知识点中级初级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熟悉了解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掌握熟悉第一节财政收入

一、税收——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

1.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各种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设置、税率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总额征税,如:增值税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财产税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资源税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行为税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宏观税率确定宏观税率用以衡量财力集中及分散程度——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

提高宏观税率(紧缩性财政政策),更多收入由民间到政府,民间需求下降、产出减少,使经济收缩;反之使经济扩张税负分配政府部门进行: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

市场活动进行: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及实际税负不相同,是税负的再分配税收优惠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税收处罚罚款、征收滞纳金等【例题1·单项选择题】(2013中)

财政收入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税种的设置和税率的变化来影响: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总产出

D.总产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各种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设置、税率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例题2·单项选择题】(2016中)

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所征收的税是: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所征收的税是财产税。

二、公债(政府债务收入)

1.含义: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凭借政府信誉,采用信用方式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分类

1)发行主体:中央债、地方债

2)偿还时间:短期(小于1年)、中期(1~5年)、长期(大于5年)

3.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4.功能——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1)弥补财政赤字(最初功能)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及金融关系

4)调节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挤出效应

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由于公债信用风险很低并且利息不征税,使投资者偏好于投资公债,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大量购入公债会导致市场上资金减少,利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例题3·多项选择题】(2011初)

作为现代政府筹措资金的一种手段,公债的特征是: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灵活性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公债的基本特征是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例题4·单项选择题】

下列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

A.增发货币

B.发行公债

C.发行股票

D.增加出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公债收入(公债的利息)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

三、非税收入

1.内容

1)行政事业性收费;

2)政府性基金;

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5)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罚没收入;

6)彩票公益金;

7)以政府名义接受捐赠的收入;

8)应当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其他收入。

2.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

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例题5·多项选择题】(2016中)

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属于非税收入的有:

A.公债利息

B.政府性基金

C.彩票公益金

D.行政事业性收费

E.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公债利息属于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1.经济性质分类——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

2.功能分类——政府主要职能活动项目特点内容一般政府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人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及安全社会服务有明确的受益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经济服务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交通、电力、工业、农业其他支出利息、转移支付3.经济分类——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例题6·多项选择题】(2012中、初)

按照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

A.消费性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债务支出

E.转移性支出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按照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二、购买性支出及转移性支出

1.含义及特点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含义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特点1)等价交换

2)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1)不存在交换

2)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分类1)社会消费性支出: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1)社会保障支出

2)财政补贴支出

3)捐赠支出

4)债务利息支出2.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生产流通直接影响:

1)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购买性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增长→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供给量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间接影响:

1)个人

增加私人消费需求→增加生产;

增加储蓄→转化为生产资金→增加企业投资需求。

2)企业

形成投资需求;

增加报酬→个人收入增加→形成消费需求分配间接影响:

1)总额增减:给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收益增减,导致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资本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工资会有所升降;

2)总额不变,结构改变: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受到相应的影响直接影响:

1)个人:国民收入由高收入阶层转移到低收入阶层;

2)企业: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间转移3.转移性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自动稳定器(转移性支出+累进的所得税制度)

经济过热→个人和企业收入增加→转移性支出自动下降,达到累进税率标准的增多,税负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就下降→抑制消费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反之类推。【例题7·单项选择题】(2012中)

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属于: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政府投资性支出

D.社会消费性支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例题8·单项选择题】(2014初)

在财政支出中,行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政府投资性支出

D.社会消费性支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例题9·单项选择题】(2010中)

在下列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政府购买性支出的是:

A.社会保障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基础设施投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政府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例题10·多项选择题】(2014中、初)

不同类别的转移性支出的共同特点包括:

A.资金无偿使用

B.资金有偿使用

C.资金双向流动

D.资金单方面转移

E.转移对象为企业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转移性支出属于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转移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个人。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及结构分析

(一)规模分析

1.财政支出规模

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

2.决定因素——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主要受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2)要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要及本国国情相适应。(二)结构分析

1.格局

1)经济建设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逐步下降。

2)社会文教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3)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增加。

4)用于科技领域的支出:上升趋势。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措施

1)向三农倾斜

2)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倾斜

3)加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4)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投资力度

5)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第三节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

【例题11·多项选择题】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包括:

A.优化资源配置

B.国债利率稳定

C.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公平

E.经济稳定增长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常针对以下的目标来制定其财政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增长。(一)优化资源配置

1.核心问题——财政资金投向: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和非营利性事业上。

2.第二个问题——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包括改进资金供给方式(如拨款改为贷款)、强化预算约束等措施。

(二)收入分配公平

1.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这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费以及财产税等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和差距。【例题12·多项选择题】(2012初)

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和差距的手段包括:

A.财产税

B.流转税

C.资源税

D.个人所得税

E.社会保障费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选项B和C主要是针对企业征收的税款,不会影响个人收入。【例题13·单项选择题】(2013初)

政府增加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金支出有利于:

A.实现充分就业

B.优化资源配置

C.调节收入分配

D.促进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费以及财产税等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和差距。(三)经济稳定增长

1.经济稳定增长的表现

1)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通过市场来考察,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

2.通过财政收入总量和财政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调节社会总需求及社会总供给,促使供需平衡,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1)财政支出的影响

①短期内,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会转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反之减少;

②从长期看,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通过刺激消费影响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增加,从而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影响。

2)财政收入的影响

国家增减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比例,短期内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

二、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公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还包括公债和非税收入。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

(一)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适用情形手段扩张性需求不足时: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紧缩性需求过旺时: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规模中性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取决于目前的预算收支情况)(二)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分类

1.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斟酌使用)

1)含义

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

2)财政政策工具

①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转移性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

②调整税率;

③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

④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

3)原理:人为的政策调节,一般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①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举公债扩开支、降低税率等),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

②繁荣时——紧缩性财政政策(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2.消极的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

1)含义: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2)财政政策工具:累进税率+转移支付

3)原理: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调节作用。

①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所得税累进税制的特点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增加→税率提高、税收以更大幅度增加→遏制总需求过快膨胀;反之类推。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的特点

经济萧条→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反之类推。

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例题14·多项选择题】(2014中)

在国民经济明显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A.提高税率

B.增加政府投资

C.增加转移支付

D.减少政府支出

E.增加政府消费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国民经济明显出现总需求过旺,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例题15·多项选择题】(2013初)

财政政策本身可以自动抑制经济波动,这种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A.转移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

E.累进所得税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转移性支出、累进所得税。

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含义

政府开支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总需求中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从而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2.作用机理

财政支出增加→通过投资和支出乘数扩大国民收入→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上升→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投资)从经济活动当中“挤”了出来,结果抵消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扩张效应。

3.效果

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

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例题16·单项选择题】(2013初)

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抵消作用,财政政策的这一后果被称为:

A.乘数效应

B.挤出效应

C.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抵消作用,被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例题17·单项选择题】(2011中)

财政支出的增大可能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的某一中介指标上升的幅度,该中介指标是:

A.汇率

B.货币供应量

C.利率

D.储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幅度。

本章小结

一、财政收入

1.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

2.掌握税收和公债的含义、分类及运用

3.掌握非税收入的内容二、财政支出

1.掌握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

2.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

3.熟悉(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4.熟悉影响和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5.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及如何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三、财政政策分析

1.掌握财政政策的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类型

3.掌握(熟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4.熟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及其运作机理

5.熟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三章货币政策分析【考试要求】

1.金融体系

2.货币政策分析

3.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搭配(中级)

本章内容中,“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搭配”对初级资格未做要求;对于“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和一般程序”,中级的要求为“熟悉”,初级的要求为“了解”。第一节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要素——客体、主体、工具、价格

1.金融市场交易客体——货币资金,金融交易大多只表现为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2.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专业金融主体以金融活动为业的机构或个人,包括各类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非专业金融主体不以金融交易为业,参及交易是为了自身在资金方面需要的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3.金融工具

1)根据金融主体分类直接金融工具直接金融是非专业金融主体之间的金融交易,借助于直接金融工具完成,包括: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者发行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公司股票间接金融工具间接金融是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的金融交易,借助于间接金融工具完成,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等2)根据交易期限分类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工具商业票据、短期公债、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工具股票、公司债券、中长期公债4.利率——金融市场交易的“价格”,各种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呈同方向的变化趋势。【例题1·多项选择题】

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有:

A.政府债券

B.公司债券

C.银行债券

D.非金融公司股票

E.人寿保险单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公司股票属于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者发行的直接金融工具,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属于由金融机构发行的间接金融工具。(二)金融市场类型

1.金融交易的期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定义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1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交易市场功能满足资金流动性需求满足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内容短期存贷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及大额存单等短期融资工具市场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市场)2.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现货市场成交后的1~3日内立即付款交割期货市场交割是在成交日之后合约所规定的日期3.金融交易的政治地理区域——国内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市场【例题2·单项选择题】(2013中)

以下金融市场中,满足工商企业中长期资金需要的是:

A.拆借市场

B.贴现市场

C.股票市场

D.票据市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满足工商企业中长期资金需要的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属于资本市场,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票据市场属于货币市场。【例题3·多项选择题】(2016中)

证券市场可分为:

A.货币市场

B.股票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

E.债券市场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证券市场可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1.直接功能:调节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余缺。

2.间接功能:通过资金余缺的调剂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功能实现条件:充分信息、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

二、金融机构

(一)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1.中央银行——现代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其职能包括:

1)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

2)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充当最后贷款人

3)政府的银行:管理国家金融

2.商业银行

以盈利为目的,直接面向企业、单位和个人,以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信用机构,以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

3.专业银行

专门经营某种特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如储蓄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等。4.投资银行

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主要业务包括:

1)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投资

2)发放中长期贷款

3)为工商企业代办发行或包销股票和债券

4)参及企业的创建和改组活动

5)为企业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等

5.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等(二)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

1.资金融通:作为存款人和贷款人中介,通过吸收存款或发行融资证券汇集资金,通过信贷等方式投向需要资金的社会各部门,使融资双方的融资交易活动顺利进行,促进资金流动。

2.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规模经营和专业化运作,合理控制利率并节约融资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成本。

3.提供金融风险转移和管理服务。(三)我国现行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商业银行

1)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五大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全国性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

3)其他商业银行

4)网上银行(无形的电子银行——虚拟银行、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

3.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设立,以贯彻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及财政拨付。

1)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基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2)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等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

4.非银行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在华外资合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例题4·多项选择题】(2012初)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

B.人民的银行

C.政府的银行

D.银行的银行

E.企业的银行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可概况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例题5·单项选择题】(2011中)

现代世界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是:

A.投资银行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代世界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是中央银行。【例题6·多项选择题】(2011中)

下列经济活动中,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有:

A.开展转账结算业务

B.发放中长期贷款

C.为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基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D.参及企业的创建和改组活动

E.为企业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投资、发放中长期贷款、为工商企业代办发行或包销股票和债券、参及企业的创建和改组活动、为企业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等。第二节货币政策分析

一、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

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及冲突

1)充分就业及经济增长正相关

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2)充分就业及稳定物价相矛盾

①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物价水平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之间负相关,即:

如果工资上涨率较低,则失业率较高;反之,如果工资上涨率较高,则失业率较低。

②原理

3)物价稳定及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4)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进口,导致贸易逆差;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借助于外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共存。【例题7·单项选择题】(2010中)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

A.物价稳定及经济增长的矛盾

B.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C.充分就业及稳定物价的矛盾

D.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2.方式经济过热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卖出债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经济萧条扩张性货币政策央行买入债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3.优缺点——传导过程短,央行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优点1)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中央银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中央银行能以这项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情况;

3)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式和步骤也可以自主安排;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逐日进行,如有需要,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操作缺点对商业银行强制影响力和对公众预期影响力较弱(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法定存款准备金及法定准备金率

1)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2)法定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2.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基础货币VS派生存款基础货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自己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大部分作为贷款放出;这些贷款再次经由各种渠道存入银行,最终形成数倍于初始存款的存款总量3.调节宏观经济的方式

央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有效控制派生存款总量,调控货币供应量。经济过热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增加,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减少货币供应量,对经济产生收缩作用经济萧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4.特点

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利润,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三)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及再贴现率

再贴现即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和需求量,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短期再贴现率的调整,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长期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可起抑制或扶持作用,改变资金流向。3.政策效果

1)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告示效应。

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4.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的缺陷

1)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只能产生间接效果,最终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应;

2)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3)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变动,因而正常情况下不宜随时变动(否则会令公众及商业银行无所适从),使其伸缩性受到影响。

4)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影响。(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央行适时地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2.直接信用控制

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

1)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2)信用配额: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为此商业银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增加易变现的资产等。

4)直接干预

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如对业务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惩罚性利率;直接干涉存款吸收。

3.间接信用指导

1)道义劝告:央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通告、指示或面谈。

2)窗口指导: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例题8·单项选择题】(2012中)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被称为:

A.调整利率

B.调整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例题9·多项选择题】(2013初)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包括:

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再贴现率

C.人民币操作

D.外汇操作

E.调整利率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例题10·单项选择题】(2011初)

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的能力,控制派生存款总量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C.再贴现政策

D.利率政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的能力,控制派生存款总量的货币政策工具是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例题11·单项选择题】(2016中)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贷利率是:

A.拆借利率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法定准备金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例题12·多项选择题】(2016中)

中央银行的间接信用指导手段包括:

A.道义劝告

B.直接干预

C.信用配额

D.窗口指导

E.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中央银行的间接信用指导手段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例题13·多项选择题】

为摆脱经济萧条,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

A.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再贴现率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需要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三、金融风险管理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及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1.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国际组织、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采取立法等方式管理。

1)目标:从整体上保持世界和各国金融环境的稳定性

2)手段

①建立法规体系,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②制定恰当经济政策,如:浮动汇率制度、调整准备金率

③对市场监控和约束。如: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市场退出的全程监控

④建立市场保护机制

2.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1)目标

①风险管理控制目标

②损失控制目标

2)手段

①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

②制定内部运行制度

③保证约束措施

④运用科学手段缩小、转嫁风险(二)金融风险管理体制

1.衡量系统

2.决策系统

3.预警系统

4.监控系统

5.补救系统

6.评估系统

7.辅助系统(三)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及监控

4.金融风险的评估及总结【例题14·多项选择题】(2011初)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所运用的经济政策有:

A.商业银行法

B.浮动汇率制度

C.调整准备金率

D.票据法

E.银行监管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宏观金融风险管理采用的手段包括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包括各种指导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措施等,如浮动汇率制度、调整准备金率等。第三节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搭配(中级)

一、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施主体政府中央银行传导过程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率、累进所得税制度等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通过中介指标(如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间接调控政策手段税收、预算、补贴、公债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等对利率变化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趋向于提高利率(政府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占用了民间资金,使金融市场资金紧张,导致市场利率的上涨)——同向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趋向于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利率具有压抑作用)——反向政策时滞1.内部时滞——采取政策行动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积极的财政政策

①认识时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②决策时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③行动时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消极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内部时滞=0

2.外部时滞——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例题15·多项选择题】(2010中)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可调控的中介指标有: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外汇配额

D.超额准备金

E.基础货币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中央银行可调控的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例题16·多项选择题】

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之间的差异,除政策手段不同外,还表现在:

A.宏观经济目标不同

B.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

C.传导过程的差异

D.政策时滞不同

E.对利率变化的影响不同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差异主要表现在:实施政策的主体、传导机制、政策手段、政策时滞、对利率变化的影响。【例题17·单项选择题】

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

A.国家税务总局

B.中央银行

C.财政部

D.政策性银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央银行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

二、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双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配合定义产出利率适用情形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财政增收减支形成盈余或减少赤字;

银行收紧银根,缩小信贷规模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不确定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升;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出现过热现象2.“双松”的财政及货币政策配合定义产出利率适用情形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财政减收增支形成赤字或减少盈余;

银行放松银根,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不确定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经济增长乏力。

不宜长期采用,否则可能诱发严重通货膨胀3.“松紧”搭配的财政及货币政策

1)适宜于在社会供求大体均衡的条件下对供求结构进行调整,目的是解决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的矛盾。

2)既适用于全面性的总供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的情况,也适用于某些局部比例失调的情况。配合定义产出利率适用情形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财政减税让利等增加私人需求,增加其对消费品的购买力,并扩大政府的消费需求;

这种松财政引起的赤字要靠缩小信贷规模等紧货币政策措施来弥补不确定上升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过旺而消费需求不足并引起投资品供给不足而消费品供给过剩的情况;

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的情况,或者经济结构失调及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扩大信贷规模等措施来刺激投资需求,同时通过财政压缩支出来收缩消费需求不确定下降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过旺并引起投资品供给过剩,消费品供给不足的情况;

比较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及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4.中性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

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及经济增长速度大体一致的配合模式。适用前提是经济发展适度,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利率水平也大体稳定,市场经济秩序良好。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搭配在运用一段时间以后,应选用另一种搭配取而代之,形成相互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例题18·多项选择题】(2016中)

“双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的手段和效果有:

A.收紧银根

B.减少政府采购

C.诱发通货膨胀

D.缩小信贷规模

E.抑制社会总需求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双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财政增收减支形成盈余或减少赤字;银行收紧银根,缩小信贷规模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实施的结果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受到强烈抑制,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本章小结

一、金融体系

1.掌握金融市场的要素、类型和功能

2.熟悉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和作用

3.了解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

二、货币政策分析

1.掌握货币政策目标

2.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及运用

3.掌握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4.熟悉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及冲突

5.熟悉(了解)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和一般程序

三、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搭配(中级)

1.掌握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协调及配合

2.熟悉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考试要求】

1.汇率及汇率制度

2.国际收支

3.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本章内容仅要求中级资格考生掌握。第一节汇率及汇率制度一、外汇和汇率

(一)外汇

1.外汇的含义

1)动态含义

国际汇兑的简称,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行为,即国际结算。

2)静态含义广义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狭义外国货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不包括外币有价证券(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的支付)2.《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外汇

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

5)其他外汇资产。3.外汇的分类——根据可兑换程度的不同自由外汇无须经过货币发行国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即可自由兑换成其他国货币或向第三者办理支付的外汇,如美元、日元、英镑等记账外汇(协定外汇)不经有关国家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也不能向第三者进行支付的外汇(二)汇率直接标价法用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等于多少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常用1美元=6.90元人民币间接标价法用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能兑换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1元人民币=0.145美元【注意】

目前国际各大金融中心多采用美元标价法,即以一定数量的美元为基准计算应折合多少其他货币。

二、汇率制度及其选择

(一)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规定美元及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及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有关国家汇率只在一定幅度内波动,超过上下限,该国央行有义务干预汇价在规定的幅度内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对汇价波动不加限制,听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各国中央银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价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规定相互间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得超过规定的上下限,而对成员国之外的其他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自由浮动盯住汇率制度由于自己经济实力的限制,无法使本国货币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把本国货币及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发展中国家采用【例题1·单项选择题】(2013中)

把本国货币及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的汇率制度是:

A.盯住汇率制度

B.固定汇率制度

C.浮动汇率制度

D.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把本国货币及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的汇率制度是盯住汇率制度。【例题2·多项选择题】(2011中)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A.成员国汇率实行联合浮动

B.美元及黄金挂钩

C.其他国家货币及美元挂钩,并及美元建立固定比价

D.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E.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规定美元及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及美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