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〇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中规定的位置上。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是我国境内两种重要的原始人类,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别。下列关于这两种原始人类的相似之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存环境相同 B.都从事原始农业C.都会建造房屋 D.都使用磨制石器【答案】A【解析】【详解】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干旱少雨,A项符合题意;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排除B项;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C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使用磨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形成,地主阶级势力增强,B项正确;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排除A项;齐桓公称霸中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思想上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刺史制度的建立 B.北击匈奴 C.七国之乱的爆发 D.“推恩令”的实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分越小,汉武帝再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因此出现了西汉后期诸侯国数量减少,面积都很小的情况,D项正确;刺史制度针对的是地方豪强的问题,以此加强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监视,排除A项;匈奴与封国变化无关,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削藩引起的,也体现了诸侯王势力的膨胀,排除C项。故选D项。4.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C.史料真伪应通过考古发现证明 D.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可得出文献记载存在很多疑问,通过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探究历史的真相,D项正确;AB项太绝对,排除AB项;史料真伪并不一定都要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排除C项。故选D项。5.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唐朝时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元朝时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统辖吐蕃之地,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清朝时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等。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B.元世祖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C.唐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D.西藏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已有上千年历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唐蕃会盟碑”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相互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友好设置驻藏大臣;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吐蕃,是中央政权正式对西藏管辖的开始;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是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有力保证,所以这一系列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A项正确;表格信息不能说明元世祖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C项;元朝建立是1271年,距今不到一千年,排除D项。故选A项。6.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等。下列文物能为“信息革命”提供证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信息革命主要包括了信息载体形式的发展、完善和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而信息载体形式是指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一是发展了雕版印刷技术,二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是指由于印刷技术的革新和纸张的广泛使用。由此可知,“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能够佐证宋代的信息革命,C项正确;“定窑孩儿枕”和“蹴鞠铜镜”体现了手工业领域的成就,排除AD项;“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体现的是金融革命,排除B项。故选C项。7.观察宋、元、明、清疆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央政权的统治疆域一直在逐渐扩大 B.今天的北京城一直是中央政权的都城C.行省始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D.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宋、元、明、清疆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间长期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元朝统一全国,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明、清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强化了皇权,清朝统治者对边疆进行有效管辖,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法是正确的,D项正确;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故“中央政权的统治疆域一直在逐渐扩大”说法不正确,排除A项;南宋都城临安。故“今天的北京城一直是中央政权的都城”说法不正确,排除B项;行省制度在元朝创立的,故“行省始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8.哲学家唐君毅曾说:“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之事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治的,太平天国是要排满,义和团是要灭洋。但在口号标语上,太平天国是打着上帝的旗号,而义和团之口号,亦是要排斥洋教,而打着中国道教诸神的旗帜。”这反映了()A.两场运动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思想的局限性C.近代西方文化对我国影响较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民众的反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因此体现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但是两个运动都运动宗教信仰发动群众,说明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处于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宗教影响,义和团运动是用中国道教来反对洋教的运动,不能体现近代西方文化对我国影响较大,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下图),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日本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时间和漫画内容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排除A项;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10.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的是()A.提倡民主、科学 B.号召变法图强 C.雪耻救国 D.师夷长技以制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主张进行文学革命等。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雪耻救国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C项;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1920年,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吧”的口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则选择在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创办一所工人半日学校。这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多样化 B.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C.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吧’的口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工人半日学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更多的人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徐径,排除A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心是1921年中共一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对当时中国主流价值观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排除C项。故选D项。12.大型百集史诗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一段伟人的辉煌人生,下列关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图是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图片,②图是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时的图片,③图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时的图片,④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图片。以上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③①④,B项正确;①②③④、④①②③、①④②③的排序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3.下图是中国抗战时期某次战役形势图,该图反映了()A.由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C.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的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呈现的是百团大战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武装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项正确;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战由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排除A项;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而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遭到了国民党破坏的典型事例是皖南事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公元前221年1911年1949年A封建主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建立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铁器时代开始蒸汽时代开始信息时代开始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A项;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排除B项;我国铁器时代开始在春秋战国时期,蒸汽时代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开始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学习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后,李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进行梳理。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B.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征程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新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进行梳理。”根据图片“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表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推向前进;结合课本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之后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国家领导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C项正确;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措施,排除AB两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一个战略。对党史阶段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16.孙中山曾指出:“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习近平则提出了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他们共同主张()A.重视公有经济,反对私人资本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市场经济,防止两极分化 D.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措施自由,产业勃兴”可知孙中山强调的是发展实业经济方面的内容,“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说明孙中山非常注重避免资本的过度扩张造成的社会不公。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体现了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的理念,D项正确;反对私人资本与孙中山的主张不符,排除A项;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倡导市场经济与孙中山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口述史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下面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一项是()A.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B.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C.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 D.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可知,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在不断进步,B项正确;口述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和“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A.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B.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C.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可得出材料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不是罗马,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与罗马法并不存在渊源关系,排除C项;D项是罗马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9.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据此推断,文艺复兴()A.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B.消除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C.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可得出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而欧美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项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推翻天主教的统治,排除A项;消除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排除B项;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故选D项。20.“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期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C.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 D.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750年、1850年”结合所学知识,1750年到1850年这100年间,西方大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西方强大起来,从而超过东方。可知,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B项正确;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是在1750年以前,排除A项;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不是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1.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 B.自然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文学巨匠在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和作用 D.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而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则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由此可见,牛顿和达尔文的发现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牛顿、达尔文的成就属于近代自然科学,并非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牛顿、达尔文属于近代科学家,并非文学巨匠或革命领袖,排除CD项。故选B项。22.《大国崛起》:“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材料中的“伟大实践”指的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C项正确;1871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排除A项;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排除BD项。故选C项。23.召开国际会议是解决国际争端、化解矛盾、协调国家利益常见的手段和方式。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是()A.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召开 B.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C.为了解决战争带来的危机 D.反映了人类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并对战后的国际格局作出了安排,因此这三幅图所展示的会议都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之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为了重新规划规划战后国际秩序,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不能反映人类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排除D项。故选B项。24.下列各项内容是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主题是()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③视频:《美苏“冷战”》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A.战后世界变化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对峙 C.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3视频:《美苏“冷战”》”“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介绍的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以及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因而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A项正确;B项只符合美苏冷战,排除B项;《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不能体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5.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三个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这三个问题依次是()A.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B.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C.能源传输问题―机器动力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D.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能源传输问题―机器动力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解决了能源传输问题,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快速处理和传输,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顺序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7分,27题17分,28题16分,共计50分)26.恩格斯曾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劳动力】材料一见下表下表是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时间断面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北宋(1102年)南宋(1208年)明代(1460年)清代(1820年)南方地区人口占比24.04%4811%44.24%63.42%53.98%58.33%65.97%(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劳动工具】材料二劳动工具体现生产力的进步①铁农具(出土文物)②耧车(模型)③石器(素描图)(2)请把材料二中三件劳动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如果要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进行研究的话,以上哪一工具具有更高的证据价值?并说明理由。【劳动技术】材料三农业著作记录农业生产著作记载《齐民要术》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农政全书》如耧锄镫锄耘爪(注:此为农具)之类,是其变也;至于薅马薅鼓(注:此为农具),又其辅也。尚度而用之,则知水陆之耘事,有大功利在矣。(3)对比材料三中两本农业著作的记载,指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劳动成果】材料四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4)材料四中的文献分别记载了哪两项发明?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项发明,说说该发明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两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劳动智慧】材料五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农业博物馆《五千年农耕的智慧》(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并据此简要说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答案】(1)总人口不断增长,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北方地区人口比例逐步下降,南方方地区人口比例逐步增加)。(2)③①②;铁农具;理由:铁农具是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价值最高。(3)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4)造纸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的特点是所造的纸易于书写,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利于文化传播等。(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效率,节约成本等)。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资源;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等。(其他符合题意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分别从全国总人口、区域人口分布变化等方面加以概括即可:总人口不断增长,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材料二中石器是年代最早的,铁农具在春秋时出现,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所以先后顺序是③①②;铁农具具有更高的证据价值;理由是铁农具是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价值最高。【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如耧锄镫锄耘爪(注:此为农具)之类,是其变也;至于薅马薅鼓(注:此为农具),又其辅也。尚度而用之,则知水陆之耘事,有大功利在矣”可知,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四“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发明是造纸术,根据材料四“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可知发明是活字印刷术。选取其中一种概括特点即可:如造纸术的特点是所造的纸易于书写,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利于文化传播等。(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效率,节约成本等)。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直接概括两种发明的影响即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小问5详解】结合材料五“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是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关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主要从高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概括说明即可。27.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在奋斗中准确判断形势,并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选择。请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1)观察上图,结合图片信息,写出图中标注的历史事件及影响,写出该图片中体现出来的我们永远都要传承或弘扬的精神。材料二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毛泽东不顾个人安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内外的大事……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对当时的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仔细观察中间图片和右侧材料,毛泽东“弥天大勇”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三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9月)以后,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3)请从共产党或国民党的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理由。材料四组别时期关系结果或影响1国民大革命时期①合作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土地革命时期②()国共十年内战,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3抗日战争时期③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解放战争时期④对抗(分裂)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但造成台湾与大陆至今分离,祖国至今未完成统一大业。(4)依据上表,归纳国共关系变化,将序号②空白部分补充完整。通过国共关系变化及影响对比,你得出什么启示?材料五(5)请对比上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注:山东舰2017年在大连正式下水)【答案】(1)事件:遵义会议;影响: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精神:长征精神,即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2)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事件:重庆谈判。(3)从国民党方面看: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反人民的,不得人心;国民党的腐败和卖国行径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政治上空前孤立;军队战斗力低下等。从共产党方面看:中共的正确领导;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正确的战略战术等。(4)②:对抗或对峙;启示: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新时期,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5)示例:观点:承载中国梦的船。论述: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富民强。2017年,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展现出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两艘“船”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承载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小问1详解】从图中所在地点为遵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标注的历史事件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中所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图中所体现的我们永远都要传承和弘扬的精神是长征精神,即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根据材料二“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内外的大事……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共商国是的重庆谈判。【小问3详解】材料三反映的是装备落后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战胜了装备先进、资金雄厚的国民党政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国民党,其原因主要是,从国民党方面来看,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反人民的,不得人心的,国民党的腐败和卖国行径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军队战斗力低下。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得到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中共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等,也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取胜的重要原因。【小问4详解】从“国共十年内战,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对峙之中。因此,②处应填写对峙或对抗。根据表格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国共应加强合作,共同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小问5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小论文题,首先要依据图片内容和所学知识拟定论题,材料五左图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召开,材料五右图反映的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两者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承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可以拟定论题“承载中国梦的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如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2017年,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大连正式下水,显示了中国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承载了中国的强国梦。28.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示意图图一:1518世纪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图二:1914年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1)依据图一、图二,简要概括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结合15世纪一20世纪初欧洲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以上特征出现的成因。材料二西班牙、葡萄牙是世界近代史中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西、葡两国屠杀殖民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依据材料二,归纳西葡两国、英国不同的殖民方式,并依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材料三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人民反殖民斗争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19世纪,当亚洲人民民族解放运动蹒跚起步之时,拉美人民的斗争早已波澜壮阔。拉美人民通过反殖民斗争建立起一系列独立的国家,冲击着世界殖民体系(殖民势力)。(3)用2例重大史实印证材料三中划线部分的观点。材料四一战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寻求新的解放道路。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造成了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这些使得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4)依据材料四,概括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材料五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亚洲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5)依据材料五,从斗争手段角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呈现的多样性特征。材料六2013年9月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