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B/3B/wKhkGWbD4WmAYVhKAAIOLhX2nRM072.jpg)
![贵州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B/3B/wKhkGWbD4WmAYVhKAAIOLhX2nRM0722.jpg)
![贵州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B/3B/wKhkGWbD4WmAYVhKAAIOLhX2nRM0723.jpg)
![贵州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B/3B/wKhkGWbD4WmAYVhKAAIOLhX2nRM0724.jpg)
![贵州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B/3B/wKhkGWbD4WmAYVhKAAIOLhX2nRM0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贵州省语文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文章:《故乡的榕树》黄河浪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沙子池,周围又栽上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吧,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了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周围看热闹的小孩子都跟着欢叫起来。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绕过大榕树的那条清澈的小溪。溪边曾经有过一个戏台,如果能够在它上面演戏,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虽然我不会演戏,但心却是极热切的。每逢村里演社戏的时候,我都会不辞辛劳地跟在伙伴们后面,跑东跑西地去看热闹,放牛的小伙伴们就把牛拴在溪边的大榕树下,大家坐在树荫下看戏。大榕树上有许许多多的鸟窝,傍晚时分,鸟儿归巢,大人喊我们去吃饭,我们却都一溜烟地跑了,一直到戏唱完才回家。榕树下,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尽头,有我的母亲的坟墓。墓旁栽着几株丁香花,春天紫色的花儿开得满枝满树,落下来的花瓣落在石板路上,落在丁香丛里,香气直透毫端。母亲去世后,父亲为了我读书的方便,就搬到城里住了。但每次放假回乡祭祖的时候,我都会沿着这条长长的石板路,来到母亲的坟前,默默地坐一会儿,想起她生前对我的种种好,心里就一阵酸楚。大榕树,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和情感。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我心中永恒的故乡的象征。阅读题目:文章开头对榕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文章开头对榕树的描写,不仅描绘了其苍老蓊郁、绿荫遮蔽的特点,为后文铺垫了背景,还通过“悠然自得的味道”引出下文对故乡榕树的回忆,起到了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文中画线句子“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小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听到哨音后,思绪立刻飞回故乡的强烈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概括“我”在故乡与榕树相关的几件事。答案:“我”在故乡与榕树相关的几件事包括:在榕树上摘叶吹哨,听社戏时把牛拴在榕树下,沿石板路去母亲坟前祭拜。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了大榕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它是故乡的象征,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故乡的榕树”这一标题的理解。答案:“故乡的榕树”作为标题,既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榕树不仅是故乡的一道风景,更是作者心中永恒的故乡象征,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情感。通过这一标题,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标题:《故乡的桥》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它蜿蜒曲折地穿过村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小溪上,横跨着几座古老的桥,它们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村民们心中深深的记忆与情感的寄托。正文:记得小时候,每到夏日炎炎,我和小伙伴们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小溪,那里成了我们嬉戏的天堂。而溪上的那座石桥,成了我们探险的起点和终点。石桥由青石板铺就,岁月在它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但那份古朴与坚固,却从未改变。每块石板都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聆听。石桥的一侧,长满了青苔和藤蔓,它们缠绕着,给石桥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春天,野花盛开,点缀其间,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夏日,绿树成荫,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片凉爽的天地。秋风起时,落叶纷飞,石桥又变得金黄一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日雪后,石桥则银装素裹,展现出另一番静谧与祥和。除了石桥,小溪边还有一座木桥。与石桥的沉稳不同,木桥显得更加轻盈与灵动。它由几根粗壮的圆木搭建而成,虽不华丽,却充满了自然的韵味。走在木桥上,脚下的木板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乐章。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木桥上,金黄色的光芒与木桥的深棕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这些桥,不仅仅是通行的工具,更是村民们情感交流的场所。清晨,人们在这里相遇,互相问候,开始新的一天;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又会在这里相聚,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桥上,常常可以看到老人带着孙儿孙女散步的身影,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桥上空久久回荡。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故乡的桥依然静静地守候在那里,见证着村庄的变迁与人们的成长。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村民们心中永恒的乡愁与牵挂。现代文阅读Ⅱ题目:阅读上述文章《故乡的桥》,完成以下小题。文章开篇“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开篇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贵州的大山深处,同时引出了小溪这一重要的自然元素,为后文描述石桥和木桥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每块石板都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聆听”这句话的妙处。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石板赋予人的特性,说它们“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桥的古朴与历史的厚重感,同时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让人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者笔下的石桥和木桥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答案:石桥的特点是古朴、坚固,岁月在其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每块石板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木桥则显得轻盈、灵动,由粗壮的圆木搭建而成,充满了自然的韵味,走在上面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乐章。“故乡的桥”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故乡的桥”在文中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石桥和木桥,更象征着村民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深厚的乡愁。这些桥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与人们的成长,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村民们心中永恒的牵挂和回忆。它们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人们的心灵,是故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小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服:穿戴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D.皆朝于齐朝:上朝答案:D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沛公军霸上C.吾从而师之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答案:C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认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是出于不同的原因,这体现了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几个月后,进谏的人就很少了,说明齐国政治很清明。C.齐王纳谏后,齐国达到了“虽欲言,无可进者”的程度,说明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盛。D.本文通过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的故事,强调了广开言路、听取意见的重要性。答案:B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邹忌劝谏齐王的方式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答:邹忌劝谏齐王的方式具有委婉含蓄、以小见大的特点。他先从自己与徐公比美说起,通过妻、妾、客的赞美,以及自己亲自观察徐公后的感受,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直接批评可能带来的抵触情绪,又使齐王易于接受并付诸行动。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小题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元宵之夜的盛况?请简要概括。答案:词的上片描写了元宵之夜的盛况,包括花灯之多如千树花开,烟火之美如星雨纷纷,车马之豪华,音乐之悦耳,舞灯之欢腾。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元宵佳节繁华热闹的景象。小题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在元宵佳节寻觅意中人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意中人时的喜悦和感慨。词人通过“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描写,展现了寻觅的艰辛和执着;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表达了词人意外发现意中人时的惊喜和感慨。同时,这句词也寓含了词人对于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哲理。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后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虽身处黑暗之中,仍不改变自己高洁品格,追求清白。答案:(1)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后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2)屈原《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两句,表明诗人虽身处黑暗之中,仍不改变自己高洁品格,追求清白。解析:(1)这两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了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周围的船只都安静下来,只有江面上倒映的秋月显得格外明亮。通过听众的静默和环境的渲染,侧面表现了琵琶女技艺的卓越和音乐的感染力。(2)这两句来自屈原的《离骚》。屈原在这两句中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污浊的环境中,受到误解和排挤,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节操,不改变自己的高洁品格,追求内心的清白和正直。这种精神是屈原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苗族,作为其中一个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歌舞和建筑,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走进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这些房屋依山而建,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每一座吊脚楼都是苗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它们不仅承载着居住的功能,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苗寨中漫步,耳边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鼓点。这是苗族人民在庆祝丰收、祭祀祖先或迎接客人时常用的表达方式。苗族歌曲种类繁多,旋律优美动听,每一首歌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除了音乐和舞蹈,苗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复杂多变,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些服饰不仅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也记录了他们的历史故事和宗教信仰。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苗族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年轻一代逐渐走向城市,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正在逐渐消失。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努力,通过教育、旅游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苗族文化。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璀璨:形容光彩夺目,文中用来形容苗族文化在贵州民族文化中的突出地位。B.载体:原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文中指吊脚楼在苗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C.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和谐而传播很远,文中用来形容苗族歌曲的特点。D.逐渐:表示一点一点地变化,文中用来形容苗族年轻一代离开苗寨的过程。答案:D(D项中“逐渐”并未特指苗族年轻一代离开苗寨的过程,而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状态或情况在慢慢改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苗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复杂多变,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都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B.苗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复杂多变,每一件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都记录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故事和宗教信仰。C.苗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复杂多变,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都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D.苗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复杂多变,它们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都记录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故事和宗教信仰。答案:B(A项“都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搭配不当,应为“都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记录了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C项与A项错误相同;D项“它们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主语偷换,前句主语为“苗族服饰”,后句主语应为“每一件服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答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苗族,作为其中一个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歌舞和建筑,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苗族文化的多个方面(语言文字、服饰、歌舞、建筑),突出了苗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同时,排比句式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标题:家乡的老街内容:我的家乡有一条老街,它蜿蜒曲折地穿梭在小镇的心脏地带,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故事。老街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木质结构老屋,青瓦白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古朴。岁月在这些老屋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增添了几分历史的韵味。每当晨曦初现,老街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早点铺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油条、豆浆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品尝。而老街的尽头,那座古老的茶馆里,早已坐满了前来品茶的老顾客。他们或轻声细语,或谈笑风生,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悠闲与宁静。午后,阳光斜洒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形成一道道斑驳的光影。老人们或坐在自家门前,摇着蒲扇,享受着午后的时光;或三五成群,在街角的老槐树下下棋、打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则在小巷中追逐嬉戏,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童年的快乐。傍晚时分,老街又迎来了一天的高潮。各式各样的摊位开始摆满街道,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新鲜的蔬菜、水果、手工制品,还有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此时的茶馆,也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老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化的进程正在悄然改变着这里的一切。许多老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也逐渐消失,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尽管如此,老街依然保持着它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语言文字运用Ⅱ题目: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两个小题。请从文中挑选出两个能体现老街“古朴”与“宁静”特征的词语,并简要分析它们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答案:古朴:青瓦白墙、斑驳的痕迹。这两个词语通过描述老街建筑的外观和岁月的痕迹,展现了老街的古朴之美。青瓦白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而斑驳的痕迹则见证了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受到老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宁静:轻声细语、谈笑风生。这两个词语通过描绘茶馆里老顾客们交流的场景,体现了老街的宁静氛围。轻声细语和谈笑风生都表现出一种和谐、轻松的交流方式,没有喧嚣和嘈杂,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文中多次提到“老街”这一意象,请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贯穿全文的线索:老街作为文章的标题和主要内容,贯穿了全文的始终,是文章叙述和描写的核心对象。情感的寄托:老街承载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描写老街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主题的深化:老街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存在,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文章通过对老街的描写和反思,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八、写作题(60分)题目:请以“我与语文的不解之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章结构清晰,情感真挚,能够展现你与语文之间的独特故事或感悟。答案示例:我与语文的不解之缘在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事物如同匆匆过客,转瞬即逝;而有些,则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对我而言,语文便是那颗最亮的星,它伴随着我从牙牙学语到如今的高一学子,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的事情便是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她讲述那些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这些故事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在小小的心里种下了对语文的无限向往。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语文”,只是单纯地觉得那些文字编织成的世界太过迷人,让我无法抗拒。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步入了校园,正式开始了与语文的亲密接触。从最初的拼音字母到复杂的汉字书写,从简单的课文阅读到深奥的古文解析,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不仅仅是那些美丽的故事,它更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玉石雕刻设计与销售服务合同
- 2024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
- 2025年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房地产联合开发协议书
- 探索班级中的责任与担当计划
- 加强保安服务宣传的重要性计划
- 生物教育游戏化学习实践计划
- 秋季学期公益项目与社会服务计划
- 会计人员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计划
- 心灵启迪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文档
- 2025年鼠抗肿瘤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合作协议书
- 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二手车购买收据合同范本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解读课件
- 01 H5入门知识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024年实验小学大队委竞选笔试试题题库
- 学校办公室卫生制度
- 医学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德州学院
- GB/T 44412-2024船舶与海上技术液化天然气燃料船舶加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