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共290题)_第1页
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共290题)_第2页
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共290题)_第3页
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共290题)_第4页
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共29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共9套)(共290题)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1套一、选择题(本题共37题,每题1.0分,共37分。)1、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联系的图形是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型(Entity)一用矩形表示;属性(Attribute)-椭圆形表示,联系(Relationship)一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2、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E一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在矩形内写上该实体集的名字;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内部写上联系名)表示联系。3、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是将现实世界的要求转化成实体、联系、属性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间的两种基本联接关系,并且可用一种图非常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4、一间宿舍可住多个学生,则实体宿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可以有下面几种: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由于一个宿舍可以住多个学生,所以它们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5、一个工作人员可使用多台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被多个人使用,则实体工作人员与实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多对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且一台计算机只能被一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一对一: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但是一台计算机只能被一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一对多;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也可以被多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多对多。6、一个教师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A、1:1联系B、1:m联系C、m:1联系D、m:n联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的联系是多对多的联系。7、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A、1:1联系B、m:1联系C、1:m联系D、m:n联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员工,所以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1:m联系。8、若实体A和B是一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一对一的联系,则实体A和C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B和C有一一对应的联系,而A和B只间有一对多的联系,则通过关系之间的传递,则A和C之间也是一对多的联系。9、“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实体集间的联系的个数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一对一的联系,简记为1:1;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简记为1:m或m:1;多对多联系,简记为m:n。本题中“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因为一种“商品”可以被多个“顾客”购买,而一个“顾客”也可以购买多个“商品”。10、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很普遍,它们自顶向下、层次分明。11、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12、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属性B、-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由一个二维表来表示。13、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是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关系中存在主属性,也就是在关系中应该有候选关键字。一个关系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字。14、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在SC中学号和课号的组合可以对元组进行唯一的标识。1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这就是元组分量的原子性,故选项B错误;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一个满足“元组个数有限性、元组的惟一性、元组的次序无关性、元组分量的原子性、属性名惟一性、属性的次序无关性、分量值域的同一性”7个性质的二维表称为关系。16、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17、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18、设有如下三个关系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代数。R和S是两个关系,关系T是由R和S计算得到,T中包含R和s全部元素,显然T是由R和S相×得到。19、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R∩S≡{t∈R∧t∈S}=R-(R-S)。所以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关系表之间的交操作。20、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关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关系)。2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组成的,记为R∩S。22、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T通过并运算得到的。2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三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差运算得到的。24、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交D、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25、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26、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得出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除运算后得到的。27、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28、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2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3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31、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A、记录B、行C、属性D、元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然连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关系之间有公共域。二是通过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32、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的并运算是指:设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为:R∪S≡{t|t∈R∧t∈s},式中t是元组变量。本题中关系T是由属于关系R的或者属于关系S的元组组成,所以T是R∪S的结果。33、有两个关系R和T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关系R和T所包含的元素可知,关系R经过选择操作就可以得到关系T。34、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包括需要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35、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A、属性B、键C、关系D、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关系。36、数据库设计过程不包括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C、物理设计D、算法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37、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D、物理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把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2套一、选择题(本题共31题,每题1.0分,共31分。)1、对下列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是A、DYBEAFCZXB、YDEBFZXCAC、ABDYECFXZD、ABCDEFXYZ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二叉树前序遍历的简单描述:若二叉树为空,则结束返回;否则:①访问根结点;②前序遍历左子树:③前序遍历右子树。可见,前序遍历二叉树的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二叉树的结构可知前序遍历的结果是ABDYECFXZ。2、对如下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的结果为A、ABCDEFB、DBEAFCC、ABDECFD、DEBFCA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所谓后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据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点。因此,后序遍历二叉树的过程也是一个递归过程。其简单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结束返回;否则,先后序遍历左子树,然后后序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对于后序遍历,第一个访问的结点一定是最左下的结点,最后一个访问的结点一定是根结点,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3、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A、log2nB、n/2C、nD、n+1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进行顺序查找过程中,如果被查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被查元素根本不在线性表中,则为了查找这个元素需要与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进行比较,这是顺序查找的最坏情况,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次。4、在长度为64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顺序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A、63B、64C、6D、7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顺序查找又称顺序搜索。顺序查找一般是指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其基本方法是:从线性表的第一元素开始,依次将线性表中的元素与被查找的元素进行比较,若相等则表示找到(即查找成功),若线性表中所有元素都与被查元素进行了比较但都不相等,则表示线性表中没有要找的元素(即查找失败)。如果线性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就是要查找的元素,则只需要做一次比较就查找成功;但如果要查找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要查找元素不在线性表中,则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元素进行比较,这是顺序查找的最坏情况,比较次数为线性表的长度。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B、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对分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2)C、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对分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log2n)D、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对分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log2n)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查找技术。顺序查找的使用情况:①线性表为无序表;②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并不适用于线性链表。6、在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二分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是A、O(n)B、O(n2)C、O(log2n)D、O(nlog2n)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法查找只需比较log2n次,而顺序查找需要比较n次。7、下列数据结构中,能用二分法进行查找的是A、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B、线性链表C、二叉链表D、有序线性链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分法查找只适应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有序表是指线性表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序(即从小到大,但允许相邻元素值相等)的表。8、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是A、n(n+1)/2B、nlog2nC、n(n-1)/2D、n/2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n个结点的线性表采用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9、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A、9B、10C、45D、90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线性表的长度为n,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10、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下列各排序法所对应的比较次数中正确的是A、冒泡排序为n/2B、冒泡排序为nC、快速排序为nD、快速排序为n(n-1)/2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快速排序法也是一种互换类的排序方法,但由于它比冒泡排序法的速度快,因此,称为快速排序法。11、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为A、nB、n-1C、n(n-1)D、n(n-1)/2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快速排序法也是一种互换类的排序方法,但由于它比冒泡排序法的速度快,因此,称为快速排序法。12、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不是n(n一1)/2的排序方法是A、快速排序B、冒泡排序C、直接插入排序D、堆排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各种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分别为:冒泡排序n(n-1)/2、快速排序n(n-1)/2、简单插入排序n(n-1)/2、希尔排序O(n1.5)、简单选择排序n(n-1)/2、堆排序O(nlog2n)。13、下列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最少的是A、冒泡排序B、简单选择排序C、直接插入排序D、堆排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法在最坏的情况下比较次数为:n(n-1)/2。而堆排序法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nlog2n)。其中堆排序的比较次数最少。14、以下关于简单程序设计的步骤和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确定算法后,整理并写出文档,最后进行编码和上机调试B、首先确定数据结构,然后确定算法,再编码,并上机调试,最后整理文档C、先编码和上机调试,在编码过程中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最后整理文档D、先写好文档,再根据文档进行编码和上机调试,最后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程序设计的步骤,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数据结构,然后确定使用的算法,再编码程序并上机调试,最后整理文档。15、针对简单程序设计,以下叙述的实施步骤顺序正确的是A、编码、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调试、整理文档B、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码、调试、整理文档C、整理文档、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码、调试D、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调试、编码、整理文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简单程序设计实施步骤顺序正确的是: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码、调试、整理文档。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密切相关B、程序执行的效率只取决于程序的控制结构C、程序执行的效率只取决于所处理的数据量D、以上都不正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影响程序执行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数据的存储结构、程序处理的数据量、程序的算法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在数据插入和删除操作上的效率就存在差别。其中,链式存储结构的效率要高一些。1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良好程序设计风格要求的是A、程序的效率第一,清晰第二B、程序的可读性好C、程序中要有必要的注释D、输入数据前要有提示信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般来讲,程序设计风格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程序设计风格总体而言应该强调简单和清晰,程序必须是可以理解的。著名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的论点已成为当今主导的程序设计风格。18、结构化程序由三种基本结构组成,三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算法A、可以完成任何复杂的任务B、只能完成部分复杂的任务C、只能完成符合结构化的任务D、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结构化程序由3种基本结构组成: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已经得到证明,由3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算法结构可以解决任何复杂的问题。19、结构化程序所要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顺序结构B、GOTO跳转C、选择(分支)结构D、重复(循环)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有: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没有GOTO跳转结构。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的是A、可封装B、自顶向下C、模块化D、逐步求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结构化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2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多元性B、自顶向下C、模块化D、逐步求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和限制使用GOTO语句,其中不包括多态性。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是A、自顶向下B、逐步求精C、模块化D、可复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自顶向下是指程序设计时应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逐步求精是指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过渡,逐步细化。模块化是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先分解成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可复用性是指软件元素不加修改成稍加修改便可在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的性质。软件可复用性是软件工程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软件生产效率的最主要方法,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23、结构化程序设计中,下面对goto语句使用描述正确的是A、禁止使用goto语句B、使用goto语句程序效率高C、应避免滥用goto语句D、goto语句确实一无是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滥用goto语句确实有害,应尽量避免;完全避免使用goto语句并非是明智的方法,有些地方使用goto语句会使程序流程更清楚、效率更高;争论的焦点不应该放在是否取消goto语句,而应该放在用在什么程序结构上。2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良好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源程序要文档化B、数据说明的次序要规范化C、避免滥用goto语句D、模块设计要保证高耦合、高内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般来讲,程序设计风格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程序设计风格总体而言应该强调简单和清晰,程序必须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认为,著名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的论点已成为当今主导的程序设计风格。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主要应注重和考虑下列几个因素:①源程序文档化,包括下列三个方面:A.符号的命名应具有一定的含义;B.正确的注释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程序;C.视觉组织,可以在程序中利用空格、空行、缩进等技巧使程序层次清晰。②数据说明的方法,包括下列三个方面:A.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B.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C.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的结构。③语句的结构应该简单直接,不应该为提高效率而把语句复杂化。④输入和输出方式和风格应尽可能方便用户的使用。25、面向对象方法中,继承是指A、一组对象所具有的相似性质B、一个对象具有另一个对象的性质C、各对象之间的共同性质D、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面向对象方法中,继承是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广义地说,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26、下列选项中属于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主要特征的是A、继承B、自顶向下C、模块化D、逐步求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有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27、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不属于“对象”基本特点的是A、一致性B、分类性C、多态性D、标识惟一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象具有如下特征:标识惟一性、分类性、多态性、封装性、模块独立性。28、定义无符号整数类为UInt,下面可以作为类UInt实例化值的是A、-369B、369C、0.369D、整数集合{1,2,3,4,5}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UInt表示的是无符号整数类,所以它的每个实例都是一个无符号整数,所以排除选项A和选项C,选项D是整数集合,所以也排除。29、下面对对象概念描述正确的是A、对象间的通信靠消息传递B、对象是名字和方法的封装体C、任何对象必须有继承性D、对象的多态性是指一个对象有多个操作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通过消息传递,还可以为其他对象使用。操作过程是被封装在对象中,用户看不到,称之为对象的封装性。对象的多态性是指同一个操作可以是不同对象的行为。不是所有的对象都必须有继承性。30、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实现信息隐蔽是依靠A、对象的继承B、对象的多态C、对象的封装D、对象的分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象的封装性是指从外部看只能看到对象的外部特征,即只需知道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可以对该数据施加的操作,而不需要知道数据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操作的算法。对象的内部,即处理能力的实行和内部状态,对外是不可见的。从外面不能直接使用对象的处理能力,也不能直接修改其内部状态,对象的内部状态只能由其自身改变。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特征的是A、继承性B、多态性C、类比性D、封装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封装性即只需知道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可以对该数据施加的操作,而无需知道数据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操作的算法。继承性是指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3套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某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该系统总体结构图的深度是()。A、7B、6C、3D、2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这个系统总体结构图是一棵树结构。在树结构中,根节点在第1层,同一层上所有子节点都在下一层,由系统总体结构图可知,这棵树共3层。在树结构中,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所以这棵树的深度为3。2、对于循环队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队头指针是固定不变的B、队头指针一定大于队尾指针C、队头指针一定小于队尾指针D、队头指针可以大于队尾指针,也可以小于队尾指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所谓循环队列,就是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供队列循环使用。在循环队列中,用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队头指针front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循环队列的主要操作是:入队运算和退队运算。每进行一次入队运算,队尾指针就进一。每进行一次退队运算,队头指针就进一。当rear或front等于队列的长度加1时,就把rear或front值置为1。所以在循环队列中,队头指针可以大于队尾指针,也可以小于队尾指针。3、下列关于栈的叙述正确的是()。A、栈是非线性结构B、栈是一种树状结构C、栈具有“先进先出”的特征D、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元素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栈中,栈中元素随栈底指针与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B、在栈中,栈中元素不随栈底指针与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C、在栈中,栈顶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底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D、在栈中,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栈中,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而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跟队列不同,元素只能在栈顶压人或弹出,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遵循后进先出的规则。5、下列对队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队列属于非线性表B、队列按“先进后出”原则组织数据C、队列在队尾删除数据D、队列按“先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队列(queue)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最先能够被删除;反之,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才能被删除。因此,队列又称“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的线性表。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必定是一一对应的B、由于计算机存储空间是向量式的存储结构,因此,数据的存储结构一定是线性结构C、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一般是顺序存储结构,因此,利用数组只能处理线性结构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一般来说,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7、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700个节点,则此二叉树中的叶子节点数为()。A、85B、120C、250D、350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1)具有n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计算出该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10。(2)设度为0的节点(叶子节点)为n0,度为1的节点为n1,度为2的节点为n2,总节点数为n,深度为k。n=n1+n2+n0,由于n0=n2+1则n2=n0一1,故n=n1+n0一1+n0=n1+2n0一1。由于完全二叉树中度为1的节点数只有两种可能:0或1。(3)假设度为1的节点数为0即满二叉树,根据满二叉树的定义,其2m一1个节点,根据以上计算所得的深度10来计算,应有210—1=1024一1=1023个节点,显然与题目中700个节点不符。因此,度为1的节点数必然为1。故n=n1+2n0-1=1+2n0-1=2n0,则n0=n/2=700/2=350。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所需要的存储空间是相同的B、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一般要多于顺序存储结构C、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一般要少于顺序存储结构D、以上都不正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线性表的存储分为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在顺序存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而在链式存储的方式中,将存储空间的每一个存储节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元素的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储下一个元素的存储序号。称为指针域。所以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比顺序存储方式的存储空间要大一些。9、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A、算法的执行时间B、算法所处理的数据量C、算法程序中的语句或指令条数D、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工作量可以用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10、一棵二叉树中共有80个叶子节点与70个度为1的节点,则该二叉树中的总节点数为()。A、219B、229C、230D、231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在任意二叉树中,度为0的节点(叶子节点)总是比度为2的节点多一个,总节点数=叶子节点数+度为2的节点数+度为1的节点数=80+79+70=229。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栈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B、队列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C、循环队列是线性结构D、有序线性表不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栈是“先进后出”队列是“先进先出”。栈和队列都是一种线性表,属于线性结构。有序线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称之为线性链表。12、在长度为64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顺序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A、63B、64C、6D、7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顺序查找又称顺序搜索。顺序查找一般是指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其基本方法是:从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将线性表中的元素与被查找的元素进行比较,若相等则表示找到(即查找成功)。若线性表中所有元素都与被查元素进行了比较但都不相等,则表示线性表中没有要找的元素(即查找失败)。如果线性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就是要查找的元素,则只需要做一次比较就查找成功,但如果要查找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要查找元素不在线性表中,则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元素进行比较,这是顺序查找的最坏情况,比较次数为线性表的长度。1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A、软件验收的依据B、用户与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C、软件设计的依据D、软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软件规格说明书主要有三个作用:①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合同;②开发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程的依据;③软件工程项目验收的依据。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密切相关B、程序执行的效率只取决于程序的控制结构C、程序执行的效率只取决于所处理的数据量D、以上都不正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影响程序执行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数据的存储结构、程序处理的数据量、程序的算法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在数据插入和删除操作上的效率就存在差别。其中,链式存储结构的效率要高一些。15、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实施步骤的是()。A、集成测试B、回归测试C、确认测试D、单元测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实施的步骤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16、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不属于“对象”基本特点的是()。A、一致性B、分类性C、多态性D、标识唯一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象具有如下特征:标识唯一性、分类性、多态性、封装性、模块独立性。17、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A、9B、10C、45D、90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一1)/2。18、耦合性和内聚性是对模块独立性度量的两个标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提高耦合性降低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B、降低耦合性提高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C、耦合性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D、内聚性是指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耦合性是反映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内聚性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接合的紧密程序。提高模块的内聚性,降低模块的耦合性是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19、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属性的图形是()。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型(Entity)用矩形表示;属性(Attribute)用椭圆形表示,联系(Relationship)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20、下列对于软件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程序是否正确B、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运行结果正确C、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D、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符合结构化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要以查找错误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是()。A、自顶向下B、逐步求精C、模块化D、可复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自顶向下是指程序设计时应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逐步求精是指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过渡,逐步细化。模块化是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先分解成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可复用性是指软件元素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便可在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的性质。软件可复用性是软件工程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软件生产效率的最主要方法,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2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2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三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差运算得到的。24、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数据独立性是指()。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①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②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的应用程序改变,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25、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A、图元关系B、数据流C、控制流D、调用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程序流程图是一种传统的、应用广泛的软件过程设计工具,通常也称为程序框图。其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控制流,用矩形表示加工步骤,用菱形表示逻辑条件。26、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A、1:1B、m:1C、1:mD、m:n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员工,所以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1:m联系。27、有两个关系R和T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关系R和T所包含的元素可知,关系R经过选择操作就可以得到关系T。28、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29、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在一定平台制约下,根据信息需求与处理需求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数据模式。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3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4套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一个以上根节点的数据结构不一定是非线性结构B、只有一个根节点的数据结构不一定是线性结构C、循环链表是非线性结构D、双向链表是非线性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数据结构中,树这类的数据结构只有一个根节点,但它不是线性结构。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循环队列有队头和队尾两个指针B、循环队列是非线性结构C、循环队列中元素的动态变化由队头和队尾指针共同反映D、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是由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共同决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循环队列是线性结构,包含队头和队尾两个指针。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是由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共同决定的,元素的动态变化也是通过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来反映的。3、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线性表是线性结构B、栈与队列是非线性结构C、线性链表是非线性结构D、二叉树是线性结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线性表是最简单的、最常用的一种线性结构。所谓线性链表指的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栈和队列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二叉树是树的一种。4、下列关于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栈底元素一定是最后入栈的元素B、栈顶元素一定是最先入栈的元素C、栈操作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栈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必须按“后进先出”的规则操作元素。5、按照“后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的数据结构是()。A、队列B、栈C、双向链表D、二叉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在栈中,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也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也是最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即栈是按照“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简称LIFO)或“先进后出”(FirstInLastOut,简称FILO)的原则组织数据的。因此,栈也称为“后进先出表”或“先进后出表”。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只能有一种存储结构B、数据的逻辑结构属于线性结构,存储结构属于非线性结构C、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不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D、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是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种逻辑结构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而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的效率是不同的。7、设树T的深度为4,其中度为1,2,3,4的节点个数分别为4,2,1,1。则T中的叶子节点数为()。A、8B、7C、6D、5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深度为m,二叉树其总节点数为2m一1=24一1=15。总节点数减去度为1,2,3,4的节点个数就是叶子节点数。15—4一2—1—1=7。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一般要少于顺序存储结构B、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都是连续的C、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D、以上都不正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线性表的存储分为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在顺序存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而在链式存储的方式中,将存储空间的每一个存储节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元素的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储下一个元素的存储序号,称为指针域。所以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比顺序存储方式的存储空间要大一些。9、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A、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存储空间B、算法所处理的数据量C、算法程序中的语句或指令条数D、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临时工作单元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这个内存空间包括算法程序所占的空间,输入的初始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以及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额外空间。10、一棵二叉树共有31个节点,其中8个是叶子节点,则度为1的节点数为()。A、16B、10C、6D、4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在任意二叉树中,度为0的节点(叶子节点)总是比度为2的节点多一个。故此度为Ⅰ的节点个数=总节点数一叶子节点数一度为2的节点数:31—8—7=16。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栈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B、队列是一种后进先出的线性表C、栈与队列都是非线性结构D、栈与队列都是线性结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栈是先进后出,队列是先进先出。栈和队列都是一种线性表,属于线性结构。12、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A、log2nB、n/2C、nD、n+1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进行顺序查找过程中,如果被查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被查元素根本不在线性表中,则为了查找这个元素需要与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进行比较,这是顺序查找的最坏情况,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次。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特征的是()。A、继承性B、多态性C、类比性D、封装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封装性即只需知道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可以对该数据施加的操作,而无须知道数据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操作的算法。继承性是指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对象根据所接收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收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14、下列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最少的是()。A、冒泡排序B、简单选择排序C、直接插入排序D、堆排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法在最坏的情况下比较次数为:n(n—1)/2。而堆排序法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nlog2n,)。其中堆排序的比较次数最少。15、下面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A、等价类划分法B、逻辑覆盖C、边界值分析法D、错误推测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16、下列选项中属于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主要特征的是()。A、继承B、自顶向下C、模块化D、逐步求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有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17、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是()。A、n(n+1)/2B、nlog2nC、n(n一1)/2D、n/2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n个节点的线性表采用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18、软件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的准则是()。A、低内聚低耦合B、低内聚高耦合C、高内聚低耦合D、高内聚高耦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耦合性和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软件设计应该遵循高内聚低耦合原则。一般一个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的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19、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是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它由概念模式导出。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每个用户只关心与它有关的外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屏蔽大量无关信息,而且有利于数据维护。20、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B、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程序中错误的位置C、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最好由程序编制者自己来完成软件测试的工作D、软件测试是证明软件没有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为了达到好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构造测试,程序员应尽量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2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效率第一B、自顶向下C、限制使用GOTO语句D、逐步求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和限制使用GOTO语句。22、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所以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2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并运算得到的。24、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数据独立性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系统的基本特点有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25、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总体结构图支持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B、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C、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D、PAD图是软件详细设计的表示工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PAD图,即问题分析图,是一种主要用于描述软件详细设计的图形工具。26、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的联系是多对多的联系。27、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的并运算是指:设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为:R∪S={t|t∧R∈S},式中t是元组变量。本题中关系T是由属于关系R的或者属于关系S的元组组成,所以T是R∪S的结果。28、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29、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能被不同的应用程序所使用。因而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30、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5套一、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1.0分,共35分。)1、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称为A、耦合度B、内聚度C、复杂度D、数据传输特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模块的独立性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较少且接口简单。衡量软件的模块独立性使用:内聚性和耦合性两个定性度量标准。内聚性是对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性是对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一般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的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2、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模块划分的原则是A、各模块应包括尽量多的功能B、各模块的规模应尽量大C、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应尽量紧密D、模块内具有高内聚度、模块间具有低耦合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内聚性是对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性是对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聚性,有利于提高软件模块的独立性。3、下面不能作为结构化方法软件需求分析工具的是A、系统结构图B、数据字典(DD)C、数据流程图(DFD图)D、判定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按照DeMarco的定义,“结构化分析就是使用数据流图(DFD图)、数据字典(DD)、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规格说明的目标文档。”系统结构图不能作为结构化方法软件需求分析工具。4、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总体结构图支持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B、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C、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D、PAD图是软件详细设计的表示工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PAD图,即问题分析图,是一种主要用于描述软件详细设计的图形工具。5、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A、图元关系B、数据流C、控制流D、调用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程序流程图是一种传统的、应用广泛的软件过程设计工具,通常也称为程序框图。其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控制流,用柜形表示加工步骤,用菱形表示逻辑条件。6、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B、对被调试的程序进行“错误定位”是程序调试的必要步骤C、程序调试通常也称为DebugD、软件测试应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要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程序调试通常也称Debug,对被调试的程序进行“错误”定位是程序调试的必要步骤。7、软件测试的目的是A、评估软件可靠性B、发现并改正程序中的错误C、改正程序中的错误D、发现程序中的错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软件调试是为了更正程序中的错误。8、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确定测试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9、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B、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程序中错误的位置C、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最好由程序编制者自己来完成软件测试的工作D、软件测试是证明软件没有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为了达到好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构造测试,程序员应尽量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10、下列对于软件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程序是否正确B、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运行结果正确C、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D、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符合结构化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要以查找错误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软件测试应该由程序开发者来完成B、程序经调试后一般不需要再测试C、软件维护只包括对程序代码的维护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为了达到好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测试工作。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程序人员或设计方在测试自己的程序时,要采取客观的态度是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障碍的,所以选项A错误。在程序调试时,修改了一个错误的同时可能引入了新的错误,解决的办法是在修改了错误之后,必须进行回归测试,所以选项B错误。所谓软件维护,就是将交付的软件投入运行,并在运行使用中不断地维护,根据新提出的需求进行必要而且可能的扩充和删改,所以选项C错误。12、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黑盒测试法指的是根据程序的外部功能,把程序本身看成一个黑盒子,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程序外部功能的正确性。13、下面属于黑盒测试方法的是A、语句覆盖B、逻辑覆盖C、边界值分析D、路径覆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采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14、下面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A、等价类划分法B、逻辑覆盖C、边界值分析法D、错误推测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15、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实施步骤的是A、集成测试B、回归测试C、确认测试D、单元测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实施的步骤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16、软件(程序)调试的任务是A、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B、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C、发现并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D、确定程序中错误的性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对程序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之后将进入程序调试(通常称Debug,即排错)。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它与软件测试不同,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先要发现软件的错误,然后借助于一定的调试工具去执行并找出错误的具体位置。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生命期,调试主要在开发阶段。17、程序调试的任务是A、设计测试用例B、验证程序的正确性C、发现程序中的错误D、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它与软件测试不同,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先要发现软件的错误,然后借助于一定的调试工具去执行并找出错误的具体位置。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生命期,调试主要在开发阶段。18、软件调试的目的是A、发现错误B、改正错误C、改善软件的性能D、验证软件的正确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软件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程序调试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根据错误的迹象确定程序中的错误的确切性质、原因和位置。二是对程序进行修改,排除这个错误。19、数据库管理系统是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C、一种编译系统D、一种操作系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20、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所以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2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系统的核心。2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A、DB包含DBS和DBMSB、DBMS包含DB和DBSC、DBS包含DB和DBMSD、没有任何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其中DB(DataBase)即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2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它们分别是: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2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亦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可被不同应用程序所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rn,简称DBMS),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25、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能被不同的应用程序所使用。因而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26、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在一定平台制约下,根据信息需求与处理需求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数据模式。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27、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系统中,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28、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把数据库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它们是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来划分的。29、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三个阶段相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无共享,冗余度大;文件管理阶段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共享性大,冗余度小。30、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数据独立性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系统的基本特点有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31、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①物理独立性: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