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宁夏银川二十四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宁夏银川二十四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宁夏银川二十四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宁夏银川二十四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宁夏银川二十四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宁夏银川二十四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思想盛行 B.维新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D.君主立宪思想成熟2.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从中反映出()A.明朝时已有较强的疾疫防控意识 B.明朝时期,公共饮水水质较差C.城市污水问题十分严重 D.明朝居民饮水主要依靠地下水3.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4.1985年,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希望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新技术,从而使之“成为进入21世纪的一个洲”。这一计划的实施A.旨在追赶美国的新经济 B.促使第三产业开始兴起C.消除了华约的军事威胁 D.增强了西欧企业竞争力5.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隐患6.清初,先是言官本章“是与不是必须封进听旨定夺”,阁臣不得过问。之后又以“陈奏本章,照故明例,殊觉迟误”为借口,规定:“今后部院一切疏章,可即速奏候旨遵行”,部分恢复了关外奏议不经票拟的传统。这表明当时内阁A.成为承旨办事的执行机构 B.票拟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提高了中央机构办事效率 D.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强化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并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这种做法A.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 B.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C.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8.法国画家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于1872年创作油画《希望》:在原野中的荒凉废墟上,一位身着白衣的美丽少女,手执一绿色的橄榄枝(生命与和平);背景为一片蔚蓝的晨曦(美好的未来)。该作品A.具有象征主义的特点 B.尤其突出理性的精神C.注重光色的瞬间变化 D.表现手法怪诞且夸张9.“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0.“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变化11.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的落后12.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张,其强调的是A.性恶论 B.礼法并用 C.严刑峻法 D.制天命而用之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武帝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后,继续大规模地执行汉文帝时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策略,同时又开发出军屯。公元前111年,武帝派吏卒五、六万人到今甘肃永登一带屯戍,接着不断扩大到上郡、西河,及新建的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人数增加到六十万人。在桑弘羊的谋划和组织下,这次大規模的军屯活动得到了圆满成功。多达六十万人的屯田卒一边从事于农业生产,一边肩负着边塞保卫任务,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发挥出了安置流民、开发西北边疆、减少军费开支和巩固边防的重要作用。----摘编自张维华<论汉武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在推行军屯策略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军电活动成功的历史意义。14.(20分)“中国专制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C。2、A【解析】

材料体现出,明朝时期已经注意到水井的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及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水质差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污水,排除C项;“主要”这一说法无法证明,排除D项。3、C【解析】

虽然贫穷百姓因经济原因可能穿着纸衣,但不能说“只能”穿纸衣,排除A;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是我国丝织业发展显著的时期,而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时期关于“纸衣”的情况,未反映丝麻纺织的发展情况,排除B;纸张本是易损坏的物品,但能够把纸做成衣服,说明当时纸的制作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故选C;材料现象无法说明纸衣是流行的衣服,排除D。4、D【解析】

“1985年,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希望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新技术,从而使之‘成为进入21世纪的一个洲’表明这一计划的实施增强了西欧企业竞争力,故D正确;美国的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错误;B错在“开始”,排除;C太过绝对,排除。5、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手段,因此D选项正确;这些措施造成了北宋冗官、冗兵、冗费,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并非皇帝绝对权威的树立,B选项错误;C选项只是手段和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6、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内阁的职责是“听旨定夺”,表明内阁只是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今后部院一切疏章,可即速奏候旨遵行”“部分恢复了关外奏议不经票拟的传统”表明票拟权受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清朝内阁权力遭到削弱,故选B;A是军机处的职能,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提高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排除C;皇权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的是军机处的设立,D错误。7、D【解析】

汉武帝收缴郡国铸币权,且销毁地方私铸的钱币,这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换,A项错误;货币官铸是加强中央集权,并非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排除B;汉武帝时期并未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排除C。8、A【解析】

橄榄枝象征生命与和平,晨曦象征美好的未来,体现这一作品具有象征主义特征,A正确;绘画体现了个人情感,这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B;画作特征描述未凸显光色变化,排除C;画作人物和背景更具有写实特征,而非怪诞夸张,排除D。9、B【解析】

朱熹的思想属于理学,不是心学,排除A项;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的说法没有相关依据,排除C项;朱熹的学说未必就更加科学,排除D项。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C。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C【解析】

“男女平等”和追求“民权”、“公理”,阴历、阳历兼用等新旧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中体西用”旗号下进行的洋务运动与“民权”等无关,A项错误;戊戌政变后,变法内容几乎被全部废除,没有对历法等社会生活产生明显影响,B项错误;倡导男女平等、使用阳历等现象,在辛亥革命后已经存在,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社会新风貌,D项错误。11、B【解析】

由《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以看出,此时俄国的内河航运依然靠风力和人力。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19世纪中期的俄国工业发展依然落后,故B正确;农奴的悲惨生活、农奴制度的落后、内河航运的落后不符合“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故ACD错误。12、B【解析】

荀子主张“明礼仪”、“重刑罚”,体现了他礼法并用的主张,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治国主张,不是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探讨,排除AD项;严刑峻法只是荀子主张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对匈战争胜利边疆安定,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文帝时民屯政策取得收效;中央集权形成强大的动员力量。(2)意义:安置流民、开发西北边疆、减少军费开支和巩固边防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难,巩固了统一。【解析】

(1)依据材料“汉武帝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后,继续大规模地执行汉文帝时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策略,同时又开发出军屯”并结合所学,汉武帝对匈战争胜利边疆安定的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看到文帝时民屯政策取得收效,在中央集权形成强大的动员力量基础上推行军屯策略。(2)依据材料“安置流民、开发西北边疆、减少军费开支和巩固边防的重要作用”来看,这次活动对于安置流民、开发西北边疆、减少军费开支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巩固了边防,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难,最终巩固了国家统一。14、(1)因素:相权的牵制;对君主的谏议;敬天法祖的信仰(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伦理道德;法律的约束等等。(2)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明朝搞特务统治;明清大兴文字狱。(3)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②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思潮成为时代主流;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民主政体;③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