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_第1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_第2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ent">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语用”的地位已经是当下语文教师的一种共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形影相随

全语言之父肯·古德曼先生曾说:“语言学习的历程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孩子在生活中实践运用语言的机会全方位地学习运用语言。”课内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这课时,文中描写元宵节花灯的各式各样,“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为了让学生领悟作者采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平时课外活动时,学生都做了些什么活动,学生思路被打开了,他们一想到平时的活动场景,纷纷举手,畅所欲言。

生:课外活动真热闹,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在踢球,有的在轻松地跑步,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练白鹤拳操,有的在玩跳皮筋,还有的在兴奋地玩三步回老家的游戏……

我还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发现天空中白云的各种姿态,学生豁然开朗,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得很好:蔚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姿态万千,有的像吃草的小羊,有的像奔跑的马,有的像起伏的山峰,有的像喷水的小象,还有的像发怒的雄狮……真是目不暇接。这就给学生一个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平台。理解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吸收、内化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并渐渐地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养分”。

二、发挥想象与填补空白相得益彰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文学作品并不是倾匡倒匣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后,要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适时填补文中的空白。比如在教学《圆圆的沙粒》这篇课文时,文中写沙粒下定决心想变成珍珠成为有用之才,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教师捕捉空白点让学生想象。

师:同伴们议论纷纷:“啊呀,从今以后,它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沙粒们除了这样议论,还会怎样议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帮省略号想想……

生:同伴们可能说:“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有明媚的阳光,争奇斗艳的花朵,青翠欲滴的树叶,它再也看不见了。”

生:同伴们会说:“外边多么自由,想干什么就去做,可它却要痛苦地呆在蚌壳里,真不会享受。”

生:同伴们可能会说:“它太傻了,把自己关在监狱里,它太可怜了!”

……

师:同伴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它,而这颗圆圆的沙粒却丝毫没有动摇,更说明了沙粒坚定的信念。文中第九自然段仅有省略号,显示了岁月的漫长,让我们想想: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沙粒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沙粒是孤独寂寞的。没有人陪它聊天,它有时真想爬出来和同伴们叙叙旧,但一想到自己的目标:变成一颗珍珠,它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

生:当和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沙粒是多么想出来晒晒太阳,可是一想到自己想变成为一颗珍珠,它就没有离开蚌壳一步……

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沙粒会遇到许多困难,海上狂风暴雨,蚌壳被海浪打翻,沙粒晕头转向,但它没有退缩。

学生通过发挥想象,活跃了思维,填补了文中空白,深入理解了文中主旨: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比如在教学《出塞》这篇课文时,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我启发学生: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士兵,面对这样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在想着家乡白发苍苍的双亲。

生:他们可能在想:家乡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生:他们可能在想着儿子现在长得多高了,他能认得我吗……

师:身在边关,心在家乡。那么戍边战士的双亲,他们望着一轮明月,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出示练习: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生:他们会想:我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我们团聚呢?

生: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站在村头,泪流满面,他们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儿子能平安归来。

……

学生通过练习明白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增加了对无休止战争的悲愤。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习作打好基础。

三、随文练笔与段落仿写同构共生

汪潮教授在《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一文中指出:“由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读,有现成的文章;写,却是从无到有,得靠自己组织文章。怎样简化复杂的过程,降低难度,使初学者易学乐学呢?仿写无疑是最基本的方式。”同词语一样,段落也是语言单位,是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段落在语言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客观要求。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镇的早晨》的第三自然段——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这是十分典型的总分结构段落,教学时我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段落首句的总起作用,揣摩这一写法和行文形式的层次性与条理性。接着,我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情,写早读时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课件出示中心句:早晨,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请同学们围绕这句总起句,模仿课文的总分结构,试着写一写。

学生奋笔疾书,一会儿工夫就妙笔成章:早晨,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有的正聚精会神地读书;有的正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有的正专心致志地写字;还有的正一心一意地看课外书……

学生用真切的语言仿课文段落的描写方法,自由地表达,张扬个性,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彩画面与语言表达相伴相生

美的画面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多看可以为多说提供素材和示范,让精彩画面与语言表达相伴相生。

在教学《荷塘旧事》一文中第四自然段“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时,我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白天的荷花,并配上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生欣赏完图片,想到自己看过的荷塘美景,迫不及待地提笔写道:荷塘中覆盖着大片大片的荷花,有的白如雪,有的粉似霞,还有的红像火……看离我最近的这朵,雪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