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冲关式”作文训练_第1页
试论中学生“冲关式”作文训练_第2页
试论中学生“冲关式”作文训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中学生“冲关式”作文训练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对“传统教育”质疑,向“应试教育”出击,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改革,的确使语文教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文“写不好,改不准,学练考,混着过”的现象始终未变,甚至因“话题”风而潇潇洒洒!如何攻破这个“土围子”,再创“课程改革”的辉煌?“冲关式”作文教学不失为一个对症下药的良方。兹以中学记叙文为例阐述之。

一、机制:精巧激进

“作文?多写多练呗”,这是语文界最经典的论断和最经典的做法,殊不知写一篇换一个题目,大作文、小作文、随笔一起上,学生穷于应付,只能浅尝辄止,以致抄书抄网来应付,教师改不过来就“学生互改、老师抽查”,它早已从“熟能生巧”的初衷蜕变成师生教学惰性的栖身所,一个向领导、社会“交代”性的花架子。“冲关式”教学不同,它最大的特征是以少胜多。一般学生一学期写好一两篇就行(当然不拒绝写出多篇佳作),教师拟订主要题目一二个,参考题目二三个,审题障碍小,选材范围宽。如“最美丽的风景”“点点滴滴在心头”,作文要求根据三年计划确定,仅限两三点,随题目一起公布,一学期不随意变动;“关”,指的就是题目和具体要求,学生习作行动就是冲关战斗,按要求写对了作文、写好了作文,就算过了关,否则将重来工作底线是“数量求精质量到位”。它的第二个特征是化被动为主动。一学期一两篇,具体关卡明确为的是步步为营。习作要一步一个脚印,虽然上手不难,可是过关不易,第一周无人过关,第三周无人过关,就有人开始发急,有人过关了,于是过关人数增加了,学生争先恐后心理一出现,冲关格局也随即形成;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写作积极性呈“加速度”之势增强,教师无须被动地做那些既复杂又很难办的调查、对策,只要主动做好守关点评工作。第三个特征是功效深刻深远。新课改的宗旨之一是“终身教育”,过去一遇到这个课题,人们马上就掉进“科学”的黑洞,无数的理论创造和无数的观摩实验把人折磨得焦头烂额,最后留给师生的仍然是权威性的“迷茫”。“冲关式”训练机制不然,它讲究写一篇像一篇,对准“关隘”,写出体会,教师只要突出设关科学、突出习作心理监测即可,其他一概化繁为简。一次就过关的学生,一定成就感满满,五次才过关的学生,对各关卡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必然感触不浅,写了一学期甚至写了一年才过关,必定铭心刻骨。随着大部分习作过了关,一班一学期(或一年)编一本《作文冲关集》(手写复印或电子印刷不一),某集子里收录了你多篇文章,或集子里唯缺你的文章,你能没感觉?这种对写作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有“终身化”力度之强是不言而喻的。实验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冲关”信心十足,教师无需在写作态度方面过度呵斥,只需分类应对学生接连不断的业务“较真”即可。

二、情景:主次分明

与议论文不同,记叙文以生动的生活情景为内容,这种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初中是重点,高中是深化,它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未来作家的启蒙教育,是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产生的主要来源。要破解这个难题,习作必须过三关。第一关:透彻掌握记叙内容的“点面”关系。文章所写的生活情景是要体现主题的,要体现主题就不能是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而必须是有主次、有详略的艺术布局,也就是常说的点与面结合,叙述与描写的结合。对全文而言,能感动人的用描写方式表述的具体生动的情景是“点”,简要交代的用叙述方式说明的内容是“面”,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所有的青年学生为国为民请愿是“面”,刘和珍时时处处走在前是“点”;对一个具体的街市场景而言,天气寒冷,人声嘈杂是“面”,而肉包摊老板应接不遐的言谈举止是“点”;点是主体,应用墨如泼,面是铺垫或点睛,该惜墨如金。作者分层次、高清晰地处理好了点面关系,习作才有“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效果。第二关:场景热点的巧妙选择。要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变成丰富多彩的作文内容并不容易,它往往离不开两个要点:一是祛除“睫在眼前看不见”的通病,唯认真观察,用心观察,才能看到丰富、找到可写之处。二是根据写作意图选择、展开场景中的“亮点”。如“下课十分钟,整个校园活跃起来,有人在走廊里打闹,有人在争论着课堂里的问题,有人蹲在树荫下玩手机,有两个女同学进医务室……”要表现努力学习,就把“争论问题”设为点,展开详写,要表达助人为乐,就把“送人进医务室”展开描写,要表现快乐的校园生活,就把“轻松打闹”展开描写;练成了发现生活亮点和多角度处理素材的能力,作者就不会“当局者迷”,遣词用笔就可能“各就各位”,详略得当。第三关:明确场景构成的基本原理。生活之所以摇曳多姿就在于潜藏着无数的矛盾与转化,而且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在选对“亮点”的前提下,作者只有认真探究作文内容的个性,并让它们相映成趣,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写一个雨天放学回家的场面,“摩托车横冲直撞,溅我一身泥水,心里郁闷到极点;十字路的斑马线前,一个穿红衣服的女青年随红灯的出现而蓦地刹住电动车,随即她身后出现长队,骚乱的街市顿然有序起来,清身湿透的红衣红车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段文字就因为让过往众人与红衣女子正相映、摩托车横冲直撞与红衣女子冒雨守规反相映,场面才特别感人,主题才特别鲜明。运用正衬、反衬的结构原理,我们绝不能忽略。

三、配制:和而不同

有场景,记叙文就有了主体,也就有了艺术。一般说来,初中记叙结构相对简单,多数由一个场景组成,高中记叙结构相对复杂,往往由2-3个场景组成:

《温暖》:①母亲的场面——煮面给我吃。②母亲带我到商场挑衣服。

《校舍里的温情》:①中秋之夜,我独住校舍,同学提着月饼为我开晚会。②去年一家人团圆的情景(这个场景插在第一个场景之中)。

《挖笋》:①清明节前夕,山上看到大竹笋高兴极了,不小心滑下溪水。②有人呼喊,有人教方法,有人下水:救我。

《成功没有捷径》:①父母对我学习不努力批评,自己猛醒,下决心改正。交代后来以优秀成绩进入县重点高中。②晚自习后一个人在学校操场练跑步。校运会第三名,自己总学习成绩进入年级第12名。

和而不同之“和”,指的是场景密切配合,共同体现一个主题。《校舍里的温情》、《成功没有捷径》两个场景是超时空的组合,但每篇主题一致,《挖笋》两个场景时空接近,相承接的是不同阶段的内容,每篇主题也相同;只有场景精彩,主题思想突出,才算完成了复杂记叙文场景配制的基础工作。这里的“不同”指的是每篇作文内场景的内容属性不能一样。“不能一样”,一是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个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距离产生美”,《校舍里的温情》的眼前场景是同学关心,回忆场景是亲人之暖,性质有别;“独住的凄凉——回忆的幸福——同学送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构成大距离的映衬,文章就显清(注:不是错字)切动人;而《温暖》两个场景的内容拉不开距离,就像吃肥肉,越看越腻人。二是每个场景都有突出的代表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成功没有捷径》中,第一场景写对“我”不良的学习表现,父母炮轰,老人叹息,“我”悔悟,代表高一学生“松口气”的共同特点,交代我很快回到正常,发愤图强的结果;第二场景写“我”夜里痴练800米跑,既交代校运会成绩又交代学习进入年级前列,不是说“我”的兴趣改变,而是说“我”对学习的广泛性与拼搏性的增强,对自己的要求比以前高。做到了“和而不同”,记叙文达到用精美的笔墨体现丰富、深刻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学生身上种下的艺术种子很快就会发芽、成长,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四、晋级:读写相生

与万事万物一样,作文“冲关”不是机械的模型,而是科学的模块,它的活力,来自于读写结合的教学大系统,师生冲关活动因“升级”而出彩。这些年读写分离的现象令人痛心!我们的教学应坚守这样三个原则:第一,在读写相生中“养”出行文的情趣。语文的三字诀是养练考,“养”是侧重于对文本的欣赏、对知识的认知与扩展,整体知识、整体情趣为水,写作文是船,水涨才能船高,为写记叙文而读记叙文,肯定写不好记叙文。《校舍里的温情》写得形象生动,意味深长,就在于作者学习不忽视古今诗歌散文情韵意境的领会鉴赏。如果教学局限在考什么,教什么,分数多教得多,反之少教、不教,或让读与写“失联”,那么,学生作文都将是“枯树老藤”,连“昏鸦”的味道都没有。第二,在阅读提练中生发出写作灵感。“练”的侧重点是对知识的运用,亦即锻炼排列组合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无须篇篇教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省的高考题会用课文作考试文本的),应以我为主,选取经典文章的精彩处多角度设题训练,尽量争取一箭三雕:既是对文本妙处的理解,又是对答题准确性的训练,还是对作文关键点的讲评。因为“冲关”,只要准备充分,不愁学生不上心,学生能用心,排列组合的训练就能引发学生各种各样的灵感。《挖笋》“见大笋乐极而落水”的构思,作者就是在读粤教版课文《项链》时,受“玛蒂尔德舞会里因欢喜过了头而丢了项链”情节的启发。第三,在应考冲刺中激发出深刻的思维。“考”是对“养”“练”结果的验收,迎考阶段教师的对文本的教学,多在答题准确性、规范性的核求上下功夫,作文也在立意的准确性深刻性、点晴的精彩性上下功夫,精准的具体答案、满分的作文往往就在这个环节里点化而成。《成功没有捷径》就是因为这样的加工,两个场景的容量才那么丰富、深刻,场景前后的叙述才那么精练、那么与众不同。读是写作技巧的的“活水”,写是“读”懂答准的原因,读写结合是中学生从语文“玩艺”到语文“艺术”观念转变的重要方法,是冲关机制升级的决不能让“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