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_第1页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_第2页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_第3页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_第4页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内膜癌的诊疗规范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子宫颈癌收治率比较,已趋接近甚至超过。由于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相关因素、病理类型与分级、转移途径、预后相关因素等认识的深入,和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问世,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也趋于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治水平和5年存活率,提出以下诊治规范。

诊断

一、病史

不孕、未产或长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延迟绝经史;与雌激素水平增高相关的妇科疾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粒层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癌瘤史,有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乳腺癌,卵巢癌)病史等。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他莫昔芬史。

有以下因素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若有症状可立即进行分段诊刮,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1)肥胖、不育、未产、延迟绝经(52岁后)。(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有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不规则出血者。(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和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

二、症状

1.阴道出血:(1)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中,70%~75%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而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率愈高。(2)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约5%~10%子宫内膜癌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

2.阴道不正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

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等。

应重视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有以上症状妇女均应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

三、检查

1.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2.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件肿物、贫血及远处转移的体征。

四、辅助检查

1.细胞学涂片:阴道细胞学涂片(阳性率低),宫腔细胞学涂片(阳性率高)。

2.阴道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附件肿物大小及性质等。

3.分段诊刮: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依据。应将宫颈管刮出物及宫腔刮出物分别送活检。

4.宫腔镜检查:近年来,宫腔镜检已广泛应用于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接触性宫腔镜和放大宫腔镜下,可直接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常规诊刮的漏诊。因使用膨宫剂时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扩散,在选用进行辅助诊断时应予注意,以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和病变;或经诊刮后活检阴性,仍有反复阴道出血的患者为宜。

5.MRI、CT、淋巴造影等检查:有条件者可选用MRI、CT和淋巴造影检查及血CA125检测。

五、诊断步骤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步骤,根据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果等作出诊断。分段刮宫时,应注意子宫内膜腺癌浸润、腺癌掉入宫颈管和宫颈腺癌的区别。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配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分期

一、临床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71年)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的规定进行临床分期,见表7。对无法手术,单纯放疗者现仍采用1971年的临床分期。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期别肿瘤范围

Ⅰ期癌瘤局限于宫体

Ⅰa子宫腔长度≤8cm

Ⅰb子宫腔长度>8cm

Ⅱ期癌瘤累及子宫颈

Ⅲ期癌瘤播散于子宫体以外,盆腔内

(阴道,宫旁组织可能受累,

但未累及膀胱,直肠)

Ⅳ期癌瘤累及膀胱或直肠,或有盆腔

以外的播散

注:根据组织学病理腺癌分级:G1(高分化腺癌),G2(中分化腺癌,有部分实质区域的腺癌),G3(大部分或全部为未分化癌)

二、手术-病理分期

FIGO于1988年10月推荐使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法(1989年后全面应用于临床)。

有关分期的几点说明:

1.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以区分Ⅰ期或Ⅱ期的方法不再使用。

2.少数患者首选用放疗,仍使用1971年FIGO通过的临床分期,但应注明。

期别肿瘤范围

Ⅰ期

Ⅰa(G1,2,3)癌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G1,2,3)癌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Ⅰc(G1,2,3)癌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Ⅱ期

Ⅱa(G1,2,3)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Ⅱb(G1,2,3)宫颈间质受累每次400mg,7日后每周3次,显效后每月1000mg长期维持。(2)甲地孕酮(MA):口服;每日80~160mg。(3)氯地孕酮:口服;每日20~40mg。(4)己酸孕酮:肌内注射;每日500mg,1个月后改为每日250mg。

2.抗雌激素药物治疗:三苯氧胺为非甾体类雌激素受体竟争剂,有抗雌激素作用,低浓度时也可刺激肿瘤内生成,使PR水平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疗。口服每日20mg,数周后可增加剂量,或先用2~3周后用孕激素,可提高孕激素治疗效果。

七、化疗

1.多用于特殊病理类型:癌瘤分化差,P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或为晚期复发癌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5-FU,噻替哌(TSPA),CTX,DDP和ADM等。单一药物的有效率为25%~37%。目前,单一用药已被联合用药取代。

2.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经临床观察,疗效可达50%~60%。见表11。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全身状况和术后是否放疗等确定,一般可应用3~6个疗程。

3.腹腔化疗:若有子宫以外播散或仅腹腔冲洗液为阳性者,可选用5-FU、DDP和TSPA等进行腹腔化疗。5-FU每次1000mg,或DDP每次50mg/m2,或TSPA每次20~30mg,NS1000~1500ml,均于腹腔内输入,每月2~3次,以术后2个月内完成4~6次为好。若同时应用全身化疗时,应从联合用药方案中减去相应的同类药物(即腹腔化疗用DDP时,全身化疗则不用DDP;腹腔化疗选用TSPA时,全身用药则不用CTX静脉注射)。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UPSC)较少见,为子宫内膜癌的特殊亚型。其病理形态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相同,以含砂粒体的乳头状结构为其诊断特征。恶性程度高,分化低,早期可发生腺管浸润,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深肌层受累,盆腹腔转移。预后差,Ⅰ期复发转移率达31%~50%;早期5年存活率为40%~50%,晚期则低于15%。

诊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进行手术-病理分期:诊刮病理检查一旦诊断为UPSC,无论临床诊断期别早晚,均应进行全面手术分期(包括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盆腹腔多处活检、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等)。

2.手术治疗:同卵巢癌细胞减灭缩瘤术,应尽可能缩瘤,包括大网膜切除等。

3.重视术后辅助化疗:因该类肿瘤多数分化不良,盆腹腔早期播散,故辅助治疗中激素治疗多无效。术后化疗中以铂类为主,常选用与浆液性乳头状瘤相同的方案,如CP或CAP等(CTX500mg/m2,DDP50mg/m2或CBP300mg/m2静脉注射,3~4周1次;ADM50mg/m2静脉注射)。有子宫外癌变者术后应采用腹腔化疗。

4.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鉴别要点:若卵巢与子宫均受累,但主要病灶在子宫,卵巢内病变仅为卵巢门淋巴管瘤栓;若盆腹腔内有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