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提升测试(解析版)_第1页
高一生物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提升测试(解析版)_第2页
高一生物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提升测试(解析版)_第3页
高一生物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提升测试(解析版)_第4页
高一生物单元速记与巧练(人教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提升测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能力提升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不同动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

)A.细胞的形态 B.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数量 D.细胞的结构【答案】C【分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2、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详解】生物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分裂,不同动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常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ABD错误,C正确。故选C。2.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C.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 D.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答案】C【分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但细胞体积受到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核质比的影响不能无限制增大,因此细胞数量的增多是使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及器官,从而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详解】A、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A正确;B、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B正确;C、单细胞生物有些是通过简单的二分裂生殖的,如细菌的繁殖,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常见的分裂方式,其次还有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等方式,C错误;D、有丝分裂通过复制将染色体平均分配传给下一代,,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B.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C.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也越大D.细胞体积小,利于提高物质交换效率【答案】C【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表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详解】A、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正确;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表面积,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正确;C、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生物个体大小没有直接关系,错误;D、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就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正确。故选C。4.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C.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D.分裂末期DNA含量恢复的原因是着丝点发生了分裂【答案】D【详解】在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A项正确;据图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项正确;DNA含量的相对稳定、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两个因素,C项正确;分裂末期DNA含量恢复的原因是染色体平均分配进了两个子细胞,D项错误。5.紫杉醇为脂溶性抗肿瘤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对照组脂质体药物组游离药物组药物浓度(mg·kg-1)020352035肿瘤重量(g)1.3790.6960.3910.631死亡肿瘤抑制率(%)/49.471.650.1死亡A.紫杉醇能够通过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实现抗肿瘤作用B.紫杉醇不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C.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D.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答案】B【分析】1、纺锤体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当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受到影响时,能引起细胞分裂异常,实现抗肿瘤的作用。2、据表分析,实验的对象是肝肿瘤模型鼠,实验的自变量有药物浓度和药物是否由脂质体包裹,因变量是肿瘤重量和肿瘤抑制率。实验结果中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对应的药物抗肿瘤效果最明显。【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而紫杉醇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影响有丝分裂后期,进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抗肿瘤的作用,A正确;B、脂质体的内部和外部都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药物紫杉醇存于脂质体内部,,该药物可借助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紫杉醇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B错误;C、据表中数据,药物浓度为35mg·kg-1的脂质体药物组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所以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C正确;D、药物浓度都是35mg·kg-1,脂质体药物组有明显抗肿瘤效果,但是游离紫杉醇药物组小鼠死亡,说明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D正确。故选B。6.APC/C复合物促进有丝分裂进入后期,为研究其蛋白修饰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利用药物对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测定洗去药物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周期时相,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G1、S、G2期为M期进行物质准备B.药物使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1/S期C.APC/C缺失蛋白修饰会阻碍细胞周期顺利完成D.APC/C可能在后期将同源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答案】D【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分裂间期包括G1、S、G2,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M分裂期做物质准备,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洗去药物后0时,G1期细胞占比最大,由此可知,药物使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1/S期,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APC/C复合物促进有丝分裂进入后期,故APC/C缺失蛋白修饰会阻碍细胞周期顺利完成,C正确;D、APC/C复合物促进有丝分裂进入后期,即APC/C可能在后期将姐妹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D。7.科研人员用某工业污水培养洋葱18h后,再放入清水中恢复培养24h,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发现染色体片段断裂(图①、图②),有些断裂后再融合形成染色体桥(图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片需经甲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B.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C.图③箭头所示细胞表明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D.图中①②③表明污水处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因此制片需经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漂洗→甲紫染色等步骤,A错误;B、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仔细观察,B错误;C、图③箭头所示细胞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正确;D、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图①、图②发现染色体片段断裂,图3中有些断裂后再融合形成染色体桥,表明污水处理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C。8.通常,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粒分裂【答案】C【分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①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的纺锤体是由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②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中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A错误;BC、高等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所以二者的有丝分裂中均会形成纺锤体,但形成结构不同,B错误,C正确;D、动植物细胞在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点)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C。9.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若发生一个DNA分子的断裂和片段丢失,则产生的影响是(

)A.若断裂发生在G1期,则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异常B.若断裂发生在G1期,则姐妹染色单体中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C.若断裂发生在G2期,则姐妹染色单体中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D.若断裂发生在G2期,则一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异常【答案】C【分析】G1期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DNA分子复制做准备,S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G2期已完成复制,为复制后期。【详解】AB、若断裂发生在G1期,此时DNA还未复制,则同源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异常,姐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染色单体异常,AB错误;CD、若断裂发生在G2期,此时DNA已经完成复制,则姐妹染色单体中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一条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C正确,D错误。故选C。10.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A.染色→解离→漂洗→压片B.解离→漂洗→染色→压片C.漂洗→解离→染色→压片D.解离→染色→漂洗→压片【答案】B【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详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变化,而是观察不同时期的不同细胞的特点,先需要对细胞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再用蒸馏水洗去解离液,之后用碱性染料染色,最后压片使细胞称为单层便于观察,顺序应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答案】D【分析】有题干可知,该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因此其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由图可知,甲细胞DNA相对含量为2C,表明DNA没有进行复制,因此甲细胞可以代表处于G1期细胞和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乙组细胞的DNA为2C-4C,说明DNA正在复制,应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的DNA为4C,说明已经完成了DNA复制,应为G2期和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详解】A、乙组细胞的DNA为2C-4C,说明DNA正在复制,应为S期细胞,A正确;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约90%-95%,因此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B正确;C、丙组细胞的DNA为4C,说明已经完成了DNA复制,应为G2期和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其中只有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细胞无法进入S期,即细胞留在G1期,而甲组可代表G1期细胞和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因此甲组细胞数增加,D错误。故选D。12.真核生物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DNA复制准备期(G1期)、DNA复制期(S期),细胞分裂准备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动物细胞,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图中丙组细胞所处时期是()A.G1期 B.S期 C.G1期或S期 D.G2期或M期【答案】D【分析】图中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而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2左右,其DNA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DNA已经过复制;甲组细胞的DNA总量介于1—2之间,且其细胞中DNA复制所需的原料A的含量远高于乙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而乙组为G1期或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DNA未复制之前),丙组为DNA复制之后的G2期或M期。【详解】ABCD、根据题意“DNA复制准备期(G1期)、DNA复制期(S期),细胞分裂准备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并分析题图: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1左右,而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2左右,其DNA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DNA已经过复制;甲组细胞的DNA总量介于1—2之间,且其细胞中DNA复制所需的原料A的含量远高于乙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而乙组为G1期或分裂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DNA未复制之前),丙组为DNA复制完成之后的G2期或M期(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未完全结束之前),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某研究小组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肝脏临时装片,得到下图所示图像(仅显示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均排列在赤道板上B.该时期细胞核中的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C.该时期后,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受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D.统计多个视野发现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少于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答案】C【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分裂期的时间短于分裂间期。【详解】A、肝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图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和中心体,A正确;B、图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细胞核中的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B正确;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D、分裂期的时间短于分裂间期,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间更短,所以统计多个视野中的细胞,会发现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少于间期细胞数,D正确。故选C。14.有丝分裂中存在如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当着丝粒排列到赤道板上,SAC蛋白失活并脱离C.推测所有SAC蛋白都失活后APC才具有活性D.推测SAC蛋白的功能是使细胞进入分裂后期【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有丝分裂前期开始,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当染色体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候,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粒,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APC被激活,细胞进入后期。该机制能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详解】A、图甲细胞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内,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A正确;B、据图可知,一开始有活性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如果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蛋白会很快失活,B正确;C、SAC蛋白失活后脱离着丝粒,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丁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C正确;D、有丝分裂前期开始,当染色体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候,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后期,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推测SAC蛋白的功能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15.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分裂间期又可分成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CDK:激酶是细胞周期运转中的一种关键酶,周期蛋白B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并与CDK1激酶结合,使其活性达到最大,两者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CDK1激酶的活性依赖于周期蛋白B含量的积累B.CDK1激酶是调控G2/M期转化的关键酶C.CDK1激酶与周期蛋白B的含量都是周期性变化的D.CDK1激酶可能促进染色质凝缩【答案】C【分析】细胞周期指由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详解】A、由图可知,当周期蛋白B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树,CDK1激酶的活性开始逐渐增加,所以CDK1激酶的活性依赖于周期蛋白B含量的积累,A正确;B、CDK1激酶活性在G2/M交界处最大,可见CDK激酶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B正确;C、由图可知,CDK1激酶的活性与周期蛋白B的含量是周期性变化的,但是CDK1激酶的含量是否呈周期性变化不确定,C错误;D、CDK1激酶可促进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推测其可能与促进染色质凝缩有关,D正确。故选C。16.小鼠的精原细胞既可有丝分裂也可减数分裂,两种分裂方式共有的特征不包括()A.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 D.核膜、核仁消失与重建【答案】B【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可发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C、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核膜与核仁的消失与重新出现,D正确。故选B。17.下列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按细胞分裂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②→①C.①→④→⑤→②→③ D.④→⑤→③→①→②【答案】C【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发生了周期性变化,因此判断细胞所属时期可根据染色体的行为进行判断:(以有丝分裂为例)(1)前期:核膜与核仁消失,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2)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粒(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4)末期:核膜和核仁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成新的细胞壁。其中间期发生在前期之前,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合成。【详解】①图中黑色结构可表示细胞核,此时细胞中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可属于间期图;②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分裂,并且染色体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后期图;③图中细胞出现两个细胞核,表明此时细胞已经一分为二,可表示末期图;④图中细胞的细胞核的核膜开始逐渐解体,可表示前期图;⑤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粒)集中在赤道板上,可表示中期图,因此细胞分裂的过程排序为①→④→⑤→②→③,C正确。故选C。18.细胞同步化可以通过人工诱导实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DNA合成阻断法,其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是最常见的阻断剂,其阻断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阻断可使所有细胞处于S期的任一阶段B.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新鲜培养液,培养时间(t)应控制在S<t<G1+M+G2C.据图分析,双阻断法使所有的细胞都处于S期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也能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使所有细胞阻断在分裂前期【答案】B【分析】用DNA合成抑制剂使细胞周期同步化需要两次用抑制剂,两次洗脱。抑制剂作用后,S期的细胞依然处于S期,其它时期的细胞不能进入S期而停留在G1和S的交界处。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使S期外其它时期细胞都在G1和S交界,处理时长大于等于G2、M、G1的和。洗脱后S期的细胞继续分裂,洗脱时间大于S期,小于G2、M、G1的和。第二次抑制剂处理的目的是使所有细胞处于G1和S交界处,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详解】A、第一次阻断,一部分细胞阻断在G1与S的交界处,一部分阻断在S期的某一阶段,A错误;B、解除阻断时,更换培养液,培养时间大于S小于G1+M+G2时,所有细胞都处于G2、M或G1与S的交界处,B正确;C、双阻断法是所有细胞都处于G1与S的交界处,C错误;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而不是使细胞阻断在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B。19.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 B.无染色体的复制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答案】A【分析】有丝分裂: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使已经在S期复制好的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无丝分裂: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详解】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需明确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差别。20.植物木质部的导管是死细胞,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管状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程序性死亡形成了导管,示意图如下。据图分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管状细胞的凋亡对植物个体的生存没有意义B.液泡膜破裂会导致细胞中的代谢紊乱C.管状细胞成熟过程中合成了与DNA断裂相关的酶D.导管的形成是管状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A【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A、管状细胞的凋亡后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对植物个体的生存有重要意义,A错误;B、完整的细胞结构有利于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液泡膜破裂会使液泡内的物质进入细胞质基质,导致细胞中的代谢紊乱,B正确;C、管状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慢慢退化消失,其中的DNA被分解,故在其成熟过程中合成了与DNA断裂相关的酶,C正确;D、管状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程序性死亡形成了导管,在此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A。21.科学家将大鼠的多能干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s)移植到无生殖细胞的大鼠体内,可使其产生精子,并得到健康的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高于PGCLCsB.多能干细胞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C.PGCLCs分化为精子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多能干细胞内的所有基因都在活跃表达【答案】B【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解】A、多能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可分化为PGCLCs细胞,因此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低于PGCLCs,A错误;B、多能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可产生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s),说明多能干细胞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B正确;C、PGCLCs分化为精子的过程没有形成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多能干细胞含有和受精卵相同的基因,但由于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因此并非多能干细胞内的所有基因都在活跃表达,D错误。故选B。22.如图表示细胞凋亡的部分机理,其中激活的DNase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激活的Caspases能够选择性切割某些蛋白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凋亡诱导因素与受体结合,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凋亡诱导因素引发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C.DNase能够破坏细胞的生命控制系统,从而影响细胞代谢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蛋白质的降解,也有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详解】A、由图可知,凋亡诱导因素与受体结合,进而引发了信号传导,该过程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A正确;B、在凋亡诱导因子的诱导下,使相关凋亡基因被激活,而不是引发相关基因突变,B错误;C、DNase能够破坏细胞的生命控制系统,影响代谢过程,进而使细胞凋亡,C正确;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如相关基因激活并表达,也有蛋白质的降解,如凋亡细胞被清除过程,D正确。故选B。23.下列蛙的细胞中,最容易表达出全能性的是()A.神经细胞 B.受精卵细胞 C.肌肉细胞 D.皮肤表皮细胞【答案】B【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BCD、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均为体细胞,因此蛙的细胞中最容易表达出全能性的是受精卵细胞,ACD错误,B正确。故选B。24.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全能性B.受精卵能在自然状态下发育成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细胞全能性表现的难易程度会随着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答案】A【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A错误;B、受精卵能在自然状态下发育成个体,表现出了全能性,因此全能性最高,B正确;C、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因为分化的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C正确;D、随着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增加,细胞表现出全能性就越困难,细胞全能性大小为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D正确。故选A。25.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B.被病毒感染后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C.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意外中断引起的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答案】D【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详解】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丧失其功能且不可恢复,A错误;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基因控制,C错误;D、由题意可知,激活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故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26.学习以下材料,完成(1)~(5)题。细胞周期阻滞,细胞是否会走向衰老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生长、增殖、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周期阻滞是细胞衰老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因此一些科学家将细胞衰老定义为DNA损伤和其他应激引起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然而,这一定义并不完善,例如,在年轻的有机体中,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虽然处在不可逆的停滞状态,但它们并不衰老,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年轻的,也可以是衰老的。科学家假设:细胞周期阻滞而不抑制细胞的生长将会导致细胞衰老,即抑制细胞生长可以阻止细胞衰老。为验证该假设,科研人员利用动物血清(含有生长因子)和HT-p21细胞系(细胞合成的p21蛋白具有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HT-p21细胞分为四组,实验处理分别为:(A)10%血清(serum),(B)10%血清+IPTG(可诱导p21蛋白合成),(C)无血清+IPTG,(D)无血清(血清饥饿)。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1。结果表明,在有无血清的情况下,IPTG均可通过诱导p21蛋白合成,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利用显微镜观察四组细胞形态时发现,B组的细胞肥大而扁平(细胞肥大是细胞衰老的标志),有明显的核仁,而其余三组细胞形态正常。将B组细胞放入不含IPTG,添加10%血清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结果大多数细胞保持衰老状态;然而在去除IPTG后,C组细胞能够恢复正常表型。由此得出结论:在IPTG存在下,血清中生长因子是引起细胞衰老的必要条件。后续研究发现,D组的HT-p21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经血清饥饿处理后都会处于静止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裂),这与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低、TOR(生长因子可通过激活TOR通路促进细胞生长)活性低等有关。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和低浓度阿霉素(DOX,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后,细胞中TOR活性升高,开始走向衰老。总之,当TOR通路被激活,p21蛋白阻断细胞周期时,细胞就会发生衰老。(见图2)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都是生物体的正常生命现象。TOR通路失活可能会延长生物体的寿命。事实上,胰岛素/TOR通路失活增加了从酵母到小鼠不同物种的寿命。TOR通路与许多年龄相关疾病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肥大、骨质疏松症、Ⅱ型糖尿病、肥胖、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听力损失、良性和恶性肿瘤等。因此,药物抑制这一通路可以延缓甚至预防这些疾病。(1)细胞衰老死亡与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正常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本文提到的及教材中的(各写出两点)。(2)往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的目的是。动物细胞还需要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有人认为细胞衰老就是细胞生长停滞。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请结合文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修改“细胞衰老”的定义。(5)结合所学知识和文中的信息,解释“TOR通路失活可导致生物体寿命延长”的原因。【答案】(1)细胞生长增殖(新生细胞生长)细胞肥大而扁平,有明显的核仁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2)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动物血清中含有一些动物激素和多种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CO2恒温(3)不支持,因为抑制细胞生长(处于静止状态)可以阻止细胞衰老。细胞衰老需要生长刺激,当TOR通路被激活,p21阻断细胞周期时,细胞才会发生衰老。(4)细胞衰老定义为在不影响细胞生长或存在生长刺激的条件下,DNA损伤和其它应激引起的的细胞周期停滞。(5)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抑制TOR通路的活性,既可阻止或延缓细胞衰老,还可以延缓甚至预防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从而导致生物个体的寿命延长。【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1)细胞衰老死亡与细胞生长增殖的动态平衡过程保证了机体正常的结构,因而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正常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本文提到的细胞肥大而扁平,有明显的核仁及教材中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衰老细胞的特征。(2)由于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尚未研究清楚,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往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用于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通式动物血清中含有一些动物激素和多种生长因子,也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动物细胞还需要放入CO2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用以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气体环境。(3)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细胞生长停滞,因为抑制细胞生长(处于静止状态)可以阻止细胞衰老。细胞衰老需要生长刺激,当TOR通路被激活,p21阻断细胞周期时,细胞才会发生衰老。(4)科学家假设,细胞周期阻滞而不抑制细胞的生长将会导致细胞衰老,并对该假设进行了验证,因而可推知,细胞衰老可描述为在不影响细胞生长或存在生长刺激的条件下,DNA损伤和其它应激引起的的细胞周期停滞。(5)题中信息显示,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抑制TOR通路的活性,既可阻止或延缓细胞衰老,还可以延缓甚至预防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从而导致生物个体的寿命延长,因此,可知,TOR通路失活可导致生物体寿命延长。27.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曲线CD段下降的原因是。(2)图2中甲细胞所处的分裂及时期,乙细胞所处的分裂及时期,其细胞名称为,该生物正常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为条。【答案】(1)着丝粒分裂(2)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I的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4【分析】染色体若没有染色单体,则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若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则每条染色体有两个DNA分子。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详解】(1)染色体若没有染色单体,则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若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则每条染色体有两个DNA分子,图1中曲线CD段下降,染色体上由有两个DNA分子变为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原因是由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2)图2中甲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行减数第一分裂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由图可知,该生物正常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为4条。28.棕矢车菊素是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药物,研究者为探索其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系列实验。(1)用不同浓度的棕矢车菊素分别处理Hela细胞(宫颈癌细胞)24和48h后,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抑制率结果显示,棕矢车菊素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活力,且抑制效果与有关。100μmol/L的棕矢车菊素处理48h对Hela细胞活力的抑制率高达80%,且另有实验证明该浓度对身体其他正常细胞影响较小。(2)荧光染料CFSE进入细胞后在细胞内酯酶作用下被水解形成绿色荧光物质,细胞增殖时,荧光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子代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至一半。用不同浓度的棕矢车菊素分别处理经CFSE染色的Hela细胞48h后,检测相同数目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随棕矢车菊素浓度增大。(3)进一步检测处于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如图3。①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包括G1、S、G2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完成。②据图可知,100μmol/L棕矢车菊素明显将Hela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期。B1蛋白和CDC2蛋白形成的复合物(B1﹣CDC2)是推进该时期进行的重要调控蛋白。CDC2被磷酸化为pCDC2就会失活,无法与B1蛋白结合。请从分子水平上解释矢车菊素将细胞阻滞在该时期的原因:。【答案】(1)浓度及处理时长(2)随棕矢车菊素浓度增大,细胞增殖被抑制(3)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G2/M100μmol/L矢车菊素能抑制B1蛋白的合成,CDC2被磷酸化为pCDC8就会失活,不能推进细胞进入M期【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分析坐标轴,该实验自变量为棕矢车菊素的浓度及处理时长,因变量为棕矢车菊素对Hela细胞活力的抑制,结果说明,抑制效果与棕矢车菊素的浓度及处理时长有关。(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增殖越快,子代细胞数量越多,荧光强度越弱,所以随棕矢车菊素浓度增大,荧光强度上升,是因为随棕矢车菊素浓度增大,细胞增殖被抑制。(3)①分裂间期包括G1、S、G2期,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棕矢车菊素浓度为100μ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故100μmol/L棕矢车菊素明显将Hela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2/M期,M期是细胞分裂期,根据题意可知,B1蛋白和CDC2蛋白形成的复合物(B1-CDC2)可推动细胞进入M期继续分裂,而图3实验结果显示,当棕矢车菊素浓度为100μmol/L时,B1的蛋白表达量很低,pCDC2/CDC2比率很高,推测100μmol/L矢车菊素能抑制B1蛋白的合成,同时促进CDC2的磷酸化过程,CDC2被磷酸化为pCDC2就会失活,无法与B1蛋白结合,不能推进细胞进入M期。29.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发病因素。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OPD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对此机制进行研究。(1)科研人员将构建的COPD模型大鼠分为两组,其中GBE组连续多日腹腔注射GBE进行治疗。六周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结构,如下图1。图1结果说明GBE。(2)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和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机制,在巨噬细胞吞噬、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噬过程如下图2,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形成自噬性溶酶体,溶酶体内含有,可降解受损的细胞器。COPD模型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自噬被激活,但细胞内自噬体和溶酶体正常融合受阻,导致受损细胞器降解受阻而异常堆积,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电镜结果显示,与COPD模型组相比较,GBE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自噬性溶酶体数量,推测GBE可通过促进自噬体和溶酶体正常融合进一步促进自噬。(3)已知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自噬程度增强。为验证GBE可以通过PI3K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设计实验如下表,请对下表中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组别实验材料检测指标预期结果对照组正常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I3K蛋白含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GBE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4)基于上述信息,请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完善GBE的作用机制。【答案】(1)可以缓解COPD导致的支气管管腔狭窄等症状(2)多种水解酶减少增多(3)对照组应选用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预期结果应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GBE如何参与PI3K蛋白的调控;PI3K蛋白调节细胞自噬的机制;GBE促进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机制【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在一定条件下,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