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第1课《北京的春节》
【课内阅读】
(-)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
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
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
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
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
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
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
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
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
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
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这个片段主要写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
做法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色味双美”的意
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孩子们准备过年,
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零七八碎儿”在
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找出一个过渡句
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句话说明了“大
人们也紧张”?
.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二)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
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
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唾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
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
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
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
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
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
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
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
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片段的第i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
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
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
放()、吃(),还要()»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
来:
夕"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o
&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择这些人物来
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
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对除夕、正
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
【类文阅读】
春节的传说(节选)
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但他
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
透弄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琴仪”。可是,
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力、?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
那岸上的泉水很有节泰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
个五层漏壶。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
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
的一天是夏
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
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
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
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暴仪和五层漏
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
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船台和漏
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旦
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万
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
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
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
L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②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暑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读了短文,你知道春节的由来了吗?
第2课《腊八粥》
【课内阅读】
(-)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
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
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②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
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L作者在刻画八儿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仿照划线句子写法,各写一个。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
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盖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但妈妈总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愈发浓稠
To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
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
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
⑦“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
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
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备
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⑧“是啊!孥孥说得对。”
⑨“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⑩“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也不过是看到
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⑪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
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
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
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
来看看吧!”于是妈就
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⑫“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⑤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
知道的……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
粥的颜色是深褐……
,.概括《腊八粥》选段的主要内容。
2.写出《腊八粥》中与“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3.根据对《腊八粥》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W”,错的打“X”。
(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说明八儿对腊八粥的
喜爱。()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句话表现了八儿渴望马上
喝粥的急切心惜。()
(3)八儿让妈妈抱起来看看锅里,是想看看锅里的粥是否糊了。()
(4)短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
4.在八儿的眼中,也许妈妈的爱就是一碗腊八粥,联系生活想一想,妈妈的爱对
于你来说是什么?
【类文阅读】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
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玲■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
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浩传下来,便形成了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
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
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
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
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
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
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
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
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
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
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疥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
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选自“中国在线”2010-0976有改动)
L解释词语。
脱口而出:
2.连一连。
太师饼汉代
胡饼宋
月饼殷、周
宫饼、小饼唐
3.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始祖"称为,真正称为月饼是在_________,逐渐流传是
在__________,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__________。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古诗来写月饼,查查资料,再写一句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吧。
第3课《古诗三首》
【课内阅读】
(一)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a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名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二)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O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用""""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
""""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
«”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第一句诗意是: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
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S《寒食》的作者是______代的。《寒食》是一首诗。诗人笔
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实际上,透
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o
(三)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冷露无声O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L补全《十五夜望月》古诗。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3.用“一”画出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它们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表达了
诗人的思想感情。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
5••对《十五夜望月》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以联想到神
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类文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L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
2.在僻僻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
畅饮美酒。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3.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描写了他在这一
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和o
第4课《藏戏》
【课内阅读】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xid。如do)
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sIshI)
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
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
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
浑雄厚)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
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
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
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撒满)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
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L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词语,打“V”。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哄”在字典里共
有三种读音:①hong;②hong;③hong.在词语“哄堂大笑”中应读第
种读音。我能用另外两种读音各组一个词:、。
4.“宏愿”的意思是:o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
钱,而且_________________o
座”说明,“开山鼻祖“说明o
【类文阅读】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
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
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
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
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
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
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甚、有老虎什么的,都
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
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
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
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
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
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
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
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
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
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
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
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
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
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
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
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
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
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
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
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
蜡杆,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
头上打去。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
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
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
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
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L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习俗是。
七月,节日名为,习俗是。
八月,节日名为,习俗是o
九月,节日名为,习俗是o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在______
历月,习俗是。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5.请默写两句描写
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参考答案】
第1课《北京的春节》
【课内阅读】
(一)
工.腊八到二十三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q.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
w.时间顺序
(二)
1.除夕真热闹。
2.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
还要(守岁)。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详写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
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q.热闹、隆重
【类文阅读】
春节的传说(节选)
1.①叫苦连天②无济于事
2.C
3.一年有36(9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十二个月。
4.示例:万年发明了万年历,让国君祖乙给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定个节,于是国君
就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
第2课《腊八粥》
【课内阅读】
(一)
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突出八儿一心惦记着腊八粥,既表现出八儿
对腊八粥的喜爱,又表现出八儿的的狡黠和天真无邪。
2.
示例:
站在山顶上,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空。
寒冷的冬天,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恬静地睡着了。
(二)
工.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
馨的图景。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3.VVXV
4.对于我来说,妈妈的爱是雨中倾斜的雨伞。
【类文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度欧盟电子商务政策实施细则合同4篇
- 房屋遗产继承合同(2篇)
- 担保合同责任协议书(2篇)
- 2025年度木跳板租赁与售后服务采购合同规范3篇
- 二零二五版摩托车零部件质量检测与认证合同4篇
- 2025年个人创业风险投资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与企业合租创意工作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基地信息化建设合同4篇
- 2025水利云播五大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中药饮片验收培训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DB34T 1831-2013 油菜收获与秸秆粉碎机械化联合作业技术规范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创伤处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答案
- 残疾军人新退休政策
-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2016)26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