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隆回县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隆回县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隆回县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隆回县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历史本试卷共8页,22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当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 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 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国家治理要用法治,但法令却是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所以“法治”照旧是“人治”,依法治国只是统治者一个治国的手段和工具而已,A项正确;法家主见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是秦强大与统一的重要缘由,解除B项;君主专制体制确立于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时间与之不符,解除C项;“基础是人性自私论”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D项。故选A项。2.汉武帝时,一方面广泛征召儒生们到中心和地方任职,另一方面又重用被称为“酷吏”的法术之士;还出现了儒生多习法律,酷吏缘饰儒术的新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B.无为而治理念的废止C.儒家法家之争的终结 D.儒法并重方略的推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武帝时一方面重用儒生,另一方面又重用法术之士,同时当时“儒生多习法律,酷吏缘饰儒术”,这反映了当时既重儒又重法的治国方路,D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解除A项;B项无法反映材料主旨,解除;“终结”一说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故选D项。3.下表为唐宋两代江南漕粮运量比较表(单位:万石)。这反映了北宋时期朝代一般年运量折合今数最高年运量折合今数唐朝10059.44400237.8北宋735484.8935617.61A.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区域间贩运贸易旺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宋代江南运往北方的漕粮数量与唐代相比有很大提高,这反映出江南地区的经济重要性上升,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更加明显,C项正确;唐宋时期中原经济发展慢于南方,但“急剧衰退”一说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材料内容与商业无关,解除B项;漕粮一般由政府组织,不属于区域间贩运贸易,解除D项。故选C项。4.元代实行一省制,中书省为最中学枢机构,但在宰相设置方面,级别划分较为困难。详细而言分四级:右左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四员,右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总数达10人。该设置意在A.加强皇权 B.分权制衡 C.提高效率 D.削减失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元代虽实行一省制,但宰相群体数量浩大,相权较为分散,其意图是加强皇权,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措施的根本目的,解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D两项。故选A项。5.1565年,西班牙人开拓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三角贸易航线,该航线横跨太平洋,主要进行中国丝货贸易,故称太平洋丝路。太平洋丝路的开拓A.说明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反映出西班牙限制了中国丝绸贸易C.客观上促进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D.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西班牙开拓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三角贸易航线,这加速了中国丝绸等货物的输出,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A项“贸易中心”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知,解除A项;B项“限制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D项“亚非拉”中的“非”在材料中未涉及,解除D项。故选C项。6.1793年,清朝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西藏)地方政府文武官员及喇嘛一律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拣选奏请清中心任命,“令驻藏大臣随时查察,不得任令达赖相沿积习,仍以门第相高,彼此援引”。这一措施A.防止了西藏宗教与世俗势力结合 B.消退了佛教对西藏政务的影响C.降低了达赖喇嘛的政治宗教地位 D.强化了中心对西藏地区的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西藏地方政府文武官员及喇嘛一律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拣选奏请中心任命,可知代表清中心的驻藏大臣对西藏僧俗官员的任命有很大权力,这有利于强化清中心对西藏的治理,D项正确;A项“防止”、B项“消退”说法都过于确定,解除AB项;当时西藏是政教合一制,达赖喇嘛具有很高的政治宗教地位,并未因此措施降低,解除C项。故选D项。7.19世纪末,直隶“正定、定州、新乐及石家庄旁边各县,其植棉面积,约占耕地十之七八,以致粮食不足,恒仰给于山西方面”。据此可知,当时直隶地区A.农业经济衰败凋敝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起先解体 D.精耕细作技术持续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直隶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属于经济作物的棉花,以致粮食不足,得仰赖山西。据此可知,当时直隶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项正确;经济作物棉花的大面积种植,也属于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解除A项;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为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耕”“织”分别,材料内容与之无关,解除C项;精耕细作是农业耕作技术,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D项。故选B项。8.严复于1896年夏天起先翻译《天演论》,1898年刊行,自此一纸风行,风靡全国,以至于出现卖断货的现象。这反映出A.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思潮 B.国人救亡图存意识增加C.维新思想已被普遍接受 D.中体西用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宣扬进化论思想的《天演论》一经发表,即风靡全国,一纸风行,反映出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时刻,维新思想的兴盛,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增加,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之一,解除A项;“普遍”一说过于确定,解除C项;直到20世纪初,中体西用思想仍在中国盛行,解除D项。故选B项。9.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中记述道:“好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此刻求入农会不行得。我到各处,经常遇到这种人,这样向我求情:‘请省里来的委员作保!’”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留意扩大阶级基础 B.农会统战政策产生强大感召力C.湖南土地改革运动迅猛绽开 D.国民大革命深刻影响农村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很多地主富农也想加入农会,可推知国民大革命对农村各阶层的深刻影响,D项正确;A项“扩大阶级基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B项“统战政策”从材料无法得知,解除B项;C项“土地改革运动”当时尚未发生,解除C项。故选D项。10.平山团是抗战时期全国唯一由一县组建整团并干脆编入八路军主力的部队。平山团组建于1937年11月6日,全员1500多人,相当于聂荣臻受命创建晋察冀抗日依据地时总兵力的一半。档案资料显示,抗日斗争中,只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为八路军各部队输送12065名兵员,占当时青年男子的15%。这A.体现出国家民族意识起先觉醒 B.反映出全面抗战路途得到践行C.保障了敌后抗日依据地的扩大 D.表明白华北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中共中心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途。1937年11月6日,平山县即组建平山团并成为八路军主力团,抗日斗争中全县15%的青年男子参军,这反映出全面抗战路途得到践行,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民族意识起先觉醒,解除A项;“保障了敌后抗日依据地的扩大”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C项;仅凭平山团的组建,不能表明华北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解除D项。故选B项。【点睛】11.20世纪70年头之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70年头后同西方国家的熊猫外交成为主流,中国起先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头的熊猫外交A.突破了“一边倒”的方针 B.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C.主要得益于重返联合国 D.反映了外交方向的新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70年头中国同西方国家的熊猫外交成为主流,体现了在中美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中国希望与西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外交风向,D项正确;20世纪50年头,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提出,中国外交就突破了“一边倒”的方针,解除A项;全方位多边外交为新时期外交策略,时间与材料不符,解除B项;重返联合国并非是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的主要缘由,解除C项。故选D项。12.政厅公餐是雅典城邦授予公民的最高荣誉之一,参加者是被城邦授予的特定身份的人。在斯泰西斯法令中,授予了刺杀僭主者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通终身公餐的资格,并且强调这一资格可以由他们的长子继承世袭下去。这一法令A.强化了公民的制度认同 B.杜绝了僭主政治的发生C.提高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D.减弱了氏族贵族的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雅典城邦通过赐予刺杀僭主者世袭终身公餐的特权来加强公民对民主政治的认同感,A项正确;“杜绝了僭主政治的发生”的说法过于确定,解除B项;材料法令是维护民主制度的,不是提高公民参政主动性,解除C项;法令规定是强化公民对民主制度的认同,与减弱氏族贵族特权无关,解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认为“17世纪80年头以后,英国君权已经不具有原有神圣性,但议会对国事的运作却未必令人满足。议会可以在大事上防止国王为所欲为,但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却照旧须要一个稳定的权力中心”。该学者意在强调英国A.仍需保留君权至上地位 B.进行议会改革的必定性C.内阁制形成有其必要性 D.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7世纪80年头以后……议会可以在大事上防止国王为所欲为,但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却照旧须要一个稳定的权力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新的稳定的行政权力中心,即为英国的内阁。18世纪中叶,英国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英国内阁制形成的必要性,C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权力中心变为议会,君权不再至上,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须要新的行政权力中心,而非议会改革,解除B项;“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故选C项。14.康德在《推断力批判》中指出:“自我思索”是“正常的人类理性”的第一标准……将自然人视为不听从吩咐是迷信,从迷信中解放出来的想法被称为启蒙。据此,康德意在强调A.思想解放的关键是批判迷信 B.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存在弊端 D.人文主义精神是理性的前提【答案】B【解析】【详解】由“‘自我思索’是‘正常的人类理性’的第一标准”“从迷信中解放出来的想法被称为启蒙”可知,康德认为理性思索是基本人权,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思索问题即为启蒙,说明他强调理性是启蒙思想的核心,B项正确;批判迷信并非材料主旨,解除A项;材料反映出康德对理性的相识,而未指出启蒙运动中理性的弊端,解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人文主义精神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解除D项。故选B项。15.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托马斯对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接受削减美元含金量等方法,来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给量。该法案A.赢得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B.遵循了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C.有利于过剩商品的外销 D.提升了民众对银行业的信念【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会导致通货膨胀,美元贬值,从而扩大美国商品的出口,以促进经济的复苏,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确定,解除A项;此项措施为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而非传统自由放任政策,解除B项;通货膨胀政策本身并不能干脆提升民众对银行的信念,解除D项。故选C项。16.1966年美国作家阿尔比创作的戏剧《谁胆怯 弗吉尼亚·伍尔夫》,剧情发生在深夜,没有什么情节,通过两对夫妇之间近乎“谩骂”的对话,表现了学问分子的苦恼,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了肃穆的悲剧主题。据此可知,阿尔比所代表的文学流派A.抒发了浪漫主义的志向追求 B.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C.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深刻本质 D.突出了对理性的确定与坚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没有什么情节”“表现了学问分子的苦恼”“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了肃穆的悲剧主题”,结合所学可知,阿比尔作品属于“荒诞派”,该派表现了二战后西方的一种精神危机,B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的特点,解除;C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解除;“荒诞派”表现出的是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D项错误。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河道纵横,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江南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吴江的庵村市自明代以来即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亲密联系,吴江的盛泽、黄希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苏州的盛泽、嘉定的南翔、湖州的乌镇等地,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旺盛,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材料二1920年和1933年前后华北不同人口规模集镇改变表集镇规铁路沿线集镇非铁路沿线集镇1920年1933年前后1920年1933年前后集镇数百分比集镇数百分比集镇数百分比集镇数百分比大集镇数中集镇小集镇2450%2916%1461%98%919%3117%313%2119%1531%11866%626%8073%合计48100%17899%23100%110100%——摘编自熊亚平《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1881—1937)》(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及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头华北铁路沿线与非铁路沿线集镇发展趋势的异同,并简析其趋势差异的缘由。【答案】(1)特点:夹河为市;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市镇;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与周边农村联系亲密。缘由:河道纵横,水路交通条件便利;商品经济发达;农业旺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手工业技术发达;商帮的推动。(2)同:整体上集镇数量都在不断增多;大中小集镇分布两者均出现由“两极分化”向“金字塔”结构转变的趋势。异:铁路沿线大集镇数量增多,非铁路沿线大集镇数量削减;铁路沿线大、中集镇所占比例有接近趋势,非铁路沿线大、中集镇所占比例仍有较大差距。缘由:自然经济解体和西方列强入侵的程度不同;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依据“江南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得出夹河为市;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市镇;依据“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得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与周边农村联系亲密。缘由:依据“由于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河道纵横,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得出河道纵横,水路交通条件便利;依据“苏州的盛泽、嘉定的南翔、湖州的乌镇等地,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旺盛,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可得出商品经济发达、农业旺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手工业技术发达、商帮的推动等缘由。【小问2详解】同:从“集镇规模”可得出整体上集镇数量都在不断增多;依据“大集镇数中集镇小集镇”的数量改变可得出大中小集镇分布两者均出现由“两极分化”向“金字塔”结构转变的趋势。异: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得出铁路沿线大集镇数量增多,非铁路沿线大集镇数量削减;铁路沿线大、中集镇所占比例有接近趋势,非铁路沿线大、中集镇所占比例仍有较大差距。缘由: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内容可得出自然经济解体和西方列强入侵的程度不同;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点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外汇储备是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须要,各国的中心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驾驭并可以随时间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下表为新中国1952—2008年外汇储备余额。

材料二下表为2008年年底世界外汇储备余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江小涓《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新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改变趋势及其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分析2008年年底世界外汇储备格局特征及其政治影响。【答案】(1)趋势:从短缺到富有;20世纪90年头以后迅猛增长缘由: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特征:中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位;亚洲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一些新兴工业国和地区拥有确定的外汇储备。影响:提升了中国和亚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加速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趋势:据材料“新中国1952—2008年外汇储备余额”可知,1995年前,中国外汇余额短缺;1995年后,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中国外汇余额快速增长,外汇余额富有。缘由:据所学可从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小问2详解】特征:据材料“2008年年底世界外汇储备余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可知,中国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据材料“2008年年底世界外汇储备余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可知,中国、日本、台湾、印度、韩国、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据材料“韩国、新加坡、香港”可知,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一些新兴工业国和地区拥有确定的外汇储备。影响:据材料“2008年年底世界外汇储备余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可知,中国、日本、台湾、印度、韩国、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提升了中国和亚洲的国际影响力;加速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据材料“2008年年底世界外汇储备余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可知,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排名靠前,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点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民粹主义作为一种周期性复发觉象,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概念,其主见可以被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建制和激进民族主义(例如排外和种族卑视)。它一般出现在社会转折期,并经常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新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每当一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民粹主义就存在滋生的条件,而当下的新民粹主义不仅与全球化同步,还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叠加,致使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因素深度交织。随着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加上国家治理危机的影响,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得以借势崛起。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政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贸易政策、反对体制精英和富有阶层的自由民主体制,构成了当前欧美右翼民粹主义的主要政策主见。——摘编自吴宇、吴志成《全球化的深化与民粹主义的复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围绕“民粹主义”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答案】示例:论题:全球化的发展助推了部分国家民粹主义的复兴。阐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选,世界政治经济势力发展不均衡性日益凸显,政治经济势力重组进程加快。同时,全球化还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安排不公,国内社会冲突和治理危机上升,风险全球化加重、恐怖主义盛行、移民难民等问题;这致使部分国家民众的担心全感,尤其是生存平安焦虑不断加剧,进而对自己生活境况更加忧虑,对现任政府的执政管理更加悲观。于是,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反对体制精英的民粹主义便应运而生,且在渐渐发展壮大。“逆全球化”现象日益增多,英国“脱欧”是其详细表现。总之,全球化发展的失衡及其负面效应不仅助推了民粹主义在部分国家的复兴和转向,而且身世界政治秩序带来很多新的不确定性因素。【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学问点是:全球化的影响与民粹主义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大负面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必定会产生赢家与输家,而全球化输家确定要在反对全球化的浪潮中极力挽回自己的权利,也就产生了右翼民粹主义,由此得出论题“全球化的发展助推了部分国家民粹主义的复兴”,于是可分析全球化的弊端如何影响民粹主义,依据材料“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政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贸易政策、反对体制精英和富有阶层的自由民主体制,构成了当前欧美右翼民粹主义的主要政策主见”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民粹主义产生的缘由、逆全球化现象等角度作答。总之,全球化发展的失衡及其负面效应不仅助推了民粹主义在部分国家的复兴和转向,而且身世界政治秩序带来很多新的不确定性因素。【点睛】(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家政策,以不同方式,先后接管中华邮政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邮电设施。各地政府对中华邮政的原有职工实行“原职、原薪、原组织”的原则,进行接管,同时收回英国在西藏地区所设邮局。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把报纸的发行,包括订销、分发、运输、投送交由邮局。1950年7月,政务院确定对邮政和电信企业实行中心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至1952年12月,各级邮政所把邮政和电信机构合并,实现了“邮电合一”。1953年10月,邮政部确定对那些由私人承办的邮政代办机构实行有安排、有步骤的整顿,以依靠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的力气作为过渡时期农村代办所的方向,城市中的代办所,在确定时期内尽量收回自办。——摘编自叶美兰《中国邮政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体制改革的内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收回中国邮电事业管理主权;把报纸的发行交由邮局;实行中心集中统一领导;邮政和信业务合一;对私人承办邮政代办所进行社会主义造。(2)意义: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邮电事业的基础,加强了邮电事业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国家对邮电事业的限制力;为国民经济的复原和发展供应了支撑。【解析】【详解】(1)内容:依据“以不同方式,先后接管中华邮政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邮电设施”得出收回中国邮电事业管理主权;依据“经政务院批准,把报纸的发行,包括订销、分发、运输、投送交由邮局”得出把报纸的发行交由邮局;依据“政务院确定对邮政和电信企业实行中心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得出实行中心集中统一领导;依据“各级邮政所把邮政和电信机构合并,实现了‘邮电合一’”得出邮政和电信业务合一;依据“邮政部确定对那些由私人承办的邮政代办机构实行有安排、有步骤的整顿”得出对私人承办邮政代办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邮电事业的基础,加强了邮电事业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国家对邮电事业的限制力;为国民经济的复原和发展供应了支撑。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俄罗斯有关键的作用,但迄今没有精确定位。俄罗斯仍旧是一个重要大国,在世界事务中并不打算放弃作为重要角色的意愿。如何应对一个拥有数千核弹头的坚决自信的俄罗斯,对美国是一个重大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99年接纳了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其他7个前苏联限制的中东欧国家则在2004年加入。中欧和东欧国家不仅希望成为完全的欧洲伙伴,而且把他们的北约成员身份看作将来完全的最好保障。然而,接纳几个跟俄罗斯交界的国家被很多俄国人视为挑衅。俄罗斯与北约在2002年共同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定期商谈,以期在广泛的国际问题上推动合作。——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北约东扩的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北约东扩的影响。【答案】(1)背景: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化发展;中东欧国家寻求平安保障。(2)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北约实力;使俄美、俄欧关系更加惊慌,恶化了地区国际局势;对俄罗斯国家平安构成威逼,减弱了俄罗斯在中东欧的影响力;有利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解析】【详解】(1)依据“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99年接纳了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其他7个前苏联限制的中东欧国家则在2004年加入。中欧和东欧国家不仅希望成为完全的欧洲伙伴,而且把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