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其次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西周时,晋国史官为公族,孙伯餍籍氏一家独揽史官一职。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但异姓史官不能像公族史官那样参政、执政。材料中晋国史官变更A.破坏了晋国政局的稳定局面 B.源于民本思想的不断发展C.与人才选拔制度调整有关 D.推动了井田制的渐渐瓦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西周时的史官由孙伯餍籍氏一家独揽,到春秋时期的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贵族政治起先瓦解,人才选拔的官僚政治起先出现所导致的,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官吏选拔未体现对晋国政局的稳定局面的破坏,故A项解除;民本思想同材料无关,故B项解除;井田制瓦解主要是因为铁犁、牛耕的运用导致的,同材料无关,故D项解除。故选C。2.“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起清谈之风,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醒悟的相识,却表现为形骸放浪、不拘小节。他们的这种行为A.主要目的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 B.饱含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C.源于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 D.表达了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在魏晋的社会大分裂和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崇尚道家的思想,在外在的形象上形骸放浪、不拘小节,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故B项符合题意;他们的行为主要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不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故A项错误;他们的行为源于社会大动荡的现实,不是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不是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故选B。3.北宋初年,市舶司的长官多由知州兼任。1080年,改设提举市舶司,其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南宋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款待所,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实行爱护措施。这可以说明A.海外贸易对两宋政权的重要性 B.两宋政府大力嘉奖海外贸易C.两宋统治者外交观念的变更 D.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北宋时期设置特地的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到南宋又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款待所,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实行爱护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对对外贸易的重视,说明海外贸易对两宋政权的重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政府对海外贸易的嘉奖,故B项解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两宋统治者的外交观念,故C项解除;材料无法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故D项解除。故选A。4.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祟拜有三个周期:在唐代官方祟拜与民间祟拜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从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官方崇拜受到了佛教化和道教化关羽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祟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唐代以来对关羽祟拜的变更A.推动了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深度融合B.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文化崇拜加强了掌控C.表明官方特别重视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D.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渐渐一样【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祟拜,从唐代的双方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到宋元时期官方渐渐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祟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这种变更表明官方和民间对关羽的认知渐渐达到一样,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渐渐趋向一样,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变更无法表明推动儒学、佛教、道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变更无法表明政府对民间文化的掌控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是强调官方和民间文化的一样,不是表明官方对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的重视,故C项错误。故选D。5.由如表可知,该学者A.留意发掘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B.认为其摆脱了对外国人才的依靠C.比较关注企业的生产效益 D.关注到企业自主自强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某学者对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也留意自造和仿造机器,表明该学者对中国企业自主自强的民族意识的关注,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解除;中国近代企业始终也没有摆脱对外国人才的依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企业的生产效益的信息,故C项错误。故选D。6.从如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更中可以看出A.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C.革命派的主见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更的数据,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以民众为主体,宣扬西方的民权和同等、自由等观念,最终要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政体,这些主见符合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和“民主共和”等政治学说,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都属于资产阶级派别,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立宪派和维新派都是主见改革,而不是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观念变更是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导致的,故D项错误。故选C。7.据1938年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留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特别信任,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慢慢转变,都认为最终成功当属于中国。”该信息A.认为中国抗战局势发生重大转折 B.有利于扩大中国抗战的影响C.迫使英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D.坚决了英国人民的反法西斯信念【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1938年的路透社电讯信息主要是报道了中国抗日斗争中中国军队对日本的斗争的成功,这促使了英国人对抗战的新相识,认为最终成功当属于中国,这篇报道有利于宣扬抗日,有利于扩大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抗战局势发生重大转折,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信息,故C项解除;材料主要是扩大中国抗日斗争的影响,不是对英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B。8.据统计,2003年在169万家乡村集体企业中,就有95%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0万家转成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39万家转成了个体私营企业;二者增加值已占全部乡镇企业的70%以上。乡村集体企业变革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改革C.农村经济需加快和城市的经济互动 D.政府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2003年以后的乡村集体企业有95%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二者增加值已占全部乡镇企业的70%以上,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走向完善,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有关乡村企业的产权改革,不是土地的全部制改革,B项解除;乡村集体企业变革无法反映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互动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是乡村集体企业,不是国有企业,故D项错误。故选A。9.公元前304年,罗马营造官弗拉维乌斯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并公布了开庭日和不开庭日。公元前300年,罗马通过瓦列里乌斯法,重申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罗马这些做法A.使贵族失去了政治特权 B.导致了民主的泛滥和权力的滥用C.给予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 D.利于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同等的权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在古代罗马,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被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并公布了开庭日和不开庭日,后来又通过法律保障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这些措施有利于对罗马公民的权利的维护,有利于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同等,故D项符合题意;A项失去了表述错误,解除;材料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不是民主的泛滥和权力的滥用,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公民参与国家政治,C项错误。故选D。10.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始终把油画作为上层社会的专利。油画中虽然也有一些表现农夫生活的作品,但都是以讽刺的形式出现的,直到他(法国画家)以农夫画家的身份出现,这种状况才得以静静地变更。材料中的“他”的代表作A.不拘泥于人物的细微环节刻画 B.线条粗犷,形式夸张C.确定了一般人在艺术中的意义 D.侧重表现个人主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他(法国画家)以农夫画家的身份出现”信息,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的“他”是指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夫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他的代表桌是《拾穗者》,他以质朴、真诚的笔调透过农村生活的各个角度反映这些平凡的灵魂,确定了一般人在艺术中的意义,变更了之前的表现农夫生活的作品都是以讽刺的形式出现的现状,故C项正确;A项主要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主要是印象画派的特点,解除;D项是现代主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解除。故选C。11.1946年初,斯大林曾指出,"“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斗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定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斗争就不行避开。”由此可知,斯大林的讲话A.表达了苏联赶超美国的信念 B.简单引发大国之间的对抗C.揭示了现代斗争爆发的根源 D.成为美苏冷战的干脆诱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斗争就不行避开”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斯大林的讲话是在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发表的,在这个讲话中斯大林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强大和更稳固,同时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存在是导致斗争不行避开的缘由,这种对两种社会制度的认知,极简单引发两种制度的大国之间的对抗,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苏联赶超美国的信念,故A项错误;斯大林的讲话中关于斗争的言论未揭示出现代斗争爆发的根源,故C项错误;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1946年的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D项错误。故选B。12.目前,世界地区性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多,全球已有近百个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和集团,参与国达150多个。WTO成员95%以上参与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反映出A.发展中国家主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经济合作消退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呈互动态势D.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目前全球的地区性经济组织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多,同时WTO成员95%以上也参与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表明当今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互动的态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信息,故A项解除;B项的消退表述过于确定化,表述错误,解除;材料无法体现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代起先,中心政府常常派出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刚好“賑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鰥寡、救疾医病、放贩救灾、助贷贫民、帮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夫生产供应帮助,如大兴水利、供应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特地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材料二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剧烈要求政府担当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实行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记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拓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纳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救济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救济安排。——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探讨》材料三改革开放初,中国广阔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起先实施有组织有安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削减农村地区的确定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4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城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缘由。【答案】(1)历史悠久(起步早);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救助措施在继承中得到发展;方式或措施多样;未对扶贫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扶贫制度缺乏系统性、常态化)。(2)联邦政府参与到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中来;使慈善性和临时性的救济让位于永久性的救助制度(改事后救济的做法为贫困的预防);是美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开端;开启了社会救济立法的里程碑;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问题,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3)举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1986年,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起先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精准扶贫体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缘由:扶贫政策不断深化发展,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党中心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加。【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周代起先”,可得出历史悠久(起步早);依据材料“中心政府常常派出访者”,可以得出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依据材料“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鰥寡、救疾医病、放贩救灾、助贷贫民、帮助生产等十多项”,可以得出方式或措施多样;再从材料以整体看可以看出未对扶贫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建设。(2)依据材料二“《联邦紧急救助法》,标记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拓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可以得出意义是联邦政府参与到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中来;依据材料“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得出意义使慈善性和临时性的救济让位于永久性的救助制度和开启了社会救济立法的里程碑;依据材料“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可以得出意义是美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开端;再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此法律的颁布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3)举措一问,依据材料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削减农村地区的确定贫困人数更是如此”、“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起先实施有组织有安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举措;缘由一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以从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党中心的坚毅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民本理念、综合国力的增加等角度回答。1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蒋百里(1882年~1938年),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海宁人。民国时期闻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化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百里吸取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西方新的军事理论,发表了一系列国防理论探讨的文章。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和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汇编成《国防论》一书,由上海大公报社出版,轰动一时。该书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其次,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其次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他的结论是:抗日必需以国民为本,打长久战。他在该书中提出,“中国国家的根本组织,不依据于贵族帝王,而依据于人民。中国国民的军事天才,不发展于侵略霸占,而发展于防卫”,“利用国民防卫心来保卫国家,没有不成功的”,“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敝;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则置之其次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蒋百里虽然在1938年早逝,中日的斗争发展恰恰依据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精确把握。该书被誉为20世纪二三十年头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书评,即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结合材料中关于蒋百里《国防论)的信息并运用相关历史学问,为其撰写一个历史专业书评。(要求:角度全面,史实精确,史论结合,不得摘抄材料)。【答案】该书的主体内容完成于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历史背景下;蒋百里的斗争策略结合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先进军事力气;论点比较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或提出抗日斗争须要进行长久作战的策略,分析精确;或从中国的国情和抗战的特点动身,提出组织民众进行抗战的观点,策略可行。)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国防做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阐释;把民国时期国防理论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抗战取得最终成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书为不同时期文章的汇编,时间跨度较大,内容整体感不强。【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是依据材料来写一个历史专业书评,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材料把握蒋百里《国防论》的中心内容和主要观点,然后依据所学学问和当时成书的时代大背景,也就是抗日斗争的相关学问来对本书观点进行解读,然后再对这本著作进行评述,主要是这本著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言之成理即可。15.材料宋太祖针对“五代以来,领节旄为郡守者,大抵武夫悍卒,皆不知书,必自署亲吏代判,郡政一以委之,多擅权不法”的现象,于乾德三年下诏:“诸州长吏或须代判,许任宾席公干者,勿得运用元从人”,郡政由方镇的元从转移到朝廷委派的宾席公干者手中,宋廷起先剥夺藩镇的治民权。随着北宋统治的巩固,中心政府逐步废除节度使、刺史等唐五代时期军政合一、由武人担当长官、有利于藩镇割据的地方行政机构。到北宋仁宗时期.地方行政的管理从唐代的刺史制转变到宋代的知州制。以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为主的宋代路级机构,除安抚使由所在路的首州知州兼任外,其他三司号称“监司”,作为中心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心管理地方,宋政府极其重视其人选。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不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万里之远,颦呻动息,上皆知之”。——摘编自陈长征《唐宋地方政治体制转型探讨》(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代到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变更。(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答案】(1)主要变更:治民权从地方到由中心委派官员;由唐代的道制到宋代实行路制;由唐代地方军政合一到各司并立、互不统属。(2)作用:基本解决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逼皇权的因素;强化皇权,加强了中心集权;利于国家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确保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的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逐步废除节度使、刺史等唐五代时期军政合一、由武人担当长官、有利于藩镇割据的地方行政机构”、“到北宋仁宗时期,地方行政的管理从唐代的刺史制转变到宋代的知州制”、“以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为主的宋代路级机构”等信息,可以从治民权从地方到由中心委派官员、地方行政体制由道到路、地方机构的军政合一到各司并立、互不统属的角度概括即可。(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以从解读地方对中心的威逼、加强中心集权、稳固统治、实现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角度回答。16.材料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外交政策对中国及整个国际局势都有很深的影响。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政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美国虽为形势所迫卷入两次世界大战,但在此期间孤立主义思潮在美国外交中占据主导地位,达到了高潮。1914年一战爆发后,威尔逊认为这场斗争是美国人生活以外的他国事务,与美国不相干。他认为利用中立立场,从美国利益动身,“把美国商人的企业带到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和平而风光 地折服国外市场,是美国合理的雄心壮志。”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达到了高潮。首先因为,1929—1933年空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美国人的留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到了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上,无暇它顾。其次,美国公众对欧洲人赖债不还的行为愤愤不平,从而有意疏远了与欧洲的财务关系,以避开卷入欧洲事务,最终,一战对人民的损害还未愈合,广阔民众憎恶斗争,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广泛兴起。人民信任,凭借美国优越的地理条件,只要不主动介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就不会被拖入战火。虽然此次孤立主义思潮比较强大,但最终的事实证明美国不行能置身事外。珍宝港事务,敲响了孤立主义的丧钟,也标记着美国中立政策的结束。——摘编自刘伟《从两次世界大战看美国“中立”政策》(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推行中立政策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指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推行中立政策的影响。【答案】(1)孤立主义的思想根源;利益至上的治国理念,将发展本国放在首位;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美国远离斗争爆发地的地理位置优势;二战前实行绥靖政策。(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斗争财,促进了美国发展,使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急剧上升;其次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中立政策壮大了美国自身的实力,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战火烧及自身。【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孤立主义思潮在美国外交中占据主导地位”、“从美国利益动身”、“美国人生活以外的他国事务,与美国不相干”、“集中到了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上”、“凭借美国优越的地理条件”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自身的孤立主义的思想、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集中解决国内冲突、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绥靖政策的推行等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敲响了孤立主义的丧钟,也标记着美国中立政策的结束”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对美国自身实力的增加、对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加、对法西斯势力的助长、对二战的爆发的推动、对美国自身推行绥靖带来的引火烧身等角度回答即可。17.材料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